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凌  张学忠 《学术交流》2012,(2):159-164
一般对晏几道《小山词》的评价都是认为其在艺术上取得极高的成就而思想内容则较为消极颓废,评价不高。其实《小山词》书写真实的人生失意的悲哀,把词作为书写性灵的独特文体,其中所表现的对生命个体的尊重与平等意识,对生命本身的留恋与珍惜,对生命意义的叩问与追寻,超越了他所处时代的价值观,完全可以说是他的时代思想的异类,具有现代个体觉醒的思想特质,应予以重新认定。从艺术性上看,《小山词》具有感情净雅、词学观纯雅、用词典雅的"雅"的艺术特征,特别是选用更纯粹、抒情性更强的小令,去芜取精,更为本色当行,使其词沉浸在浓郁的抒情氛围中。因此,无论是思想性上还是艺术性上,《小山词》都以其独特性在词史上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价值。  相似文献   

2.
《社科纵横》2018,(2):74-75
晏几道在慢词占主导地位的时代,通过使用"梦"意象的表现方法,在小令有限的字数里不断扩展,营造出一个时间、空间都扩大了的悲情世界。这不仅深化了小山词中的情感,还进一步拓展了小令的词境,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宋词以善言“艳情”著称。对宋恋情词的深入理解,是宋词研究的必须项目。本文选取晏几道恋情词,从三个层次透视其表达方式、基本内涵、心理成因等,为宋词研究做点新的尝试。 爱恋词第一层次:一见钟情 晏几道是位多情词人。他在友人家饮酒听歌,便对其歌婢侍妾情有所钟;在江湖上落魄飘零,便对偶遇的歌儿舞女念念不忘。他一再堕入爱河,又一再被迫别离,留下众多恋情相思的词篇。在这类词中,他表达爱恋最常见的方式就是一见钟情。如《临江仙》: 记得小 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这里明白无误地告诉人们:词人初…  相似文献   

4.
无可奈何花落去──以文本为基点论王国维《人间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国维“专作情语”的开拓而使一系列作品体现出一缕不同寻常的异质,求异出新而使词的出路与诗接轨出现词的诗化,“力争第一义”最终使词成为演绎哲理的符码。在取径唐五代、北宋小词的基础上希望有所创造、有所突破,以实现作词的宏大理想,然而他在回归途中似乎愈走愈远,一小部分最能体现《人间词》西洋哲理特色的作品,在艺术上经不起推敲。《人间词》向五代、北宋的回归是失败的,王国维最终未能实现他恁高的创作祈愿。  相似文献   

5.
范仲淹字希文,谥文正,其先人系陕西邯州(今陕西彬县)人,晚唐时迁居江南吴县(今江苏苏州市)。他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其词作现存仅五首,《苏幕遮·碧云天》是其中的重要篇章,颇受后世文人的称颂。但对这首词的写作年代及地点,在当时的史料及《范文正公集》中均无记载,以后的词话及选本,无有只字说明。直至现在在词学研究的论文中,也没有片言涉及,还是一个空白点。由于对这首词的写作年代及地点缺乏准确的考证,对作者写这首词的背景缺乏具体了解,所以,对其主题思想也就聚讼  相似文献   

6.
苏轼在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七月游黄冈赤壁时,以磅礴的才气,奔放的豪情,生花的笔触,写下震撼北宋词坛的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脍炙人口,久负盛名,连“念奴娇”这一词牌名也为人称作“大江东去”、“酹江月”。诚如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所说:“东坡‘大江东去’赤壁词,语意高妙,真古今绝唱。”以这首词为代表的苏词,“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胡寅《酒边词序》),“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王灼《碧鸡漫志》)。正由于苏词别开生面,不同凡响,打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观念,开拓了词的内容,提高了词的意境,创造出豪  相似文献   

7.
自常州词派兴,浙西词派(或称浙派)多遭贬抑,其尊奉姜张、力主醇雅清空之说,亦多所非议。近数十年,批评日甚。然而,浙西词派在有清一代雄劲一时,醇雅清空之说流风所披,影响甚大,却很少有人去深入探考。本文不惴浅陋,试作一探,以俟方家正之。一醇雅清空之说,最初见诸汪森为朱彝尊选编的《词综》所写的序中。汪森说:“鄱阳姜夔出,句琢字炼,归于醇雅。于是史达祖、高观国羽翼之,张辑、吴文英师之于前,赵以夫、蒋捷、周密、陈允衡、王沂孙、张炎、张翥效之于后。譬之于乐,舞《箾》至于九变,而词之能事毕矣。”把醇雅的词风与姜夔的词作,推崇得无以复加。朱彝尊崇奉姜夔,俯首南宋词,成为他选编的标准,所以他在《词综·发凡》公开地说过:“世人言词,必称北宋。然词至  相似文献   

8.
史华娜 《阅江学刊》2012,4(5):143-148
张先最早将和韵的创作方法用于词中,在和韵从诗坛延展至词坛这一过程中起了至为关键的作用,追和词的产生则在具有典范意义的词人词作出现之后。李之仪《忆秦娥·用太白韵》是现存最早的追和词。直到北宋末年,追和词仍寥寥无几。第一个在词中大量追和前人的词人是生活在南北宋之交的王之道。苏轼、周邦彦作为典范词人在南宋受到较为普遍的追和。金元时期代追和词数量少,追和范围小,但对于苏轼词的追和仍然清晰可见。明人对于唐宋词人词作的追和热情十分高涨,追和词数量大增,形式也更加多样化。清代追和之风兴盛,词人追和态度严肃,和词总体质量较高。  相似文献   

9.
一、苏、辛词风总述宋代词坛 ,历来“苏辛”并称 ,因为他们分别开创和推进了豪放词风。我们知道 ,晚唐五代 ,诗、词正式分流。但直到北宋苏轼之前 ,人们习惯以诗体为尊 ,以词体为卑、为“艳科小道” ,只用来表现男欢女爱、羁旅离愁等不甚正规的主题。北宋诗文革新运动虽一度打破这种局面 ,并推出几首初具豪放倾向的词作 ,如范仲淹《渔家傲》、王安石《桂枝香》、欧阳修《朝中措》 ,但总体来说 ,类似的作品寥若晨星 ,未能引起人们广泛的重视。真正把诗文革新运动深入到词的领域 ,并“指出向上一路 ,一新天下耳目”(王灼《碧鸡漫志》)的 ,不能…  相似文献   

10.
学者的严谨诗人的气质——陶尔夫词学研究回顾诸葛忆兵陶尔夫先生在古典文学研究领域辛勤耕耘数十年,硕果累累。先后出版了《宋词百首译释》、《北宋词坛》、《南宋词史》、《宋词今译》等多部学术著作;在《文学遗产》、《文学评论》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本文从...  相似文献   

11.
周邦彦《兰陵王.柳》和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这两首词脍炙人口,但“柳阴直”和“两重心字罗衣”这两句如何理解,历来看法不一。本文通过考证,认为“柳阴直”之“直”乃“长”之义,“两重心字罗衣”是指绣有重叠的心字花纹图案的罗衣,寓有心心相印之意。  相似文献   

12.
梅华 《唐都学刊》2012,28(6):96-99
苏、黄诸人"以诗为词"自北宋以来已成为共识,但黄庭坚的"以诗为词"则有其独特之处,主要表现为:在理论上,与苏轼认为词是"诗之苗裔"不同,他注重以学问为词;在实践上由于受到其诗学理论的影响,他更注重用诗歌的创作手法来写词,即"寓诗人句法入词"。故对黄庭坚"以诗为词"的正确认识,可以更好地了解宋代"破体"、"立体"两种文体观,从而具有重要的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13.
像“出国潮”、“经商潮”一样,最近几年,“潇洒潮”也铺天盖地滚滚而来,穿着时髦新奇,乘坐豪华汽车,购买名牌服装,举止粗鲁无礼,出口脏话连串……一律都以“潇洒”冠之,甚至撞倒孕妇老者,抢占公共座位,也毫不睑红振振有词:“这才叫潇洒!”一时间,“潇洒地走一回”,“何不游戏人间”的歌声如缕不绝。可以说,潇洒已被相当一部分人引进了误区,成为一种普遍的不良社会现象。“潇酒”一词,据《辞海》解释:洒脱、飘逸,它与“矜持”、“拘谨”相对。古人晁冲之《僧舍小山诗》云“此者绝潇洒,久参曹洞禅”。而《宋史·张洎传》…  相似文献   

14.
《樵歌》主流探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樵歌》主流探论张而今在宋词发展史上,朱敦儒的《樵歌》曾“独步一世”(周必大:《二老堂诗话》),其词数量与质量都相当可观。然而,他竟一度被称作“颓废派词人”(薛励若:《宋词通论》);更令人遗憾的是,他的作品被视为“大部分带有浓厚的虚无思想的色彩”(中...  相似文献   

15.
李星 《社科纵横》2001,(3):69-70
苏轼是我国北宋中期最著名的诗人 ,也是宋诗的开创者之一。他一生共创作诗歌大约二千七百多首 ,其中《和陶诗》一百二十四首。这部分诗 ,是作者在其文学成就最高、艺术经验最丰富的时候完成的。他本人也非常重视 ,亲自把《和陶诗》编纂成集 ,并让其弟苏辙为之作序 ,“以遗后之君子”。 (《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引》)苏轼与陶渊明相去六百年。但陶诗经过这么长时期的流传 ,却被苏轼视为艺术绝诣而“尽和其诗”。这在我国文学史上堪称特殊的现象 ,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本文就苏轼《和陶诗》的成因作初步的探讨。苏轼创作《和陶诗》 ,受到北宋时代…  相似文献   

16.
试论周行己     
南宋时期,薛季宣、叶适的永嘉事功学派与朱熹的理学(或称道学)、陆九渊的心学鼎足而立,成为全国思想界三大学派。推溯其源,永嘉之学与北宋后期周行已有一定关系。宋人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说他是“永嘉学问所从出也”。而近人侯外庐先生《叶适的唯物主义思想及其对哲学遗产的批判》却认为这“未免估计过高,周行己本人在学术上并没有新的创见”。建国以来,除侯先生大作简单的附带提及周行己外,尚未有专文介绍。因此,本文拟就周行己的生平、思想、同永嘉事功学派的关系,以及他在学术上的贡献,试加论述,求教于学术界前辈和同志。一、周行己的生平周行己字恭叔,学者称浮沚先生。北宋后期温州永嘉县人。  相似文献   

17.
许昱君 《社科纵横》2013,(1):280-281
清代词人孙麟趾,以其词学理论著作《词径》,为中国词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与清代吴中、常州派词人均有密切交往,且工于填词,在中国词史上具有一定地位。然目前学界困于资料有限,对其研究尚远远不足,古代学者对他的研究亦只是零散见于各种古籍之中,使其生平事迹难得彰显。今据清潘钟瑞抄《长啸轩诗稿》本《月坡词》一卷本及《月坡词》二卷本、《同治苏州府志》、《词话丛编》等文献,对孙麟趾的生平事迹作了较细致的订补。  相似文献   

18.
朱连华  王永环 《社科纵横》2005,20(2):166-167
“协律”、“典重”、“高雅”、“浑成”、“铺叙”、“故实”等历来被认为是李清照对于词的要求,对这六者的性质及所指也有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仍有可辩之处。“铺叙”与其它几者的不同之处在于“铺叙”属于写作方法。其意义不仅仅是针对晏几道词进行批评,还在于为当时慢词的进一步发展进行理论鼓吹,这在词的发展史上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9.
周玲 《唐都学刊》2001,17(4):78-81
北宋前期词人张先在词的体制方面所进行的种种探索与尝试具有其创新性,这不仅表现在他对慢词写作的重视和积极实践上,而且还反映在他的词作中出现了不少的题序与和韵。从其16首慢词、38首中调的创作实际便可看出张先精通音律、迎接市井新声、自制声调新曲的创新意识,66个题序及8首和韵词都预示着崭新词风和词之创作高潮的到来。这些努力具有导夫先路的作用,对苏轼等人的创作起了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张载(1020—1077)是中国北宋初期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在中国哲学史上曾有过十分广泛的影响。其学说体系独具特色,被称为“关学”。他的主要著作是《正蒙》、《易说》、《张子语录》等。贝原益轩(1630—1714)则是日本德川幕府时期重要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在日本哲学史上也占有非常突出的地位。他博学多才,一生著作颇丰,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