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抓生产从思想入手,抓思想从生产出发”是大庆会战时期从实践中提升出来的一条原则。这条原则指导着大庆正确地处理油田生产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取得了会战的巨大胜利。1984年,在创建“双文明”单位活动中,这条原则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深化,把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工作捆在一起抓,两套指标一起下,两个成果一起要,使大庆的“双文明”建设上了一  相似文献   

2.
“两论”起家是大庆石油大会战中形成的光荣传统,这一传统,曾经对会战取得全面胜利起着决定性作用。从石油会战的实践总结出:首先,“两论”是大庆会战艰难困苦中的精神动力;其次,“两论”是大庆石油会战生产经营中的科学指南;再次,“两论”是大庆石油会战艰苦创业中的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3.
《企业法》第三条规定,“企业的根本任务是:根据国家计划和市场需求,发展商品生产,创造财富,增加积累,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厂长做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就在于此。厂长抓生产经营要从思想入手,抓思想政治工作要从生产经营出发,因为思想政治工作是生产经营的强大精神支柱。 在当前,要求厂长应尽快地“进岗到位”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厂长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应该作到“坚持一个前提”、“抓住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简论邓小平同志“抓关键”的思想向达治运用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的哲学原理指导实际,就形成科学的工作方法,叫做“抓中心”,“抓关键”,“牵牛要牵鼻子”。不善于抓住中心,把握关键,就会主次不明,轻重不分,事倍功半;而如果中心、关键抓错了,则意味着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5.
韦有多 《学术论坛》2003,2(3):20-23
邓小平的“两手抓”思想 ,从内涵上说 ,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 ;从方法上说 ,是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点、两点论观点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运用。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三个文明一起抓 ,不仅符合邓小平的“两手抓”思想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 ,也符合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理论已经十五大确定为我党的指导思想.“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是邓小平理论的组成部分,是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的重要内容.这一思想将法制在我国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成为我们正确处理四化建设与法制建设关系的重要指针.  相似文献   

7.
大庆“三老四严”优良传统的产生,与大庆石油会战面临的内外部复杂艰苦的环境有着紧密的关系。“三老四严”产生的客观条件:当时的形势所迫,会战条件的艰苦,科学求实作风的熏陶,新中国石油开发的经验与教训;产生的主观条件:“两论”起家基本功是“三老四严”产生的思想基础,过硬的会战队伍是其形成的组织基础,重视作风建设是“三老四严”形成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8.
“三个代表”思想 ,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抓党风、促政风、带民风是“三个代表”思想走向实践的关键环节。本文结合汕头实际 ,对抓党风、促政风、带民风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探讨 ,旨在说明党风建设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大庆油田开发建设中,“两论”是大庆思想政治工作的根基。大庆思想政治工作除立体性、针对性、自主性的特征外,还呈现为:从认识的实践性到工作的深入性;从矛盾的复杂性到工作的导向性。其中包括:思想政治工作进班子,出水平;思想政治工作到现场,出干劲;思想政治工作到关口,出动力;思想政治工作到市场,出形象。同时,“两论”在思想政治工作的导向作用体现在:会战初期,面对艰难,导向艰苦创业;“文革”时期,面对冲击,导向油田生产;开放时期,面对改革,导向安定团结;发展时期,面对腐败,导向廉政勤政。  相似文献   

10.
在企业深化改革、转机建制的新形势下,我们化工总厂把大庆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与新时期的任务紧密结合起来,本着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提高的思路,发扬大庆“抓生产从思想人手,抓思想从生产出发”的优良传统,不断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了企业两个文明达设的协调发展和技体策质的稳步提高.自1990年以来,我厂相继跨入了国家二级企业、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黑龙江省文明单位标兵的先进行列.一、突出主旋律,在内容上创新.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长期任务。实践中,我们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11.
刘群  刘双 《理论界》2004,(3):38-39
中国是一个具有德治传统的国家,儒家的德治思想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发挥过重要作用,甚至影响至今。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站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对传统的德治思想加以科学分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创造性地提出“两个坚持不懈”,形成了新时期新型社会主义德治观,是对我国治国方略的当代选择。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同志要求,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这是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下党的建设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就企业来说,要使各级领导干部在政治问题上保持清醒头脑,必须切实加强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建设。注重各级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建设,在大庆是有光荣传统的。会战一开始,就坚持“支部建在连上”,狠抓“以党支部为核心的基层建设”,强调“把各级领导班子建成拖不垮、打不烂的战斗堡垒”。大庆会战的成功,从一定意义上说,也是不断加强各级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结果。改革开放以来,针对新的形势、任务和考验,绝大多数领导…  相似文献   

13.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是企业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原动力。思想政治工作发挥持久、有效的作用,不是一时一事能做出来的,而必须是“一以贯之”才能抓出来。本文就此谈几点认识。 一、只有“一以贯之”才能入耳入脑 思想政治工作要达到教育人、改造人,引导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目的,必须解决入耳入脑的问题,必不可少的方法就是“一以贯之”地抓。 (一)持之以恒,常抓不断线。邓小平同志在总结“6.4”风波的教训时说:这十年我们的最大教训,就是放松了对群众的教育。这个总结应该说是深刻的,确实…  相似文献   

14.
教育研究应是有“思想”的,教育研究者应生产有“思想”的教育研究,但整个中国教育研究现实语境的一个突出特点却是思想的“式微”。从“思想”的角度反思中国的教育研究,剖析思想生产的多维因素乃当前教育研究诉诸思想的有力回应,也是教育研究回归其本来使命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晚年“人类学笔记”包含了丰富的两种生产思想。它是两种生产思想发展从《德意志意识形态》和《资本论》到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的不可缺少的环节。不了解马克思晚年“人类学笔记”中的两种生产思想,不仅不能完整地理解两种生产理论形成的历史过程,而且也不能真正把握两种生产理论的内容和实质。  相似文献   

16.
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兼论邓小平法制思想尤俊意一、邓小平法制思想的时代特征与实践性邓小平法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不是以各种法系的联系与区别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学者型理论框架,也不是在比较各种法学流派优劣长短基础上演绎而成的教科书式的法学理论,而是根据历...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的形成 ,是与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国际国内形势发生的深刻变化和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伟大实践分不开的。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按照邓小平提出的“聚精会神抓党建”的嘱托 ,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一直坚持抓党的建设。从 2 0世纪 80年代末 90年代初开始 ,十多年来 ,在党建方面 ,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 ,作出了许多重要决定 ,“七一”讲话的发表标志着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已经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8.
覃志红 《河北学刊》2007,27(6):23-27
在新技术革命浪潮的推动下,人类社会正逐渐步入知识经济时代。传统的马克思生产理论面临新的挑战,有关精神生产的讨论成为新的理论热点。那么,精神生产究竟在何种意义上成立?精神生产在马克思总体生产中的地位如何?自由劳动的真实含义又是什么?我们从马克思总体生产的思想出发,则可以为这些问题的解答提供一个新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19.
Internet的出现及其迅速扩大持续地改变着人们的行为和思想方式。它是任何传统工具所不能描述的一个新对象,正因为如此,从虚拟文本作者(如电影、小说),到严肃的科学家(从计算机、逻辑学到建筑学),再到不同立场的哲学家,各色人等都加入到与此有关的讨论中来。如果按照当代社会学的意见,把自我反思性视为高级或晚期现代性的基本品质,那么在全部讨论中,有一个问题必须提出:在网络背景中,思想或思想生产本身究竟发生何种变迁,我们是否能够按照传统思想方式来对待网络?本期编发的这组稿件便直接面对了这一类问题。张亮的《网络·历史·思想》从历史/非历史的界限勾勒了思想生产的本质,并在此基础上把“信念和抉择”这个古老问题拉回到当代语境之中;胡大平的《网络·界面·思想》以七个网络关键词描述了思想生产方式的本体论张力在网络中的诸种表现,从而把历史地面对由网络所征兆的当代社会张力作为当代思想生产的核心问题;赵涛的《超文本·全球脑·内爆》则对网络时代思想生产所面临的困局进行了一次完整的社会学考察。从整个讨论看,虽然三位作者都没有给出终极性的技术或政策结论,但有趣的是,从不同的侧面共同地把主体置于某种显著的位置上。或许,这见证了要想回答网络给思想生产提出的问题实质上是非常困难的。编辑部支持讨论但不期望得到最终的结论,我们相信,问题本身及其答案只能在讨论过程中深化或得以理解。  相似文献   

20.
古代中国的神仙思想究竟是如何发端的呢?古代中国神仙思想正式发生的契机是什么呢? 一般地讲,前人是从两个方面来阐述的: 从思想上说,“神仙之说,出自道家”因为最早对“真人”“至人”之类的神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