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学史观研究是一项既强调理论性又离不开文学史写作实践的综合性工程,它要求探讨者从现象着手时必须进行逻辑的提升,从哲学的高度总结出富有规律性的见解。本期本专栏的两篇笔谈便是从实际出发而又以发现规律建构文学史观为目的的综合性讨论。何锡章提出了文学史分期与价值立场的关系问题,他认为“古代”、“现代”、“当代”这种文学史的分期方法实际上是一种误区,它不但人为地割裂了时间的连续性,而且弱化了文学评价的美学尺度和内在艺术自律,使文学外在他律研究成为主流。通过反思多年以来文学史研究的道路,他呼吁文学史研究应该回到人的价值,也就是要以现代中国人的价值目标作为文学史研究的基本立场。这是文学史研究价值立场的真正合理选择,是保持文学史研究意义的本原所在。李继凯的文章进一步强调了方法与眼光对文学史观建构的决定性意义,他总结出了三种具有启发性的“眼光”要求,即与综合性或宏观研究方法相适配的全局性眼光,与比较文学、比较文化研究方法相适配的比较性眼光,与发展观或未来学方法相适配的前瞻性眼光,认为只有实施这样学术层面的“三种眼光”,才能有助于建构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学史。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文学学科成立的基础,是它的现代性。现代性并非单数。世俗现代性,包含了较多的民间和传统的因素,强调文学的娱乐消费功能。当它从启蒙主义文学史观那里取得话语主导权以后,就会要求把通俗文学纳入现代文学史,从而突破现代文学的"五四"上限。这带来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解构中国现代文学作为一个独立学科存在的基础,二是造成处理通俗文学与知识精英文学关系的困难。中国现代文学是现代性的文学,其"五四"上限不宜突破。在坚持现代性标准的前提下,中国现代知识精英文学与通俗文学"两翼"舞动,共同建构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不从这样的战略性眼光看问题,急于突破学科的边界,有可能走向学科的自我解构。  相似文献   

3.
进化文学史观与文学史研究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史观之于文学史研究至关重要,而进化文学史观则是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史不可或缺的;它承续了我国古文论中之进化思想因素,又自觉借鉴了西方现代进化文学史观,在五四文学革命时期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进化文学史观,以胡适、茅盾为代表的新文学先驱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尝试运用进化文学史观研究并书写了外国或中国文学史,显示出进化文学史观的主要功能特点与突出缺欠;进化文学史观用于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与阶级论文学史观相比异大于同得小于失,同现代性文学史观相比同大于异失小于得,惟有现代国家文学史观取其所长避其所短,方可视为科学的文学史观。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四个方面总结近二十年来关于文学史学的理论探讨取得的丰硕成果:1.文学史观;2.文学史研究方法;3.文学史编写问题;4.文学史学建构。回顾这一阶段文学史观和文学史学的讨论所取得的进展,将有助于我们在文学史研究和编写中更好地把握文学史观,更加有效地运用科学可行的研究方法,并进一步明晰文学史学构建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中华民族文学史观是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的转型升级,有其历史发展的必然性,顺应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国家意志和时代话语主潮。多民族文学史观的阈限、中华民族文学参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构的国家政治、对少数民族文学边缘化认知的纠偏、回应重写文学史与经典入史及提升中华文学整体品质与彰显中华文学性格,成为中华民族文学史观的发生逻辑。采用世界眼光与多学科交叉视野、开展汉族文学与少数民族文学的对话与互动、践行丰富的文学实践与形成厚实的研究案例,成为建设中国式民族文学史观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6.
胡适用进化论的利器把中国文学史分割成两个对立的部分 ,将非正统的白话文学从文学史中剥离出来并加以增色处理。在胡适的观念中 ,白话文学最具备与西方文学整合的内在机制 ,他试图以此为结合点实现中西文学的对接 ,从而创造出崭新的中国现代文学。胡适重述文学史的文化姿态具有典型的转型期中“过渡人”的特点 ,他一方面强调文学的“西化” ,另一方面又极力弥合传统与现代之间的裂痕。胡适文学进化观中所潜伏的一元化话语立场和目的论、意志论的史观模式为我们提供了反思的空间  相似文献   

7.
自新时期"重写文学史"运动开展以来,文学史研究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从理论上来说,文学史哲学、文学史学、文学史原理等著作纷然而出,大文学史观、中华民族文学史观、通史观、纯文学史观和文学发展综史观等争奇斗艳;从实践上来说,既有专家型、教学型、普及型等类型,也有编年体、纪  相似文献   

8.
当代文学史写作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价值标准的确立。目前出版的两部有影响的文学史分别代表了学术界两种不同的文学史观和价值立场。有人认为文学史应当采取一种客观、冷静、中性的立场,尽量"还原历史情景"而不作价值判断。但是,文学研究的性质不仅要求文学史写作者不能仅仅停留在对于历史事实的描述,而且要求研究者发挥自己的主体能动作用,对文学现象和作品作出价值评判,因此,只有站在人文主义的价值立场,才能发现以往文学史所不能发现的优秀作品,才能找到文学作品潜在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9.
当代文学史写作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价值标准的确立.目前出版的两部有影响的文学史分别代表了学术界两种不同的文学史观和价值立场.有人认为文学史应当采取一种客观、冷静、中性的立场,尽量"还原历史情景"而不作价值判断.但是,文学研究的性质不仅要求文学史写作者不能仅仅停留在对于历史事实的描述,而且要求研究者发挥自己的主体能动作用,对文学现象和作品作出价值评判,因此,只有站在人文主义的价值立场,才能发现以往文学史所不能发现的优秀作品,才能找到文学作品潜在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0.
科学的文学史观是文学史教材和著作的灵魂.由此,该文提出并论证了"长河意识"和"博物馆意识"的科学的文学史观念,前者主要从整体观、源流观、分期观契入,后者着重从历史性、主体性、稳定性契入.科学的文学史观的主体性,是决定一部文学史有无创新和学术价值高低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