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世纪三次物理学革命之一的量子力学在诸多方面对经典科学世界图景进行了变革。量子力学突破了经典科学的机械决定论,使之转化为非机械决定论;使得科学认识方法由还原论转化为整体论;使得科学思维方式由追求简单性到探索复杂性;确立了科学活动中主客体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2.
论科学探索的目标●肖新发科学活动是探索性的活动,对于科学家来说,科学探索的目标是不言而喻的,这就是:揭示自然界的奥秘,用以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然而从哲学的层面来看,科学探索的目标却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一、在不同的旗帜下在现代西方哲学中,对科学探...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宇宙设计”的观念入手,引申出科学家探究自然的深层信念,这种信念为人们寻求自然界的规律提供了形而上学的依据,并以一种巧妙的方式将认识世界的活动与自然本身的存在方式联系起来。作为人类精神一种内在的必然趋向,形而上学的合法性就在于:它是科学知识的概念基础。追求形而上学是人类心灵的自然本性。形而上学和反形而上学永远交织在一起,其深层原因归根到底是人性的矛盾缠结。  相似文献   

4.
一个科学发现提出后,能否被科学界所接受,这是一个科学发现的社会进程问题。一般地说,科学发现在科学共同体中的命运有两种可能情形;或是能得到科学家们较快的确认:或是遭到科学家们的抵制或冷漠。美国科学社会学家巴伯在其《科学家对科学发现的抵制》一文中指出,科学发现被抵制是一种有详细的文化根源和社会根源的经常的现象:他列举了三种文化因素和五种社会因素作为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源。我们通过对生物学发展史中的一些标志着科学发展阶段的重要科学发现的考察发现,科学共同体的整体研究取向与科学发现能否被接受有着微妙的关系。本文旨在通过科学史实的分析,说明科学共同体在科学活动中显  相似文献   

5.
科学精神与科学家的宇宙宗教感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宇宙宗教感情是科学家在科学探索活动中产生的一种对自然的主体感情,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宗教信仰。作为人类心理活动知、情、意结构的一部分,它不仅和科学精神在内容上不相矛盾,而且二者通过科学家的科学活动而相互促动,共同构成科学进化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6.
迄今为止,许多哲学家或科学家对于“实在”的理解是深受康德传统方法影响的。用这一传统方法看待“实在”,其特点就是在“实在”的客观性与主观性之间首鼠两端:其“客观性”出于人们对科学特定对象的存在信念;其“主观性”则又被康德的“人为自然立法”以及当代物理学...  相似文献   

7.
所谓对科学的社会考察,是指把科学作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科学与其它社会现象的互动。这种考察起源于人们对科学知识发展的社会背景进行的分析。圣西门、孔德、马克思被列为这种考察的远祖。斯宾塞首次明确指出,知识和科学应该并可能成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20世纪30年代,这种考察的结果出现了一些理论,进而形成了一门学科——科学社会学。科学社会学把科学作为一种社会职业来研究。它研究科学家的社会角色,研究科学活动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研究科学这种社会建制与其它社会因素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作为近代大哲学家中独树一帜的人物,康德早已在哲学领域的许多方面被深入研究过。但是把他作为一位最早的科学哲学家来探讨,尚不多见。本文是一种尝试。笔者认为,康德早年的自然科学家生涯对后来的“批判哲学”至关重要,康德的批判么就是一种对科学的哲学反思;他提出独特的时空理论有其哲学的理由,但重要的是为了保护、促进科学,即消除宇宙学二律背反,这一努力在认识论上真正克服了消极的反映论;康德通过解答科学和形而上学的可能性问题,第一次提出并回答了后未科学哲学中的“划界问题”,为这一新兴哲学学科奠定了基础;他的“人为自然立法”思想实现了认识论上的“哥白尼式革命”,其深刻意义林别作现在20世纪那些伟大科学家的实践中。  相似文献   

9.
科学的预见是认识主体在实践中对事物的发展状况作出的符合客观规律的一种认识。人们在认识、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的基础上可以比较正确的预见未来。预见具有超前反映性,并表现为主体实践的需要和利益。预见在实践活动中具有特殊的功能,预见是主体实践的内在动机;预见的系统性,使实践具有整体性;预见的可控性,使实践能自我调节,保持最佳结构。因此,正确的、科学的预见是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是人们正确行动的先导,能够有效地指导和支配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0.
复杂性与非决定论:论争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决定论问题是哲学和科学领域内的一个复杂问题。复杂性科学使决定论面临巨大冲击,动摇着经典科学基于简单性信念的世界图景,引发持续不休的论争和困惑。通过对相关重要观点进行细致的梳理、厘清和深入的反思,对决定论与非决定论概念重新界定和分析,将会突破通常对决定论与非决定论的简单二分。复杂性是对严格决定论的彻底否定,但这一否定并不必然导致科学的非决定论,而是呈现为新的科学图景。  相似文献   

11.
今天围绕因果关系中决定与非决定的许多争论,都没能突破决定论与机遇论必居其一的简单逻辑.因果律和机遇律都是对自然规律的数学刻划,是规范化的数学工具带来的结果.决定论论题的真正焦点是隐藏在其背后的必然性这一抽象的核心范畴,它引发了因果观中那些最根本的争论.自然具有必然性和完备的秩序信念,是人类对自然进行理性探索的公设,是科学存在的前提,也是因果观念合理性的基础.决定论是逻辑上的必然性在现实世界中的误置,但机遇论则主张把由数学工具而来的统计相关联系,作为否定自然规律背后必然性的理由.这与休谟的自然主义如出一辙.今天的有关决定论与机遇论的争论,其实质仍然是必然性问题.自然规律中必然性如何实现?这是休谟问题的延续.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的新发展表现在,他赋予历史决定论以鲜明的时代特征,科学地总 结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经验,创造性地提出了推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物质动力 和精神动力的思想,科学地回答了世界社会主义面临的新挑战。这对于我们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前途和 命运,正确认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世界历史发展的大趋势,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信念,走历史必由 之路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近代以来,人类科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简单性、确定性和决定论范式到复杂性、非确定性、非决定论范式的发展过程,西方科学哲学的发展也基本上体现了人类科学的这一发展过程的性质。逻辑实证主义的科学发展观体现的正是19世纪和20世纪初科学自身发展的简单性、确定性和决定论的性质。波普尔的证伪主义科学观在传统的确定性科学观的壁垒上打开了一个缺口。由于库恩在其范式革命论中引入了主体性成分,这就为否定存在绝对而客观的真理扫清了障碍,而库恩强调的不同范式可以相并列的不可通约性则为多元主义的科学观提供了前提。费耶阿本德的怎么都行的无政府主义科学观以极端化的方式张扬了科学自身发展的非确定性、非决定论的复杂性特征。科学从简单性走向复杂性的发展过程,复杂性的科学观要求我们必须在观念、理论和方法的全方位的层面进行创新。另外,为了确保人类的科学、文化的健康而自由的全面发展,我们应当在人类创造的所有科学和文化领域之间建立某种复杂相互作用的反馈环链,通过这一反馈环链,人类创造的所有科学和文化都可以在相互作用中相互影响、相互借鉴、相互改变,从而实现更为自由和快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提倡“科技兴国”的今天,探明鲁迅的科学观是很有意义的。鲁迅的科学观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本文拟从四个方面加以论述。科学有其自身的本质和特点。关于科学的本质,鲁迅在1907年所写的《科学史教篇》一文中,有着深刻的论述。他说:“盖科学者,以其知识,历探自然见象之深微,……”他认为,科学不仅是关于自然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而且是探索和获取这种知识的活动过程。显然,鲁迅这里所说的科学,指的是自然科学。但他对自然科学本质的这一揭示,却为我们提供了一条揭示社会科学本质的思路。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都是科学,只是对象…  相似文献   

15.
奥卡姆的"剃刀原则"常被人们根据其特点概括为"经济思维原则"。"剃刀原则"提倡删繁就简,对许多领域的实践活动都很有启发和指导意义。通过对科学史的考察可以发现,在"剃刀原则"提出后,许多科学家都在自己的科学实践中自觉贯彻了该原则,促进了科学规律的发现和完善,推进了科学的发展。分析"剃刀原则"在科学实践活动中的作用,以更全面、正确地了解该原则的内涵,可以给人们实践活动特别是科学实践活动以启示。  相似文献   

16.
所谓教育对科学的误读是指教育在解读科学活动时不同程度地偏离了事实的真相。教育常常这样来误读科学:科学创造是因为科学家抓住了瞬间的灵感而完成的;科学研究是科学家在苦海中的漫长挣扎;科学发现是因为好运气而导致的意外收获;科学家是在极度孤独的状态下从事科学研究的等等。教育对科学的误读有可能导致学生的科学观扭曲。  相似文献   

17.
论科学美及其美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揭示了人们长期忽视科学美的主要原因,论述了科学美的本质特征:1科学美是来源于自然美,并能为我们理智所领会的一种和谐,科学美的实质在予反映自然界的和谐;2科学美与艺术美一样建筑于自然美的基础之上,是美的一种高级形式,是人类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的成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论述了科学美感和科学鉴赏力问题  相似文献   

18.
科学与人文的对立,是随着西方文化的嬗变而不断的加以表现的。在哲学反思的层面上,科学与人文的分裂,使人们无法以全面的方式占有自己的本质。只有二者的融合,才可以实现主体与客体、人们与自我本质的统一。以思辩的观点,考察科学与人文的融合,不仅是抽象的哲学思辩,也是我们对共产主义信念的再坚定。  相似文献   

19.
谈到科学,人们往往把它与“确定无疑”、“绝对可靠”等同起来,认为科学殿堂是形态完美、精确无误的。科学被套上了一轮确定性的光环。科学在近、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巨大成就更加固了人们的这种信念。在科学神圣万能、精美无误观念的驱使下,人们醉心于绝对完美的科学大厦...  相似文献   

20.
对科学中的哲学问题的研究在总体上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科学家和哲学家通过对科学自身的反思,形成了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问题。诸如科学的本质、科学的合理性、科学与真理、科学知识的增长、科学的价值以及科学探索的途径和操作程序等等。人们对它们的研究系统化或体系化后,就成了自然科学的辨证法。另一类是科学家和哲学家对科学作进一步的抽象上升和概括总结,揭示出自然界的存在、结构和变化过程的一般规律以及人和自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