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绵农4号(8619—10)是绵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小麦组用(75—21—4/76—19)F_4作母本与(绵阳11号/Alondras)F_3代分离系父本杂变,经五代培育选择育成的迟播早熟小麦新品种,经四川省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和大面积示范种植,于1993年4月通过省级审定,确定为推广品种。  相似文献   

2.
绵农2号(原代号8619—32)系绵阳农专小麦组从[(75—21一4/76—19)F_4∥(绵阳11号/Alondra ‘s’)F_3]杂交组合中选育而成。1992年3月由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绵农2号”。该品种属弱春性大穗多粒中播早熟种。苗期生长繁茂,叶色淡绿。穗长方形,长芒、白壳,粒色浅红,千粒重42克左右,每穗结实48~60粒。株高90厘米左右。成熟较早,叶功能期长,落黄熟色好,易人工脱粒。容重平均760克/升,净麦出粉率平均65%(精粉),湿面  相似文献   

3.
以常规小麦品种“绵阳11号”为对照,研究了“绵阳82—53”小麦在每公顷施纯N 0、75、150、225、300kg的条件下蛋白质组分形成的变化。结果表明:“绵阳82—53”的清蛋白、球蛋白、谷蛋白组分分别比对照品种高60.24%、16.58%8.45%,而醇溶蛋白组分降低23.19%。其中,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差异显著。随着施N量的增加,“绵阳82—53”4种蛋白质组分都能够增加,这一特性使该品种成为南方麦区特别是四川麦区小麦优质品种资源和栽培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4.
绵阳15号由四川省绵阳市农科所在1979年从绵阳11号变异单株中选育而成。是我国南方麦区栽培面积较大的小麦品种之一。1987年获农牧渔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该品种春性,早熟。穗长方形、长芒、白壳,穗长10cm 左右,每穗有结实小穗18—20个,中部小穗一般结实4—5粒。籽粒白色、半角质,千粒重45—50克,蛋白质含量15.07%  相似文献   

5.
超大穗小麦—84(加)79—3—1是陕西省咸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名誉所长、高级农艺师罗洪溪同志于1984年用80(974)作母体,80夏(107)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系统  相似文献   

6.
试验以常规小麦品种“绵阳11号”为对照品种,研究了“绵阳82—53”小麦品种在亩施纯N:0、5、10、15、20kg的条件下的加工品质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施N量的增加,“绵阳82—53”比对照“绵阳11号”的籽粒蛋白质含量和产量、湿面筋含量、面粉沉降值、烘焙体积等平均分别提高30.79%和36.03%、38.56%、37.38%、18.46%,该品种在亩施纯N10~15kg时,配合良好的农艺措施,可以显著提高该品种的加工品质。  相似文献   

7.
小麦迟播,易造成弱苗成穗率低,穗小粒少,千粒重下降,一般减产10—20%,但只要补救措施得当.也能提高产量。(一)选择春性品种,以种补迟。可选用生育期短,产量较高,抗逆性强,较耐迟播的春性小麦良种,如绵阳20、21号等。(二)实行催芽播种,以芽补  相似文献   

8.
对36个试验点的资料分析,“绵阳20号”小麦的产量构成因素有效穗、穗粒数、千粒重与产量的多元回归方程为:■=-593.8607+17.0082x_1+7.5453x_2+6.3624x_3经偏回归及偏相关分析:有效穗对产量的影响最大,关系最密切(b_1'=0.7270~(**)R_(1y)=0.9140~(**)),但它与穗粒数、千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R_(12)■=-0.5680~(**)R_(13)■=-0.5032~(**))。因此,在兼顾穗粒数、千粒重的情况下,适当扩大群体,主攻穗数,是使“绵阳20号”小麦获得更高产量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9.
在 3种密度下对绵农 4号、绵农 3号的分蘖及成穗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 ,结果表明 :绵农 4号、绵农 3号的分蘖速度和分蘖力皆为中等 ,中等密度条件下 ,有效分蘖期每天可形成 0 .15蘖 ,各期总蘖数为 3.7左右 ,低于绵阳 11号 ;与绵阳 11号分蘖速度的差异主要在有效分蘖期 ;绵农 4号、绵农 3号的成穗率为 55%左右 ,低于绵阳 11号 ;但分蘖和主穗的差异较小 ,分蘖穗重占主穗重的 80 %左右 ,茎蘖穗重变异系数 15%左右 ,穗子大小均匀一致 ,小穗相对较少 ,小穗较大 ,这些性状都优于绵阳 11号。绵农 4号、绵农 3号大穗大粒特性较绵阳 11号更为突出 ,其常规种植密度应小于绵阳 11号  相似文献   

10.
运用相关、通径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四川省小麦主推品种绵阳 2 6号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绵阳 2 6号小麦品种千粒重的变异不大 ,穗粒数是产量构成的最重要因素 ,合理的有效穗是高产的前提。  相似文献   

11.
小麦新品种“绵农一号”(原代号8201—69),系绵阳农业专科学校小麦科研组从“绵阳11号/Alondra‘s’”杂交组合中经六年五代选择培育而成。由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委托绵阳市品种审查小组审定,于1991年10月22日正式定为“绵农一号”,并报省品种审定委员会,颁发了审定证书。1 主要特征特性该品种属春性迟播早熟种。芽鞘淡绿色,幼苗半直立,叶型微散,叶色深绿,长宽适中,叶苗健壮。分蘖力中等,大蘖多,上林率高,穗层整齐。穗长方形,穗长10~13厘米,白壳长芒,小穗排列适中。籽粒椭园形、红皮、半角质,千粒重48~65克,每穗结实36~48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前绵阳地区34年来(1949—1982)稻、麦、棉的平均产量及变异度进行了数量分类,结果是水稻分成4个区、小麦5个区、棉花4个区,此法克服了按地理、气候等单一环境分区的局限性,为作物区划提供了比较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绵阳19号是高产优质的小麦良种。用多元回归方法,分析其产量构成因素,从数量上找出高产规律。结果每亩有效穗、每穗粒数和千粒重对亩产量的三元回归和偏回归都是极显著的。这对充分利用绵阳19号的丰产性是有积极意义的。为小麦增产提供了信息。  相似文献   

14.
(一)优质高产小麦良种893—1983—1小麦是我国小麦育种专家徐才智经五年的潜心研究培育出的一个集优质、高产、抗病为一体的小麦新品种。系谱号为89(3)—0—2—8—1。优质:据测试。蛋白质含量17.33%,综合指标优于国家一级优质麦和美国优质麦标准,可替代进口或增加出口。高产:群体动态和产量结构合理,茎杆弹性好,抗倒伏,两极分化快,灌浆速度高。高产条件下,以基本苗10万,冬前群体65万,最高群体75万,亩成穗35万,每穗粒数40个,千粒重50克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绵阳11号和绵阳15号籽粒灌浆规律及成熟生物学特性的研充,在乳熟末期到完熟期,每隔2—3天进行分期收获,经室内考种后,分别随机取50穗随收随脱粒,50穗在室内挂放7—10天经后熟再脱粒,结果表明:两品种的最佳收获期是在腊熟中末期,此时干物质积累达最大值,含水率在30.96—30.17%,产量最高。两品种后熟作用在腊熟中前期最明显,千粒重可增加3克左右;在腊熟末期后熟作用对粒重增加无明显效果。两品种如在腊熟中前期收获,再经过一段后熟作用,粒重明显增加;并比大面积一般收获时期可提前5—7天。  相似文献   

16.
经试验示范证明,绵农1号小麦新品种,产量水平较绵阳11号高10%左右,抗白粉病,叶锈病性显著优于绵阳11号。为发挥大穗优势,获得亩产400~500公斤产量水平,其产量结构宜控制在亩有效穗20万左右,穗粒数40~45粒,千粒重50~55克。在保证一定群体的基础上,提高穗重,协调穗,粒,重三者间的关系,是获得高产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对45个试验点的资料分析,多抗、丰产、优质、广适小麦新品种绵阳26的主要性状有效穗x1、穗粒数x2和千粒x3、单穗重x4与产量y的回归方程为:y=-614.8425+9.8683x1+7.3223x2+10.5315x3+22.5748x4。经偏回归和偏相关分析,产量构成因素中,千粒重、有效穗对绵阳26产量的贡献和影响最大(b'3=1.7435,b'1=1.5372,R3y.=0.7983,R1y=0.6991)。在现有产量的基础上稳定千粒重,主攻穗数和穗粒数,是发挥绵阳26高产潜力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8.
收割小麦后的麦茬多被锄去,经试验,可用来作培养料栽平菇,生物效率达90%。其栽培方法如下:(1)麦茬处理:将麦茬晒2—3天,碾碎,用石灰水浸1—2小时,麦根呈微红色时捞出,用清水冲洗,使 PH 为6—7.5,含水量为60—65%。(2)栽培管理:用室内床培法,用料6.5kg/m2,用种4瓶/m2。分三层播,第一、三层各用种40%,播后面料压实,盖一层报纸,然后覆膜,  相似文献   

19.
在涪江灰棕冲积潮田上,测定了每公顷施氮素0,75,150和225kg对小麦绵阳403、绵阳11号和京771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素供给量对产量的影响均呈二次曲线关系;参数分析显示,达最大产量(Ymax)时的施氮量,绵阳403为187.3kg/hm2,绵阳11号为161.1kg/hm2,京771为177.2kg/hm2,绵阳11号需氮量最小,绵阳403为最大。以二次项(bx2)系数作为判定过量氮导致减产的测度,其系数依次为-0.284,-0.358和-0.077;以绵阳11号对过量氮反应最敏感。供氮对营养品质的影响品种间差异较大:绵阳403除谷蛋白外,其余7项蛋白组分均与施氮量呈显著正相关;绵阳11号清蛋白、球蛋白、赖氨酸与施氮无显著相关,其余5项蛋白组分呈显著正相关。京771除蛋白氮、谷蛋白呈显著正相关外,其余未达显著。供氮对加工品质的影响为:绵阳403和京771的沉淀值与施氮量呈显著正相关;绵阳403和绵阳11号的烘焙体积与施氮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别家新 《小康生活》1996,(10):17-18
近年来,笔者对小麦的分蘖、成穗率及穗型进行了定点观察和大面积的实地调查。现将结果介绍如下: (一)影响分蘖发生及成穗的因素。除了施肥水平和土壤质地的差别外,主要还有以下几个方面。(1)肥料运筹不当,由于早期速效肥的不足,导致小麦3—4叶期苗势不壮,是麦苗第一叶位空位的首要原因。定点田块中,除有机肥外,每1000平方米施40—50公斤碳酸氢铵作基肥,比对照田分蘖期提前3—6天,第一叶位分蘖增加7.5—18%,平均单位株分蘖在冬前和越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