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正9月22日,作为2020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板块之一的2020东亚海洋博览会在青岛世界博览城开幕。本届博览会的主题是"开放融通智享未来—蓝色·海洋·科技",以创办"中国一流的海洋全产业链国家级展会"为目标,致力打造集技术交流、产品展示、成果交易、招商引资等平台于一体的"海洋产业国际会展客厅"。本届博览会首次采用"线下+线上"办展模式,线下部分包括高端海洋专业展和特色海洋商品展。高端海洋专业展集中展示了国内外在海洋经济、海洋生态保护、尖端海工装备等领域最新、最前沿的成果。  相似文献   

2.
积极发展海洋经济不断壮大蓝色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是资源的宝库,是交通的要道,是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希望所在,中国是海洋大国,中国未来的安全与繁荣同海洋的未来息息相关。如何正确制定海洋科经济发展战略,科学地开发海洋,是当前重大的现实性研究课题。本文以积极发展海洋为视角,研究科技强海的理论体系,揭示我国海洋经济运行中的深层次矛盾,提出处理诸多矛盾的措施与方略。  相似文献   

3.
<正>应美国国务卿约翰·克里的邀请,中国国家海洋局局长刘赐贵于6月16-17日访问美国,出席了由美国国务院举办的主题为"我们的海洋"国际海洋大会,并做了题为"海洋健康与科学"的主旨演讲。在美期间,刘赐贵还应邀分别与美国副国务卿凯瑟琳·诺维莉、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局长凯瑟琳·苏利文、美国海岸警卫队副司令皮特·涅芬格等海洋相关部门的负责人进行了富有建设性的会谈。刘赐贵在演讲中阐述了海洋健康和科技对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他指出,海洋环境恶化,海洋资源无序的开  相似文献   

4.
海洋产业安全问题的突出性与相关研究的滞后性已成为制约我国海洋产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本文基于对国内外产业安全相关研究文献资料的回顾,对海洋产业安全研究的演进和进展进行了梳理与分析,指出了海洋产业安全未来的研究方向。作为当前产业安全研究领域一种新的研究视角,海洋产业安全研究引起了地理学、经济学以及其他学科的广泛关注,呈现出跨学科与交叉融合的研究趋势,在内涵框架、影响因素、评价体系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尚未形成科学、规范的理论与方法体系。本文提出,未来我国海洋产业安全研究应继续拓展和深化海洋产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与预警机制,加强海洋产业安全研究的多元化,从全局的角度研究海洋产业安全并积极合理地借鉴产业经济学和其他学科的优秀成果,探索建立中国海洋产业安全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5.
该文介绍了利用科研反哺教学理念促进海洋科学与大气科学学科交叉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经验。在能够体现海洋科学与大气科学学科交叉属性的专业课程(海洋大气与全球变化、海洋气象学、海洋与气候变化、海洋与大气相互作用等)教学过程中,将最新的科研进展和科研成果融入教材和教学内容,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优质教学资源,使课程教学内容能够跟随学科的发展步伐。通过组织海洋与气候变化学术沙龙等第二课堂,落实课内外相结合的育人模式,利用毕业论文、开放实验、竞赛选题、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等科研实践,促进海洋科学专业学生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实践表明,基于科研反哺教学理念的专业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实践,能够促进海洋科学与大气科学复合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一般认为,调整海洋产业结构可以促进海洋经济增长,但是宏观数据并不支持这一观点。本文运用空间计量方法测算了12个主要海洋产业的生产要素投入贡献率,尝试从微观层面给出解释。研究发现,除人力资本要素外,资本、劳动力和科技三种生产要素的投入贡献率在不同产业间差别不大;仅在同一产业内部差异明显;而且,行业所处发展阶段仅取决于人力资本要素是否对生产具有显著影响,与是否"新兴产业"无关。这说明海洋产业结构调整是海洋经济增长的结果,而非原因。只有改变要素投入报酬率才能从根本上为海洋经济增长提供持续动力。  相似文献   

7.
<正>大连圣亚海洋世界被誉为"中国最浪漫的海洋主题乐园"。它位于大连星海广场西侧星海公园内,面朝大海,与东北最大的游艇码头为邻,星海公园浴场及星海湾浴场信步可至。圣亚海洋世界面积超过5万平方米,是集海洋极地环境模拟、海洋动物展示表演、购物、娱乐、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海洋主题乐园,2001年1月被评为国家首批AAAA级旅游景区(点)。  相似文献   

8.
<正>海洋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第二空间,厦门大学杨国桢教授等著的《中国海洋空间丛书》于2019年3月由海洋出版社出版。该丛书从过去、现在、未来三个维度,全面、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海洋空间、中国的海洋空间在哪里、中国海洋空间怎样演变、现状如何以及未来向何处发展等前瞻性问题,为维护中国海洋权益,拓展海洋空间,建设海洋强国提供了智力保障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9.
孙中山顺应了20世纪初世界海洋战略竞争的大前潮,从思想和实践展示了他对海权的高度认知,成为近代中国海权观形成的重要标志。以地缘政治为视角,可以看到孙中山对海权与国家政治、海权与国家经济、海权与国家安全、海权与社会进步的真知灼见,是引导中华民族走向海洋强国之路的思想宝库。中国要想在未来不再重蹈近代的覆辙,就必须加强国民的海洋意识和海权观的教育,逐步把我国建设成为海洋强国。  相似文献   

10.
思维方式在处理重大问题上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与意义,在国家海洋发展方面尤为重要。通过对美国海洋发展中的成功案例进行分析,提炼概括出其运用的"海洋自由思维""政府主导思维""知识产权思维""立法思维""必要性思维"等思维方式,以及由各类思维方式指导海洋强国建设所取得的应用实效。通过分析"国情差异"形成的背景、原因、过程与结果,将"国情差异"的特点与国家海洋发展相联系,讨论美国海洋思维方式对中国的启示借鉴意义及其适用性。结合中国当前应用海洋思维方式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与实施过程中显露出的不足,阐明了不同"思维模式"的现实基础、发展路径和措施建议,初步讨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海洋科学发展思维体系,旨在为推动中国海洋强国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