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政治中的当代青年新右翼思潮刘杰90年代,日本政治生活领域新右翼思潮重新抬头,而青年新右翼潮则最引人注目。联系半个世纪前日本给亚太各国造成惨痛灾难的历史教训,人们不能不对其每一步动态保持关注。一、冷战时期的历史进程青年新右翼思潮不是90年代骤然出现...  相似文献   

2.
青年就业问题是各国政府普遍关注的重大民生问题。作为东亚发达国家,日本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制造业神话"的破灭和随之而来的"就业冰河期",青年就业问题严峻。近10年,通过实施综合性的青年就业政策,日本青年就业状况重新改善。考察近几年日本青年就业状况和就业政策变革,并对青年就业政策效应进行评估,有助于总结日本的经验和教训,并为我国青年就业问题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3.
一种具有现代学科意义的青年研究在亚洲兴起。日本是亚洲最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它在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法学等与青年研究相关的学科中,陆续出现了一批青年研究的理论成果。日本的总理府下设立了青年对策本部,开展了对青少年问题较系统的调查研究。1975年又建立了日本青少年研究所,不少大学与大企业都设有关于青少年研究机构,广泛地开展着应用性对策性的研究。中国的这种研究,严格地说,始于70年代末。1980年建立了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以后在青年工作部门  相似文献   

4.
当代日本都市青年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日本都市青年文化[日本]川崎显一羽贺学何百华译一、关于当代日本都市青年文化的一项调查1.调查的时间、地点此项调查于90年代在两个地方进行。第一次调查地区为东京杉波,第二次调查地区为神户。这两个地方都是居住区,居民主要是中产阶级。2.调查对象我们在...  相似文献   

5.
战后日本青年政治文化是当代最值得研究却鲜为人们涉猎的文化类型之一。这不仅因为二战前日本社会走向全面军国主义在很大程度上与右翼青年军人的推动密切相关,而且在战后,日本青年对社会政治的介入和冲击也是在整个西方世界规模最大、烈度最强、持续时间也是最长的。透视战后日本青年政治文化的发展历程,无疑对我们认识日本社会和西方青年文化这两大重大课题有着很大助益。  相似文献   

6.
日本青年印象记杨雄1993年12月10至22日,由十人组成的上海青年代表团应日本外务省邀请,对日本六个城市--东京、大阪、京都、神户、奈良和长崎进行了友好访问。本文是我十多天"走马看花"和日本青年有限接触中的点滴印象与观感。奈良城里的大学生在奈良大学...  相似文献   

7.
日本国与我国首届奥林匹克青年技能竞赛钳工试题的对比翁承恕1993年我国组织了首届中国青年奥林匹克技能竞赛,笔者仅以日本国第28届技能竞赛机械装配试题与我国技能竞赛的钳工(应会)赛题做一分析对比,意在了解一些国外的先进技术,发现我们的差距,促进青工技能...  相似文献   

8.
由香港青年协会举办的“国际青年会议”1991年8月16至17日在香港召开,出席这次会议的有来自阿根廷、澳洲、德国、印度、日本,新加坡、泰国、英国、前苏联、澳门的60多名青年朋友以及100多名香港青年。会议通过讲座及专题讨论,唤起青年对国际事务的兴趣与关注,一起就各国所面对  相似文献   

9.
茶日本人谈中国文化日本青年访谈之七申小龙听日本人谈中国文化是一件饶有兴味的事。事实上许多日本人学习汉语是从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开始的。福冈市的年轻人松本润的例子就很典型。他从小就喜欢看历史书。在阅读中发现日本和中国的历史相差两千多年,那么日本史前的中国又...  相似文献   

10.
一、奇怪的日本青少年道德意识去年,日本总务厅发出一份关于日本青少年道德教育问题的文件。那是根据联合国《世界青年道德意识调查表》提供的情况,将日本青少年道德意识情况与世界别的一些国家的情况进行比较之后所作的一些说明。那个调查是以美国、英国、西德、法国、瑞典、日本、中国、南朝鲜、新加坡、巴西、  相似文献   

11.
一、对近年来上海青年的出国意向分析根据上海市1980—1989年申请去美国、日本国、澳大利亚、加拿大、联邦德国1%抽样调查表明:  相似文献   

12.
1、所谓青年文化在日本把青年文化(adolescent culture)作为一个课题来研究已有相当多的年数了。基于青年提出的不同意见和所谓青年人与成年人不是同代人等说法,青年的精神面貌处于反抗和脱离成年人社会的状态,所以提出了“青年文化”这个概念。这个概念有青年文化、年轻人文化,青少年文化(youth  相似文献   

13.
一、热门话题谈论价值,进行价值选择,追求价值目标,是当代青年一个鲜明的思想特征。研究青年价值观念的变化,已成为哲学、伦理学、社会学、美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不容迥避的课题,交换对青年价值观念的研究成果,则是力图把握当代青年脉膊的青年问题专家的热门话题。重视研究青年价值观念的热潮,发生在六十年代。当时,美国青年中出现了反对传统价值观念,探索新的生活方式的嬉皮士运动,这一消极的文化运动,使美国人十分忧虑。1968年5月,巴黎爆发了大规模的学生造反运动,并立刻席卷法国,迎速蔓延到西德、意大利、西班牙、日本等50多个资本主义国家,西方资产  相似文献   

14.
一个留学日本的中国青年,在打工过程中巧遇一位日本富婆。随后爱上了她如花似玉的女儿,从此,幸运之神不断光顾,美女、财富频频向他招手……正当年轻人无比兴奋地构筑自己美好未来时,他却不知不觉地陷入一个万劫不复的深渊……巧遇  相似文献   

15.
日本青年正驶离旧港湾[日本]千石保达人,劳逊译在日本,有一种传统的说法:有益于社会的,并希望得到社会公正评价的观念往往是消除商务纠纷的一个重要因素。据此,人们可以理解到,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是有益于社会的并得到社会公正评价时,就会因"自我价值"的实现而...  相似文献   

16.
蒋经国怎么会留苏不归? 近代中国有过多次留学运动。辛亥革命前,大批爱国青年赴日,企图学习日本维新致强经验;五四运动后,大批爱国青年赴法勤工俭学,企图直接学习西方先进文化。大革命时期,不少爱国青年赴苏,企图学习俄国革命经验。  相似文献   

17.
吉本芭娜娜是日本文坛上崛起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的一位青年女作家。她的以《厨房》为代表的一系列作品在日本乃至世界都引起了轰动。其众多作品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主题便是死亡、重生与救赎。本文将从其处女作《厨房》出发,探究死亡、重生与救赎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18.
青年与青年运动既伴随着近代社会的进程而诞生,同时也是作为近代社会的对立、对抗的一方而存在。"青年"理念的产生并不是一个由社会问题而产生的孤立现象,或者是政治运动的权宜之计,而是近代化过程中一种新型思想的诞生,是一种以"青年"理念为核心的概念群的产生。这类概念体系在充满着形形色色"主义"的19世纪可以被称之为"青年主义"。到了19世纪80年代,日本的知识界、舆论界将近代西方哲学和社会理论进行了翻译与再创造,构筑了汉语范围内有关"青年"话语的原生系统。自此,"青年"作为一种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贯穿整个20世纪,并且深刻地影响了现代中国的政治社会进程。  相似文献   

19.
本文摘译自日本有关方面提供的专题材料,对当代日本青年所处的复杂的社会环境和面临的种种社会问题作了介绍。由于篇幅较长,本期先刊上半部份。  相似文献   

20.
理想体格的追求──上海大学生体美观调查沈勋章,孙正卫,邹大华青年人朝气蓬勃,充满青年活力,身体形态.生理心理以及处世能力逐渐趋向成熟。那末,当代青年怎样认识与追求形体美而在校大学生们又持何种体美观?最近,笔者与日本学者合作共同就中日青年在校大学生体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