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女大学生性犯罪被害有其较为明显的特点,女大学生所具有的被害性即诱发性与易感性因素是性犯罪产生的重要条件。女大学生个体被害预防有较深层的理论基础。女大学生个体预防性犯罪被害可分为两个阶段,在犯罪被害前,通过消除被害性因素,避免犯罪人形成犯罪中立化心理,控制犯罪发生,在被害过程中,采取有效方法,避免犯罪的非人格化,控制犯罪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
女性犯罪,是指犯罪主体为女性的犯罪。是以犯罪主体的性别特征为标准划分出来的一种犯罪类型,自本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以来,我国女性犯罪率有明显上升趋势,而且其上升速度和幅度均超过男性犯罪率的增长,女性犯罪已成为严  相似文献   

3.
报复社会性犯罪的特殊性在于行为人基于对社会的强烈不满而将报复行为直接指向社会整体而非具体的利害关系者。现阶段报复社会性犯罪的发生之所以具有必然趋势,与制度性缺陷相关联。制度性缺陷诱发社会排斥现象,而社会矛盾化解机制的运行不良,则助推了这类犯罪的多发。理性界定报复社会性犯罪的主因并解析其发生的因果链条意义重大:在认识论上,唯有如此方能使对报复社会性犯罪的分析跳出主要归因于犯罪者方面的认识误区,而与更广阔的制度性因素联系在一起,真正明白这类犯罪在本质上也是社会自身造成的;就实践论而言,唯有正确理解这类犯罪的社会成因,才能着眼于社会的主动改良,使其从根本上减少。  相似文献   

4.
性犯罪作为一种严重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犯罪形式,在刑法中应具有重要地位。但由于我国传统观念的影响及立法技术落后等原因,我国现行刑法中有关性犯罪的规定存在严重问题。首先是现有罪名规定的不合理性,主要体现为相关犯罪的犯罪对象和犯罪主体的范围过于狭窄,无法满足保护人权及惩罚犯罪的需要;其次,许多严重的性侵犯行为没有被规定为犯罪行为,从而导致法网出现严重漏洞。本文在分析我国刑法中有关性犯罪的规定情况及其造成的一些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对完善我国性犯罪的刑法立法提出建议,以其对立法及司法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张远煌在《河南大学学报》2013年第1期撰文认为,报复社会性犯罪的特殊性在于行为人基于对社会的强烈不满而将报复行为直接指向社会整体而非具体的利害关系者。现阶段报复社会性犯罪的发生之所以具有必然趋势,与制度性缺陷相关联。制度性缺陷诱发社会排斥现象,而社会矛盾化解机制的运行不良,则助推了这类犯罪的多发。理性界定报复社会性犯罪的主因并解析其发生的因果链条意义重大:在认识论上,唯有如此方能使对报复社会性犯罪的分析跳出主要归因于犯罪者方面的认识误区,而与更广阔的制度性因素  相似文献   

6.
黑社会犯罪被联合国宣布为"全球性的瘟疫",其常与暴力性犯罪、毒品犯罪、洗钱犯罪、职务犯罪等勾结在一起,成为一个紧密的犯罪链条。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对社会的危害远远超于其他的组织犯罪,为了有效地预防和打击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需认清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当前的发展趋势,并构建起综合的、立体的法律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7.
论性犯罪对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目前我国男性性权利没有纳入立法保护的范畴为切入点,从男性也可能成为性犯罪的犯罪对象的角度,通过分析我国现行立法上关于性犯罪对象的规定,揭示出我国对男性性权利保护的现状。论文还列举了国外的相关立法例,借鉴国外的立法经验,建议在我国现有关于性犯罪罪名的基础上,扩大犯罪对象的范围,将男子的性权力纳入法律保护的范围,从刑事立法上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8.
1920-1926年的北京女性犯罪,因为其特定的时代背景而呈现出不同的特色。通过对这一时期女性犯罪的数量、类别、女犯的职业、受教育情况及婚姻家庭等因素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当时女性生活的艰难。特别是对这一时期的平民女性来说,犯罪有时便成为她们解决温饱问题的一种无奈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当代青少年性犯罪的特点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作基于当代青少年性犯罪日趋严重的状况,着力探讨青少年性犯罪的特点和原因,以期把握其违法犯罪的规律,从而引起社会、学校、家庭的重视和教育、防范,以有效地预防和减少性犯罪,促进青少年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根据危害行为的属性,犯罪可以划分为行为性犯罪和事态犯罪两类。行为性犯罪包括作为犯和不作为犯。事态犯罪以持有事态作为构罪本质,形成持有型犯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以特定人员为规制对象,以特定人员对巨额"不明"财产的控制与支配现状定罪。从法理依据和表现形态上都应该归属于以持有为行为方式的事态犯罪;同时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在客观上,以行为人控制支配着明显超过其合法收入的不明巨额财产的现状作为定罪根据。而定罪后查明了财产真实来源的,应依不同情况做出不同处理:不构成犯罪的,无罪释放,不启动国家赔偿程序;构成其他犯罪的,另判其他罪名,已执行的刑罚作相应折抵。  相似文献   

11.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刑法对于性犯罪的法律规定显得相对滞后。文章从性侵犯的主体、性侵犯的犯罪对象和性犯罪的界定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我国刑法中有关法律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传统刑事司法认为犯罪是需要给予报应的针对国家的行为,犯罪必须接受惩罚,惩罚表达了社会对犯罪的谴责和对正义的追求,并且也可以用以威慑犯罪人和其他企图破坏社会规范的人。支配传统刑事司法的刑事政策是报应性和惩罚性的。恢复性司法是一种崭新的解决纠纷的方式,被害人及其亲友、整个社区都被认为是犯罪行为的受害者。最为典型的恢复性司法运动就是所谓“被害人—犯罪人和解”或“被害人—犯罪人调解”。恢复性司法运动最初主要适用于未成年人犯罪,现在则开始扩大至成年人犯罪,并且由最初仅仅适用于轻微犯罪、财产性犯罪向现在的严重犯罪甚至暴力性犯罪扩展。由此引起了刑法理论界对被害人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定罪论是犯罪存在论和认识论的统一.德日刑法定罪理论的存在论与认识论都有深刻逻辑矛盾,存在论是构成要件与违法性和有责性之间关系的矛盾,认识论是构成要件与符合构成要件事实之间关系的矛盾.这些矛盾的直接原因,是德日刑法的形式化犯罪定义.其哲学实质,是混淆了存在论与认识论的性质和功能.德日刑法定罪论根本特征,是三要件的形式化犯罪存在论与二分式的对抗性犯罪认识论相结合.  相似文献   

14.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刑法对于性犯罪的法律规定显得相对滞后。文章从性侵犯的主体、性侵犯的犯罪对象和性犯罪的界定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我国刑法中有关法律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女性青少年犯罪现象有数量急剧增加、主体低龄化发展的趋势,应引起社会及法律界的充分重视和关注,因为女性青少年犯罪与其他的犯罪行为不同,其犯罪主体是青春发育期的女性青少年,其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仅处于朦胧状态,若走上犯罪道路,将会产生极大的毒害。此外,女性青少年犯罪的主要类型是性犯罪和吸毒等,由于性别及年龄的特殊性,其容易被一些犯罪分子所利用而走上性交易及性犯罪的不归路;吸毒更是一种对女性青少年有极大腐蚀性的犯罪行为,她们可能因没钱买毒品而从事卖淫、贩毒等犯罪行为,极大地危害着社会的安定、和谐。女性青少年参与犯罪的主要原因是家庭教育的缺失或不到位、家庭的功利性发展及其他家庭问题对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误导。因此,应重点剖析女性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原因,采取措施解决或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让女性青少年成长在一个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中,将女性青少年犯罪扼杀在萌芽状态。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领导干部的职务犯罪由以往的单一性犯罪,发展为复合型犯罪,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和新的动向.不仅案件上升快,而且犯罪金额大,涉嫌范围广,涉嫌犯罪人数之多,已到了令人触目惊心的地步.领导干部职务犯罪不仅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影响了党群关系、干群关系,而且严重扰乱了有序的经济建设.所以,打击和预防职务犯罪已成为执法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  相似文献   

17.
清末民初,女性犯罪凸显。由其司法统计可以看出,较清末而言,民初女性犯罪无论人数还是类别,均出现了增多的趋势。犯罪典型由性犯罪为主转为经济罪为主,且女犯年龄出现了大龄化的趋向。民初对女性犯罪的减免比例虽然要低于清末,但总体上的惩罚力度已大为减轻。  相似文献   

18.
扩大罚金刑的适用范围必须建立在坚实的刑罚理论基础上.根据配刑的报应与功利相统一的理论,对于各种贪利性犯罪、侵害财产性犯罪、轻缓的犯罪以及过失犯罪,都应当规定罚金刑;根据刑罚谦抑的理论,罚金刑的适用范围可以突破刑罚报应性的规定,对凡是适用罚金刑就可以实现个别预防的犯罪,都应当规定罚金;根据犯罪学和刑罚作用的相关理论,对于主要是由于社会环境而直接造成的犯罪,应当规定罚金刑.我国罚金刑适用范围应当进一步扩大,对于各种较轻的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应当规定罚金刑.  相似文献   

19.
洗钱犯罪是一种跨国性犯罪。洗钱行为与国际有组织犯罪、恐怖主义犯罪、国家公职人员渎职犯罪等相勾结,严重挑战着国际经济、政治和社会秩序,已成为影响国际和平与发展的“毒瘤”。因此,对洗钱犯罪必须加强打击力度。本文根据洗钱犯罪案件的特点,总结了当前我国洗钱案件的侦查方法与措施,为有限地开展洗钱案件侦查,提供了新的视角与思路。  相似文献   

20.
二次受害是指犯罪被害人在参与刑事诉讼的过程中,由于诉讼程序设置的不合理以及司法工作人员的不当司法行为而给被害人心理所造成的进一步伤害。性犯罪被害人的二次受害不仅使被害人出现严重的被害人化倾向,同时基于此类案件的特殊性,导致国家实现打击犯罪的诉讼目的受阻,因此,应防止不当司法行为的产生,并改变不当诉讼程序以实现对性犯罪被害人的权利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