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主体是马克思早期思想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主体不仅仅是纯粹的肉体存在,也不只是在和客体相对立之中的认识者。主体是进行社会历史活动的具体的、现实的人,主体是自己劳动创造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犯罪主体是犯罪构成的四大要件之一。对犯罪主体概念的界定既是理论的需要,又是司法实践的需要。本文结合刑事实体法理论与我国刑法的规定和司法实践,在对传统的犯罪主体概念进行反思的基础上尝试性地重构了犯罪主体的新概念。  相似文献   

3.
从主体性向主体间性的转向是西方哲学发展的必然逻辑。尽管主体间性的提出与对主体性的反思和检讨密切相关,主体间性字眼也从没有出现在古典哲学中,但是主体间性问题并不唯现代哲学所独有,古典哲学中也牵涉到该问题,并体现了一种富有启发性的探索。主体性哲学向主体间性哲学的转向是西方哲学发展的必然结果。主体间性问题的提出在黑格尔哲学中就有十分具体的体现。自我基于他者的确立,个体意识的独立,互相承认的双重自我意识,作为主体的自我意识现实的斗争与统一,个体意识向普遍的自我意识的回归,都闪烁着间性思想的火花。  相似文献   

4.
农村女性主体意识的发展反映出农村女性解放的程度,也标志着农民整体的发展水平.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为农村女性提供了广阔的活动舞台,极大增强了农村女性的主体意识,提升了农村女性的主体地位.分析现阶段农村女性主体意识的主要特征,了解农村女性主体意识的发展状况,探寻农村女性主体意识的发展途径,对于更好地促进农村女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体育道德主体是伦理学中极为重要的概念和内容,体育道德活动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因素.全面地分析与探究体育道德主体的内涵、意义、特征和形式,有利于深化对体育道德主体的认识,有利于体育道德活动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前,学术界对商主体概念内涵的揭示是含混、相互甚至是自相矛盾的,对商主体与相关概念的区别也缺乏认真研究,从而导致理论学习和阐述上的混乱。这种认识上的混乱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商法学理论的发展和商法学理论对我国商事立法和经济管理活动的贡献程度。文章通过介绍,分析,比较我国商法学理论界对商主体、商人、企业的不同观点,结合世界主要商法典的相关规定以及相关商法学理论,阐述了自己对商主体概念及其与相关概念关系的认识并主张商法理论研究和学习应淡化商主体这一概念。  相似文献   

7.
教学主体研究是近几年教育界关注的热点、焦点,是学术界较有争议的问题,也是关系到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课题.教学主客体问题的实质意义是探讨和确立教学中人的主体地位,教学主体研究的重要性是基于主体性理论对人发展的重要性的认识,人的主体性研究的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决定着教学主体研究的未来走向,即走向理解与交往的主体间性是其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8.
产权主体与会计主体之间是一个相交的逻辑关系.二者共同相交于企业这一经济实体的组织范畴上,但在规范的侧重上有所不同,即产权主体侧重于规范该实体的社会经济关系方面,而会计主体侧重于规范该实体的社会经济活动本身及其价值核算方面.它们只能相互结合、互为补充,而不能相互替代.  相似文献   

9.
教师培训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在传统的教师培训中,教师作为培训生态中的学习者,只被当作"被培训者",是培训的"旁观者"而非"参与主体",处于消极被动状态,其主体意识和主体价值无法得到彰显.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无论在教育理念、教学行为,还是在教师角色等方面都需要切实转变,要完成这一转变,需要作为学习者的教师在培训中真正确立主体意识,彰显主体价值.  相似文献   

10.
确立学生是课堂教学主体的意识,有助于学生情趣的激发,有助于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三大精神的培养.组织自主活动是培养主体精神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探讨主体活动机制,是一个具有重要理论现实意义的问题,是实现主体现代化和社会现代化,推动人和社会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本文按照主体活动的特点,从动因机制、制约机制和实现机制三个侧面,揭示了主体活动基本因素的内在有机联系.通过分析主体活动的动因、制约因素和实现过程,既阐述了各个方面在主体活动中的不同作用,又把三个方面纳入主体活动全过程,系统描述了主体活动机制.  相似文献   

12.
法律职业:概念、主体及其伦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法律职业是一国建构法治程序不可或缺的中介,它往往肩负着多重使命,其中法治国家所需要的理念倡导与弘扬及法治程序的建构当为其最为突出的两项内容.本文对法律职业的概念、主体及所应具备的伦理道德观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主体教育是以培养主体为核心的教育体系,是使教育以主体性的方式培养受教育者主体性的活动,是主体性的教育目的和主体性的教育方式的结合。历史地考察主体教育的发展,近代教育培养的是单子式的个人主体,发展的是占有性个人主体性;当代教育正在转向主体间性教育,从由培养单子式个人主体转变为培养类主体,发展人的“共生”或“交互”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4.
我国宪法文本中的权利义务主体经历了从人民到公民的嬗变。这一变化是一种主体性的回归,即从政治主体回归到法律主体。体现了社会变化发展与法律进步,既拓展了权利义务主体范围,又充实了权利义务内涵,实现了宪法权利主体与义务主体的统一。权利义务主体的整体性使得人人平等观念有了法理逻辑,同时也为主体的身份识别与保护提供了宪法基础。这一进步是历史性的,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阶段性发展,同时也反映了宪法至上的法治理念及宪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统帅地位。  相似文献   

15.
商事主体是市场关系中的重要主体.调整好市场关系,保障市场经济的安全、有序和高效,应当发挥商法的重要作用,搞好商事法律制度建设.市场经济越加发达,法律的部门划分也就越加明晰,这是客观必然的.认识和理解好市场关系中商主体与民事主体关系,明确商主体的资格法定性、行为交易性、目的营利性、能力统一性的法律特征,且与民法相区别掌握运用,对促进市场法治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法律移植是近代以来法治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的重要现象,因而在学界颇受关注和争议.学界对于法律移植的相关问题都做了深入的论述.但对于法律移植中最具有能动作用的法律移植主体的讨论却鲜见,笔者拟从新构建法律移法律移植主体,以期能够明确实践中法律移植各方主体之间分工合作.  相似文献   

17.
国内行政主体理论的变迁可分为初创期、发展期、成熟期和转型期4个阶段.国外行政主体理论的引入在前3个阶段为国内行政主体理论的创立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国内行政主体理论从一开始就与国外行政主体理论存在较大背离,因而它虽然在我国行政法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但随着社会变迁和理论发展,其固有的内在缺陷也逐渐被发现,并由此步入了转型期.  相似文献   

18.
任何一种发展观都有自己的发展主体问题,发展观主体的界定决定着一种发展观的本质。科学发展观改变了传统发展观的思维模式,把发展的主体赋予了人。首先,人是科学发展的目的,发展是为了人,是为了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其次,科学发展观尊重人的创造性,用人自身的发展来衡量社会经济的发展。再次,人还是发展的动力来源,是科学发展观的动力主体。最后,人在实践中的行为和决断决定着发展,人在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人也要为发展的走向和后果承担责任。  相似文献   

19.
我国现有行政主体概念存在诸多缺陷,难以与时俱进地反映公共行政社会化、行政权力分化与行政主体多元化的冲击与要求。文章借鉴西方国家的行政主体理论,结合我国实际将现有行政主体概念一分为二,称为行政主体与公共行政体,以期克服现有行政主体概念的缺陷,拓展行政法学研究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20.
张芸  程茜 《东方论坛》2007,(1):33-39,118
反讽思维的发展与主体意识的发展同步.苏格拉底的反讽首次表现了主体意识的觉醒,自我摆脱了外在规定性.浪漫派反讽理论极大地扩大了反讽使用的范围,强调创作主体在创作过程中的自觉、反思和自由.随着主体意识对宗教、伦理价值体系的质疑,现当代文学文本中出现了反讽的多元化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