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圈子”广泛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时期、各个层面,与人类的认知水平和传播能力存在局限密切相关.“圈子”和传播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圈子”呈现出明显的“差序格局”特征,各个圈层之间的交往法则、信息流量和传播准则互不相同.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圈子”的勃兴注入了新的活力,形成了众多“小众化”、个性化的“圈子长尾”.  相似文献   

2.
社会角色理论是目前学术界和社会公众极为关注的社会心理学理论之一,它对于一些社会问题的认识和解决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运用社会角色理论的基本概念和观点来解释高校组织内部管理中两种基本权力关系及之间矛盾存在的原因,同时对行政和学术权力之间关系的优化和协调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本文旨在探讨项目化运作中社会公益组织和政府之间的互动关系.本文运用了质性研究中的个案研究方法,将X区内6家社会公益组织及其同一业务主管和业务指导的政府部门视为个案,通过访谈和分析,发现项目化运作中的社会公益组织和政府之间存在着两种互动关系,即线性互动关系和并行互动关系.线性互动关系下的社会公益组织往往处于非项目驱动型组织向项目驱动型组织转型的过渡中.并行互动关系下的社会公益组织已经成为了项目驱动型社会公益组织.因此,本文认为政府培育和支持社会公益组织积极转型成为项目驱动型社会公益组织,是发展的趋势,也与我国“十二五纲要”中社会管理创新的发展规划相符合.  相似文献   

4.
文献中可见的对中国社会“圈子”现象的学理考察,肇始于费孝通的“差序格局”理论。该理论将圈子描述为区隔社会成员的边界或范围,圈子也由此具备了一种信息传播的范畴与途径特性。互联网的产生与不断发展,使得传统社会中的圈子有了更为多元的内涵与功能,并且越来越成为当下社会中一种富有内聚力的群体聚集与传播模式。基于这种现状,有必要通过对此前研究成果的梳理,从概念、形态、影响等几个方面,对当下中国互联网媒介平台上的圈子传播现象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与解析。研究表明,建构在当下现实人际关系与互联网交叉平台上的圈子,在实际上促使碎片化的传播受众群体出现有限聚集的同时,对传统的信息生产与传播机制也形成了直接影响。在此形态下,多元生产与定向扩散将成为重要的社会信息流通特征,社会信息的圈层解读与自我审查将对既有社会主流价值的构建机制造成一定影响。同时,互联网圈子传播的发展,强化了线上网络的连结紧密程度及信息流通规模,使其呈现出实体化的趋势。相反,传统大众媒介在动态博弈中将重新界定竞争优势,转向更为多元的公共服务领域。  相似文献   

5.
广告是传播学在社会生活领域被广泛运用的一种形式,本文通过对广告文化的社会传播效果分析,从“议程设置”理论、“两个环境”理论和“培养”理论三个方面来探究广告文化中女性主义缺失的原因,以寻求广告文化中女性主义的存在。  相似文献   

6.
"圈子"是界于正式组织与非式组织之间的一种组织现象,也是近年流行的词汇之一.本文区别于社会学的相关概念,从人力资源和组织视角,借助"领导者--成员交换理论"聚焦于正式组织内部,研究圈子的定义、类别、成因和影响.以案例的形式,特别关注其对正式组织的负面作用及其中国情景下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基于研究者自身的成长经历、组织经验及社会观察,建构了一个阐释领导与下属互动机制的本土模型,并对几种典型的组织(社会)现象形成机理进行了剖析。研究认为:在中国当下的组织(社会)情境中,领导与下属互动关系的改善,首先需要激发下属(领导)个体自我意识效应以及对两种认知错误的抑制;其次需要个体自我意识的群体化扩展,以有效抵抗领导的决策错误和下属的错误行为;最后,长期而言,只有社会化重塑才能深层次地改变中国本土领导与下属的信念、认知和行为,从而尽可能规避不断反复的组织(社会)危机。  相似文献   

8.
在认知层面,人类心智可以进行二元切分,社会文化因素是二元切分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成为认知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在语言层面,语言符号系统可以切分为“语言知识”和“语言运用”两个层级,社会文化因素与这两个层级之间存在着重要的关联。发展心理学和社会进化理论可以为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提供理论基础,但二者对语言符号系统的论述存在重大差别。话语是语言符号系统的动态部分,是社会建构论者和认知语言学者共同关注的焦点,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语言符号的社会功能和认知功能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性,将已有的认知语言学成果应用于语言的功能分析不失为一种融合研究的捷径。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组织生态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来,在社会管理理论和组织社会学中,对组织发展的机制和逻辑,存在两种可供选择的、彼此对立而实际上是相互补充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起源于经典管理理论,依据制订和实施组织改造计划的经理们的活动“合理性”的前提解  相似文献   

10.
陈焱 《人力资源管理》2014,(11):225-227
目前福州的经济正处于“海西建设”发展的关键阶段,福州的中小企业要实现目标就需要企业内组织成员的共同努力,才能产生较好的绩效。而成员要产生令人满意的绩效不仅需要组织的领导者善于运用权力影响下属,还需要组织中存在着科学有效的激励制度与沟通方法以激励下属。  相似文献   

11.
<正>圈子作为一种历史传统,在近百年来的各种组织建构及秩序维持中,都无孔不入地发挥着实质性的作用。一方面,圈子的中心及边界并不总是与正式的组织重合,当一个组织存在着若干多的圈子时,组织的组织建构与秩序维持就会遭遇圈子的侵蚀与消解,从而陷入一种难以克服的组织困境;另一方面,当圈子的中心及边界与正式组织高度重合时,组织的公共属性就会被圈子的私人属性所侵蚀和取代,化公为私,舞弊渔利。当然,圈子也并非完全没有积极功用。比如当圈子与组织  相似文献   

12.
社会学的差序格局思想认为,中国人活在一个以“己”为中心的圈子中,有如洋葱头结构,是一个个由人情亲情乡情友情连接而成的圈子。对于一个组织来讲,领导往往成为组织内各种圈子的核心。由于领导拥有组织赋予的各种权力和资源,领导周围的部属会围绕着领导逐渐形成若干个圈子。不同的圈子与领导的关系不同,获得的领导支持和信任也各不相同,得到特殊关照的被称之为“圈内人”,反之则被称之为“圈外人”。  相似文献   

13.
重读《花篮瑶社会组织》,深入分析费孝通先生早年进行学术研究的动向,指出《花篮瑶社会组织》首次挖掘披露了金秀大瑶山花篮瑶的人口情况及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状况;第一次运用人类学理论和方法深入剖析了金秀大瑶山族团及族团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趋向;第一次尝试并成功运用“微型社会学”调查研究剖析花篮瑶社会,从而分析《花篮瑶社会组织》的研究成果为后人所提供的积极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4.
基于社会身份理论,在并购情境下,领导的群体原型典型性作为领导群体身份特征的表征,对内群体下属的上向信任存在正向预测作用,即高群体原型典型性的领导更容易获得下属的上向信任。而领导的组织身份凸显性作为领导组织身份特征的表征,负向调节领导的群体原型典型性与上向信任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国际公关》2016,(6):36-37
回顾:11月末,很多网友发现,支付宝首页出现了大批量的女性自拍甚至是大尺度照片。其中,大尺度照片主要出现在“白领日记”和“校园日记”两个圈子中,因为这两个圈子仅限女性用户使用,男性用户想要进行点赞和打赏,  相似文献   

16.
文体前景化指“偏离”语言使用,其表现形式主要是词汇和句法的独特性或“有标记性”.文章从语言运用者之间的关系、语言运用者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个人语言与社会语言整体之间的关系三方面结合语言学理论和语言事例来考究文体前景化的形式与意义.研究表明,文体前景化具有较高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城市景观中的“联系线”是用线性空间要素组织城市景观的一种设计理论和方法。本文试对运用“联系线”组织城市景观的两个地块——美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与上海浦东陆家嘴地区的城市设计作一比较,以得到“联系线”理论在实践运用中的利弊,并提出相应的调整策略。  相似文献   

18.
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是精神分析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创立了以“自卑与寻求优越”“生活目标与生活风格”和“社会兴趣”等为核心概念的个体心理学,对人类历史中“自卑更激发成就动机”这一现象作出了理论论证,提出了“寻求优越”是人生的推动力,促进了精神分析向社会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对理论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以阿德勒自卑与补偿心理为理论依据,通过对曹操及朱元璋两个历史人物形象进行论证,探究了其自卑情结与成就之间的关系,论述了追求卓越与内隐自卑人格存在相关,并对该理论现实意义与应用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9.
采用问卷调研实证方式对组织中领导者的价值观与下属的上向信任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后发现,领导者的价值观与下属的信任之间有明显的相关关系;领导者的价值观与领导者的行为之间有明显的相关关系;领导者的行为与下属的信任之间也有明显的相关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领导行为在领导者的价值观与员工信任的关系中具有部分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20.
基于模型分析方法,罗默对人类社会中存在的剥削现象进行了个体层次的基本博弈分析,更为直观地刻画了“剥削”这一概念的实质内涵,提供了异于传统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与分析视野.然而,以罗默为代表的西方分析马克思主义者也承认,任何一个社会都存在剥削,可能只是程度不同.对于当下社会中的人们来讲,罗默的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提升生活质量的全新方法.因为从罗默刻画“剥削”的本质上来讲,他实际上是对人们对其所在区域或社会的生存满意度的一种间接刻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