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引渡,作为国际刑事司法协助的一种方式,在国际社会中日益显示出重要作用。中国,作为国际社会的一员,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有必要建立自己的引渡体系。本文就建立我国引渡制度,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国内犯罪分子实施犯罪后逃往国外的事件时有发生,这给政府及司法部门惩处罪犯增 加了许多困难,要对这些逃往国外的犯罪分子行使管辖权,必须要与有关国家进行国际司法合作,合作的途径之一就是将罪犯引渡回国.  相似文献   

3.
当前,国际恐怖主义呈现出强劲的“全球化”发展趋势,成为严重破坏国际和平与安宁的一大公害。为了形成全球性的反恐合作机制,国际社会相继达成了一些国际条约和公约,加强了国际间的司法协作。由于各国政治体制、法律传统的不同,对于引渡条约中规定的引渡义务和例外情况便有不同的解释,这赋予了或引渡或起诉这一原则在反恐大背景下新的含义,并引申出在引渡国际恐怖主义逃犯时是否适用例外性规定的争论。因此反对国际恐怖主义的讨论,从法律角度来看主要集中在引渡问题,尤其是或引渡或起诉原则的实现方式上。  相似文献   

4.
传统引渡障碍随着国际刑事司法合作的加强而不断衍化.我国近期加入的<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和签署的<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对引渡中的双重犯罪原则,政治犯罪不引渡原则和本国国民不引渡原则等传统引渡障碍作了不同程度的突破,对今后引渡制度的发展具有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5.
政治犯不引渡原则在国际引渡制度中既是地位以及被接受程度最高的一项法律原则,同时亦是不确定性因素最多和争议最大的法律原则。因此,以政治犯不引渡原则的法理基础为视角,不仅可深化对该项原则具体涵义的理解,亦可站在历史的高度,增强政治犯不引渡原则之所以作为国际引渡制度基础原则而存在的说服力,此外,亦有助于开拓和丰富引渡法律研究的具体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2003年10月31日,第58届联大审议通过《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它是联合国历史上通过的第一部指导国际反腐败斗争的法律文件。引渡制度是反腐败国际司法协助的一项重要制度,也是《公约》中规定的一个重要方面。作者通过研究《公约》中有关引渡的规定,揭示出《公约》存在的不足,并在批判一些学者解决引渡难题提出的立法建议的同时提出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8.
目前我国携资外逃的现象较严重,为把携资外逃人员引渡回国,追回外逃资金,必须确定适当的引渡罪名。依据双重犯罪原则,本文将对引渡携资外逃人员的定罪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9.
段琼 《南都学坛》2006,26(4):98-99
“死刑不引渡原则”是现代引渡制度的产物,是随着人权观念的兴起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我国《引渡法》对于此项原则采取了回避的态度。但为了我国的国际刑事司法合作顺利开展,在我国的《引渡法》中明确规定“死刑不引渡原则”应当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0.
论引渡制度对国际恐怖主义适用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年无疑是国际恐怖事件高发年,各种恐怖袭击后果极为严重,造成人员和财产损失惨重。国际恐怖主义正日益成为危害人类社会和平与发展的毒瘤。引渡制度作为打击跨国犯罪的一种重要手段,在对抗国际恐怖主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各国只有在国际法准则的指导下加强国际法律合作,共同去清除国际恐怖主义这个危害人类生存的毒瘤,人类的明天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相似文献   

11.
我国立法、司法界基于本土化高于国际化因素使然,对法理、法之精神以及对司法权威的僵化认识,忽略了死刑不引渡原则在实现司法公正,加强国际刑事司法合作,打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以及真正步入权利时代的重要意义,在引渡法中没有将死刑不引渡原则明文加以规定。为适应国际化趋势,我国应采取相应措施,对死刑不引渡原则进行立法完善。  相似文献   

12.
引渡是与犯罪作斗争的一种国际合作,是国家之间刑事司法互助的一项重要制度。随着国际关系的变化,引渡制度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并且到目前为止尚没有一个普遍性国际公约对整个引渡加以规定,因此有必要对引渡主体、引渡客体、引渡的基本程序和法律依据以及关于“政治犯不引渡”等一系列问题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3.
14.
国际环境犯罪对人类共同的生存环境造成了巨大危害,国际环境犯罪在性质上属于一种国际犯罪,具有其独特的犯罪构成,从事了国际环境犯罪应承担国际刑事责任。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对国际环境犯罪的惩治对于我国政府在打击环境犯罪和参与国际合作方面的立法与政府决策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我国应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虽已初步形成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但还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应在遵循以人为本、保障公民基本生活需要,社会保障普遍性等原则的基础上,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加快社会保障立法、强化司法机制,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6.
关于构建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犯罪被害人是犯罪行为直接侵害的对象,对犯罪被害人合法利益的保护是我国立法的宗旨。从完善对被害人合法权益的救济和保障刑事诉讼中权利平衡的角度出发,建立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以维护被害人合法权益是必然的,是紧迫的,明确设立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基本原则,同时对我国的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提出了初步的设想。  相似文献   

17.
国家成为国际犯罪主体的可能性与必要性基本得到了大多数学者的认同,但就国家是否能承担其所为的国际犯罪的刑事责任以及如何承担刑事责任的问题在学界颇有争议。试从分析各学者关于国家能否承担国际刑事责任的观点入手,并就如何实现国家刑事责任的方式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8.
完善我国宪法解释制度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宪法解释是我国宪法运行机制中的一个薄弱环节,至今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应用原则和制度体系。本文对宪法解释的作用、我国宪法解释制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9.
日韩犯罪被害人补偿制度比较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切实保障着刑事诉讼被害人的权利,有利于实现被害人与被告人权利的平衡。建立该制度已经成为世界法制发展的潮流和趋势。与我国文化传统相似的日本、韩国的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规定得比较完善,对我国构建该制度有极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较之于此前的相关规定,最高人民法院于2007年6月4日发布的<关于加强人民法院审判公开工作的若干意见>体现出诸多进步之处:首次明确审判公开应坚持的基本原则,首次制定规范听证工作的原则性意见,规定人民法院应当履行的主动告知义务并推出多项便民措施,进一步规范各类案件公开或不公开开庭审理的要求,加大向全社会公开人民法院工作的力度.尽管如此,从应然角度来看,它未能从当事人权利高度对公开审判制度加以定位,未能对不公开审理的范围予以界定,未能真正体现实质意义的全面公开,相关制度的不到位也影响并限制了其功能的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