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多年来,我们在师专体育教学,特别是在田径、体育统计、体育理论等几门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与方法及其考试评分的改革,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取得了一些成效和经验。一、捕捉信息,充实课堂教学内容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依据,教师必须按教学计划向学生讲授教材中所规定的内容。然而,由于教材编写出版周期长,同版教材往往供几届学生使用,许多新的知识无法及时编入教材之中。教师若仅局限于现行教材的内容讲解,不去研究新问题,显然不能适应本学科的发展。特别是田径教材中“田径竞赛规划、裁判方法”和“田径运动会的组织编排、田…  相似文献   

2.
随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田径课程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使田径这门基础课程能在改革中继续保持原有的基础地位,必须转变观念,更新教学观念。建构主义理论是指导我国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理论。建构主义教学观给学生提供独立活动的时空,注重学习主体的个体差异性,强调学生主体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在个人知识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正确利用建构主义教学思想改革传统行为主义教学方式,对提高教学效果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学校体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对学生心理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学校体育的改革就是要改革以竞技运动为中心的体育课程、教材、教学过程 ,建立和形成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体育健康课程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4.
从哲学、教育学、学校体育学的角度,通过文献资料调研,揭示体育教育的本质和规律.针对我国学校体育改革中的几个理论问题进行分析,认为"健康第一"是今后我国学校体育教育的指导思想,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不能动摇;"三基"教学是终身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不能否定;竞技体育项目"教材化"是方向,不应排斥;教师主导作用的实质是引导转化.以学校体育教育思想观念的新突破,推动体育教学改革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我国体育院校田径术科教学始终未能改变竞技化模式.教学内容以竞技运动为主,手段大同小异,缺乏年龄、性别、专业特点,严重影响大、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的实施.在田径术科教学时数递减和学校体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采用“项群归类”的方法拓宽田径健身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田径综合知识及教学能力,不失为培养“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所需人才的可行之径.  相似文献   

6.
对田径理论进行了CAI课件的开发与应用研究,同时系统地阐述了程序教学的一些基本原理和原则.结果表明:田径理论CAI课件以程序教学为指导思想,能使多媒体CAI课件更加系统化和一体化,层次性更强,使学生更容易掌握学习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对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有较高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体育教材,是学校体育教学中教师和学生进行教与学所依据的主要材料.通俗地说,教材又叫做课本.课本者,上课之本也,也就是开展教学活动的根据、基础,是教学活动能正常进行的先决性条件之一.因此,搞好教材建设,对不断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新一代社会主义的合格人才,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来,我国学校体育在体育教育改革中取得了显著成果,无论是体育教学方法、教育手段还是课堂内外的教学形式,都有了较大的改进和发展,特别是高等学校的体育教材建设更是硕果累累,目不暇接.但毋庸讳言,体育教材建设以及所取用的体育教材,都还存在一些问题,这势必影响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化和体育教学活动的效果,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探析体育课程的人本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的体育课程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融入健康教育有关内容,重点突出健康为目标。随着新的体育与健康标准的出台,以及依据课程标准订教材的实验与推广使用,必将推动我国学校体育课程、教材、教学的一系列改革,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将发生深刻而重大的转变。本文重点探析、阐述体育课程教育本质,是以学生为本,关注健康,提高生命质量,可望与同行共同探析课程的人本观,加深对体育与健康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是当前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怎样进行改革才能适应示来社会发展,成为学校体育工作者越来越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主要探讨了这校体育课素质教育中教材体系的构建和改革,提出了素质教育中学校体育教材体系的基本框架和有关操作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实施的过程中,加大对学生体育参与、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是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新课程标准对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性与使用性要求,需要以学生为主体开展体育教学工作.体育学习力作为体育教学的发展目标之一,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力,是促进学生体育兴趣、终身体育意识发展的必要条件.基于此,本文结合学校体育教学实践,就学生体育学习力的培养与提升策略展开了研究.通过本研究以期为学生体育学习力的提升,做出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我国18所高校、50名体育专家和800名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高校田径课程边缘化现象进行深入研究。目的是了解高校体育课程田径内容边缘化的现状,探究高校田径课程被边缘化的深层原因,进而提出具体可行的发展建议与对策,从而推动我国高校田径教学事业可持续性健康发展。研究结果表明,18所高校中只有1所院校体育课开设田径课。对调查结果分析得出,高校体育课程田径项目边缘化的表层原因是学生不喜欢田径内容,深层原因是高校选课制度和传统的田径教学环节出现了问题,因而提出在高校体育课程教学中推行"3+1"的选课制度,按照"选学+必学"相结合的选课方式进行选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多采用自编教材为主,多种体育教学模式并存,教学内容差别大,一些高校老师在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上进行了积极探讨,评价体系未形成标准化模式,作为体育课程延伸部分的训练、比赛得不到学校的大力支持。可以建立安徽省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联盟,通过联盟实现互聘优秀教师、共同编撰教材、优化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手段与交流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的标准化、开展丰富多彩的训练、比赛活动等,最重要的是引起校级领导重视学校体育,从而促进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的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从体育教学的基本标准、效率标准、评价标准等方面,论述体育课程教学的优化。提出遵循体育教学规律,大力开展新课程实验、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强化主体意识等优化内容。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束缚着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未能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以体育教育专业田径专选课为试验,进行课堂教学改革,让学生自己给自己定任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学习内容.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在试验中,注重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社会,学校体育由传统的体育教学向健康性、保健性、娱乐性、统一性综合体育教育转化,终身体育将成为学校体育的主流.学校体育教学应把健康教育理论运用到教学中去,使学生对健康概念重新认识,为终身锻炼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6.
1 前言在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进程中 ,教材的建设和改革问题一直处于前沿位置 ,是学校体育改革的热点和难点。从以往的理论设计和选择教材的情况来看 ,学校体育课的内容基本上是以竞技体育项目为主线的分类。近年来 ,有学者认为 ,从“全民健身”、“终身体育”和“健康第一”的角度出发 ,必须对竞技项目为主线的教材体系进行全面改革。笔者认为 ,无论是倾向以竞技体育为主的课程设置 ,还是倾向以健身、参与为目标的课程设置 ,竞技项目都是重要的素材 ,问题的关键在于素材的教材化。本课题从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多角度地作一些探…  相似文献   

17.
从社会环境的影响、选课制对田径教学的冲击、田径教学自身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对田径选修课发展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从田径课的价值及教学实践的需要两方面指出田径课重新开设的必要性,对我院即将重新开设的田径选修课从田径教材的健身化、教学结构的复合化、教学方法的个体化和娱乐化以及考试的改革模式上作出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体育教学指导思想对引导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方向、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起方向性和指导性作用。本文对各年龄阶段体育教学指导思想进行探讨 ,提出并分析以“娱乐体育”、“主动体育”、“自我锻炼”、“终身体育”为主的阶段教学指导思想及其特征 ,提出要优化课程结构、改革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加强教材建设、注重学生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19.
体育素质在人的全面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当前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目标存在偏差 ,教学内容和方法不适应素质教育 ,教学质量和效果不佳。深化高校体育的改革必须牢固树立素质教育的观点 ,坚持健康第一的原则 ,对学校体育课程教材、教学模式、教学评估等进行整体改革  相似文献   

20.
高师体育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体育保健学,是一门必修应用理论课,本科开90学时,专科开70学时。当前该科教材正处于改革修订时期,根据我20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要提高本门课的教学质量,教材内容和教法的改革是一个突出的重要环节。 一、删去教材中与相关学科重复的内容和教材中不符合培养目标要求的其它内容 教材内容重复必然增加学生的负担,浪费时间又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依我对本门课的教学实践,应删去教材中的如下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