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在隋文帝的评价中,有不少问题值得商榷。如《隋书》儒林传和本纪史臣语云其“不悦儒学”、“不敦诗书”;又言他“天性沉猜”,“不达大体,故忠臣义士莫得尽心竭辞,其草创元勋及有功诸将,诛夷罪退,罕有存者”;史学界又认为隋文帝“立法严酷,统治黑暗”(《文汇报》1965年12月6日第4版束世征文).本文就此三个问题谈一点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1992,(1)
隋文帝杨坚之崇信佛教,这是众所周知的,但关于他与道教的关系,则所知甚少,学界对此尚未进行探讨。本文试图就此发表一些浅见,以引起治史者的注意。杨坚自幼出生成长于佛教环境中,是一位虔诚的佛教信仰者。他“每以神尼为言,云我兴由佛”,多次表白:“朕尊崇三宝,归向情深,恒愿阐扬大乘,护持正法”,“朕于佛教,敬信情重”。他对道教,起初尚无好感,但他不采取北齐文宣帝式的打击道教政策,而是“复行佛逍二教”,对道教的发展同样予以扶持。这是为什么呢?其原因就在于:自魏晋南北朝以来,历史的座标上深深刻划出宗教迅速发展的轨迹,传统文化孕育下的道教羽毛渐丰,外来佛教也通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冲突交 相似文献
3.
4.
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实行科举制度选官,已成为众所周知的定论,并以隋文帝杨坚于开皇二年正月、开皇七年正月、开皇十八年七月发布的选官诏书为依据。这些选官诏书的内容竟与北周实施察举的诏书大致相同,却与唐代的科举制度大相径庭,既无新的考试科目,也没有叙述考试内容。通过对这三道选官诏书发布时间前后的政治军事形势的分析,杨坚之所以反复发布内容相近的选官诏书,主要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至于杨坚为何继续沿用北周政权所实施的察举制度,又与当时中枢最高权力核心的人员组成、士族在该政权中的影响力以及关陇地区文化相对落后有关。杨隋政权在一段时间内选官制度仍然沿用北周政权的察举制度,并未实施科举制度来选拔人才。 相似文献
5.
秦始皇和隋文帝都曾建立过重新统一中国的伟大功勋,分别创造性地建立过以三公九卿制和三省六部制为主体的中央集权制,都曾为国家边疆的开拓与巩固立下汗马功劳,都曾为经济文化的统一与发展采取过国家标准化措施,都经历了极为相似的选择接班人的悲剧性过程。但令人不解的是,秦始皇在当代史学研究中所获评价很高,隋文帝则大为逊色。究其原因在于,我们在历史研究中往往只从政治角度去衡量一个人的功过得失。实际上,古今中外的历史表明,任何政治领袖的功过得失,最终的评价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看他的所作所为是否有利于社会经济文化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秦始皇固然创建了全新政治制度,但并没有因此带来社会的进步和经济文化的繁荣,因此,从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隋文帝在历史上的地位应当高于秦始皇。 相似文献
6.
隋文帝废立太子原因探析黄冬云(南通师范专科学校历史系南通226007)开皇二十年(600年),隋文帝废太子杨勇,扶立杨广,是隋朝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对隋政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关于太子的废立,史籍上多说是晋王杨广阴谋活动造成的。《隋书·高祖纪》史臣论... 相似文献
7.
8.
开皇二十年十月,隋文帝废黜太子杨勇,十一月,立晋王杨广为太子。在隋王朝短暂的三十八年历史中,这确实是一件重大的政治事件。长期以来,虽有一些论著对此进行了论述,但未能揭示出这桩事件的真相。为此,笔者不揣浅陋,欲就这一问题作一点探讨,以求教于治隋唐史的史学工作者。 相似文献
9.
10.
11.
隋文帝时代中央高级官员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北周末年,杨坚由于周宣帝身边一班机要宠臣的阴谋策划,发动宫廷政变,篡周建隋。捷径给胜利者遗留下的隐忧,深刻而复杂,尤其在人事方面,宫廷政变不像改朝换代的战争那样造就一支久经考验的干部队伍,胜利者只能在旧的官僚中收拢人心,怀柔延揽,这就在两个方面制约了隋朝的用人政策,亦即隋朝只能在北周政权基础上构建新班底,同时又必须清除旧政权势力,仔细平衡各个民族或区域集团的势力与利益。 相似文献
12.
13.
隋文帝杨坚“雅好符瑞”,自其图谋代周立国以至统治之末,力行不废,以致“造作而进者,不可胜数”,汇集为《皇隋感应志》等文献,数量之巨,前所未有。隋文帝注重宣传,以此培训地方朝集使,并译为梵文,流播异域。就其符瑞之核心内容或主题而言,主要集中于隋文帝“受命之符”与“奉天承运”。在符命造作方式上,除利用各类传统术数诸如相术、天文星象之外,隋文帝笃信佛教,注重利用佛教因素兴造瑞应,特别在仁寿年间敕送舍利立塔过程中大肆兴瑞,推进了佛教术数化。隋文帝如此重视符命瑞应,究其原因,一是以符命论证其立国与统治之正当性,二是隋文帝“素不悦学”,“好为小数”,利用佛教编造祥瑞,三是隋文帝“素信鬼神”,因循世风,推波助澜,造成隋代符瑞盛行的政治文化风尚。 相似文献
14.
15.
隋代前期的文教政策与相关制度建设,建树丰硕且影响深远.从制度层面讲,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国子学的独立;专科学校书、算学的创办;有关业务部门设博士招收学生进行职业性训练等,均由隋开其端并形成制度,对唐、宋及以后王朝产生重大的影响;从社会政治层面讲,该政策培养了大批的治国人才,树立了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气,传承了优秀的传统文化,奠定了此后的治国方向,为隋代政治、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思想文化方面的保证. 相似文献
16.
通过考索段怀穆建伽蓝残碑,发现此石刻系隋文帝开皇年间诏令天下诸州普立寺院时,青州遵诏建寺遗留下来的碑刻.隋文帝广建寺院所立之碑迄今已极其罕见,这样段怀穆建伽蓝残碑就为研究开皇建寺事件提供了非常宝贵的金石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17.
18.
一什么是学术评价?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余三定在其《中国新时期学术热点研究》一书的第四章中专门对新时期有关学术评价的讨论进行了评述。他分别以百度网的词条、学者刘明、叶继元的观点为例,对有关学术评价的界定进行了梳理分析。比如刘明先生认为"现代意义上的学术评价,即由学术共同体主持,以学术水准为对象,以推动学 相似文献
19.
<正> 人们认识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对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品评成败得失,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往往通过历史评价与道德评价来实现。什么是历史评价?什么是道德评价?在史学研究中如何运用和处理好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对此是如何阐述的呢?本文拟就此并结合史学研究中的一些问题略陈管见,欢迎争鸣。 相似文献
20.
学术期刊评价与学术评价散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于后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5(5):133-136
学术期刊的评价有政治标准、业务标准、编辑标准和出版标准四个大项,学术评价(学术论文评鉴)有观点新、方法新和资料新三个要求,两者之间是互相涵盖的。但学术界普遍存在的"以刊取文"现象具有逻辑上的错误,使期刊评价、学术评价的功能发生了异化。如何使两者有机结合,得出科学合理的评价结论,是当前学术界和学术期刊界都应当加倍重视的问题。当前,在学术风气、学术规范还存在诸多问题的背景下,学术评价和学术期刊评价工作只有走出功利的误区,才有可能回归其本源功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