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试论网络文学审美的特殊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怀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0(3):356-358
网络文学因其存在方式的特殊性显示出不同于传统文学的审美特性:运动的审美方式;快感式的审美体验;生命本真的审美内涵和艺术欣赏的多维审美角度. 相似文献
2.
姜英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6(3):27-30
网络超文本技术不仅改变了文学的传播方式和传播渠道,而且形成了对文学创作和思维方式、文学认知与阅读体验的不可避免的改变。超文本网络文学作为最具网络特征的网络文学形态,充分显示了它与传统纸媒体文学不同的诸多特点。本文力图疏理超文本网络文学的简短的发展历程,并阐明它与传统文学相较之下的审美特性。 相似文献
3.
罗孟冬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6):92-94
网络文学的审美价值取向是网络文学走向成熟的表现.网络文学的出现是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必然.它的审美价值的时代性,快乐性、大众化、自由性取向,已为人们所认知.正确地认识网络文学审美价值取向,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创作、发展和繁荣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王璞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3(1):92-96
网络文学作为文学家族中不可忽视的一名新成员,现已摆脱雏形,越过草创阶段,表现出生机勃勃的亮丽景观。但是当我们回望网络文学便会发现它与生俱来地伴随着游戏审美色彩。在文学观念的层面上,网络文学的游戏化倾向是不是网络文学的审美特质,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关系到网络文学的发展前景。后现代主义的价值观和互联网的特性铸就了网络文学的游戏审美特质,这是它区别于传统文学创作的。网络文学游戏审美不但是它自身的特质,而且让文学回归了它的本质要素。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学样式,网络文学不仅完全打破了有史以来纸介质印刷文学独占文坛的垄断格局,而且以其迥异于纸介质印刷文学的创作方式、存在方式、传播方式、接受方式及价值取向,呈现出自由言说的快乐审美、虚拟世界的临场审美和读写交互的动态审美等审美特征,进而向传统文学发起了挑战。由“第四媒体”引发的文学革命,则有可能从整体上改变文学格局,乃至打造出崭新的文学社会学和文学美学。 相似文献
6.
钱少青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6(3):51-53
网络文学是一种新的文学样式,不同于传统文学的神性主导品格,显示出空前的平民性和民间性,内容随心所欲,具有鲜明的超文本性特征。网络文学也存在着题材狭窄单一、写作手法欠缺等问题,这需要网络写手们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需要完善的管理和组织,以及建立网络文学自身特性的审美标准和批评标准。 相似文献
7.
文彦波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9(5):38-39
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学样式,网络文学形成了后现代性的审美范式。在作者和读者的关系层面上,作者和读者的传统身份渐趋模糊,双方共同参与创作,形成主体间性式的审美交流。从接受层面来看,由于文本的不确定性,读者对文本意义的阐释就只能寓于每一次的文本体验当中。从网络文学的自身特性来看,它也表现出游戏化、娱乐化的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8.
王晓英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3,(6):119-122
网络文学的平民式游戏特点,解构了传统文学文以载道的教化作用;网络文学的数字式传播方式,解构了传统文学的纸质存在方式和生产传播方式;网络文学的自由写作状态和作者、读者的界限消融,解构了作者中心地位,并且在这个解构的过程中,以特有的方式重构了网络文学独有的审美体系,获得了属于自己的独特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9.
王晓英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
数字原住民和数字移民这两个社会群体在网络文学的审美活动中折射出不同的审美方式。如果说,数字移民在网络文学创作与阅读审美上主要表现为一种传统取向,本质上还是一种传统文学的网络延伸,一种载体的变化,仍然重视文学作品的文学性、艺术性和现实性,仍然喜欢一种深阅读、经典阅读方式,仍然强调文学的社会责任担当;那么,数字原住民则表现出一种完全不同于数字移民的审美流变,这就是:从现实世界到虚拟空间,从群体神圣到自我中心,从实用优先到娱乐至上。随着手机阅读时代的到来,网络文学审美将向碎片化、动态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欧阳友权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9(5):667-671
探寻网络文学的学理原点需要确证这种文学的人文性审美设定,据此开辟人类的审美空间,提升文学的价值道义.在网络文学迅猛发展的时代,人类应该保持对网络技术理性的批判精神,避免网络写作中以游戏冲动替代审美动机,以技术智慧替代艺术规律,以工具理性替代价值理性. 相似文献
11.
靳义增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5(6):15-18
文学的审美本质和社会本质是文学不同层面的本质。以社会需要为基础的审美需要是人的高级精神需要 ,以社会生活为内容的审美关系是作家与生活、读者与作品的本质关系。作家个体审美意识的形成是社会群体审美意识长期“积淀”的结果。文学审美本质和社会本质的共同实现是曲折发展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2.
浅谈当代文学批评的热点及其缺失--从"马桥之讼"、"余秋雨批判"等现象谈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源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7(4):55-58
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文学批评热点频频,但大多数被新闻媒体所利用.本文拟从90年代产生影响的"马桥之讼"、"余秋雨批判"、"浩然再评价"等热点现象,审视文学批评存在的一些缺失,并针对缺失提出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吴淑元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7,(5):38-40
中国古典音乐是中华民族精神文明之花中最灿烂的一朵,它蕴含着丰富的崇高美、悲剧美、意境美与和谐美.中国古典音乐正是因为具有了上述四种美质,才具有神奇的魅力和感人的力量,才流传千年而永不衰败.中国的现代音乐,只有充分吸收中国古典音乐的精华,借鉴中国古典音乐的美质,才有可能发扬光大,永远屹立于世界音乐之林. 相似文献
14.
论我国网络文学创作特点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网络文学在我国近年来蓬勃兴起并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作为一种新的文学形态,网络文学在创作上有着与传统纸质媒介文学不同的特点。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具体论述其特点:创作理念上极度追求娱乐消遣和个人情感的宣泄.创作过程上努力追求交互性、高效率和自由化,创作内容上主要表现网民生活和抒写个人情愫,创作形式上注重文本的超级链接和多媒体技术化,创作语言上大量采用简约、灵活而又独特的网络语言符号,创作主体构成上呈现非职业化、年轻化、匿名化。网络文学创作现象和特点值得文艺理论界关注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王勇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6):82-85
纵观大庆石油文学发展的五十余年的历程,其有着较为明显的发展轨迹,那就是:弘扬与创新。大庆石油文学从其肇端之日起就承载着对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这种顽强的生命意志的关照。从作品的创作思想领域去观察,五十余年的创作历程,大庆石油文学始终坚持着为劳动者进行书写的宗旨,其创作思想在精神道德建设、对历史的反思与扬弃、对美学价值的挖掘等层面均体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论舟山海洋文学特色及其在我国海洋文学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和勇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23(3):5-12
在舟山群岛独有的海岛自然环境和社会历史文化传统影响下,舟山海洋文学逐渐形成了自身的审美特色。它具有勇于反映涉海生活的现实主义精神和艺术创新特质,体现了我国海岛海洋文化的典型特征,形成了中国海洋文学创作的地域性特点,并有着突出的佛教文学色彩。这些特色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海洋文学的发展,使舟山海洋文学在我国海洋文学中占有重要席位。 相似文献
17.
北大荒知青文学自然描写在强化区域风情色彩、融合北大荒民间文化、渲染浪漫和抒情的氛围等方面具有独特性。自然描写与人物水乳交融,构建了属于北大荒知青生活的底色。作家将审美意志投射到北大荒自然魂魄中,成为自然描写的内核。自然描写的审美特质体现在:自然景物和知青处境的描写交融在艺术创造里,自然人化,具有象征知青苦难的特质;北大荒的自然幻化成知青灵魂停泊的港湾,诗性盎然,成为知青灵魂栖居之所;自然于无形中充满灵性,透视出知青内心的律动。 相似文献
18.
论网络技术的文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丽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18-20,48
网络技术与文化关系的探讨已经成为时代主题,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本文试图从网络技术的三个维度,即器物层、制度层、观念层来进一步探讨网络技术的文化特质,以期对这一问题的探讨更加深入。 相似文献
19.
林荣松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114-118
五四作家通过重返自然的叙事,把人与自然的联系方式由科学认识转变为生命感觉,拓展了道德和情感的认知范围与体验程度,传达出一种朴素的生态情怀,自觉不自觉地诠释了由自然彼岸回归自然之中的生态伦理命题,为中国现代文学展示了生态文学的萌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