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宇浩 《经理人》2004,(8):31-31
最近各大媒体关于德隆集团退守新疆的新闻闹得满天飞,尽管对于市场经济下的企业来说,比这让人遗憾得多的事情也不少,但德隆的退守毕竟给笔者一些感叹,前两年一直备受推崇的“德隆模式”被称为是头脑智慧型,也一度成为某些中小型企业竞相学习的“模式”。  相似文献   

2.
3.
朱玉童  彭晶 《经理人》2003,(10):64-65
具备人才、管理、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先天条件,才能应用“先市场后工厂”的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4.
周友宏 《经理人》2006,(1):116-117
日语能力强,有技术背景和管理经验的经理人成为日资公司竞逐的对象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上海的日资公司已经有5000多家,其中,具有日资背景的软件公司就达近 400家,不乏害士通、日电信息系统、新日铁等在日本具有一定知名度的软件公司。哪些职业经理人是日资IT企业青睐的对象? 了解日资IT企业文化段伟,上海知名高校博士毕业,毕业后直接进入美国一家知名软件公司。他凭借自己优秀的技术背景和熟练的英语能力,  相似文献   

5.
陈新 《领导广角》2003,(7):45-46
彼得·F·德鲁克是当代世界最著名的企业管理顾问,由于他在管理学上的伟大成就,被尊称为“管理学之父”。他创立了管理学理论与实用的基础,被推举为“当代最不朽的管理思想大师”。其代表作之一《创新与创业精神》写于20世纪90年代,是许多企业家与管理者必读的教科书。本文撷取其《创新与创业精神》一书中关于创新的精辟论述。  相似文献   

6.
《经理人》2004,(5):25-25
“外来人”有几个难以逾越的弱点,主要表现在对企业软肋了解不深入,需要更改的地方太多,下猛药很容易把企业治死。  相似文献   

7.
祥子 《经营管理者》1996,(12):30-30
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要想战胜各路竞争对手,取得卓越的经营业绩,除牢牢恪守以诚待客的竞争法则外,经营者对市场“热”与“冷”的辫证法运筹得好不好,直接制约着企业的生机与活力。在“热”与“冷”的问题上,有的经营者习惯于跟着热点转,什么商品走俏就生产或经销什么,什么服务赚钱就尾随什么,这虽能获得暂时  相似文献   

8.
王宪平 《经理人》2003,(5):90-91
想清楚自己企业的个性,适合于挖煤矿赚钱的,就不必眼馋他人挖金矿。  相似文献   

9.
仇勇 《经理人》2003,(12):22-22
中国是一个缺乏企业传统的国家,真正具有现代公司特征的企业史不过20年。大多数中国企业的创始人还处于依靠机会和大胆而成功的年纪,他们并不缺少优异的洞见能力,能够预测到市场的起伏和国家政治的风向。但是他们并  相似文献   

10.
祁建华 《经理人》2004,(1):26-26
很多成功的民营企业家,他们的理念不是很清晰,文化底蕴也不足称道,但他们的战略思路却都非常明确。  相似文献   

11.
《经理人》2004,(5):24-24
“外人”能够接班,等于完成了一次企业的自我更新,它是企业突破发展瓶颈、走向第二次飞跃的征兆。  相似文献   

12.
正众所周知,巴菲特是全球公认的投资大师—股神。其通过资本市场赚取的财富富可敌国,曾经占据全球富豪榜第一。他长期坚持倡导的价值投资策略被市场证实是高效可行的。理论上讲,无论你用PE、PB或是其他科学的估值方法,只要选择了低估值的标的,所在行业稳健经营、成长性较强、高管敬业、目前企业还在发展中,那么买入并持有,复制巴菲特应该成为可能。可惜,理论很美好,现实很残忍,中国至少到目前为止,甚至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也很难出现巴菲特。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家电产品的设计、制造等领域拥有较强的实力,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家电产品生产基地。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国内家电业总的来说是利好,但在“科技兴企”方面还需努力,要通过技术进步来提高产品质量、改善营销管理、增强自身的综合实力,以适应全球化的竞争环境。  相似文献   

14.
<正>自20世纪80年代日本企业进军欧美市场以来,欧美企业文化对日本的传统企业文化产生了巨大冲击,特别是2000年以后,以"企业为股东制造利益"为根本的欧美企业文化在全球大行其  相似文献   

15.
<正> 我们必须如履薄冰地面对未来,明察什么将导致我们未来的没落,这样才能集中精力应对未来的挑战。因此,“大企业病”的症结何在,就是企业经营者应该随时自省和防治的。 一是“地主情结”。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农业文明大国,“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息方法,使稀缺的土地成为农民的生命依赖。眷恋土地、怀恋土地、依附土地,“地主式”的思维方式深烙于人们的心灵深处。步入市场经济大潮后,这种“地主情结”便以另一种方式表现出来:盲目追求有形资产的扩张,并美其名曰规模经营。于是,不管市场如何、技术如何,先把土地圈起来,厂房盖起来,工人招进来,机器设备买进来。殊不知,家里大鱼大肉吃不完的也许可以废物利用,生产资料、不动产铺下的摊子则是覆水难收。  相似文献   

16.
赵波 《经理人》2003,(11):50-52
正在进行中的业务不得不暂时停顿下来进行集团内部的调整,海派经理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当时的业务设想在另外一家公司变成了现实。  相似文献   

17.
姜汝祥 《经理人》2008,(6):74-76
尽管30年来,中国企业开疆辟土、高歌猛进,然而放眼全球商业舞台,我们不得不遗憾地承认,还没有哪一家中国企业真正迈进了世界卓越企业的殿堂,成为舞台上的耀眼主角;也没有哪一位中国企业家登上了商业领袖所能企及的世界顶峰,引领全球财富走向。对比世界级企业与企业家,依旧有一条不小的沟壑横亘在我们眼前,为什么我们未能渡越到彼岸?  相似文献   

18.
郑丽 《引进与咨询》2013,(11):62-63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和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港口企业亟待实现转型和跨越式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无疑给处在转折点的中国港口业指明了方向.在这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面前,各港口企业开始寻找新的突破口,在此期间,有一个词被人们反复提及——创新.该文从企业文化、经营理念和安全管理等方面探析港口企业实现创新发展的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9.
周建华 《经理人》2004,(1):46-47
商业领袖每年创造1000万效益,而只拿10万年薪,那么在一个有效市场里,就一定会有人用100万年薪来挖他。  相似文献   

20.
企业家和企业文化是企业内部独立且又紧密相连的两个概念,它们对企业的发展意义和作用重大,本文将企业家和企业文化联系起来,在首先对企业文化和企业家的内涵、特征等进行明确界定和分析的基础上对二者的关系进行展开,结合事例论述企业家在企业文化的创建、适应、革新阶段所起的主导作用,以及企业文化对企业家的塑造培育的反作用,之后对现阶段中国企业家对企业文化存在的认识误区进行简单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