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以来,埃及和以色列之间虽然实现了和平,但两国的关系却形成了“冷和平”状态,表现在:巴勒斯坦自治问题谈判无果而终、埃及反以情绪上升,埃以政治交往冷漠、埃以经济交往呈现一方冷一方热的局面等。这种状况的形成与延续有深刻的原因和背景:第一,和平并未打破埃及和以色列不信任的“心理之墙”;第二,埃及和以色列对和平与正常化理解有差异;第三,两国在塔巴问题、不扩散核武器问题上的尖锐矛盾。在两国冷和平关系的背后,反映的是两国对中东地区领导权的争夺。  相似文献   

2.
1970年萨达特就任总统后,基于"六.五"战争后内政外交的困境与埃及民族主义要求的国家利益驱动,开始对纳赛尔具有理想主义色彩的外交政策进行全面调整。特别是果断调整了埃及在阿以冲突中的立场,在阿拉伯国家率先抛弃消灭以色列的战略,戏剧性地走上了与以色列的和解之路。从极端反对以色列突然转变为主动与以色列和解,走上了政治谈判之路,并在1979年签订了和约,实现了和平。从而打破了中东和平的僵局,并引发了中东国际关系的变动。  相似文献   

3.
埃及从萨达特时期起就一直是美国除以色列之外的第二大受援国。到穆巴拉克时期,埃美关系进一步发展,美国的经济援助和军事援助继续扩大,且具有数额巨大、军事援助逐渐占主导地位、与以色列和中东和平进程密切相关、带有强烈的政治目的等特点。这些援助对埃美两国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
萨达特时期埃苏关系破裂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埃苏关系的急剧变化始于萨达特上台之后。萨达特与“权力中心”的斗争 ,增加了双方的不信任。随后 ,双方在埃及实行开放政策、调整中东政策、改善与美国和以色列的关系等方面 ,分歧日增。苏联的霸权主义政策 ,加深了埃苏矛盾的发展 ,两国关系终由盟友走上敌对  相似文献   

5.
晓若  启明 《可乐》2008,(10):70-70
秘购美洲豹1962年,中东局势诡异莫测,以色列和埃及等国相互虎视眈眈,战争一触即发。当时正值冷战高峰,美国已通过以色列将势力渗入中东。苏联也不甘落后,立刻将先进的"蚊子"级和"黄蜂"级导弹艇秘密卖给埃及,  相似文献   

6.
刘合波 《国际论坛》2011,(1):34-39,80
尼克松政府初期,负责中东事务的国务卿罗杰斯继承了约翰逊时期对等平衡的中东政策,但这并未促进阿以之间的和平进程。约旦危机中约旦和以色列的表现,使美国意识到以色列在实现美国意图中的战略价值,这促使美国改变了对阿以冲突的对等平衡政策,转而采取加强以色列军事优势的威慑平衡政策,从而实现了美国对中东政策的第一次嬗变。约旦危机对美苏、阿以双方的攻防态势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影响了中东的和平进程。  相似文献   

7.
"戴维营协议"签订以后,埃及与以色列两国逐步走向关系正常化.然而,在这个协议的执行过程中,埃以两国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出现严重分歧,尤其是埃以之间的塔巴问题和巴勒斯坦自治问题成为障碍.埃以在这些问题上的谈判被拖延下来,阻碍了两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纵观20世纪80年代的埃以关系,两国之间并没有出现一个"蜜月期",而是始终保持一种"冷和平".  相似文献   

8.
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后,美朝关系陷入了紧张状态,美国对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实行了全面遏制政策。但到了尼克松时期,面对当时美国深陷越战和美苏对峙,国力相对衰弱的状况,尼克松政府从美国国家利益出发,开始大规模调整美国的对外政策。对朝政策作为尼克松政府对亚洲政策的一部分,也经历了一个相对缓和的阶段。尼克松时期美朝关系的相对缓和,对美国、朝鲜乃至整个东北亚地区的安全与稳定均产生了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一九七六年三月十五日,埃及人民议会在欢呼声中通过了废除埃苏“友好合作条约”的法案。埃及舆论谴责苏修追求在中东的战略利益,指出其帝国主义嘴脸已暴露无遗。看看近二十年来的苏埃关系,便可以具体说明苏修在中东的霸权主义。  相似文献   

10.
论约翰逊政府时期美国对华贸易禁运政策的微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60年代是美中关系处于激烈对抗的时期,美国一方面通过越南战争来遏制共产主义、遏制中国,另一方面又努力避免与中国直接交战.为了解决对华政策的矛盾性,约翰逊政府提出了"遏制但不孤立"的对华政策,试图通过放宽对华贸易禁运政策来缓和对华关系.虽然最后约翰逊政府任内对华政策没有根本的变化,但是它却为尼克松政府实现美中关系突破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美国中东“民主化”改造战略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从"根本"上铲除恐怖主义滋生的温床,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对中东国家和伊斯兰世界的实施控制。伊拉克战争后,美国推出了国际性计划即:"大中东民主计划",旨在通过外交、文化、经济改革,以美式民主和价值观遏制、淡化伊斯兰教的影响。"中东民主化改造"是美国独霸世界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出台和实施必将震荡国际社会。  相似文献   

12.
叙利亚与以色列在1948年巴勒斯坦战争中首次发生正面冲突。1967年"六·五战争"中,以色列占领了叙利亚的戈兰高地。1973年"十月战争"中,叙利亚和埃及并肩作战,一度重创以色列军队,夺回部分戈兰高地,可很快便得而复失。此后,叙利亚为收回戈兰高地与以色列进行了长期艰难曲折的谈判,虽然取得一些进展,却未能达成书面协议。2003年伊拉克战争后,叙、以两国领导人相继表达复谈的愿望,然而双方的立场依然相距甚远。尽管叙、以和谈的道路坎坷而漫长,但却是改善两国关系、缓和地区形势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13.
美国中东“民主化”改造战略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从"根本"上铲除恐怖主义滋生的温床,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对中东国家和伊斯兰世界实施控制,伊拉克战争后,美国推出了国际性计划即"大中东民主计划",旨在通过外交、文化、经济改革,以美式民主和价值观遏制、淡化伊斯兰教的影响."中东民主化改造"是美国独霸世界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出台和实施必将震荡国际社会.  相似文献   

14.
中东地区军事工业发展迅速。在长时间动荡不安的国际环境中,各国为自身安全而开展的军备竞赛是中东军事工业发展的基本动因。以色列、土耳其、埃及等已成为第三世界中重要的军品生产大国。特别是以色列,甚至可与西方国家媲美。但是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与军事工业自身的弱点,中东军事工业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美欧对安全威胁的共同认知和安全利益的一致性是大西洋联盟赖以建立并保持稳定的重要基础,而美国作为盟主,其全球战略重心的定位与转移则是影响联盟稳定及美欧关系的一个关键因素。冷战期间美欧有着共同的威胁认知和一致的安全利益,美国主导下的北约亦奉行"欧洲优先"战略,由此确保了大西洋联盟和美欧关系的稳定。冷战结束后特别是自21世纪以来,美国的战略重心逐渐从欧洲向中东、亚太地区转移,这给原本以维护欧洲安全为主要使命的大西洋联盟造成强烈冲击。特朗普执政后进一步收缩全球战略,加速推进以遏制中国为主要目标的战略重心东移,导致美欧安全利益分离加大以及双方对华政策协调难度增大。"美国优先"主导下的美国战略重心东移对大西洋联盟具有离心力和稀释作用,促使其日趋松散化,甚至有滑向某种松散的交易联盟的风险。未来大西洋联盟或仍将持续,但由于存在内部缺陷及其他制约因素,其在蜕变中走向衰落的长期趋势将难以避免。  相似文献   

16.
将尼克松的对华缓和政策置于其"均势"战略总构想之下进行再探讨,指出尼克松之所以推行这一政策乃是为了构建两个外交三角,即"中美苏"外交大三角和"中美日"外交小三角,通过这两个外交三角的构建,最终实现其"均势"战略的总构想.  相似文献   

17.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英一方面为了对抗苏联,把中东拉进全球冷战范围,另一方面又企图通过1950年美英法三国宣言控制对中东的武器供应,进而达到调整、保持该地区政治和军事均势之目的。埃及总统纳赛尔为了抵抗以色列的袭击,在请求美英给埃及提供武器不成的情况下,毅然转向苏联,通过捷克同苏联签订了购买武器的条约。苏埃武器交易使苏联势力进入中东,从而给中东局势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美苏缓和与中美建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 1972年尼克松访华到 1978年底中美建交公报发表 ,两国关系正常化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原因很多 ,其中之一是美苏关系的牵制。尼克松政府寻求与苏联的缓和 ,导致中美关系停滞不前。福特政府期间正常化没有进展。卡特政府中主管外交的国务卿万斯和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在一些问题上观点相左。万斯认为美苏缓和关乎美国外交的全局 ,中美关系应从属于美苏缓和。布热津斯基认为缓和本身是复杂的 ,美国应实行多中心的政策 ,应利用中苏分裂减少美国对苏联战略意图的担心。卡特在 1977年受万斯影响较多。由于缓和的衰落 ,并受布热津斯基的影响越来越大 ,卡特在 1978年年中才打定主意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  相似文献   

19.
艾森豪威尔政府为了构建新的中东防御体系,扩大其遏制范围,积极探讨与巴基斯坦建立军事同盟的可行性。杜勒斯的中东南亚之行,尼克松对巴基斯坦的访问以及此后一系列论证的开展,都对美国与巴基斯坦建立军事同盟的决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1973 年10 月埃及和叙利亚同以色列进行的战争( 简称十月战争) ,是促使阿拉伯世界同以色列的关系从战争为主走向以和谈为主要方向的转折点。也是美国、西欧调整中东政策和西欧加强政治联合的重要推动力,从而加快了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