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领导干部在民主测评前进行述职,是干部考察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有利于考察了解领导干部的政绩,有利于领导干部接受广大群众的民主监督.在2007年的县(区)人大、政府、政协领导班子换届考察工作中,我们宿迁市探索实施了"网上述职"的做法,在扩大干部工作民主、提高干部工作信息化水平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认真贯彻"三个代表"的思想,对于落实中央《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做好新世纪的干部考察工作,进而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培养造就大批优秀领导干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3.
王军 《领导科学》2001,(12):41-42
在干部考察中,充分听取群众意见,注重群众公论,提高"听"的水平,不仅关系到考察、选拔任用干部的方式方法问题,更关系到思想观念、干部考察质量问题.近年来,各地坚持把党管干部原则与注重群众公论紧密结合起来,在干部考察工作中,普遍采取民主推荐、民主评议、民意测评等多种形式,努力听取群众意见,让群众参与干部工作,对干部工作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然而,一些参与干部考察工作的同志还存在着不会听、听不清,甚至不想听、听不见等问题.因此,必须切实重视提高干部考察中"听"的艺术,认真把握好干部考察中"听"的环节.  相似文献   

4.
干部考察是了解干部情况的重要途径,是选拔任用干部的必经程序,各级党委和组织人事部门十分重视干部考察工作.江泽民总书记最近指出,干部考核要能像X光机那样快速准确地了解评价干部.他对干部考核考察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是,干部考察工作目前还存在一些令人不够满意的地方,考察失实失真问题依然存在,严重影响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正常开展.那么,当前干部考察工作中到底存在一些什么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如何造出把干部认识清、考察准、考察透的"X光机"呢?  相似文献   

5.
董励华 《领导科学》2004,(24):26-27
干部"四化"方针是我们党坚持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的选人用人原则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是干部制度的一项根本性政策,也是各级党组织做好干部工作必须遵循的一个根本方针。但是,由于在理解和执行上存在误区,不同程度地对干部队伍建设造成了一些消极影响。比如:一是对"革命化"的理解和考察出现偏差。个别地方在用人上搞团团伙伙、小圈子,对个别干部理想信念、道德品质方面的考察不够重视,方法也比较单一。二是年轻化成为低龄化。不少地方为了达到各级规定的年轻化要求,在选拔任用干部和机构改革中,对领导干部的年  相似文献   

6.
相对于一般干部而言,领导干部应该更加精于大局,明于事理.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少数领导干部却往往在一些普通人都明白的事情上犯糊涂,结果既毁了自己的大好前程,又给党的事业带来极大的损害.领导干部易患的"糊涂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德”,是立身做人、成就事业的根本,也是我们干部部门考察、选拔干部应注意的重要内容。实践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是作为系统而存在、作为系统而不断发展变化的。对干部的考察也是一样,如果顾其部分,不及其余,就难免会得出片面的结论。因此,对干部“德”的考察,应注重用系统的观念去分析、把握,这样才能做到全面、准确、客观。既要看政绩,更要注重在问题和失误中考察“德”的延伸性。政绩无疑能凸显一个领导干部的“德”所能达到的程度,也是我们考核、选拔领导干部的重要条件。政绩大小对评价一名干部固然重要,但并不是全部。我们在考察干部…  相似文献   

8.
姜庆余 《领导科学》2003,(10):24-25
当前,扩大干部考察监督范围,加强领导干部工作图、生活圈和社交圈“三圈”的考察监督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中纪委第四次会议明确提出,不仅要监督领导干部的八小时以内,还要关注他们的“八小时以外”,也就是关注他们的生活圈、社交圈,这不仅是反腐败斗争的新举措,也是对各级领导干部的最大爱护。  相似文献   

9.
方国平 《领导科学》2007,(16):43-44
加强对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监督,是党的整个干部工作的重要环节。当前,在干部的社会联系和活动空间日益增大的形势下,如何正确认识干部监督的领域,使干部监督从"工作圈"扩大到"社交圈"、"生活圈",实现监督工作的全面性和有效性,真正做到领导干部的权力行使到哪里,领导活动延伸到哪里,党组织的监督就实行到哪里,  相似文献   

10.
任前公示须走出"暗箱"阴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就是要把拟提拔任用的干部的有关情况向社会公开,扩大群众参与,接受群众监督,以提高选人用人的准确性、公正性.但从目前各地推行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制的情况看,公示制尚未走出"暗箱"操作的阴影.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时下,干部著书立说在一些地方已成了一种时尚.干部著书立说本来是一件好事,值得赞赏和提倡.但是目前有些干部特别是不具备著书立说条件的领导干部,为了赶时髦,滥出书、出滥书,更有甚者,还利用职权,借出书之名,大搞不正之风,加重下级单位和群众负担,使著书立说变了味,把好事变成了坏事,在干部和群众中造成了不良影响.这种不容忽视的干部"著书立说"现象,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地县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处在承上启下的重要位置,肩负着重要的职责和使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很大程度上要靠这一层面的干部去贯彻落实.因此,这一层面的干部如何进一步提高素质,提高水平,提高领导能力,增强开拓创新精神,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好地体现"三个代表"的要求,对于整个干部队伍建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关系重大.因此,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关键在于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各地各部门的一把手.  相似文献   

13.
近日,湖北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杨松在新任武汉市管领导干部及市直正处级主职领导干部廉政谈话会上说,现在,一些心怀叵测的人以"投资的战略眼光",专门腐蚀年轻的、有发展前途的干部,腐蚀的方式不是直通通的,而是"温水煮青蛙"式的,搞"期货交易"和"长线投资".这也是为什么年轻干部容易被拉拢、被腐蚀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干部考察失真是当前干部选用中存在的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这就意味着所挑选的许多对象不是最合适、最优化的干部人选,所了解的许多情况不是最真实、最全面的干部情况,干部考察无疑成了"哈哈镜",难以准确识别干部.而考察失真表现在后果上,就是被选用的干部或工作平庸,或素质低下,或腐化堕落,难以完成预期工作目标或出现不应有的工作失误.同时,部分优秀干部不能脱颖而出,工作积极性受到挫伤,群众对党和政府也会产生失望和不信任的情绪.那么,干部考察失真究竟是怎么发生的呢?  相似文献   

15.
刘先国  金钊 《决策探索》2002,(10):19-20
组织考察是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环节,是党的群众路线在干部工作中得以贯彻的重要途径,也是扩大群众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的重要体现.实践证明,组织对领导班子工作绩效和领导干部的德才、实绩进行考察,可以集思广议,对选准用好干部起着关键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被选任领导干部的个体素质和领导班子的整体素质.但是,各地在组织对干部考察过程中,有的怕跑风漏气,就搞"突然袭击",对谁考察、考察什么、怎样考察,群众思想无准备,心里没底;有的抢时间,赶任务,"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搞形式、走过场;有的规划不科学甚至不规划,盲目从事,等等.  相似文献   

16.
<正>新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是新时期做好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基本遵循。贯彻落实好《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根本目的是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选准干部、用好干部。选人用人,考察为基,识人为先。要想把干部考准考实,笔者认为,需要坚持"四个结合"、做到"四个印证"。一、坚持日常考核与任前考察相结合,印证干部德才全国组织工作会议提出,考察识别干部,功夫要下在平时,并注意重要关头、关键时刻。这一要求深刻揭示了干部考核工作的内在规律,为考准考实、选准用好  相似文献   

17.
干部的选拔使用问题,是干部队伍建设中的核心问题.用什么人,怎么用人,决定着干部队伍的组成和干部努力的方向.用好一个,激励一片;提错一个,挫伤一群.从近几年一些干部暴露出的问题看,有许多与识别考察不准和使用不当有关.有的领导干部在被考察时各方面反映都不错,而任职后却表现一般,思想政治素质不高,工作能力不强,不能服众;有的领导干部在被考察时"政绩显著",但这些"政绩"却成为后任沉重的包袱;还有的领导干部到任不久,便暴露出严重的思想作风和违法违纪等问题.这些都说明,选人失准、看人失真、用人失察的问题依然存在.一般来说,用错人往往有两个原因:一个是用人的思想作风不端正,也就是用人不公;另一个是用人的思想方法不对路,即用人不当.  相似文献   

18.
杨柏荣 《领导科学》2006,(15):38-39
作为一名基层领导干部,具有健康的心理状况、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履行职责、应对竞争、提高工作水平的前提。在以往的干部考察中,组织部门往往偏重于德、能、勤、绩、廉、学等方面的情况,基本忽视了心理素质这个重要因素。如有的干部自我封闭严重,有的干部守摊思想严重,有的干部冲动鲁莽,有的干部自私虚荣等,这些不健康的心理表现在干部的考察材料中难以见到,不利于对干部的全面了解。那么,如何考察基层领导干部的心理素质呢?一、明确考察内容,把握心理素质的考察标准。考察基层领导干部心理素质,应着眼于基层领导干部平常在工作、生活中表露…  相似文献   

19.
实行党政领导干部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制度,是完善党政领导干部考核体系,加强对党政领导干部监督管理的有效举措,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推进干部工作科学化、制度化建设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20.
领导干部的心智模式和行为方式相对而言应该是比较成熟的,但由于受环境的影响,有的领导干部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一些行为,有时却像返回到了孩童时代一样,表现出一种幼稚症状,这种"幼稚症"与孩子身上所表现出的"孩子气"极为类似,一旦滋长或蔓延,对工作极为不利,对干部自身的成长也极为不利,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