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困境中的获得与失去--上世纪30年代的美国就业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世纪30年代美国就业女性同样深切地感受到了大危机造成的巨大破坏.表面上看,大危机期间,美国女性就业人数不但没有下降反而继续增加,就业女性也像男人一样从新政立法中受益.然而,与男性当时的处境相比,女性的地位不但没有提高反而下降了.  相似文献   

2.
法国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尼科斯·普兰查斯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入手分析了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功能的本质所在,并对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功能的总体结构的新变化进行了分析.从根本上来说,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功能的彰显,特别是在促进劳动力再生产方面,是遏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利润率下降趋势的一种重要手段,它有利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生产和再生产.这一现象在政治上造成两个方面的后果:有利于垄断资本获得领导权和瓦解大众阶级的阶级斗争.但普兰查斯坚持认为,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功能的强化不但没有消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危机,反而使危机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3.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市民化调查状况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全国,无论是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都存在着征地不公开、征地补偿较低、就业困难、保障不健全等问题。但是,经济发达地区,非农产业发展水平较高,就业领域较宽泛,当地政府给予的保障和就业培训较多,土地征用基本解决了失地农民将来的生活问题,失地农民在征地政策、征地意愿、幸福度等问题上的满意率都普遍较高,失地农民市民化后适应城市生活的能力比较强。经济欠发达、对土地依赖严重的地区,失地农民市民化后适应城市生活的能力比较差,生活水平较之前的农村生活水平不但没有提高反而有所下降。失地农民市民化问题已经不是农民个体的风险问题,而是影响深远的群体风险问题。  相似文献   

4.
论社会转型期知识女性角色冲突的新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双重角色冲突与困惑问题一直是世界各国知识女性发展进程中未能根本解决的问题。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社会全面转型的今天,我国知识女性的角色冲突不但没有消失,反而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要根本解决知识女性的角色冲突问题,还有赖于社会的进步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进一步更新,而这还将是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就业增长率是一条逻辑曲线,即开始时以递增的速度上升,达到一个拐点之后出现递减,最后趋于稳定值.在劳动密集度较低时,随着劳动密集度的提高,就业量也会随之增加,但是就业的增加会达到极大值,这时劳动密集度的提高不但不会增加就业反而会降低就业.在就业增长率较低时经济增长会随着就业增长率的提高而提高,但是经济增长会存在极大值,在极大值之后,随着就业增长率的提高,经济增长会下降.人均收入随着就业的增加而提高,但是会达到极值点,极值点之后就业的增加会降低人均收入.  相似文献   

6.
1947~1950年,美国藉"杜鲁门主义"以经济援助为杠杆迫使希腊实行系列经济改造.改造结果是希腊不但没有建立所设想的"自立经济",反而经济上加重了对美国的依赖.其主要原因在于美国政策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美国的全球冷战战略而不是急希腊真正之所需.希腊个案逐渐发展成为美国对发展中国家经济援助和改造的模式.  相似文献   

7.
美次贷危机后中美经贸变化对就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对中国社会经济各方面都带来了较大影响.本文主要分析了美国次贷危机后中美经济贸易的发展变化对中国就业产生的各方面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了未来中国在就业领域应当采取的一些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土耳其地跨欧亚大陆,优越的地理位置以及它作为北约成员国中唯一的穆斯林国家的独特的角色使其成为美国在欧亚战略格局中一枚重要的棋子.从冷战后至今,土耳其对美国的重要性不但没有减少反而与日俱增,其作用逐渐扩大到政治领域、军事防务、经济利益和沟通东西文明等多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如何选择有效途径增加就业 ,不但成为政府的优先目标 ,而且在学术界也引起了广泛深入的探讨。美国长期以来宏观调整的重要目标之一是促进充分就业 ,从中积累了很多经验 ,值得我国借鉴 ,尤其是中小企业在解决社会就业方面所发挥的作用 ,以及社会所营造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环境 ,能够给予我们不少启示  相似文献   

10.
从1992年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至今,人类社会与气候变化的斗争已经历了30年,但全球气候治理还难言成功。一些国家间的能源博弈与政治斗争等因素对国际气候合作的制约明显。美国等国在这方面表现突出。近年来全球范围内极端天气越来越频繁,气候危机愈加明显,国际气候合作越来越迫切。但是,国家间能源博弈与政治斗争对气候治理的拖累不但没有减弱,反而有所增强。为了持续推进碳减排并尽早实现碳中和,世界各国尤其是各大国必须彻底重塑其能源安全观和气候合作观,完善其气候战略,有效消除拖累国际气候合作的障碍。  相似文献   

11.
受人口生育率下降影响,近年来高校生源总量呈不断下降趋势,反之高校扩招却在持续,高校生源需求持续递增,由此引发了日益严重的生源危机。危机不仅会带来学生综合素质的下降,办学成本的相应增加,更会加速高职院校的优胜劣汰。本文分析了生源危机对高职院校发展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并以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加强内涵建设、丰富办学模式、强化就业优势、扩大宣传四个方面研究了应对生源危机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2007年由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迅速波及全球,引发了一场从2008年开始的全球性经济衰退,并导致全球贸易大幅下降和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当代的贸易保护主义已由传统的保护产业转向保护就业;贸易保护最容易在世界经济开始走向复苏的脆弱阶段普遍出现;与历史上经济危机时期的贸易保护相比,本次危机时期内的贸易保护在范围和力度上都相对有限;此次危机中,中国已经成为最大受害国,但必须客观对待和分析贸易保护给我国造成的损害。  相似文献   

13.
美国贫富差距悬殊问题由来已久。19世纪末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亨利·乔治曾将"社会经济进步不但没有消除贫困,反而在制造新的贫困"这一现象称为"斯芬克斯之谜"。在借鉴古典经济学思想的基础上,乔治对美国贫富悬殊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认为贫富差距悬殊的原因是土地垄断使地主掠夺了劳动者的劳动成果,缓解贫富差距必须进行土地改革,征收单一土地税是切实可行办法。由于研究立场方面的原因,乔治的研究结论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们的批评,也没有得到资产阶级主流经济学家的认可。随着19世纪末20世纪初社会经济形势的变化,乔治的思想曾一度消沉。但是,美国二战时期和冷战时期针对财产征税的高税率政策却验证了乔治贫富差距思想的合理性。当前,我国也是在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出现了贫富差距过大问题,与乔治当年论述的贫富差距问题的有些类似,因此有必要借鉴乔治的思想来缓解我国贫富差距问题。  相似文献   

14.
从2009年6月起,美国官方就正式宣布进入经济复苏阶段,时至今日,美国仍在谈论其经济复苏问题。但事实上,美国的一些主要经济指标,如制造业指数、就业等并没有出现正常复苏中应有的增长趋势。随着财政紧缩政策的实施,"财政悬崖"对美国经济的负面影响将渐次显现。而这种负面影响无疑将使国际社会笼罩在危机随时爆发的阴影之中。对此,中国应有充分准备并制定妥善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5.
国民党的训政统治在制度设计上具有明显的独裁倾向,但由于国民党独裁之心有余而力不足,国民党的训政统治在运行实态上只是弱势独裁,始终面临着合法性危机。国民党应对合法性危机的策略是不断开出宪政支票和不断拖延,但这反而使它陷入了更大的困境,即不但使民众对宪政的期望越来越高,使它自身的回旋余地越来越小,而且使民众有了公开追求宪政的机会和借口。  相似文献   

16.
本文考察了美国20世纪六七十年代至今产品生产和服务两大部门产出和就业的变迁。研究结果表明,半个世纪以来,美国就业增长与产业结构的调整呈现出很好的协调性,就业增长主要来自于服务业的发展,产品生产部门虽然创造的GDP持续增长,但吸纳的就业量从70年代末开始呈现出缓慢下降趋势。对产品生产部门内部的进一步分析显示,制造业就业人数1979年达到顶峰后开始萎缩,而建筑业半个世纪来的持续增长成为该部门吸纳就业的主力军。对服务业内部的进一步分析显示,贸易、运输、公共事业提供的就业岗位最多但所占比重有所下降,近20年就业增长最快的是教育、医疗卫生和专业技术及商务服务,金融业创造GDP增长最快但吸纳就业增长有限。文章最后给出了以繁荣服务业为促就业和调结构并行实现的基本途径、有序放开现代服务业市场准入管制、发掘社区服务产业就业创造潜力以及加强职业培训和教育改革促进人力资源市场供需协调四个方面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缘聚小福     
四川的冬天懒懒的来了,不但没有把大家的热情冻住,反而个个象兔子般跳出来,小福车友们摩拳擦掌,要去火锅店把那些鸡鸭鱼肉大块朵颐。  相似文献   

18.
2007年底缘于美国次贷危机的金融危机在全球爆发,金融危机爆发后在许多国家的重要表现就是失业人数激增,金融危机逐渐演变成一场就业危机。文章主要分析美国、欧洲和日本在这场金融危机中的失业状况、采取的应对失业的措施及对我国未来发展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經济发展下降战后美国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愈加尖銳,经济危机頻繁发生,危机后果越来越严重。下表为战后历次危机生产下降和固定資本投资下降情况。  相似文献   

20.
民国时期新疆和阗地区粮食减产与农业垦荒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丽 《西域研究》2006,(1):51-61
民国时期和阗地方政府为解决粮食问题,曾于1938年后在全地区广泛发动民众开展垦荒活动,积极扩大粮食生产规模,但大规模垦荒使和阗地区的耕地面积过度增加,迅速打破了农业生产诸要素之间的平衡关系,使生产资源配置失衡,引起农业生态环境严重劣化,造成农作物生长条件恶化,最终导致粮食产量不但没有增加,反而下降,粮食供需矛盾更加突出,这种现象集中表现了过度垦荒对农业生产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