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谢晋电影是在新中国的政治意识形态起主导作用的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但特殊的是,谢晋电影继承了儒家文化富有生命力的内涵。《红色娘子军》中吴琼花和洪常青之间爱情关系在叙事表层的被删节和在影片深层牢固存在这个事实、谢晋电影中人物形象的内涵、谢晋电影对各个时代的艺术政策的实施,均表现出了一个典型的中国本土导演对儒家文化“仁”和“中庸”思想的理解和应用,这些理解和应用使得谢晋成为一个用电影负载和阐释“中国”文化的导演。  相似文献   

2.
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从1964年首演至今,已演出近4000场次,开启了芭蕾舞剧中国制造的先河。从1959年北京舞蹈学院成立北京舞蹈学校实验芭蕾舞团(中央芭蕾舞团前身)起,中国的芭蕾前辈们就一直在探索如何用这门高雅的洋艺术讲述中国人自己的故事。1964年,在周恩来总理的直接关怀下,老一辈中芭人在几个月内就创作并排演了《红色娘子军》。  相似文献   

3.
舞剧《红色娘子军》堪称民族芭蕾舞剧的里程碑,广受世界各国舞蹈评论家的高度赞誉,成为民族文化现代性转化和当代舞蹈艺术跨文化传播的典范。通过剖析该剧深受各国观众青睐的多种因素,揭示其从中国成功地走向世界的深层原因——以西方芭蕾艺术形式诠释中华民族的仁义精神,进而洞见出中国芭蕾只有找到自己的民族之魂,并从中觅得能与其他民族沟通的普世性价值,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  相似文献   

4.
郭超 《中华魂》2014,(4):60-61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从1964年首演至今,已演出近4000场次,开启了芭蕾舞剧中国制造的先河。  相似文献   

5.
2014年4月19日,中国最后的红色娘子军战士、100岁的卢业香于海南琼海的家中病逝。卢业香1931年参加红色娘子军,曾任娘子军二连二排二班班长。她曾在攻打敌人炮楼时负伤,晚年在"红色娘子军纪念园"生活过4年。她的离世,意味着中共历史上第一支成建制的妇女武装彻底谢幕。革命之路红色娘子军最初在党史中的记载只有30个字:“在中国工农红军琼崖独立师师部属下有一个女兵连,全连有一百二十人。”1957年,海南军区政治部宣传干事刘文韶写出了报告文学《红色娘子军》,这段隐匿的历史遂开始浮出水面。  相似文献   

6.
从文学叙述传播的角度看,原"女子军特务连"的女性群体既没有真正成为叙述主体,也没有真正成为叙述客体,而是反讽性地成为失语"沉默大多数"。"红色经典"与"红色旅游"的兴起,她们开始受到媒体的重新关注,但是,这并不是说媒体就开始关注她们的故事本身,也不能说明她们能够讲述自己的故事,她们的故事原本就是别人讲述出来,如今她们也仍然是在讲述别人讲述过的故事。  相似文献   

7.
“红色经典”有着较为一致的文本审美形态。这些作品都以爱国主义、英雄主义、集体主义作为叙事的意义旨归,强调通过对革命历史的讲述达到教育人民和鼓舞人民的目的。建国后十七年“红色经典”的创作者大多是革命斗争 的亲历者,创作主体的身份特征、心理意识以及知识谱系与这批红色经典作品的审美形态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温史 《山西老年》2014,(9):24-25
1931年,一支由百名女子组成的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第三团女子特务连,曾多次随同琼崖红军主力参与反国民党"围剿"的战斗,被当时民众称为"红色娘子军",毛泽东、周恩来曾高度评价红色娘子军为"世界革命的典范"。然而在反动势力的疯狂反扑下,成立仅五百多天的女子特务连最后被迫解散。这百余名巾帼英雄在一年多时间里遭遇了哪些腥风血雨?解散后各自的状况又如何?  相似文献   

9.
2012年8月,北京连环画出版社再版了一批"文革"期间创作连环画,其中就包括《红色娘子军》。《红色娘子军》连环画最初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在"文革"期间出版,原版和再版对于此书作者都标注的是"江苏省革命文艺学校编绘"。作品由集体创作、集体署名是"文革"期间文艺创作的时代特征,但如今四十余年过去了,本着对历史尊重、对艺术家个人尊重的态度,本刊编辑部多方探访当时参与此书的作者,最终找到了当时此书创作组的负责人陈通顺先生,请他将此书创作的背景、过程进行了回忆。更难得的是,陈通顺先生还找出了保存多年的记录当时工作状况的工作手册、报告等,为我们还原当时的历史提供了第一手准确有力的资料,在此表示深深的感谢。  相似文献   

10.
特定历史环境下产生的特定文化,特定文化反映着特定时期的审美价值和审美理想.在“红色经典”文学中,除了诠释革命理想、弘扬社会主旋律,融合展现出了解放区、独特的社会文化生活和浓郁的风土人情,意味着“红色经典”文学具有综合的文化内涵以及一定的审美意义.通过研究“红色经典”文学产生时代的文化体制及社会审美文化,从由民俗文化、地域文化、语言文化三个方面分析其所表现出的审美文化,进一步挖掘“红色经典”文学蕴含的深厚的文化性.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戏曲是一种写意的综合艺术,其在有限舞台空间中挥洒出无限自由的广阔空间,其戏曲空间可归纳为回环流转性、时空跳跃性、象征写意性、意象虚拟性四种特质,这些美学特质使中国传统戏曲具有形式优美、意境高远、表现力丰富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典舞的文化内涵与审美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典舞的艺术境界是形神合一,这就是所谓形神兼备,以形寓神,以神化形,重在展神.中国古典舞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审美理念.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种原始演剧形态,傩戏所呈现出来的美学景观与美学想像同现代戏剧有着诸多不同之处。文章以贵州省各种类型的傩戏为分析文本,论析了其美学特质的几个层面:傩戏的戏剧结构体现了碎片与连贯的辩证法则;张扬着生命本质力量与生命觉醒意识的群体美是傩戏的审美本性;用大量象征符号建构的傩戏面具蕴孕了中国古代的基本审美形态——中和、气韵...  相似文献   

14.
情与志的密不可分、合二而一是中国舞蹈审美在内容层面上的独有特征;拧、倾、曲、圆的形态特征,轻盈流动的舞姿,精彩绝伦的旋转形象共同构成古代舞蹈审美形式层面上"圆润流转"的美学风格;在艺术思想层面上,中国古代舞蹈审美直接指向意境,从圆润流转的舞蹈艺术形式中流溢出空灵流动的生命情调和神韵,在舞蹈艺术表演中又蕴涵着以实带虚、虚实相生的思想,而这些恰恰是其它一切古典艺术样式的最高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15.
论曹禺戏剧音响的意象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音响是舞台艺术的重要的构成因素。以音著象 ,意与象交融 ;以音立戏 ,情与理统一的意象美是曹禺对戏剧音响艺术独特的追求。这一艺术追求延伸了音响效果 ,拓展了审美空间 ,是戏剧大师诗与剧融合审美理想的舞台实践。  相似文献   

16.
从审美教育的本质入手,采用理论和实例相结合的方式以及依托个人在亲身工作体验中的感受,阐述了舞蹈教育中所体现的审美教育以及怎样在舞蹈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等几方面的问题,说明了舞蹈教育在审美教育中所占有的相当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体育舞蹈的健身及美学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育舞蹈融合了体育的动感与舞蹈的柔美,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具有极高的观赏性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其动作规范,姿势优美,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是现代人喜闻乐见的一种锻炼方式.探索体育舞蹈的健身及美学价值,不仅具有理论意义,更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湖南现代话剧作家由于受到湖湘文化的影响,在剧本创作中表现出“以刺世事”和“凭心而言”的审美倾向。湖南现代话剧作家关心时政、“以刺世事”的积极面世的创作倾向的形成得益于在湖南成长过程中接受的新式教育和亲戚朋友爱国思想的熏陶;他们擅于捕捉生活中的浪漫与诗情的“凭心而言”创作姿态的形成则离不开孩提时在湖湘故土养成的“诗心”主体。历史的、民族的群体实践以及社会、文化的遗传因子对湖南剧作家审美心理的形成产生了潜隐却是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人性是李健吾戏剧美学的灵魂,李健吾以独特审美视角为现代文学提供了崭新的文学经验和文学想象,在功利文艺观主流之外坚持了戏剧艺术自足性,与功利性文艺构成互补格局,这是他对现代戏剧美学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0.
论印度梵剧《沙恭达罗》的美学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恭达罗>昭示的美学意蕴是其各种元素合力之美的综合体现,具体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理解:古典梵语戏剧的语言之美、独白的艺术手法所展现的净修林诗情画意的自然之美、主人公秀丽天成的形象之美和纯洁质朴的心灵之美、作品所歌颂的忠贞不渝爱情自由之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