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唐代岭南农业的发展阳旭岭南即越城岭、都庞岭、萌治岭等五岭山脉之南,地域上包括现今的广东、广西及海南三省区。岭南南倚大海,东有险恶的高山深壑,北有速达的五岭山脉,西有横垣的云贵高原,从而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区域。岭南地区气候温和,河流密布,雨量充...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唐代的“南选”制度是在江淮以南,特别是在黔中、岭南地区实施的一项特殊的官吏铨选和举士合一的政治制度,它对加强唐中央政府对黔中、岭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唐代的江西,因其便利的交通,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丰饶的物产,发展了粮食、茶叶、瓷器、木材等产业,并且大量转换为商品,同时把岭南广州进口的海外珍异商品转运到其他地方贩卖,促进了江西商业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另外,新的商业组织和市场形式产生,大量货币的使用与流通,商业都市空前繁荣,再加之商人群体的活跃,因而促进了唐代江西经济的发展。由此也奠定了江西经济在五代和两宋经济繁荣的根基。  相似文献   

4.
流放和贬谪岭南是唐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现象。唐代流人身份复杂,人数众多,对岭南全面开发造成深刻影响。唐前期流人呈现出身份较高和成批流贬的特点,对提高岭南文化品位作用显著;中后期高官贵族的流贬数量减少,中下级官吏和平民百姓的流贬数量相应增加,从而在更广的层面上影响了岭南地区的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5.
岭南地区历史上的牛有多少种?它来源于何处?牛的发展情况怎样?这些问题学术界鲜有研究。本文从考古学的角度,并结合文献史料,就牛的发现、分布、种类、来源、牛耕等问题,全面考察了岭南地区古代耕牛的发展情况,对研究岭南地区古代畜牧史、农业史、经济史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唐元和十年,大诗人刘禹锡在著名的《连州剌史厅壁记》中写道:“信荒服之善部,而炎裔之凉地”。①这是对唐代连州的赞美之辞。其实,这个评价也适合于整个粤北。由于地处五岭南北交通要冲,粤北历来是北方移民进入岭南的主要通道,人口相对密集;加上地理上和军事上的特殊地位,促使历代中央政府重视这一地区的统治,建立强有力的行政管理机构,培植封建文化,因而粤北是岭南开发较早的地区,经济文化长期处于广东的领先地位。唐代粤北继续保持这一势头,经济发达,人文鼎盛,举世瞩目。一、北人南迁与户口增长唐代人口迁移一般分为二种类型,一是官府组织…  相似文献   

7.
至少从晋朝开始,佛教已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广泛传播,女性出家为尼时有所见。但直到唐代之后,才出现女尼修行的公共场所———寺庵,宋元逐渐增多,明清几乎遍布城乡各地。与此同时,信女向寺庙捐施财物也持续不断,宋元捐施财物数量最多,明清则捐施人数最多。珠三角女尼及尼庵的发展显示,随着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佛教通过海洋传入岭南,以广州为中心的珠三角地区因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而成为尼姑最活跃的区域。  相似文献   

8.
丁宝兰教授主编的《岭南历代思想家评传》(以下简称《评传》)已由广东人民出版社于1985年1月出版。《评传》涉及了从唐代的惠能到近代的刘思复等二十一位思想家,在三十多万字的篇幅里,为我们展现了一千多年以来岭南思想发展的缩影,刻画了栩栩如生的岭南思想家的群像,这对于我们了解岭南地区的思想文化,进而把握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热爱乡土,热爱祖国,促进中华文明的发扬光大,都有积极的作用。概括起来,《评传》有以下四个特点:第一,立足岭南,通观全国。岭南思想文化是中国思想文化的一部分。这就要求人们:一方面,研究中国思想史不能不研究岭南思想家;另一方面,研究岭南思想家不能不放在中国思想史的总体中来把握。《评传》的编  相似文献   

9.
刘圣宜 《学术研究》2001,4(7):126-132
广东学术界对鸦片战争后几十年间岭南文化形态是封闭还是开放的问题存在不同意见.本文发掘并考察了1874年在香港创刊的中文报纸<循环日报>的早期存报,对其创办的背景、办报的宗旨、内容和社会影响进行了初步的分析,说明这一时段西学在岭南传播的情况和特点.本文认为,岭南地区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人文环境以及商业的发展,文化形态不是单一的而是复杂的,官方封闭的意识阻止不住商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西方文化的冲击.就民间而言,鸦片战争后西学在岭南的传播并未停止,而是潜滋暗长.在经过港、澳输入的西方文化的直接熏陶下,岭南终于成为维新和革命领袖辈出之地.  相似文献   

10.
岭南地域文化环境中的唐诗意象创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大批文人士子由中原核心文化区移入处于汉文化边缘的岭南地区,造成了其身份和心态的巨大落差,这种落差感与岭南特殊的地域文化环境相作用,使唐人岭南诗歌在意象的特征和体系发生了明显的异变,形成了一个特色鲜明的、以"岭海和瘴疠"、"客和囚"、"虞翻和尉佗"三种形态为标志的岭南诗歌意象群落;这一意象群文化心理内涵丰富,普遍表现为"去中原化"审美倾向,有着突出的悲惧感特征。  相似文献   

11.
<正> 古代的中国文明是逐渐南移的.岭南地区虽然在秦汉时已划入中国的版图,可文化一直是比较落后的.到了唐代,广州及其四周,由于中外贸易的结果,出现了局部的繁荣.但岭南地区就整体来看仍然是落后的.敦煌写本户部残格的一条敕文便反映了这种情况.天授二年七月廿七日敕:岭南土人任都督、刺史者,所有辞诉,别立案.判官,省司补人,竟无几案.  相似文献   

12.
清代前期岭南市场的商品流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清代前期,随着岭南区域经济开发的全面发展、随着手工业城镇和商业港市的兴起、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和水运体系的建立,在这个独特的经济区域里,产生出了一个完整的商品流通体系——岭南市场。本文将对岭南市场的商品流通作一初步考察。一、岭南市场的商品流通总额和商品结构市场是商品供求关系的总和。没有商品供  相似文献   

13.
杨芹 《广东社会科学》2023,(2):113-122+287
“岭海”一词,从唐代开始出现,至宋代使用增多,尤其于宋人文集中频繁出现。“岭海”指彼时两广地区,因其地北倚五岭,南临南海而名之;且以“海”名之,其意涵常与濒临之海洋以及孤悬海外之海南岛相关联。唐宋时期,中原人士和岭北士人对“岭海”之观感和认识,很大程度上仍反映在“瘴疠”“蛮荒”“僻陋”等几个方面,这也影响了当时士大夫对任职两广或谪官岭南的态度。“岭海”一词开始被频繁使用,与唐宋时期岭南的开发进程密切相关,也缘于世人对岭南之自然地理环境及海洋人文有了进一步的认知和了解。  相似文献   

14.
唐代岭南内陆交通,若以广州为轴心,北可抵汴洛,东北与江南沟通,西出大理,东通闽浙,初具全方位的交通格局。至宋代,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岭南交通基本格局除沿袭唐代之外,又有了两个明显的变化:一是交通道的增辟;二是交通路线的整治与管理水平的提高。宋代岭南交通道的增辟,主要集中在东西方向,即东通闽浙与西出大理的交通路线。东路交通,向为落后,尤其是陆路交通。唐代有两路可通福建。若从广州始,可经循州(今广东惠州)至兴宁(今广东兴宁县北),若到漳  相似文献   

15.
唐代岭南地区的贬流之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贬流,指贬谪与流放。贬谪限于仕宦阶层,秦汉时已见端倪;流放则包括了所有阶层的人犯。作为中国封建社会惩罚罪人的强制性手段,二者虽不尽相同,但性质类似,故人们往往将其相提并论。唐代为中国历史上贬流之人产生的高峰时期,而岭南,①则系唐代发遣贬流者的主要地区...  相似文献   

16.
吴兆奇 《南方论刊》2004,(4):26-27,34
冼夫人生于岭南,活动在岭南,然而她的丰功伟绩和精神风貌,载于中国辞书、史册,以及地方志书和大量的古今研究文字资料、著述,这在历史巾帼人物中是绝无仅有的。简略地罗列起来,最有价值的如:《辞源》、《辞海》,唐代名臣魏征的《隋书》、李延寿的《北史》,宋代  相似文献   

17.
秦汉时期岭南越人与外界的交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岭南越人与中原、长江流域、云贵高原各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往来。这种交往,在赵氏政权统治的南越王国时期,达到了一个高潮阶段。岭南越人吸收了先进的中原文化,并积极地与周邻地区相互往来,同时还利用地处海滨之优势,进行海上开拓,为岭南越人在西汉中后期更进一步地与汉民族相互融汇,为日后的广州作为东方第一人港,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发展创造了良好基础.广州象岗南越文王墓,则以出土数千件精美绝伦的文物、雄辩的事实向世人宣称,它是相互传播交流的结果,是南北文化、中外文化、少数民族与汉民族文化交沈的结果,没有这多种形式的交流,就不会行南越王墓丰富多彩、风格各异的美妙绝伦之作,也不会有日后岭南地区的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8.
岭南是我国一个独立的地理区域,位于我国大陆的最南部。秦汉时代是岭南地区历史地理发展的重要时代,也是岭南城镇形成和发展的时代。由于政治、经济和交通的发展,城镇开始形成,并得到迅速的发展。在沿江、沿海及重要的交通沿线形成了为数众多的政治、经济中心城镇,以及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在地区分布上,形成了三个明显的城镇密集区;北部湾沿岸区;西江及其支流桂、贺两江沿岸区;东、北两江流域区。城镇分布的这种格局,与岭南地区水陆交通网的基本格局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9.
岭南人物传记片论柯可粤桂琼港澳地区史称岭南。由于历史的原因和艺术家的努力,这一地区已成为中国现代影视艺术十分发达,实绩较为显著的地区。岭南人物传记片,是岭南影视艺术家以其独特的审美视点,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创作环境,对中华大地尤其是岭南沃土孕育的杰出历史...  相似文献   

20.
岭南是中国中央王朝的一个部分,中原的社会性质对岭南起过重要影响。但中国是一个幅员广大的国家,生产力发展不平衡,不同地区有着很大的差异。就岭南地区而言,何时进入封建社会,其封建化的过程和道路怎样,都是有待探讨的课题。本文的任务就是对这些问题试作回答。一、先秦时期的岭南社会性质要认识岭南的封建化过程,首先要正确了解封建化前的岭南社会。春秋战国时期,岭南部分地区已进入奴隶社会。广东的清远、德庆、肇庆、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