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上海市公交网络拓扑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复杂网络理论研究上海市公交网络.分别以公交站点完全连接、公交线路和公交站点邻近连接建立了3种不同的网络.以Matlab软件为辅助工具,得出上海市公交网络的拓扑结构,和一些静态几何量及其统计性质,如度分布、群聚系数、平均路径长度及介数等.运用这些静态几何量进行网的拓扑性质分析.  相似文献   

2.
建设公交专用道可以保证公交车辆优先通行,从而有效提高道路的人流量。城市公交专用道是城市道路系统的一部分,其通行能力受道路横断面、交叉口入口道以及停靠站设置形式的影响,考虑这几方面的因素,讨论了城市公交专用道设置方法的有关问题,分析了不同公交专用道的设置形式与交通运行状况的关系,并将不同公交停靠站形式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3.
城市公共交通线网优化是城市交通规划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是解决目前城市居民普遍面临的"乘车难"的有效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该文根据城市公交线路的功能,将公交线路划分为公交主干层、公交次干层和公交支线层3个层次,并建立了3个层次的公交网络设计优化模型,提出了基于蚁群算法的"分层建模,优化成网"规划方法.在一个包括9个交通小区,35个节点的路网中,应用上述方法,对公交线路网络进行了设计.实证表明"分层建模,优化成网"设计方法增加了公交线路的覆盖范围,提高了站点的覆盖率,减少了乘客的平均换乘次数.  相似文献   

4.
分析重庆市目前轨道交通线网的发展阶段,对重庆市公交线路进行合理分类,探讨重庆市当前发展阶段下公交线路的模式以及公交线网的多层次拓扑结构,为实现公交一体化发展在宏观层面建立了理论基础,对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的协调、高效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多种公交网络中求解最优路径算法的分析,提出了一种考虑公交线路票价变化,并以总行程时间最短与换乘次数最少相结合为原则的公交路径寻优新算法.同时对公交换乘中换乘点的选择、步行时间及等车时间作了较详细的分析.以一个算例对新算法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6.
我国很多大城市都采用公交专用道的形式来缓解公交出行效率低,公交竞争力差的状况,主要研究公交专用道的设置对车辆间隔时间的影响程度。首先对有公交专用道的线路进行了调查取样,通过对样本数据的拟合与检验,并且对比无专用道的公交线路样本数据,得出结论:公交专用道的设置对车辆间隔时间有很大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7.
对湛江市现有公交线网进行分析,研究了符合湛江市的公交线网结构和分层理念,提出湛江市公交线网结构优化的基本模式:以多中心发射式+棋盘式为主,环线为辅,并把公交线路划分为公交快线、干线和支线三个层次,最终完成对湛江市公交线网的优化调整,使湛江市的公交线网密度提高了1.25km/km~2,线网分布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8.
针对公交进站强制换道行为的决策阶段,立足于现状调查,应用概率统计的方法,分析了公交换道位置的空间分布,提出了基于公交位置的强制换道概率模型。通过对公交驾驶员与目标车道跟随车驾驶员在换道决策阶段交互博弈的分析,考虑行车安全、时间、换道需求的收益,建立了换道博弈模型,然后结合上述概率模型,应用收益相等法求得混合战略博弈的纳什均衡点,得到公交车辆换道的理论最优混合策略。最后通过实际算例可知公交进站换道最优混合策略为:在距停靠站20 m处以53. 3%的概率选择强制换道。这与实际情况下公交换道决策阶段的运行特征相符,可为欲进站停靠的公交驾驶员及其影响范围内的社会车辆驾驶员安全驾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是与城市交通系统和城市社会经济环境相联系的复杂的开放的大系统,如何更好地改善这个大系统的性能,为更多的旅客提供更好的服务,提高公交公司的效益,是我国交通工程工作者们一直在追求的目标.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则可以看成由公交线路和停靠站点组成的网络.本文就某市公交网络,运用图论和网络分析理论、方法及工具进行系统结构的拓扑特性研究.  相似文献   

10.
根据站点需求响应式公交能为乘客提供实时预约服务的优点,结合互联网环境下信息技术的时效性和共享性对站点需求响应式公交进行了优化。首先,阐述了公交运行方式,设计了公交调度系统的总体结构、模块功能和工作流程;接着,以提前预约需求为服务对象,构建了基于乘客匹配方法的静态车辆调度模型,采用遗传算法求解车辆初始行车计划;然后,以实时预约需求为服务对象,根据响应判断条件建立了动态车辆调度模型,利用插入算法动态调整车辆行车计划;最后,对重庆市479路公交线路进行了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动静态结合调度方法的站点需求响应式公交调度系统与纯动态调度方法相比,前者的乘客拒绝率、乘客等车时间分别减少了13.04%和50.32%,且前者的系统整体性能指标提升了11.78%。  相似文献   

11.
常规公交是中小城市最基础的公共交通方式,公交调研有利于了解中小城市公交发展现状,便于发现存在问题,提出相关建议和意见,为将来相关部门规划设计城市轨道交通奠定基础。从规划者和设计者角度出发,将公共交通客运量现状、线路设施现状、场站设施现状、公交运行特征及公交随车调查五大部分作为评估中小城市公交运营现状的指标,公共交通客运量现状、线路设施现状、场站设施现状、公交运行特征等资料可直接从公交公司获取;公交随车调查数据如线路断面流量、满载率及平均速度等则需对城市的公交车进行随车调研,以龙岩市城市公交实地调研为例进行案例分析。研究发现,龙岩市公交车运营现状存在高峰时段满载率超高、公交线路方向不均衡等问题,提出相应的城市公交发展建议:调整部分线路走向、增加公交车辆及停车用地、调整高峰时段发车间隔时间、控制城市内轻骑摩托车数量等。以平顶山、宜昌、襄阳等部分城市有关调研数据为依据,对比分析龙岩市公交出行分担率,研究认为:提出的公交调研指标和方法,符合相关设计院的要求,具有实践推广价值,提出的建议符合中小城市公交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运用蒙特卡罗随机模拟的方法,计算了公交线路的运行时间可靠性,建立了公交线路运行时间可靠性的数学模型,对服务时间水平进行了评价.其结果对于先进的公共交通系统(APTS)条件下,有固定时刻表的公交线路的时间可靠性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快速公共交通网络,包括地铁、快速公交车(BRT)和快速路公交车系统在内,是北京市公共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系统承载了全市每日超过50%的出行流量.然而,快速公共交通网络的优势往往被出发地/目的地与快速公共交通网络节点之间低效率的接驳机制所抵消,这直接导致了北京市快速公共交通网络的“最后一公里”困境.作者在2010年提出了区域微循环公交系统理念,通过环状短程公交线路将乘客的出发地/目的地与快速公共交通网络节点连接起来,为交通网络末端接驳问题提供了一套全新的解决方案,并在北京市公共交通优化工作中得以实施.基于作者的研究成果,北京市于2010年起开始在试点区域开通区域微循环公交线路.但是,在微循环公交方案的推广过程中,由于车辆购置成本的原因,线路未使用方案中设计的中小型公交车进行运营,而是继续使用已有的大型公交车,也未采取公交停车场分时段复用等机制,从而导致微循环线路难以较为理想地发挥作用.作者针对上述情况,提出了包括引入中小型新能源公交车等一系列北京市区域微循环公交系统优化方案,并根据应用实例,对实施优化前后的线路运营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从而证明了优化方案的有效性与可行性,进一步提高了北京市区域微循环公交系统的适用范围与运行效率,并有效降低其运营成本.  相似文献   

14.
讨论了服务台可修的多水平非强占型的 M/G/1排队系统.我们不仅求得文献[3]中所有排队指标,进一步也获得系统的忙期分布和在忙期中服务完的顾客数.  相似文献   

15.
为使公交专用道的路线与城市中大型客流集散点有效地衔接,结合现有道路网节点重要度评价体系与公交专用道建设实际情况,选用节点度、介数指标和站点客流集散量等7个具体指标建立节点重要度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对节点重要度进行综合分析。最后以哈尔滨市道里区路网为实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识别结果与公交专用道建设的现实相符,工作强度、介数指标以及站点客流集散量为影响公交专用道节点选取的主要因素,所提出的公交专用道关键点识别方法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16.
在实行城乡公交一体化过程中,公交补贴已成为政府财政不小的负担,并且既有补贴方案效果不佳。为提高政府补贴效率,使公交补贴效益最大化,从政府角度和方便居民出行角度分析线路补贴效率系数、路段重复系数以及路段的客流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当线路客流OD高且重复系数低、线路客流OD适中且重复系数低或线路客流OD低且重复系数低时,应使其补贴效率系数高于0.1;当线路客流OD适中且重复系数高或当线路客流OD低且重复系数高时,应使其补贴效率系数小于0.05;当客流OD适中且重复系数适中时,应使补贴效率系数处于0.05~0.1之间。在此基础上的单线公交补贴方案就能更加精准地反映公交线路的服务效果,既可提高财政补贴的效率,避免财政资金浪费,又关注了服务公平,为城市居民提供便利,保障居民出行权益。  相似文献   

17.
[1] 杨树达. 积微居小学述林全编[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621、631.
[2] 王充. 论衡[M]. 北京:中华书局,1983:136.
[3] 何宁. 淮南子集释[M]. 北京:中华书局,1998:1236.
[4]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 北京:中华书局,1983.
[5] 杨伯峻. 春秋左传注[M]. 北京:中华书局,1981.
[6] 尚学锋,夏德靠. 国语译注[M]. 北京:中华书局,2007.
[7] 李零. 丧家狗--我读论语[M].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7.
[8] 程树德. 论语集释[M]. 北京:中华书局.1990:172.
[9] 许维遹. 吕氏春秋集释[M]. 北京:中华书局,2009:345.
[10] 司马迁. 史记[M]. 北京:中华书局,1959.
[11] 桂馥. 札朴[M]. 北京:中华书局,1992:54.
[12] 杨伯峻. 论语译注[M]. 北京:中华书局,1980:211.
[13] 王引之. 经义述闻[M]. 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5:385.
[14] 郭锡良. 汉语史论集:增补本[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122.
[15] 王引之. 经传释词[M]. 南京:凤凰出版社,2000:5.
[16] 孙钦善. 论语本解[M].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65-66.
[17] 沈玉成. 左传译文[M]. 北京:中华书局,1981.
[17] 《韩非子》校注组,周勋初. 韩非子校注:修订本[M]. 南京:凤凰出版社,2009:35.
[19] 陆德明. 经典释文[M]. 北京:中华书局,1983:349.
[20] 王素. 唐写本《论语》郑氏注及其研究[M]. 北京:文物出版社,1991:105.
[21] 焦竑. 焦氏笔乘[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218.
[22] 钱穆. 论语新解[M].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228.
[23] 王聘珍. 大戴礼记解诂[M]. 北京:中华书局,1983:4.
[24] 扬雄. 太玄集注[M]. 北京:中华书局,1998:171.  相似文献   

18.
8年前,朋友开始涉足化妆品销售行业,短短几年时间,就积累了数千万的财富。她买断了小城里公交线路的租用权,又投资了一家上档次、上规模的超市。小日子过得是有滋有味。  相似文献   

19.
汉武帝:从历史人物到小说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  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帝王,史书记载和民间传说都很多。与史书记载突出他的军国大事不同,民间传说主要讲述他求仙和婚姻家庭方面的逸闻趣事。道士小说对民间传说加以改造,把他塑造成因放纵嗜欲而求仙失败的典型人物。汉武帝形象转变是汉魏时期盛行的天人感应说、神仙信仰以及道教对传说合目的改造等多种原因造成的。汉武帝由历史人物到传说人物再到小说人物的形象转变过程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代表性。

参考文献:
[1] 司马迁. 史记[M]. 北京:中华书局,1959.
[2] 司马光. 资治通鉴[M]. 北京:中华书局,2007.
[3] 余英时.东汉生死观[M]. 侯旭东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4] 杨伯峻. 论语译注[M]. 北京:中华书局,1980: 123.
[5] 班固. 汉书[M]. 北京:中华书局,1962.
[6] 黄勇. 方士小说向道士小说的嬗变--以小说中的汉武帝形象的演变为例[J]. 新疆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4,(1):115 117.
[7] 郑樵. 通志[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357.
[8] 程蔷. 中国民间传说[M].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
[9] 黄景春. 民间传说[M].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26.
[10] 班固. 汉武故事[Z]//文渊阁四库全书1042册. 台北:商务印书馆,1986.
[11] 鲁迅. 古小说钩沉[M]. 济南:齐鲁书社,1997.
[12] 汪绍楹. 搜神记[M]. 北京:中华书局,1979.
[13] 王嘉. 拾遗记[M]. 北京:中华书局,1979:116 117.
[14] 本社. 汉魏六朝笔记小说大观[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15] 吴树平. 风俗通义校释[M].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0: 350.
[16] 王符. 潜夫论[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357.
[17] 刘向,葛洪. 列仙传 神仙传[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18] 王明. 太平经合校[M]. 北京:中华书局,1960.
[19] 李昉. 太平广记[M]. 北京:中华书局,1961.
[20] 林继富. 神圣的叙事--民间传说与民间信仰互动研究[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6):11 17.
[21] 漥德忠. 道教入门[M]. 萧坤华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71 72.
[22] 殷翔,郭全芝. 嵇康集注[M]. 合肥:黄山书社1986:145.
[23] 王明. 抱朴子内篇校释[M]. 北京:中华书局,1985.
[24] 小南一郎.中国的神话传说与古小说[M]. 孙昌武译. 北京:中华书局,2006.
[25] 赵益. 六朝南方神仙道教与文学[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26] 费振刚,等. 全汉赋[C].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331.
[27] 范晔. 后汉书[M].  北京:中华书局,1965.
[28] 余英时. 道统与正统之间--中国知识分子的原始型态[C]// 士与中国文化.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96.
[29] A·哈维兰. 文化人类学[M]. 瞿铁鹏,张钰译.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6: 397.
[30] 王瑶. 小说与方术[C]// 中古文学史论集.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120.
[31] 李剑国,陈洪. 中国小说通史·先唐卷[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11.
[32] 董乃斌. 文学史学的创建和文艺学的离合[J]. 上海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7,(5): 5 9.   相似文献   

20.
设Ω(M )表示在M的每个端上至少一边有界的调和函数空间 ,当M完备非紧且其截曲率在一紧致集外非负时 ,维数为M的大端和小端的个数之和 ;当M的Ricci曲率处处非负时 ,维数的上界为 3,若此时M含有三个抛物端 ,则Ω(M )的维数等于 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