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就学理而言。近代西方思想家强调人民享有主权的基本依据是作为自然法理论的“天赋人权说”和“社会契约论”。它主张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完全属于自己的不可剥夺和不可出让的权利,如生命权、享有自由和追求幸福之权;且,人的权利既然源于“自然”,它就不依赖国家而存在。  相似文献   

2.
西方传统的思想家们力图通过“是者之所是”来把握“在者之在” ,成就了主体哲学和现代科学技术 ;而中国传统的思想家们则从“生生不息”的宇宙大生命中去领会“在者之在” ,成就了以“自然”为最高原则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西方传统的主客二元化的认知结构与主奴二元化的社会结构是相伴而生的。因而 ,克服西方传统的二元论的思维方式和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就必然会彰显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真谛和价值。  相似文献   

3.
在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历史演进过程中,社会契约观念源远流长,近代西方社会契约思想家们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系列篇章。从霍布斯到洛克,从卢梭到康德,他们以自然状态、自然权利、自然法为逻辑起点,演绎出天赋人权、主权在民、有限政府、宪法至上等理论,为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及现代民主制度的构建提供了民主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4.
西方刑罚轻缓化思想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启蒙思想家刑罚轻缓化的思想(一)启蒙思想家刑罚轻缓化的思想内容启蒙思想家的刑罚轻缓化思想集中体现在自然法思想和罪刑法定原则、罪刑相称原则和客观主义。第一,自然法思想。启蒙思想家的自然法思想是文艺复兴运动和理性主义哲学的直接产物。其理论前提是一种“假定”,在人类有国家之前存在着一个“自然状态”,在这样一个没有法律的社会中,人是自由的,平等的,自然法支配着人们的行为,维持着社会秩序。在自然状态中,每个人都拥有一份自然权利(或天赋权利),即人们都有保护自己生命、自由和财产不受侵犯的权利,在自然法的原则下,这是一…  相似文献   

5.
王韬是近代致力于中西文化交流的使者 ,是一位以觉世为己任的启蒙主义思想家 ,寓居香港凡二十年余年 ,创办影响久远的《循环日报》 ,成为近代“第一报人”。他以思想家与报人合一的角色 ,原创了近代报章体政论。这种报章体或可名之为“王韬体”。王韬体政论关注时务 ,洞察世界 ,深刻批判封建政制 ,倡言变法洋务 ,体现了某种“民间”的独立性与深刻性。其体式语言反“时文”规范 ,求自然通脱 ,便于表达作者的情志。王韬体实为梁启超新文体之先导  相似文献   

6.
近代西方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的逻辑与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个人权利出发,分别延承国家路线与社会路线,近代西方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形成了两条基本路径。国家主义与无政府主义将这两条路径发挥至极致,而自由主义则走在中间,强调个人权利优先,倡导消极国家观,主张以社会制约权力,坚持“小政府、大社会”关系模式。近代西方政治思想家对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诠释和解析是当代西方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最为直接的来源。  相似文献   

7.
李瑛 《船山学刊》2010,(1):189-191
出于拯救民族危机,使中国富强的目的,中国近代思想家吸纳西方近代先进思想,对中国传统人性论进行了批判和改造.形成了近代具有中西合璧理论色彩的自然人性论。中国近代自然人性论具有自己独特的思想内容.在中国近代发展史上具有巨大的思想启蒙作用。  相似文献   

8.
关于民本思想几个问题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传统民本思想是以天人感应理论为基础而产生的,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的地位,但同时也带来了奴役中国人民两千余年的“政权神授”理论。传统民本思想的“民”,是一个仅包括农业生产者的整体概念,古代思想家们肯定民众的整体价值时,也否定了“民”的个体。民本思想由于种种局限,非但未能转变为近代民主思想,还阻碍了近代民主思想的到来。  相似文献   

9.
五四启蒙思潮的形成以西学东渐和中国近代社会变革为其思想渊源,但无论是中国传统思想中的某些异质音响,还是洋务派的富国强兵战略,都与五四启蒙思想相去甚远;近代维新派思想家严复、梁启超等人提出“开民智”、“新民说”,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一致把“新民”看做是强国建国的手段而不是目的;五四一代启蒙思想家借助西方社会契约理论确立了以“立人”为目的的启蒙思想,从而为中国现代文化启蒙树立了“人学”标志,并由此确立了国家与个人的新型关系原则。这种关系准则是现代社会关系最本质的标志。  相似文献   

10.
新旧道德之辨是中国近代、特别是五四时期思想界的热点之一,新旧道德之辨为马克思主义新道德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和民众心理基础.由对传统私德的批判转向对马克思主义新道德的追求,在实践上和逻辑上具有必然性.以新旧道德之辨为主要内容的近代道德革命不是为了纯粹的个性解放,而是思想家在民族危亡之际的理论反思与突破.我们继承五四传统,一是要继承五四运动时期思想家们基于社会责任感的批判精神;二是要继承五四运动时期思想家们积极的实践精神.  相似文献   

11.
以市场经济中居民这一微观主体的产权构成为视角,通过剖析居民财产权的生成机理与学说渊源,从中揭示居民财产权在不同地区、不同历史时期的本质要求与制度规范,进而阐述居民财产权作为一种权利性产权与企业产权、国家产权的不同及相互之间的冲突,指出现代市场经济必须通过权利界定、权利分割、权利对等来理顺居民财产权,加强对我国居民财产权的保护和扶持,适应经济增长对居民要素贡献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2.
论中国人权精神的建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齐延平 《文史哲》2005,2(3):144-150
在一个人权精神先天欠缺的社会中,必然会出现有制度而无遵奉的状态。在中国,对人权精神共识的达成,有赖于西方人权观与东方人权观、传统人权观与现代人权观话语体系的相互开放;在人权精神的建设方面,则有赖于对自然演进论与理性建构论、本土化道路与西方化道路、政治权利优先保障与经济权利优先发展对垒的超越。  相似文献   

13.
中美官方语言中体现出不同的文化特征、国家角色定位和思维定势,如中国的思维方式更多的是历史的联想思维,而美国的思维方式更多的是抽象的理论思维.美国在人权问题官方语言的表述上体现出了美国历史上的"美国超越论",是"美国梦"理想主义抽象思维在外交政策上的延伸,也是美国作为"世界领导者"国家角色的体现.而中国在人权问题上的看法,体现出了中国传统的反对外国入侵的历史观,也是中国作为第三世界中负责任大国反对霸权主义的国家角色的集中体现.卡特总统的著名人权外交演说与中国的人权报告体现了两国在国家角色、思维习惯和地位上的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耿云志 《学术探索》2005,90(4):109-117
现代化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基本走向和主题。现代化运动是一个复杂的历史发展过程,其中外部关系上的世界化和内部关系的个性化(个人主义)是现代化运动的两个重要趋势和趋向。中国近代以来160多年的发展历程同样体现和展示出这样两个基本的发展趋势和趋向。从世界化的趋势来说,由于中国近代的对外开放是被迫的,因此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国人对世界化的发展趋势缺乏自觉的意识和体认,直到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时期,学习西方、融入世界、变法图强的世界化意识才成为先进中国人的自觉主张。五四运动前后,中国的世界化进程和中国人的世界化意识达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个性主义的实质是对个人价值(个人的自主权利及其创造精神)的尊重和肯定。个性主义在近代中国历史上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演变过程,通过对西方个人主义思想的介绍、宣传和诠释,近代中国的启蒙思想家们对个性主义的内容和价值进行了新的界说和评论,充分肯定了个性主义、个性解放、个人自由对国家进步、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特别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个性主义思想的宣传、倡导、高扬,为个性化在中国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五四时期成为中国个性化发展的黄金时期。1949年后,由于内外环境的变化,中国的世界化和个性化发展进程处于停滞、萎缩甚至倒退状态,直至1978年后,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展开,中国的世界化和个性化进程才重新启动。值得注意的是,最近20多年间,中国的世界化和个性化程度达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高度和程度,这是中国现代化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中国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5.
论作为中国现代文学中心的上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现代文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分别拥有过不同的中心点,而上海作为中国现代文学中心地点的历史地位是十分稳固的,因而整个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都不应该忽略上海的地缘因素。上海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形态和地位,决定了中国现代文学的气息、风貌和特质。上海作为中国现代文学中心的基本意义,在于它体现着一定时段中国现代文学的主体生态,代表着一定时段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路向,反映着一定时段中国现代文学的生命基质,这些特定的因素使得走向现代化的中国新文学呈现出了它所特有的自然质地、基础形态和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6.
张辉 《理论界》2014,(10):152-156
目前6国7方在南海形成激烈角逐局面;中国对南沙群岛拥有主权有充分的历史依据,其中南海九段线成为现代史上中国对南海拥有主权的标志性证据;"九段线"是岛屿归属线,还是南海疆域线,我国政府对此未作出明确界定,而是提出"历史性权利"应对;中国与东盟争端国就争端问题都提出了各自的主张;中国应从政治、外交、经济、法律、军事等方面采取综合性的策略来应对南海争端。  相似文献   

17.
“李约瑟难题”是在中西科学技术史比较研究过程中提出的一个著名问题,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李约瑟本人将中国未能产生近代科学的主要原因归结于地理、经济与制度三个方面。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解答“李约瑟难题”,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中国地理环境、人口、生产方式三方面的因素影响了近代科学在中国的产生;同时,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自然科学方面的基础、教育、科举制度、清朝政治制度等因素影响了近代科学在中国的产生。  相似文献   

18.
潘先林 《学术探索》2007,2(4):95-103
本文从中国近代史学对民族史的研究、中国民族史学对近代史的研究两方面总结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近代民族史研究的成绩与不足,认为近代史和民族史学科界线分明,较少交叉与对话,同时影响了两个学科的全面发展,从而提出"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民族史视角"观点,主张从我国多民族史的角度重新审视中国近代史上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9.
受到历史和现实因素的影响,我国农民存在着权利意识不均衡、民主意识不清晰、法治意识不深刻、公德意识不牢固等意识缺憾,影响到了我国农村的现代化进程。在网络向农村广泛普及的历史阶段,应该借助网络加强针对农民的公民意识教育,推动农民参与现代社会的实践,进而培育我国农民的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20.
王东 《学术界》2012,(2):5-15,282
进入21世纪后,2001年发生的美国"9.11"恐怖事件和2008年出现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在国际政治、经济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两件具有标志性事件的发生以及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国家的兴起导致了国际态势发生了根本性的此消彼长变化。在这十年间,由于美国深陷阿富汗和伊拉克战后事务,又因金融危机的爆发和经济衰退的困扰而疲惫不堪;欧洲国家遭受金融危机打击后又陷入了严重的债务危机之中;而此间,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大国的崛起,使国际政治、经济态势朝着有利于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国家的方向发展。随着国际政治、经济国际态势的演变,意味着未来中国仍有不可估量的发展空间,而如何把握未来二、三十年中国发展的机遇和选择中国发展的国际战略,又如何与世界各国加强国际合作和协调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和审视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