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泰州学派是以自然为宗的,王襞继承了王艮自然人性论的思想,主张人性天然具足,所以要保持人性本身的纯粹完美,反对刻意修养、在人性上着力。王襞把"自然"与"中"统一起来,并把"致中和"看着是"顺自然"的重要手段,要求人们在心理和行为上保持"中和"状态。在自然人性的理念和"中"的思想指导下,王襞又大倡简易之道和日用之学,认为平常愈本色,希望人们注重在"日用"和"即事"中学习。  相似文献   

2.
王襞高举泰州学派圣愚平等的大旗,在良知天性人人具足的认识论基础上,明确指出圣人百姓同然之体,人人本有。他特别强调了妇女的地位和作用,主张男女平等,人人都享有平等的社会权利。  相似文献   

3.
王襞继承了王阳明及其王艮的心学思想,大讲心之妙用。他认为良知是由“心之体”发出的知觉与本能,具有自发自导功能,所以他特别强调良知对人的主宰作用。王襞还把泰州学派的“乐学”之乐,解释为顺应心体的自然流畅之乐,从而把泰州学派的乐学思想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他强调良知之性的活泼性,反对一切束缚,主张率性而行。此外王襞的心为主宰、率性而为的主张,在他身上也有明显的体现,并形成了他特有的人格特质。  相似文献   

4.
王襞是明代著名学者,泰州学派核心人物,王襞的佛道情结,除了受他的师友影响之外,更多地是为了避灾消难,补儒之残,为发展与宣传王学争取更大的自由空间。晚年崇尚仙道,目的是消除心中的烦恼,促进心理的平衡。  相似文献   

5.
王襞诗歌作为其个体生命情感体验的诗化形态,生动体现了其内在生命情感的美,即内美。其内美主要体现在诗的生命人格和诗的生命形式两个方面,以及实现内美的三个阶段:入情、入性和入神。  相似文献   

6.
王襞认为,"心"具有通变神应之功效。心为主宰,人的一切行为皆由心之所发。他认为,"真机不容己",良知体用乃"心之官"也。"心"体"虚明",才能容纳,才能拓展。所以一方面要发挥"心"的作用,另一方面要强化"心"的修养。  相似文献   

7.
安身思想是王艮"格物"理论的延续.王艮的"格物"说并未停留于修齐治平的儒家传统思想,而是融入反映时代特点的新内容,鲜明而大胆地提出了更为关注自我、关注人自身的"安身立本"说,阐发了保身、尊身等一系列思想,表达出一种强烈而自觉的拯民救世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对泰州后学急人之难的侠义精神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8.
回顾藏学界对"bon"一词的认识,其观点和理由可以归纳为本土词说、外来词说、方言词说等三种.本文认为,"bon"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藏语,早期的"bon"与古汉语"王"同音同义,迄今史至少有3250年的历史,其现代藏文拼写形式先后经历了dbund、dbun、dpund、gyer、hus等若干种,其中gyer、hus分别是bon一词的方言词.同时还认为,随着历史的发展,"本"一词具有了王、祭师、巫师、诵唱、教主、呼唤、牧区、瓮、光、基本经文、基础、根本、根、事物、指导、力量等诸多含义.这些含义充分体现了"本"在不同时空、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的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9.
泰州学派杰出的平民弟子韩贞是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之子王襞的嫡传弟子。韩贞与王襞交情甚笃,他们既是师生关系,又是朋友关系。自韩贞从学于王襞之后,王襞对韩贞不仅进行了精心的理论指导,而且从交游、生活等各方面给以关照。韩贞在安丰学习两年回家乡之后,从事讲学,为百姓做善事。王襞时刻关注、关心韩贞的学习与生活,两人书信往来不断,共同探讨,为泰州学派的传承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0.
“道”范畴是泰州学派王襞审美人格思想的高度凝练,其内涵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一是审美人格本体论的“自然之谓道”;二是在“自然之谓道”基础上提出的审美人格境界论——“率性之谓道”;三是审美人格理想论的“王道”。  相似文献   

11.
王弼"体用论"述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用论"起自何人,宋以后有很大争议;现代学者都很重视王弼体用观在体用论发展史中的地位.而实际上,王弼并没有形成一个明确的"体用"范畴,他从来没有把"体用"放置在与"本末"、"母子"两对范畴相同的高度上,更不要说把它看作是一个高过"本末"、"母子"的本体论范畴.王弼的"体"不是"无",而是"无"和"有"相结合的产物;"用"则分别与"无"和"有"有着复杂的关系.体用论发展至魏晋之后分成两条路径,而王弼的体用观正是这两条道路形成期的一个重要路标.  相似文献   

12.
王蒙文学思想具有多方面的特点,从王蒙的文学观念、价值理论、创作理论以及批评理论等方面入手,可了解其文学思想的多元性特征。  相似文献   

13.
王栋是泰州学派创始人王心斋的一传弟子,著名的思想家。其哲学思想贯通综合王阳明的“致良知之学”与王心斋“格物之学”,提出“诚意修身说”;其政治思想为亲民思想;百姓日用为道,觉民自任;其政治主张为严于限田、封建、肉刑、里选。  相似文献   

14.
程旺  张淼 《东方论坛》2010,(3):14-18
三十年来,中国大陆学界关于王弼易学的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相关研究著作和论文层出不穷;学界探讨的重点集中于王弼易学的解经体例、与老学的关系、纵向比较、玄学观政治观及影响几个方面。但总体来看,王弼易学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15.
从发生学的角度,《走出“荆公新学”》较早地对学界“新学”、“王学”互指现象提出质疑,但也存在偏重官学形式而将两者割裂的问题。实际上,从王学官学化、“新学”概念的由来、内涵及宋人态度等看来,王学与新学在历史上分别与两种“新学”概念相联系:一是见于史料、立于学宫、主要包括《三经新义》、《字说》的与“王学”存在差异的“新学”;一是由新经义、新字学、新学风、新学学派等四个构成,有官学、新经学、学派三种含义与“王学”完全等同的“新学”。虽然这两种“新学”概念在历史演变过程中最终被合一,但在具体的思想研究当中还是应该加以注意的。  相似文献   

16.
王国维是中国近代学术史上的大师,是最早引入欧洲近世美育理论并对其进行深入思考和阐发的中国学人,也是在近代中国倡导美育、较系统提出美育思想并把美育列为“四育”之一的第一人。其美育思想内容丰富,体系严密,可谓中国近代美育思想的开端,至今仍有针砭时弊及启迪未来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