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使用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测验(16PF)对某大学行政部门与院系的处级与科级领导的人格特征进行调查,发现干部整体心理素质优于普通人群,特别是与领导必备素质相吻合的一些人格因素的得分显著地高于普通人群;男性干部的聪慧性、世故性与自律性三因素得分高于女性干部;处级和科级干部的实验性和紧张性因素得分存在差异。在差异比较的基础上.对差异的各种可能成因进行详尽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面对新的世纪,健全人格的培养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之一.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健全人格,采用什么方法去培养,已成为高等学校关注的重要课题.在众多的培养方法中,文学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针对传统的三种人格研究取向不能有效地指导新时期学生人格培养的实际情况,我们在总结、分析和实验的基础上,从新的角度提出了人格形成和发展变化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用此模型分析了人格变化发展的规律,并分析了一些三种不同研究传统所不能解析的实际问题,为信息时代各种人群的人格培养和调控提供了一套实用性较强的工具。  相似文献   

4.
考试作为一种检测应试者知识水平、业务能力和品德素质的手段和方法,最初用于教育评估,后被国家人事部门所采用,成为拔擢行政人才、任用政府官员的主要手段。这种以考试取才任官的制度,首创于我国古代,后西传诸国,为西方公务员考试制度的诞生创设了条件;日趋完备的西方现代公务员考试制度,又为我国即将出台的公务员考试制度提供了借鉴。笔者拟对这种中西融汇、相生相长之公务员考试制度的演进轨迹进行比较分析,旨在为  相似文献   

5.
改革考试方法加强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 2 1世纪培养高素质人才是各高校责无旁贷的任务 ,而考试又是衡量各高校教学质量必不可少的一种手段。但现行考试方法对提高学生素质方面存在着不足。本文分析了现行考试方法存在的问题 ,阐述了考试方法改革的重要意义 ,并介绍了我系近年来在考试方法改革方面进行的一些尝试及思考 ,分析了改革对提高学生素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对高校考试管理及改革的研究与探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当前考试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必须改革考试制度,要吸取各种考试方式的优点,形成合理考试模式,使之科学化、现代化是摆在高校考试管理工作者面前一项亟待解决的课题。要适应当前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具有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就必须建立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的考试制度、内容、方法,全面推进考试模式改革。  相似文献   

7.
一前言大学考试,是高校为了检测大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教学效果,为提高教学质量而进行的一种考核。然而,近年来,高校考试作弊现象泛滥,已引起社会和有关部门的重视。大学生考试作弊,不利于学风、校风的建设,不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更不利于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的培养,不利于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各种高级专门人才。报刊常有对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的披露和呼吁;但对考试作弊特点及心态还缺乏系统、深入的研  相似文献   

8.
高师素质教育要优化和完善师范生特有的素质结构,这一方面包含了具有大学普遍共性的横向拓展素质,如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学科专业素质;另一方面也包含了具有高师独特性的纵向提升素质,如教育专业素质、师范人格素质以及师范生作为未来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创新素质等。这是对高师素质教育的定位、规定与指向的基本概括。在这一规定和指向下,高师素质教育改革要从塑造"三种精神"、构建"两种体系"入手。  相似文献   

9.
人格特质是反复多次由人格需要引起 ,由人格判断决定的行为所形成的一种反应定势。培养大学生的优良人格特质 ,就是要使大学生在各种环境下所形成的行为定势能符合社会需要。本文从人格需求和人格判断出发 ,分析影响大学生人格行为的环境因素 ,提出培养大学生优良人格特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考试制度一经产生与建立,“应试”即成为教育活动中的一种必然现象。由于考试在性质上存在着知识型测试与素质型测试的区别,实施素质型测试,应素质教育之试,是现代教育的必然选择。基于上述观点,作为研究“应素质教育之试”,探讨考试改革的原则和方法的前导,论述考试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考试学的内涵,并从考试的发展历程,阐述应试是考试制度下的必然现象。“应素质教育之试”就必须进行考试改革。  相似文献   

11.
网络的发展对社会关系的重新调整和社会行为的变化产生了广泛影响。与此同时,与网络相关联的犯罪案件和各类纠纷也日渐增多。其中如何对网络主体虚拟人格的名誉权进行保护,成了法律界的热点问题。从对虚拟人格名誉权的现状出发,分析我国对此问题的立法现状及对其进行保护的必要性,并提出对其进行保护的制度架构。  相似文献   

12.
民生政治已经成为当前的热点话题,然而,在研究当前中国政治生活的过程中,容易把当代民生政治理论与生活政治理论相互混淆,因此,对当代民生政治理论与生活政治理论进行比较研究成为必然。当代民生政治主要探讨的是在人民主体性的历史前提下如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问题,而生活政治主要探讨的是在资本主义体系范围内如何生活的问题,其理论逻辑起点、核心命题和理论逻辑归宿都具有自己特定的内容。究其原因,在于当代民生政治理论与生活政治理论是在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与特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具有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13.
环境健康问题的法律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环境污染损害健康的事件频发,环境健康问题日趋严重,成为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我国政府向来重视环境健康问题,但是环境健康问题的法律规制仍存在诸多不足,如环境与健康孤立立法、环境健康影响评价的范围有限、缺乏环境健康标准等.因此,需要加强环境健康立法,确立环境健康风险预防原则,完善环境健康影响评价制度,建立环境健康标准体系,确立环境健康信息公开及共享机制,形成有效的环境健康监督管理协作机制,以切实保障人们的环境健康.  相似文献   

14.
老年人健康景观系统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社会人口老龄化问题已十分严重,同时城镇化的步伐加快,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品质和身心健康。如何通过对老年人生活景观环境的改善来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品质和改善健康状况已成为当前一个重要课题。笔者针对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征和生活需求,在老年人健康景观系统构建中,不仅从单个景观类型着手,而且将老年人生活所涉及的各种不同景观类型进行综合研究,营造老年人与景观环境和谐的关系,从而达到真正地改善老年人的生活环境、提升生活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当前互联网已经深刻广泛地渗入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其所创造的网络空间不仅仅是信息传播的媒介,更逐渐成为社会联动的平台。这一平台无疑成为人民法院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的重要平台,人民法院只有通过扬其长避其短的方式,才能在互联网的背景下真正做到“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6.
"个性"是马克思人学理论中的重要概念,了解马克思对人的个性的探究历程及其个性观点是彻底掌握唯物史观的基础。马克思虽然没有为人的个性及个性发展问题专门著书立说,但"个性"一词却经常出现在马克思的众多著作中,从这些零散的论述中,我们仍然可以窥见马克思个性思想的发展历程。总的来说,马克思的个性观点呈现了"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再到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逻辑,经历了在"自我意识"中探讨个性、在"劳动"中寻找个性、在"社会关系"中发展个性以及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中实现个性这四个认识阶段,这为他后来"自由个性"思想的诞生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与黑格尔、费尔巴哈的以"精神"或"类"为依托的抽象个性观不同,马克思的个性观以"现实的个人"为立足点,认为社会性是人的个性的首要特征,自主性是人的个性的重要表达,独创性是人的个性发展的高级显现。在马克思看来,"个性"不是抽象的意识流,而是根植于人类实践、与社会发展相关联的现实存在。新时代背景下,重温马克思对人的个性的探究历程及其思想本身,有利于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找到实现个性自由的条件和路径。  相似文献   

17.
“草根文化”强调的是文化主体而非文化属性,它在新媒体时代成为“人民文化”的重要形式。精英主义者对草根文化的政治指认是不符合事实的。草根文化作为平民文化具有非精英、平民化、多元化等特征,与媒介变革紧密相关,并不必然走向庸俗文化。从生存论的角度来看,草根文化有利于文化个性的发展、社会正义的诉求、人民群众地位的提高,以及对抗文化利益(集团化)的固化,而对它的引导和扬弃只有建立在深刻把握新媒体信息形成和传播机制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8.
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近年来诸多食品安全事件的出现,暴露出我国食品监督管理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其中就有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因此健全与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迫在眉睫。本文针对我国现阶段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借鉴国外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健全与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感恩意识与育德功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由于市场经济的一些负面因素的影响以及当前学校德育教育存在的一些薄弱环节等方面的共同影响,人们的感恩意识日益缺失,已成为我国目前比较突出的社会问题。在高校中,一部分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问题更是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在阐释感恩意识时代价值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感恩意识在培育人的道德品质方面所发挥的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20.
城镇老年宜居环境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老年服务环境设施滞后已成为中国城镇建设的突出问题。城市研究与老龄化多年来一直是国内外多学科研究的热点,为老年宜居环境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与方法,但国内城镇老年宜居环境研究仍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加强跨学科研究,探讨社会变革带来的新影响,分析城市在公共设施配套与宜居建设方面的问题,分析老年生活方式与设施布局的关系,有可能成为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