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后卿 《南方论刊》2006,3(9):11-13
文章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论述,认为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丰富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新发展,是我党对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新认识,是当代中国现实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
论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内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这是对人类发展理论和发展观的重大突破和创新.从根本上说,科学发展观的哲学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历史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的人本发展观、和谐发展观和实践发展观,构筑了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哲学内涵.  相似文献   

3.
刘家征 《理论界》2004,(5):26-27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新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这一新的科学发展观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不仅与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一脉相承,而且总结了改革开放的新经验,回应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还吸取了国外发展理论的优秀成果,体现了中国政府对世界负责任的态度。一、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理论宝库马…  相似文献   

4.
从马克思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理论、伦理观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对绿色发展观进行探讨.绿色发展观的发展离不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理论的支持,绿色发展观的内部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变化.绿色发展观的深入必须考虑到伦理观,考虑到人与自然是绿色发展观的题中之义.绿色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不仅体现着马克思的时代精神,而且体现着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使人在自然当中合理发展,继承马克思主义代内价值与代际价值的统一,才能真正让绿色发展观贯彻到底,让人类共享绿色发展的硕果.  相似文献   

5.
李桂琴 《理论界》2005,(10):37-38
科学发展观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精神实质。科学的发展观是辩证的发展观,是协调的发展现,是全面的发展观,是对立统一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6.
五大发展理念是从中国发展实践的最新理论成果入手与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相互结合而提出的,更是解决我国当前社会主义发展问题的主要行动指南。五大发展理念是以习近平总书记的党中央在中国新的发展时期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中国化的体现,五大发展理念不仅在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内涵,同时也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创新与实现,让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理念实现了自我更新与发展,从而打开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中国化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观以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为理论基础,以毛泽东的发展观和当代国外先进发展观为理论借鉴和理论补充。经历了全面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和科学发展观三个阶段的发展完善,具备了构成严整理论体系的前提、要素和标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观的理论体系是由发展中心论、发展价值论、发展整体论、发展系统论、发展永续论和发展统筹论六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绿色发展观的形成经历了产生、发展与成熟三个历史阶段: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自然观、对资本主义的绿色批判等思想寓意马克思主义绿色发展观的产生;毛泽东的勤俭建国、绿化祖国等朴素的绿色发展理念、邓小平对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关系的探讨、江泽民的可持续发展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绿色发展观的不断深化;胡锦涛提出科学发展观与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等思想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绿色发展观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9.
才淦 《南方论刊》2009,(9):33-34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其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统筹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其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社会形态理论;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义的可持续发展理论。科学发展观是科学的执政理念,为落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提供了重要保证,同时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10.
论执政视阈下中共发展观的历史演进及其时代意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执政60年来,在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面对不同的历史任务,对如何解决中国的发展问题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形成了一系列中国特色的发展观:传统发展观→改革发展观→执政发展观→科学发展观.这些发展观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其演进的轨迹清晰可见.考察执政视阈下中共发展观的历史演进及其时代意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发展的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大报告是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篇章。其中,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的发展理念,扬弃了现代发展理念,确立了全新的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理念的创新。  相似文献   

1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揭示的发展观 ,是对立面统一的发展观。它与对立面斗争的发展观相对立 ,展现了社会主义发展观的显著特征。对立面统一的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是中国改革开放精神的凝结和升华。它以三位一体的结构形式 ,奠定了中国社会继续发展的理论基础 ,预示了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是一种人类文明史上全新的发展观,它对人、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发展关系作出了全面、整体的把握,蕴含着丰富的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思维。“发展”——马克思主义辩证发展观的坚持和运用;“以人为本”——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主体理论的最新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有机体理论的生动体现。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观创造性地回答了当代中国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同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中国化理论成果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当代阐释.  相似文献   

15.
论社会发展观和中国特色的辩证发展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从发展观研究的起源和演变的过程考察分析了传统发展观及其弊端,新发展观的提出及其主要特征;其次简要概括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并揭示其现实意义;最后论证分析了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社会辩证发展观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观的内核是与时俱进,实质是开拓创新。“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体现了与时俱进的全面发展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理论层面上开拓创新了发展观;先进文化是创新发展的精神动力。只有创新的理论,才能正确指导创新的实践。  相似文献   

17.
对于马克思唯物主义历史发展观的理解 ,人们争议的焦点之一是关于“一元单线论”。所谓“元” ,是指关于社会发展根本动力的论述 ;所谓“线” ,则是指社会形态发展的基本线索 ,也即社会发展道路。“一元单线论”将马克思的历史发展观简单化 ,把社会形态的单线递进视为世界各地区各民族普遍的社会发展模式。这种教条化的理论不仅混淆了历史发展规律与社会发展道路 ,而且以单因论和直接决定论倾向来诠释马克思的一元论历史发展规律 ,其结果是使马克思主义僵化得难以令人信服。因此 ,要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 ,应首先破除陈腐的教条 ,剔除那些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误解和歪曲。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可持续发展有着深厚的渊源。唯物史观的可持续发展是基于对以往发展思想与实践的反思而问世的,其本质在于主体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和客体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观是辩证的、系统的发展观,发展是前提和手段,可持续是保证和要求。  相似文献   

19.
坚持用发展观看待马克思主义陈超武杨涛坚持用发展观看待马克思主义,这是现实政治生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高举马克思主义是一句空话,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是一句空话,学习贯彻十五大精神也是一句空话。今天提出坚持用发展观看待马克思主义,是因...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中国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自始至终都是人类的追求。在马克思、恩格斯将永恒发展视为唯物辩证法总特征之一后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等中共中央领导人相继得出了反对教条主义、可持续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等新的发展理论和发展道路 ,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中国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