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敦煌写本《六祖坛经》中的"0獠"究竟应当如何解释?《中国文化》先后刊发潘重规与蒙默先生两篇研究论文。o潘先生以为"应当是"猎"的俗字,獠是夷蛮之人,多以渔猎为生。"獠"意为田猎渔捕之獠人,田猎鱼捕与学佛道路背道而驰,因此才引出五祖弘忍和尚那关键性的一问:"汝是岭南人,又是 獠,若为堪作佛?"蒙先生则认为僚人迟至晚唐五代尚无打猎习俗,"猎獠"当为"仡佬"的异写,不当读为"猎獠","噶"字只借其音葛而已。僚人于唐宋之世最为人贱,"獠若为堪作佛",乃溅鄙视同禽兽之署语也。笔者以为《坛经》讨论"獠"能不能成佛,犹如讨论断绝…  相似文献   

2.
豆腐是人们最喜爱的食品之一,但究竟是单独食用为好,还是与其他食品搭配烹调好呢?专家们认为,豆腐不宜“打单身”,还是找个“伴侣”为妙。豆腐的蛋白质含量虽高,但由于它的蛋白质中一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蛋氨酸的含量偏低,所以它的营养价值便被大打折扣。如何扬长避短呢?办法也很简单,只需将其他动植物食品与豆腐一起烹调即可。如在豆腐中加入各种肉末,或用鸡蛋裹豆腐油煎,便能更充分地利用其中所含的丰富蛋白质,提高其营养档次。此外,豆腐虽富含钙质,但若单食豆腐,人体对钙的吸收利用率颇低。若为豆腐找个含维生素D的食物作伴同煮,借…  相似文献   

3.
敦煌变文里的"若"系指代词有指示和疑问两类:变文是最早可见到指示词"惹子"、"日"的文献,"惹(子)"应由"若"音变而来,"日"则大约是"惹子"的缩约音.变文里"若"系疑问代词,较之此前出现了新的组合形式或体现出新的组合特点;变文里的"若为"则绝大多数用于设问,校注者一律看作套语用词是不妥当的.  相似文献   

4.
《论语》:“载之空言”或“见之于行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孔子曾自道其方法论:"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我与其空泛地谈论单纯的道理,不如切实地考察具体的事例,从而能把我对人伦世事的看法阐释得非常深刻且非常清晰。若依这一方法论来审视《论语》,则不难辨识其间既有一些能够"见之于行事"的内容,即有具体实例支持的论述,如"吾党直者"说;也有许多未能"见之于行事"的内容,即无具体实例支持的论述,如"讷近仁"说、"仁者不忧"说。前一内容因述说具体事例而处于一定语境中,故有较确定的含义。后者则因泛言抽象道理而超然于一定语境之外,故缺乏较确定的含义,很容易发生歧义,此亦是,彼亦是。若依这一方法论来比较《论语》与《春秋》、《传习录》、《圣经》,则也不难解读出一些意味深长的差异来。  相似文献   

5.
《说文》"■"字不应认为是从角爿声的形声字,而是从角从爿的会意字,其读音不应当是士角切或士岳反,而是读同"觕"。"■"与"觕"二者是正、俗异体字关系。《说文》"■"字头下解说中的"读若粗■"当作"读若麤觕"。"觕"与"麤"读音不同,在粗疏、粗略义上是同义词。"粗"是后起俗字,其一个读音与"觕"相同,在粗疏、粗略义上二者也是同义词。  相似文献   

6.
自《马氏文通》问世以来,不少论著在谈到“如(若、奈)何”、“何如(若)”时,免不了陈陈相因,判“何”为宾语;当谈到另一种格式“如(若、奈)××何”和“如(若、奈)之何”时,“何”却又被判为补语,造成彼此矛盾的情况。究其根本原因,在于论著者忽略了“如何”结构的宾语可以前置的思考和研究,以致将前者之“何”判为宾语。 “如何”结构的基本类型是:“如(若、奈)××何”,其借代格式是“如(若、奈)之何”。这种类型,其宾语置于动词“如”、“若”、“奈”之后,“何”作补语,近已有人论及,迄无异议。 我们要重点讨论的是被众多论述一向忽略了的“宾语前置”这种变异类型。这种变异类型大体有两种情况:  相似文献   

7.
“若之何”、“若·X·何”解邹晓丽“若之何”、“若·X·何”,这个《左传》中经常使用的固定格式(注),是古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如《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士文伯让(责备)之(指郑子产)曰:“敝邑以政刑之不修,寇盗充斥,无若诸侯之属辱在寡君者何。。是以...  相似文献   

8.
国家税务机关工作人员与纳税人员勾结,不征或少征税款,其行为应当定性为徇私舞弊不征、少征税款罪;收受贿赂后徇私舞弊不征、少征税款的行为应当与受贿罪数罪并罚;非国家税务机关工作人员若未利用职务身份,就不能依照共同犯罪原则与国家税务机关工作人员同罪处罚。  相似文献   

9.
"应当"作为一种法律规范语词形式,在中国大陆立法中广泛使用且相当混乱,公法与私法法律规范不分,权利性法律规范与义务性法律规范不分,导致理解与适用上的歧义。"应当"在民事法律规范中是提倡性规范、非义务性规范,建议用"应该"取而代之,而现行语境下具有命令性规范意义的"应当"一词用"必须"取而代之。  相似文献   

10.
住房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住房租赁合同不能严格遵守合同自由原则,而应当表现出保护承租人安定生活的社会保障品质。在住房租赁关系中,承租人保护的核心是租赁关系存续保护,保护租赁关系存续也是实现"租购同权"的基础,其关键之处是承租人的解约保护制度。在承租人严重违约的情况下,出租人在行使非正常解除权之前应当对承租人提出"警告"。出租人正常解除租赁合同必须有合法利益。承租人有效解除租赁合同后,若解除租赁关系给承租人带来严重困难,承租人有特别解除异议权,要求推迟解约时间或者恢复租赁关系。  相似文献   

11.
"若"类让步连词与假设连词在语义上具有关联性,而且"若"类让步连词的使用年代均不早于与之同形的假设连词,根据语法化相关理论推断"若"类让步连词是由与之同形的假设连词语法化而来的。语法化过程发生的句法环境是转折假设复句,语义上则经历了从[+假设]、[±转折]、[?让步]到[+假设]、[+转折]、[+让步]的转化。这两类关系密切的连词在表义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有否前项,能否表示周遍性意义及实现可能性大小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从《茶经》章节的翻译谈典籍英译中的意形整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唐代陆羽所著的《茶经》是“意”、“形”具佳的中国茶文化典籍的代表作。《茶经》目录的章节标题言简意赅地挑明了《茶经》各章节的主题内容,成为展现原文形式美与信息丰的重要环节,是展现在译文读者面前的首项表面效度。本文尝试从《茶经》章节标题的翻译着手,探讨如何在译文中整合《茶经》原文本的形与意,在传达原文本的指称意义的同时全方位传达原文本的言内和语用的意义,以达到“意义相符,功能相似”的社会符号学翻译标准,将《茶经》这本负载着丰饶中华文化的经典之作介绍给全世界。  相似文献   

13.
教育学之所以能够存在,首先要回答的是它的生长点是什么.这关系的这门学科生长的根基.但是教育学既有它的学科逻辑又有自身的内在逻辑,教育学应该是执著于知识的探索还是钟情于意义的发现,从认识上澄清这个问题无疑对"学科迷惘"的释疑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的观点是,淡化本质,突出生成.本质与生成并不是两个相冲突的命题,生成的过程恰恰也是本质无限澄明和敞开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经传释词》把“所”解释为“若”、为“可” ,如果仅从句法功能角度考察 ,结论自然正确 ,如果从篇章功能角度考虑 ,则还有很多不妥之处。并且认为 ,《经传释词》解释为“若”、“可”的“所” ,都可以用泛指指示代词来解释 ,它不仅具有句法上的功能 ,更具有篇章上的语义照应功能与标示主述位结构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通过穷尽描写和归纳,《孟子》中的“若”主要有三种用法:1.动词,像、如、似;2.代词,如此;3.连词,假若、如果。这些用法形成了一条由实到虚的语法化链条。“若”所具备的句法组合关系和语义特征,为“若”的语法化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人 ,自降生以来 ,就陷入“自我”的重重矛盾之中 ,不仅面临“本我”的约束 ,还要应对“超我”的压力。如何做到既能满足“本我”的生理本能的需求 ,又能符合“超我”的道德化意愿 ,使自我得以完善 ,这是人们毕生所寻求的。研究唐代著名小说《莺莺传》中崔莺莺的艺术形象 ,破译其“哀而不恨”的密码 ,对于我们揭示这一人生主题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康德的“物自体”理论一方面确定了人类认识的界限,把认识论中的问题规定为人类的认识能在多大程度上接近“物自体”,即人类如何来不断突破认识的原有界限;另一方面在本体论中则从追问世界的本质是什么逐渐转向追问世界的意义是什么,从而取得了划时代的成就。自他之后认识论才真正成为挑战人类知识极限的精神奥林匹克;本体论才真正成为思考人类存在意义的信仰之维。  相似文献   

18.
言意问题是中西美学关注的主要问题.在中国,先秦时期的庄子以"道"为基础,提出了"言不尽意"及"得意忘言"的观点.在西方,以索绪尔为代表的结构主义符号学则认为在符号的世界里,语言的意义是可以确定的,能指和所指是相对的,有能指必有所指.而以德里达为代表的后结构主义则提出能指和所指并不是一一对应的,语言的传达始终是充满差异、流动和多义的.这种发现恰与庄子的观点有相似之处,但应看到,二者由于文化传统和美学观念的不同,其内在理路并不一致.  相似文献   

19.
英语字母不仅表音而且表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两个假设:1)腓尼基文字可能起源于古埃及文字,2)后出现的文字是在批判性继承先前出现的文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可以推论希腊/拉丁/英语字母不仅表音而且表意.西方历史上,文字的创造工作被认为是神圣的﹑是被极少数人垄断的﹑是严格保密的,并且英语字母不仅表音而且表意,这两个因素造成了英语字母仅仅表示声音.破解英语字母的表意,可以从单词入手反向追溯,因为单词是文字创造者的最终思想产品.为了说明先后出现的字母音素文字之间的批判性继承关系,文末给出了一些单词实例.  相似文献   

20.
本文是对“用”引导的典型的工具状语所作的探索。阐述了在工具状语的运用中体现出来的人的能动性。根据介词短语在句中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类,分析了它们在结构、意义、转化方面的不同,并分别对这两类内部的不同作了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