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金雀山帛画     
<正> 金雀山帛画,1976年5月出土于临沂县金雀山九号汉基中,时代当属西汉前期.帛画呈长条形,全长2米,宽42厘米.出土时复盖在棺上.内容、格式与湖南长沙马王堆帛画相似:上有日月云彩,下有异兽蛟龙,中间为人物故事.计分五层:第一层一排五人,为墓主人家庭生活;第二层右二人吹竽鼓瑟,左三人歌舞表演;第三层为迎送  相似文献   

2.
料器与先秦的楚滇关系和中印交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的料器都是饰物,虽则有莹润的光泽和鲜丽的色彩,毕竟比不上宝石和美玉,因而在文献上几乎不见踪迹.但从战国墓葬中出土的一些多彩料器,却给我们带来了楚滇关系和中印交通的宝贵信息,是中国境内已知年代最早的中西文化交流的物证.战国时代的多彩料器,在湖南的楚墓中出土最多,在湖北的曾墓和楚墓中出土次多,在此外各地就寥若晨星了.总之,它集中在南楚.湖南出有多彩料器的墓,大半在长沙一带.湖北出有多彩料器的墓,主要是随州的曾侯乙墓,由此可知,长沙和随州可能是战国时代多彩料器的两个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3.
《长沙楚墓发掘报告》是湖南省博物馆高至喜研究员主持承担的“八五”国家社科基金重点研究课题。其最终研究成果《长沙楚墓》一书收入了从1952年至1993年在长沙市近郊发掘的楚墓(2048座)及出土随葬物品(14752件),资料非常丰富。通过全面系统的整理研究,着重解决了长沙楚墓的分期与年代,建立了比较可靠的分期断代标尺,着重分析了长沙地区楚文化的发展水平和特点,以及与此同时周边地区文化的关系与影响,对研究我国古代南方文化具有重要价值。一、长沙楚墓的墓葬形制分类有新的突破。长沙楚墓的墓葬形制都是土坑竖穴,分为无葬具墓和有…  相似文献   

4.
邹芙都 《天府新论》2004,(4):105-107
~~楚国兵器铭辞综析@邹芙都$西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13〕古湘湘潭县出土战国鸟篆铭文铜剑〔A〕湖南考古辑刊(第4集)〔C〕长沙:岳麓书社,1987183 〔14〕湖北省宜昌地区博物馆,北京大学考古系当阳宜昌湖楚墓〔R〕北京:文物出版社,1992133—134 〔15〕湖南省博物馆,益阳县文化馆湖南益阳战国两汉墓〔J〕考古学报,1981,(4):519—549 〔16〕湖南省博物馆长沙浏城桥一号墓〔J〕考古学报,1972,(1):59—72 〔17〕曹锦炎浙江出土商周青铜器初论〔J〕东南文化,1989,(6):104—112 〔18〕郭德维江陵楚墓论述〔J〕考古学…  相似文献   

5.
对照新旧摹本谈楚国人物龙凤帛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49年2月,长沙市东郊陈家大山一座楚墓中出土的战国时期的人物龙凤帛画,是我国目前发现年代最早的两幅绢画作品之一,在我国文化艺术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我国历史学界、考古界和美术界的专家、学者,先后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对它进行过介绍和研究,发表了一系列文章。但他们在研究和考证的历程中,由于最初所发表的摹本之误,因而对帛画的理解产生一些误解,同时也形成了一些不同的看法。这幅帛画的原本现珍藏在湖南省博物馆。近来经过科学处理,原貌已清晰可见。笔者在该馆从事文物考古工作,能有机会多次接触处理后的帛画原物,因此对过去所发表的摹本之误,有加以更正之责;而由旧摹本产生的对画面内容考证和研究的分歧,也想在此提出一些不同的看法,请同志们指正。  相似文献   

6.
[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王逸《楚辞章句》云:“奇,异也.或日:奇服,好服也.”又云:“言已少好奇伟之服,履忠直之行,至老不懈.”朱熹《楚辞集注》云:“奇服,奇伟之服,以喻高洁之行.”陈本礼《屈辞精义》则云:“奇服,先王之法服,喻志行之不群.”诸家对“奇服”说法不一.愚以为“奇服”当指“长服”.这种服饰本是战国时代楚地流行的服装,为楚民族的特色,绝非屈原个人的爱好.理由有二,简述如下:第一、从考古发掘所得可以印证.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墓出土的帛画尽管画面内容带有神话色彩,但人物的服饰是以当时楚人…  相似文献   

7.
马王堆汉墓出土帛画与屈原《招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彩绘帛画,以它丰富的内容、完美的构图、鲜丽的色彩、奇特的风格、高超的技巧而博得国内外人士的赞赏和珍视。关于帛画的内容,许多同志已著文进行了阐述,提出了不少精辟的见解。但仍有一些地方没有取得一致的意见。笔者以为,若能用屈原的《招魂》来作系统地、全面地对照和考证,帛画上所存在的问题,是能够由《招魂》的启发而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8.
周苇风 《殷都学刊》2011,32(2):139-144
郭店战国楚墓竹简的出土和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的问世,动摇了自清代以来梅赜《古文尚书》为伪作的定论。《大禹谟》禹征苗民一节文字的"文德"内涵明显有悖于儒家"干羽以怀远"的政治理想,《孔传》以"损益"之法曲为之说,证明《大禹谟》禹征苗民一节文字与《孔传》不可能产生于同一时代。从思想内容上看,《大禹谟》禹征苗民一节文字反映了先秦时期人们的思想价值取向,应该属于先秦原始文献。  相似文献   

9.
关于楚灭越的年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考古研究有两个问题牵涉到楚灭越的年代,使战国史上这一争论已久的课题重新受到学术界的注意。一个问题是楚国范围内越王剑的屡次发现。早在三十年代末,湖南长沙就出过越王剑,后来在湖北江陵,河南淮阳等地又陆续发现多柄。特别是江陵望山一号墓所出越王勾践剑,珍贵逾常。不少学者认为这么多越王兵器在楚墓中出现,应为越国被楚吞灭的结果。因此,楚灭越的年代可作为估计这些墓葬时代的上限。另一个问题是河北平山的中山王墓。其一号墓出土中山王鼎,铭文间一段,释者多读为:“昔者吴人并粤(越),粤人修教备  相似文献   

10.
我国黄金铸币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战国末年到东汉初年,是我国使用金币的年代,时间大约只三百多年。最先使用金币的是楚国,时间在楚顷襄王时,或可上推到楚怀王时。徐中舒先生《试论岷山庄王与滇王庄蹻的关系》第二章《春秋战国时代楚国市场上流通的金币》说得很明确。兹借用他的原文如下: “春秋战国时代,楚国市场上已有两种形制不同的金币。一种是圆形的金饼,一种是板状的金钣。《尔雅·释器》,‘金饼谓之钣’,指的就是这两种形制的金币。解放后,在陕西临潼废丘遗址和安徽阜阳,皆有金饼发现。(见1967年《文物》7期及1973年《考古》3期)这种金饼,都是楚国市场上早期流通的金币。一九五四年,湖南长沙左家公山楚墓中出土泥质金饼十余块,一九六六年湖北江陵楚墓中出土外包金、银箔的铅质金饼数十枚。这些金饼都是作为明器用的冥币,说明金饼已在楚国市场上流通甚广。……废丘的金饼,也是从楚国输出的金币。……  相似文献   

11.
据各类文献史籍记载:东周时期,重庆忠县一带为巴国腹地。然而,通过最近几年的考古发掘,在这一地带发现了大批楚文化的墓葬,尤其是2007年度在洞天堡发掘的几座战国楚墓中出土的陶器鬲、孟、罐等与楚国腹地战国墓葬中出土的鬲、孟、罐完全相同。可见,当时楚文化的势力已达到巴国内地。对这一地区的地下考古资料作深入研究,对复原楚文化西进和巴国衰落的社会历史状况具有重要的价值。同时,当地汉墓中出土器物既表现出了汉大一统文化的现象,也可以看出其土著文化仍很强烈。  相似文献   

12.
郭店楚墓考辩湖北荆门郭店楚墓竹简的公布 ,引起了海内外学术界极大震动。郭店楚墓系因被盗而得以发现 ,于 1993年 10月在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区四方乡郭店村进行发掘、整理的。此处曾为楚国贵族陵墓区。荆门市博物馆在《荆门郭店一号楚墓》发掘报告中指出 :郭店M1墓具有战国中期偏晚的特点 ,其下葬年代当在公元前 4世纪中期至前 3世纪初。报告还指出 :“郭店M1因被盗 ,随葬品不全 ,虽出有大批竹简 ,但缺乏可供断代的确切纪年资料 ,故只能从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两方面作大致推断。”关于郭店一号墓葬年代、墓主的姓名和身份 ,因无文字记载 ,目…  相似文献   

13.
刘信芳 《云梦学刊》2011,32(1):45-47
《招魂》“像设君室”之“像”,前贤或解为法像,或解为画像,以顾炎武“尸礼废而像事兴,盖在战国之时矣”之推断最有见地。上博藏六《天子建州》“士象大夫之位”、“大夫象邦君之位”、“邦君象天子之位”之类记载,其“象”谓祭祀之设象。楚地出土的楚帛画以及西汉帛画对研究招魂之礼具有重要意义。据此由周代之“尸”到战国之“象”的礼制变革可以得到更为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战国中期的梳妆用品。1986年湖北荆门包山2号墓出土,现藏湖北省博物馆。战国楚墓出土漆奁有数件,这一件以奁盖外壁绘有图画而著称。该图长87.4、宽5.2厘米,其上描绘26个人物,4乘马车、10匹马,5株树、1头猪、2只狗和9只大雁。历史学家认为,这些人物的组合,表现了战国时期贵族之间迎宾出行的主题,故命名为“迎宾出行图”,在中国美术史上,这是已知最早的以社会风俗为主题的通景长卷。长江流域上古美术欣赏(十四)@喻琼  相似文献   

15.
马王堆西汉帛画中的若干神话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沙马王堆一号墓出土的西汉帛画,是我国古代绘画史上的杰作,同时也为我国神话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新的重要资料。帛画内容很丰富,既有现实生活的描写,也有神话故事的想象——而这些神话既很复杂,也很费解,与文献记载虽然可以互相印证,但又提出许多前所不知的新的问题。对此种种,现在大家都在认真解释,这是必要的,因为只有弄清了帛画的用途,它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思想,才有利于对我国古代神话研究和绘画艺术等方面成就作更深入的探讨。个人在这些方面才开始学习,现在将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谈出来,以供大家讨论时参考。  相似文献   

16.
郭店竹简《老子》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3 年10 月,湖北省荆门市四方乡郭店村一号战国楚墓中,出土了八百多枚竹简。这批竹简可分为道家著作和儒家著作两部分。属于道家著作的共两种四篇:《老子》甲、乙、丙三组和《太一生水》一篇;属于儒家著作的十一种十四篇:《缁衣》、《五行》、《鲁穆公问子思》、《穷达以时》、《性自命出》、《成之闻之》、《尊德义》、《六德》、《唐虞之道》、《忠信之道》和《语丛》四篇。经过专家们的整理和识别,楚简图版及释文已于1998 年5 月由文物出版社以《郭店楚墓竹简》之名出版发行。郭店一号楚墓是楚国贵族的墓地,考古专家们根据从一号墓随葬品中的漆耳杯“东宫之师”铭文推断,该墓主可能是楚国太子的老师。一号墓的年代,属于战国中期后段。其具体时间不晚于公元前300年,也就是说是公元前4 世纪末的墓葬,而墓中竹简的书写时间,应当更早一些。郭店竹简的出土,引起了海内外学术界的极大兴趣,发表了许多很有价值的研究成果。现将有关郭店竹简《老子》的研究成果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奉阳君是战国后期赵国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人物,其人其事,《战国策》、《史记》部分篇章中虽有一些记载,然真假相伴、互相矛盾,因而使拳阳君在战国后期一系列重要活动及有关的赵国历史问题扑朔迷离,谬误多出。本文就有关史籍记载,结合七十年代长沙出土的《战国纵横家书》,拟对奉阳君其人其事及有关赵国史事作些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8.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缁衣>与郭店一号楚墓竹简<缁衣>摘引<书>的面貌基本相同,差别细微,说明<书>篇的基本内容在当时已经基本定型,再现了战国中期以前用战国文字书写<书>的局部面貌.从郭店一号楚墓竹简<成之闻之>篇对其所引<书>篇的只言词组进行阐释的现象来看,说明至晚在战国初期,<书>之章句阐释行为已经存在,始为汉儒<尚书>"章句之儒"一派的滥觞.  相似文献   

19.
湖北省楚史研究会1985年年会,于10月14日至17日在曾侯乙基编钟出土所在地随州市召开。参加会议代表80余人,收到论文50篇。河南、湖南、安徽、贵州等兄弟省市的学者,也应邀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围绕曾、随、楚方面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一)曾侯乙墓的国属问题。1978年随县(今随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及其大型编钟发掘出土后,名震中外,这一座大型战国墓究竟是楚墓还是其他诸侯墓,许多学者曾撰文进行探讨,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时称“曾国之谜”。这次会议对地处古代楚国腹地的曾侯乙墓的国属问题,再次进行了深入讨论。有的同志从曾侯乙基出土的文物数量  相似文献   

20.
出土战国文献主要包括战国金文、战国竹简、战国帛书及汉代简帛中的战国书籍.出土战国文献中单音节疑问代词主要有"何"、"孰"等,复音节疑问代词主要有"奈何"、"何如"、"奚如"等.传世、出土战国文献疑问代词的频率、询问功能、句法功能同中有异:出土文献中疑问代词的总量较少,远远不及传世文献:传世文献中较为常见的"奚"、"谁"在出土文献中极少见到;传世、出土战国文献中疑问代词的询问功能、句法功能基本上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