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中华民族的多元一统即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形成和发展演变过程,自公元前二十一世纪的夏朝时期开始,经历了三千多年,至公元960年宋朝统一以前,统一、分裂,分裂、再统一的形势一直在曲折地向前推进。在各个不同的统一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内部,各民族之间,乃至同一民族内部,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并不曾发生带根本性的改变,直到清朝时期,封建中央王朝所采取的民族政策也是一脉相承。而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却在不断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实现“有机统一”中发展民主政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六大报告指出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要求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必须紧紧地抓住和解决好这一“最根本”的问题。  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必须坚持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1.人大 :实现“有机统一”的制度平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最根本的 ,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西方式政治发展道路模式被认为是唯一正确的政治发展道路,似乎只有实行西方自由民主制才有可能实现政治发展.中国从自身国情出发,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走出了一条不同于西方的中国式政治发展道路,实现了对以票选为核心的西方自由民主制的超越,打破了"历史必然终结于西方自由民主制"的福山命题的虚假魔咒.中国式的政治发展道路将政治制度建设与国家治理效能相结合,注重政治发展的形式与目的 的统一,实现了有效治理、人民民主、公正法治的有机统一,为人类政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贡献了中国样本和中国经验,也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政治发展道路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4.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立足国情、契合民族特质不断探索、实践和发展民主的光辉典范,是对中国民主政治发展规律的新认识和新表述。从历史逻辑上看,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带领人民进行了长期持续的民主实践探索,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孕育与形成积淀了深厚的历史底蕴。从理论逻辑上看,全过程人民民主以马克思主义人民民主理论的中国化时代化发展为基石,是在系统总结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经验过程中所提出的全新民主形态,从根本上超越了西方民主理论,实现了人类民主的新飞跃。从实践逻辑上看,中国共产党在政治实践中探索出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中国民主主旨要义,建构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并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协确保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相似文献   

5.
中国历史的航程在20世纪初年面临着一次艰难的抉择。当时的中国政治舞台上存在着三股重要的政治势力:清政府、立宪派和革命派;他们各自设计了不同的政治方案,开展了既互有歧异又相互关联的政治运动:新政、立宪与革命,三股势力互争雄长;可以说,正是这三股势力的较量与消长决定了中国政治的新走向。三种势力较量的结果,是辛亥革命的成功与中国政治向近代化道路的迈进。历史的合力推动了历史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一国两制”与香港回归施汉荣中国以“一国两制”的方式和平收回香港,洗雪了百年民族耻辱,迈出了祖国完全统一的重要一步。这是中英两国综合国力和政治智慧较量的结果。昔日英国殖民者用暴力和毒品(炮舰和鸦片)攻占香港、掠夺中国,在世界的东方制造了一场“历史的错...  相似文献   

7.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领导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的工作路线,同时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生命线。群众路线和民主政治建设具有共同的理论和实践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和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是理论来源;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进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实践基础。二者统一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  相似文献   

8.
爱国主义是一个民族维系其生存发展、增强民族凝聚力的思想基础,其价值判断是处理国民与国家关系方面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政治原则.对爱国主义的价值判断可以从民族性、人民性、正义性、历史性四个维度进行考察.爱国主义价值判断的四个维度在理论层面上表现为:民族维度是民族利益与国家利益的统一;人民维度是人民利益与国家利益的统一;正义维度是正义原则与国家利益的统一;历史维度是历史性与时代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人民共同缔造了祖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祖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建立了密切不可分割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形成了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伟大的中华民族。尽管历史上曾出现过暂时的分裂割据局面,但各族人民对安定统一、和平往来、互相依存的愿望,始终起着主要的作用。我国民族关系的这些史实是客观存在的,只有揭示它的真相,找出它的规律,才符合各族人民的需要和利益。正确阐述我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不仅对了解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史的  相似文献   

10.
宋代文明的历史地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曾瑜从教育、宋学、科技、史学、词、散文和诗等七个方面对宋代文明的历史地位进行了探讨,认为宋代文明在当时世界上占据领先地位;朱瑞熙从自身两次编撰“宋条”的体会出发,对宋朝的历史地位进行了再认识;邓小南从中西方对宋朝历史的不同认识入手,重新探讨了宋朝历史,并阐述了产生不同认识的原因以及现在我们所应有的态度;张邦炜将宋朝放到整个历史的进程中,对其与前后朝代予以对比,进行了科学定位;胡昭曦从宋朝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宋朝的社会变革入手,对宋朝的历史地位进行了再定位;何忠礼则从社会经济、文化以及科技成就等三方面专门对南宋的历史地位进行了探讨。这些文章一致认为,无论是北宋还是南宋,其在中国古代教育、科技和文化发展史上都占有突出的重要地位,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1.
瞻前顾后看宋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曾瑜从教育、宋学、科技、史学、词、散文和诗等七个方面对宋代文明的历史地位进行了探讨,认为宋代文明在当时世界上占据领先地位;朱瑞熙从自身两次编撰“宋条”的体会出发,对宋朝的历史地位进行了再认识;邓小南从中西方对宋朝历史的不同认识入手,重新探讨了宋朝历史,并阐述了产生不同认识的原因以及现在我们所应有的态度;张邦炜将宋朝放到整个历史的进程中,对其与前后朝代予以对比,进行了科学定位;胡昭曦从宋朝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宋朝的社会变革入手,对宋朝的历史地位进行了再定位;何忠礼则从社会经济、文化以及科技成就等三方面专门对南宋的历史地位进行了探讨。这些文章一致认为,无论是北宋还是南宋,其在中国古代教育、科技和文化发展史上都占有突出的重要地位,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2.
南宋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曾瑜从教育、宋学、科技、史学、词、散文和诗等七个方面对宋代文明的历史地位进行了探讨,认为宋代文明在当时世界上占据领先地位;朱瑞熙从自身两次编撰“宋条”的体会出发,对宋朝的历史地位进行了再认识;邓小南从中西方对宋朝历史的不同认识入手,重新探讨了宋朝历史,并阐述了产生不同认识的原因以及现在我们所应有的态度;张邦炜将宋朝放到整个历史的进程中,对其与前后朝代予以对比,进行了科学定位;胡昭曦从宋朝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宋朝的社会变革入手,对宋朝的历史地位进行了再定位;何忠礼则从社会经济、文化以及科技成就等三方面专门对南宋的历史地位进行了探讨。这些文章一致认为,无论是北宋还是南宋,其在中国古代教育、科技和文化发展史上都占有突出的重要地位,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3.
我对宋朝历史地位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曾瑜从教育、宋学、科技、史学、词、散文和诗等七个方面对宋代文明的历史地位进行了探讨,认为宋代文明在当时世界上占据领先地位;朱瑞熙从自身两次编撰“宋条”的体会出发,对宋朝的历史地位进行了再认识;邓小南从中西方对宋朝历史的不同认识入手,重新探讨了宋朝历史,并阐述了产生不同认识的原因以及现在我们所应有的态度;张邦炜将宋朝放到整个历史的进程中,对其与前后朝代予以对比,进行了科学定位;胡昭曦从宋朝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宋朝的社会变革入手,对宋朝的历史地位进行了再定位;何忠礼则从社会经济、文化以及科技成就等三方面专门对南宋的历史地位进行了探讨。这些文章一致认为,无论是北宋还是南宋,其在中国古代教育、科技和文化发展史上都占有突出的重要地位,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4.
重新认识宋代的历史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曾瑜从教育、宋学、科技、史学、词、散文和诗等七个方面对宋代文明的历史地位进行了探讨,认为宋代文明在当时世界上占据领先地位;朱瑞熙从自身两次编撰“宋条”的体会出发,对宋朝的历史地位进行了再认识;邓小南从中西方对宋朝历史的不同认识入手,重新探讨了宋朝历史,并阐述了产生不同认识的原因以及现在我们所应有的态度;张邦炜将宋朝放到整个历史的进程中,对其与前后朝代予以对比,进行了科学定位;胡昭曦从宋朝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宋朝的社会变革入手,对宋朝的历史地位进行了再定位;何忠礼则从社会经济、文化以及科技成就等三方面专门对南宋的历史地位进行了探讨。这些文章一致认为,无论是北宋还是南宋,其在中国古代教育、科技和文化发展史上都占有突出的重要地位,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5.
宋代历史再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邓小南 《河北学刊》2006,26(5):98-99
王曾瑜从教育、宋学、科技、史学、词、散文和诗等七个方面对宋代文明的历史地位进行了探讨,认为宋代文明在当时世界上占据领先地位;朱瑞熙从自身两次编撰“宋条”的体会出发,对宋朝的历史地位进行了再认识;邓小南从中西方对宋朝历史的不同认识入手,重新探讨了宋朝历史,并阐述了产生不同认识的原因以及现在我们所应有的态度;张邦炜将宋朝放到整个历史的进程中,对其与前后朝代予以对比,进行了科学定位;胡昭曦从宋朝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宋朝的社会变革入手,对宋朝的历史地位进行了再定位;何忠礼则从社会经济、文化以及科技成就等三方面专门对南宋的历史地位进行了探讨。这些文章一致认为,无论是北宋还是南宋,其在中国古代教育、科技和文化发展史上都占有突出的重要地位,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博旺 《理论界》2008,2(6):37-38
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的现代化,重在积极建设。现代化的新型政治文化的建构,必须立足于中国现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以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相统一为基本内容,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为基础,以政治文化社会化和推进公民政治参与为根本途径,借鉴人类历史上的一切文明成果,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17.
邹贺 《兰州学刊》2013,(7):42-46
宋朝经筵制度本来并不具有政治含义,其政治咨询功能的添加,有一定的历史过程,不能一概而论。宋朝经筵制度的设计理念,实际反映了集权体制下的君主对威胁到自己最高权威的先秦保傅制的蓄意改造,即"不是老师观"。经筵制度协调了皇帝的政治地位和大臣的学术地位的一对矛盾体,因此才能得以最终确立,并长期延续。  相似文献   

18.
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揭示了人民民主的本质属性和全过程实践特征相结合的历史必然性,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体现了历史逻辑与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与效能逻辑、话语逻辑与系统逻辑的辩证统一。它在总结历史规律、发展民主理论过程中孕育;在人民民主实践、提升民主效能中发展;在立足系统思维、构建中国民主话语中升华。  相似文献   

19.
宋朝与高丽通交的时期堪称中朝两国历史上最为和睦的阶段。双方外交往来政治属性较弱,其中一个阶段基本上完全以经济、文化交流为主。高丽对宋频繁开展了朝贡贸易。丽宋朝贡贸易的航路和基本方式及交流的物种等,归纳了高丽共68次来宋朝朝贡的具体情况。  相似文献   

20.
政治发展是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内容 ,也是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动力。因此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 ,以政治革命为先导 ,依靠政治发展来开创和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 ,同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稳健地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发展 ,从而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推向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成功地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实现了政治发展的历史性变迁 ,为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了可靠的政治制度保障。1.近代中国实现现代化首先要求在政治发展上取得突破 ,建立独立、统一、民主的国家 ,打开走向现代化的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