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双减”政策出台后全国十余省(区、市)中小学生学业负担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归因分析,发现传统知识学习模式是引发学业负担的主要因素。从知识生产视角出发,提出知识学习应遵循知识生产的逻辑和规律,学习模式应该随着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型而转变。结合知识生产新模式的主要特征重新审视知识学习的目的、内容、方法和评价方式,提出减负的有效路径包括坚持知行合一、学以致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聚焦学生核心能力,形成高质量学习结果;拓展知识学习空间,构建协同育人体系;改进学习评价制度,探索开展综合能力增值评价。  相似文献   

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制定了六个方面的课程改革目标,对高师院校的教师培养产生了重大影响。高 师中文专业亦应采取相应对策,调整培养目标,调整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方法,加大实践力度,以源源不断地向基础教 育输送适应课改要求的合格教师。  相似文献   

3.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质是对人的改革,新课程下的教师必须具备改革的精神素质;必须具有较强的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必须形成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的专业技能;新课程下的教师还必须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学业负担的生成逻辑诠释了作为关键影响因素教师教学效能的作用和价值。优化学业负担的教师视野在于使教师树立“人本”教育价值观念以建构学业负担的个性化模型,提升教师多层次教学能力以适应学业负担水平的多重变化,培育和发展人际、制度和文化等教学场域以优化学业负担的生成机制。如此,不断使学生学业负担达到合理状态与水平。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新课程进入全面推广阶段。从实验到推广,新课程在实践中接受了检验。从建国以来的课程改革历程出发,将其与当今新课程进行比较,从中得到新启示,从而对当前新课程讨论的热点予以历史思考。  相似文献   

6.
西部广大农村中小学由于教育条件较差 ,师资力量较弱 ,相关信息比较封闭 ,教育基础相对薄弱 ,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 ,也是难点。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客观地分析了西部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带来的可喜变化及存在的问题 ,并据此提出相应的改革策略。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课程改革所带来的巨大转型,学校组织的角色与定位已起了根本的变化。学校组织所具有的科层体制、松散结构、双重系统等特性,都有可能成为课程改革实施的阻力与障碍。为了保证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必须对学校的组织结构、管理方式等进行根本变革,向着扁平化与团队化、人本化、柔性化与创新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改革具有显著特点;新课程改革教师的教学行为将发生转变;新课程改革对 教师提出了教育专业工作者的要求;新课程改革中应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变革,是对人们所持有的一些价值观念的变革,它促使学校在教学过程、师生关系、学习方法等方面发生变革,这对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传统教学设计在学生、教师、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要素上存在的诸多问题,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制定落实整体协调的教学目标、完善教学策略、重构教学评价体系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设计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构建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为目标,新中国成立后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走过了十年历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提高质量、均衡发展、促进公平。回顾并追问十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内在动力、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对于推动我国基础教育新的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综合课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合课程(integrated curriculum)是当今世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综合课程是在对"学问中心课程"的批判中提出的,它既有利于克服分科课程的弊端,又满足了终身教育的需要.综合课程对教学内容的组织完全不同于分科课程,这一新的课程体系在发达国家已得到迅速的推广,我国部分地区和学校也在开展实验.我国在实施综合课程中从思想认识到具体条件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它不仅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而且还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建设的历程,可以总结出如下历史经验:(1)坚持正确方向,兼顾社会与人;(2)依靠信任教师,重视教师作用;(3)坚持实事求是,立足基本国情;(4)重视课程实验,力求稳步推进;(5)重视课程研究,服务课程改革;(6)加强课程领导,提供组织保障。这些经验对于今后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小学教师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实施对小学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意提出了新的要求,师范院校要积极应对,通过树立正确的培养目标、设置科学的课程体系、构建新型的培养模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等,努力构建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教师培养的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14.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师范教育的观念、培养模式等方面产生了很大影响。师范教育要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就必须从教育理念、培养目标、组织建构、专业设置、课程结构、课堂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建立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的教师教育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5.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我国当前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理论依据。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和学生观要求教学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要求课程教学改革变以"教"为主为以"学"为主,大力推进主体性教学;课程改革取得成效的关键在于按照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创设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与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学习观和教学观相应,教学评价应当以评价学生主体发展为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文化是课程不能忽视的基础,对课程改革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这突出地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文化冲突是导致课程改革的重要动因;文化交流、融合和文化创新是课程改革成功的重要依托。  相似文献   

17.
高等师范院校是培养中小学教师的摇篮,其培养人才质量的好坏决定着中小学教学的成败。目前,中小学英语教学在教学指导思想、教学基本理念、教学方法、教材使用、评价方式等方面都发生着巨大变化,然而,师范院校的英语教师对基础教育改革仍然有些无动于衷,这将直接影响到师范院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从业能力,所以迫切需要大学英语教师转变观念,主动适应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以造就合格的中小学教师。  相似文献   

18.
我国现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方案理论基础落后 ,结构不甚合理 ,统一性过强 ,难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因此必须改革。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以传授知识、开发智力和培养社会适应能力三位一体的教学思想为指导 ,构建模块化的现代课程体系 ,正确处理统一性与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关系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础教育课程方案  相似文献   

19.
对1958-1965年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考察表明,这一时期以往被评价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教育改革具有浓厚的"左"倾色彩,它并不是新中国教育发展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的教育改革造成了中国教育功能的紊乱,在某种意义上说,它实际上是"文革"的教育动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历史与现实视角,在价值取向、制度和行为等层面,对民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存在的文化问题提出了批评.并从理论与实践的视角,论述了民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民族文化转向.在理论上,民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行价值观转变、进行制度安排和重建并进行行为改进和完善;在实践上,进行课程目标的文化转向、精心设计与选择课程文化内容和寻求有效的课程实施的文化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