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薛涌 《中外书摘》2007,(4):68-69
如果说冷战结束后20世纪90年代世界经济的整合是全球化的第一次浪潮的话,那么我们在21世纪初期正面临着全球化的第二次浪潮。  相似文献   

2.
金融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核心,而金融自由化则是金融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全球开始了以放松金融管制为主要内容的金融自由化进程。中东阿拉伯国家的金融自由化是其宏观经济改革战略的一部分,它力图通过自由化、现代化、提高透明度以及加强风险监管来提高金融中介效率。中东金融改革是一种渐进式的改革,包括货币政策改革、银行体系自由化和开放资本市场。中东金融体系已经成为世界金融体系的一部分,但在金融效率、深度和竞争力方面与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3.
美国《时代周刊》2005年3月14日刊登了杰弗里·D.萨克斯(JefferyD.Sachs)讨论关于全球贫困的文章,文章认为全球化使全球财富分配的差距日益拉大,而美国对不发达国家的援助却不尽人意。萨克斯从广义上把全球化分为两个  相似文献   

4.
创新城市:提升城市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全球化日益成为一种发展趋势,整个世界因此经历了一场深刻转型,而联系世界的一个个节点——城市,首当其冲,遭受了这种转型带来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阿拉伯国家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挑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计算机、互联网和卫星通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自20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在全球飞速发展.信息全球化正改变着人们以往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发达国家凭借信息技术优势优先享有信息全球化带来的诸多裨益,而处于先天弱势的发展中国家如何面对信息不对称竞争已成为所在国文化安全战略的重要考量.同样,阿拉伯国家虽然与发达国家在该领域存在差距,但为了建立符合本国利益的信息化社会,这些国家正加大对信息技术的投入,一些依托自身优势条件发展信息产业的阿拉伯国家已崭露头角.  相似文献   

6.
以计算机、互联网和卫星通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自20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在全球飞速发展。信息全球化正改变着人们以往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发达国家凭借信息技术优势优先享有信息全球化带来的诸多裨益,而处于先天弱势的发展中国家如何面对信息不对称竞争已成为所在国文化安全战略的重要考量。同样,阿拉伯国家虽然与发达国家在该领域存在差距,但为了建立符合本国利益的信息化社会,这些国家正加大对信息技术的投入,一些依托自身优势条件发展信息产业的阿拉伯国家已崭露头角。  相似文献   

7.
中国改革开放2D多年,经济飞速发展,取得的巨大成果世界瞩目。但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国内居民日趋扩大的收入分配差距和贫富两极分化现象也开始引起社会各界乃至世界的共同关注。据有关调查,中国城镇家庭最高20%收入户与最低20%收入户年人均收入差距,已从1990年的4.2倍、1993年的6.9倍增加到1998年的9.6倍。另据世界银行的报告,中国20世纪90年代末的居民收入差距基尼系数为0.458,已超过国际公认的合理区间。  相似文献   

8.
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经济飞速发展,取得的巨大成果世界瞩目。但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国内居民日趋扩大的收入分配差距和贫富两极分化现象也开始引起社会各界乃至世界的共同关注。据有关调查,中国城镇家庭最高20%收入户与最低20%收入户年人均收入差距,已从1990年的4.2倍、1995年的6.9倍增加到1998年的9.6倍。另据世界银行的报告,中国20世纪90年代末的居民收入差距基尼系数为0.458,已超过国际公认的合理区间。  相似文献   

9.
王强 《职业时空》2003,(5):36-37
几乎每一个中国的大企业都有挤进世界500强的宏大愿景。为这一目标,海尔、TCL等走上了全球扩张的道路。从此全球化经营在中国企业界被炒得沸沸扬扬。其实全球化对于企业来说绝非新鲜事,早在19世纪初,欧美企业就开始在全球布局。对于中国的企业而言,全球化、国际化的压力来自于加入WTO后。AT&T前任CEO约翰·齐格里斯(John Zeglis)曾说:“未来  相似文献   

10.
《中国城市竞争力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摘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倪鹏飞 《城市》2001,(1):21-24
9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经济一体化突飞猛进,人类不仅开始了一个信息和知识的新时代、经济科技全球化的新时代,也开始了一个竞争全球化的新时代。伴随全球化而来的还有地方化。在全球化激烈竞争的新时代,城市不仅变得更加重要,而且城市间的竞争更加激烈。世界各国和地区尤其是太平洋两岸的地区政府,正积极致力于检查、培育和提高城市竞争力,以期在新的世纪对全球实现最有利的战略争夺。与国外相比较,中国城市面临的检查、培育和提高竞争力问题更为紧迫。21世纪是城市发展和竞争的世纪,面对共同的机遇和普遍的问题,争取最快,中国各城市政府需要了解全球化时代决定和影响城市竞争和发展的关键,也需要清楚自身的地  相似文献   

11.
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上举足轻重的两个国家。目前的经验证据表明:中国和印度等国在保持政治稳定的条件下,推进渐进式改革,是优于激进式道路的。中国和印度经济转轨具有共同的背景和任务。中印两国于20世纪40年代末分别摆脱半殖民地、殖民地地位后,均确立了重工业优先发展的赶超战略。重工业优先发展及其内在决定的一系列扭曲的结构,严重影响经济绩效的提高,导致人均收入水平低、收入分配公平程度差、二元差距问题严重、可持续发展潜力差、社会腐败问题严重。不理想的发展绩效迫使两国先后在20世纪最后20年开始经济改革。中印两国没有采取东欧和…  相似文献   

12.
选择重要的社会指标组成指标体系,以此对世界120个国家社会发展水平所做的综合评估已进行了四次。根据世界银行《1992年世界发展报告》中的16个社会指标并采用综合评分法,对百万以上人口的120个国家进行测算,结果表明,1990年我国综合得分69分,比1989年增加了2分,居世界位次由71位回升到70位。比40个低收入国家平均55分高14分,比55个中等收入国家平均83分低14分,比高收入国家平均144分低75分。可见,在我国与中、高等收入国家间还存在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13.
从西方世界的情况看,20世纪50年代以前是处于性的保守传统时期;20世纪50年代开始了一轮性革命;到20世纪80年代,保守派上台和艾滋病的发现导致了性的反革命;到20世纪90年代,又开始了一轮新的性革命。在西方社会所经历的这两次性革命中,第一次更重数量,以人们平均性活动频率的大量增加为其特征;第二次重质量,以多元的性和安全的性为其特征。  相似文献   

14.
刘华林  张仁开 《城市》2013,(7):59-62
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R&D国际化、全球化趋势促进了人才、技术、专利等知识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与优化配置,是全球新一轮先进生产力转移的必然趋势,对任何国家和地区都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为此,世界各国和地区纷纷采取对策,积极吸纳世界范围内的R&D资源,以提升自身技术的创新能力。上海作为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  相似文献   

15.
北京作为日益全球化的城市,和许多全球城市类似,其不平等格局也日益呈现,除了其人与人之间收入的差距不断拉大外,不平等格局在空间上也显著存在,尤其表现为南城和北城的差异.本文首先分析了北京市南北不平等格局的基本表现和态势,随后从北京非均衡的全球化战略角度探讨了这种南北空间不平等格局及其加剧的基本原因,最后从"全球视野、区域行动、立足本地优势"等角度,指出了未来北京解决南北问题上的可能战略框架和对策.  相似文献   

16.
目前,全球化进程正在加快,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其实,全球化并非从今日开始,当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时,就已经拉开了全球化的序幕。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加快和加深了全球化的进程,世界由此开始联结成为一个整体。从这样的长时段来看,全球化完全是一种历史的过程,而目前的全球化进程只不过是这个进程中新的一波,是在冷战结束后的国际背景下所呈现的新扩展。  相似文献   

17.
从某种意义上说,世界城市和全球城市是一对既相关联又略有差别的概念。世界城市研究的是20世纪上半叶以来的世界顶尖城市,而全球城市主要研究20世纪下半叶以来的世界顶尖城市,特别看重的是全球化进程中的城市功能与地位。当代中国提出的中国名城和世界名城之说则强调城市的气质和特性,研究世界城市之林中具有品牌特色和地位的城市。我们需要利用名城思维来整合各种资源,找准城市的主题,需要站在全球的视野看名城品牌,从而打造全新的世界名城。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群体、单位、地区等几个方面对中国和英国从业人员的收入差距做了比较。作者认为,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收入差距的拉大从客观上刺激了社会生产的发展,但这种拉大只是表现在群体外的收入差距方面,而群体内的收入差距却存在着缩小的趋势。从长远来看,这种状况将对社会大众的劳动积极性产生不利影响,并导致高收入群体的惰性和低收入群体的不满。这一问题必须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朱铁臻 《城市》2006,(6):3-5
一、转型是当前我国城市发展的大势所趋 21世纪,是我国城市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所谓战略机遇期,就是在全球信息化、全球化、多极化、区域化时代中,国家、地区、城市获得加快发展的大好时机,进入一个发展的新阶段.也就是一个抓住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加快自我发展的阶段,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而发展重要的又在于创新,在于新思路、新理念、新举措.  相似文献   

20.
言午 《职业时空》2005,(9):31-31
2005年5月17日下午14时整,全世界一百多个国家的观众把目光聚向了崛起的中国。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北京《财富》全球论坛开幕式上作了重要演讲,胡锦涛重点指出:“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的条件下,中国及亚洲的发展正在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新的推动力量,世界经济发展也将给中国及亚洲的发展带来新的重要机遇。”这次北京《财富》全球论坛以“中国和新的亚洲世纪”为主题,是继1999上海、2001年香港后第三次在中国举办、历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