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在现代科学技术这种原动力的推动下,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当今世界文化多元化并相互交融,对中国书画艺术的创新具有一种"蝴蝶效应",孕育着古老的中国书画艺术走向现代的嬗变。我们的民族,总需要有那么一批"为艺术而艺术"的"艺痴"。唯有以开放、创新的理念,保留中国文化和艺术的最后一片净土,保护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或许才更有利于培育出一批类似达.芬奇、凡高、毕加索式的世界级的艺术大师,再造出一批类似吴昌硕、齐白石、徐悲鸿、傅抱石、潘天寿、张大千、刘海粟、林风眠式的东方艺术大师。  相似文献   

2.
数字化技术对绘画乃至整个艺术的深刻影响,如同其对当今人们社会生活所带来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的深邃影响一样,这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我们不能忘记,新技术本身是一柄双刃剑,如果我们仅仅看到它给世界带来福音的一面,而忽视它所带来的诸多问题,那么就会陷入一种新的陷阱.对于包括绘画在内的艺术而言,这更是必须正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难以感受的艺术--跨越现代艺术的审美障碍(之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 0世纪以来的世界是一个社会分工日益细化、社会职业不断更新的世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是导致这一结果的直接动力。而与社会分工日益细化相反的是艺术门类的界限日益模糊化 ,是影视艺术的表达渠道对传统艺术门类的刺激 ,还有商业因素的介入给文学艺术带来的对经典模式的消解等等。因而在现代背景之下 ,被传统的审美趣味培养出来的审美的眼睛和耳朵在现代艺术面前感到不知所措。  相似文献   

4.
艺术终结了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艺术必须面对自身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问题。启蒙运动伴随着曾经表达最深刻本质的"最高艺术"的死亡。现代艺术则已转化成作为私人事务的娱乐源泉。它不但挑战艺术与世界的距离,而且认为艺术只有检测艺术界限并背弃传统艺术才有意义。传统艺术主张艺术家首先必须创造美的对象,艺术是对美的追求,而现代艺术则是对趣味的追求,已经失去人文主义价值。它抹杀意义存在的本质并导致艺术的自我解构。人们不再指望艺术引导人类过意义生活,它不再是追求真理的优先工具。在此种生存境域下,现代艺术的切己任务乃是真正领会统治科学技术的正当性与现实性的界限。  相似文献   

5.
无论是从叙事的技术层面看,还是从叙事的精神层面看,凌叔华的小说始终贯穿着绘画视角.这一视角是作者巧妙化用传统文人画中蕴含的艺术精神和某些艺术手法的结果.它不仅使凌权华小说拥有浓重的绘画底蕴,还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呆地望其小说的品格和风貌,而作者也由此建构起现代作家少有的充满浓郁画境画趣的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6.
中国山水画发展到近现代出现了一批具有创造性的画家,石涛就是其中的一位。石涛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革新。他提出画家要以生活为基础,借古开今。另一方面,就是他追求的艺术境界,努力达到与自然对话中的"物我交融"之境。在艺术理论上,提出了很多具有前瞻性的画理、画论。他的中国画艺术一直影响至今,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  相似文献   

7.
艺道关系是评价中国传统艺术首要的基本问题,不同的艺术类型与道存在着不同的关系。山水画的"以形媚道"是以"形"的视觉方式靠近着、取悦着道,从而使艺术进入至高的境界。"乐几于道"则是人通过深刻了解音乐符号的本质,以视听的方式达到对道的深刻领悟。道、艺、人在艺术活动中获得一种超越性的统一,精神与肉体、目的与途径、感性与理性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8.
蔡元培在继承康德公共艺术美学思想即审美判断第二契机的基础上,对中国古代美育传统中缺乏"公共性"做了批判,并以西方世界尤其是欧美国家公共艺术优秀成果为榜样,对中国现代社会美育空间中公共艺术的营造提出了自己的构想。  相似文献   

9.
电影是所有艺术门类中审美特征与技术发展关系最密切的一种,现代电影的许多美学性质都与其技术的特性有关.本雅明从新异而深刻的角度发掘了电影由技术特征而形成的审美特性:摄影机的精密纪录技能推动电影加强了认知功能,极大地丰富了现代人对世界的认识:胶片剪辑技术不仅加强了影片叙事的艺术性生动性,而且暗中应和了现代生活快节奏、多时空变动的特性,从而使"蒙太奇"手段成为影视作品乃至整个现代艺术的常用手法;此外,纪实电影的普泛化某种程度上"催生"了现实生活的意义,电影以陌生化手法将生活世界呈现于人,使日常景象生发出原型或隐喻意义.  相似文献   

10.
孙小玲 《阴山学刊》2004,17(3):38-41
《茶馆》对传统久远的亚里斯多德戏剧观念予以了大胆突破,它不推崇情节(行动),而是以人物(叙述)取胜。在表现方式和艺术技巧上,《茶馆》则以"面式"叙事结构、充满历史感的宏大艺术构思、叙事诗般的讲述方式,以及"陌生化"技巧和象征手法等的运用,表现出与世界文艺的相通融合。老舍先生以其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现代意识和不拘一格、扬弃整合的创造性劳动,赋予了《茶馆》以开放性、多元化为特征的现代艺术品格。  相似文献   

11.
伏涛 《兰州学刊》2010,(9):167-170
乾嘉女史骆绮兰的《秋灯课女图》堪称艺苑佳话,鲁小姐"深夜课子图"实乃精彩篇章。前者是寒闺诗人生活实况的描绘,后者是小说作品之虚构。她们都是才女,对其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她们虽然理想不同,但都有一种强烈的社会参与意识,都在努力实现自身的价值。其追求虽然迷茫,从中却可以看出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进步的女性在追求自我实现中开始了朦胧的觉醒。  相似文献   

12.
康永义 《阴山学刊》2004,17(5):33-36
用中西方绘画的美学思想和心理基础来分析中西方绘画的特征,由此可知,中、西方画家对待客观对象及视觉形象的整体特点表现有着本质的不同。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就水粉风景画写生教学的相关问题加以浅议。  相似文献   

14.
明代中期,诗画融通更为深入和明显.文艺趣味的“俗”化,不仅在小说等通俗文学中表现明显,而且在诗画中也有所反映.作为此期吴中诗画创作主要代表之一的文微明的诗画,从题材到形式都程度不同的呈现出“俗”的特征.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作者的平民市民化,对“俗”认可的文艺观,以及诗画流通环节的商品化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张晚林 《阴山学刊》2007,20(3):5-10
“逸”和“远”作为中国绘画的最高风格是如何可能的?徐复观通过对此问题的心性学考察,认为这是庄学精神逐步在绘画中落实的结果。通过这种研究与讨论,便把艺术问题与人格修养问题联系了起来,由此,便可进一步证明心性之学在中国文化中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6.
树人大学艺术学院开设装饰绘画专业已是第二年了 ,就此专业的提出、专业概念、专业由来、艺术特征及应用 ,以及对此专业的课程设定和前景提出了设想和论证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先民赋予自然景观以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审美观照,山水审美逐步从某种社会功利性走向较为单纯的娱悦心理活动。山水画以其完善超妙的笔墨技法、富有想象力的诗意主题、内美静参的生动气韵、黑白相生的空灵妙境等独特的文艺审美特征,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自然观与社会审美意识。画家在山水画中寄寓的主体精神与自然时空和谐交融的人生感悟,迄今依然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8.
试论荷花绘画艺术的发展及名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荷花以其清新脱俗的独特魅力,深受历代花鸟画家的喜爱,成就了众多写荷的艺术精品.本文以汉至清代社会发展为背景,以画史等记述和传世荷画为依据,钩沉辑佚,对荷花绘画艺术的萌发、沿袭、发展和变革之路与各家各派画荷的风格神韵及其影响进行探寻和分析.  相似文献   

19.
李清芬 《殷都学刊》2005,(3):108-108,111
中国的绘画大体分为文人画、民间画、画家画,其绘画风格与画家的个性特征密切相关。中国画的发展应该适应画家的个性而呈现出多向性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书画家是根据他所植根的文化传统通过合乎自然秩序的艺术秩序进行创作 ,从而突出他所在文化背景的“个性”。书画家应是个体敏感心灵的守护者 ,而自然秩序的完美已先验的决定了艺术创作之秩序。书画家在创作过程中也有其视知觉的先验性 ,而真正的艺术批评的准则与发言权应归于优秀的书画家本身 ,书画传统是被历史承认了在艺术上不断创新的过程 ,书画的创作有其独立的审美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