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场世人瞩目的、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运动,正在中国大地兴起。伴随改革,人们的思想必将出现又一次大解放。《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我国经济模式的主要弊端之一,就是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平均主义是贯彻按劳分配原则的一个严重障碍。因此,从理论到实践划清平均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界限,使人们从思想上驱走平均主义这个幽灵,是当前经济体制改革提出的一个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2.
孙中山的思想是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精神遗产,可是个中也掺杂着相当浓重的平均主义成分。本文试就孙中山的平均主义思想作粗疏评述,以求教于学术界同仁。一、从“平均地权”到“共一切事权”孙中山的平均主义有其自身演变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自中日甲午战争前后到同盟会成立,孙中山由于提出均田主张,表明他的平均主义开始萌发。此时,孙中山抛却改良道路而渐趋革命。早在1891年,就展现“治国平天下”的良愿宏谟。1897年,企望“由道地的中国人来建立起纯洁的政治。”1902年,在与章太炎的谈话中,依据自然法,提出:“方土者,自然者也;自然者,非材力。席六幕之余壤,而富斗绝于丑类,故法以均人。”还说:  相似文献   

3.
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三十年来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告诉我们,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开展反对“左”、右两种倾向的斗争。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落后的国家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反对极“左”倾向应当给予特别的重  相似文献   

4.
科研单位的平均主义虽然为人们所承认,但一直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因此,剖析科研单位的平均主义的表现及其危害,对于正确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对于加快科研单位改革的步伐,多出科研成果,有着重要意义。科研单位平均主义的主要表现是,把特殊劳动成果与一般劳动成果、科研工作中拔尖人才与一般人才、科研工作中技术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的劳动力也是商品”,这是近几年来较为流行的一个时髦论点。笔者认为,这一论点是背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在实践中是非常有害的。 社会主义劳动者是生产的主人不是雇佣劳动者 “劳动力商品”是马克思首先提出并作了科学说明的一个重要经济范畴。我们知道,商品经济虽然是资本主义经济产生的历史起点,作为商品价值独立存在形式的货币还是资本运动的最初表现形式,但是,货币并不是资本,货币转化为资本是劳动力成为商品之后的事。当一个劳动者用自己生产的商品或用这些商品换到的货币,去交换别人生产的商品时,他是用自己劳动创造的价值交换别人劳动创造的同样价值。货币在这里只是作为一般等价物,起流通手段或支付手段的作用,不会发生价值增殖。只有当货币的所有者在市场上购买到劳动力商品,并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它,即让其劳动,一方面生产山新的商品;另一方面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多的价值时,货币才转化为资本。所以,马克思说:“有了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决不是就具备了资本存在的历史条件。只有当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所有者在市场上找到出卖自己劳动力的自由工人的时候,资本才产生”(《资本沦》第1卷,第193页)。可见,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根本条件。  相似文献   

6.
论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高健生在中纪委第八次全体会议上,江泽民同志提出:“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1〕江泽民同志的这一重要讲话,阐明了物质文明和精...  相似文献   

7.
建立合理的价格体系是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因为"合理的价格是保证国民经济活而不乱的重要条件,价格体系的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成败的关键."(《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价格应该如何确定才算合理,需要合什么样的"理",这涉及价格形成基础问题.制定价格应以什么为基础的问题,在我国经济学界一直有争论.在近几年的讨论中,比较多的同志都主张以生产价格为基础,认为"按生产价格订价正是合理的价格体系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据《瞭望》1990年第一期载: 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40年来出现了大起大落的现象。有的学者研究后认为,这种经济发展曲线是呈周期性起伏的客观规律,是不可避免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刘国光教授对此说提出异议,认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根本不存在这种规律性。 刘国光说,社会主义本应持续、稳定、协调发展,之所以40年大起大落,主要有两个方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封建时代,起义农民的平均主义包含哪些内容,以及如何正确评价它的作用,是近几年来国内学术界所注意探讨的问题。不少论者曾以李自成提出的“割富济贫”、“贵贱均田”为例,来阐述自己的论点,但其结论,却有很大的不同。有的认为:“平均主义在经济上是根本行不通的,要么只是作为一种口号提出,并不打算实行;要么在实行中到处碰壁”。在评价它的作用时,认为它在起义准备、爆发阶段,起过很大动员组织作用,当革命进入高潮,“它就比封建主义为害更甚”。并且明确指出:李自成所以失败,是和他“犯了平均主义错误”分不开的。这些论证,是值得研究的。  相似文献   

10.
利益不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础,而只是阶级道德的基础。道德从属于利益是阶级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马克思主义揭示这一规律正是要把道德从利益的束缚下解放出来。社会主义道德首先要立足于每个人劳动能力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应致力于营造一种“使财产成为劳动附属品”的道德氛围和时代风尚  相似文献   

11.
生产资料的优先增长,是不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把这个问题从理论上探讨清楚,对于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把我国国民经济真正摆到以农、轻、重为序的轨道上来,加速四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从十六世纪至十九世纪初叶,空想社会主义在欧洲产生过巨大影响。空想社会主义者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的罪恶,提供了启发工人觉悟的宝贵材料,猜测到许多社会主义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理论来源之一。马克思、恩格斯高度评价空想社会主义在历史上的进步作用,同时也深刻地批判了它们的局限性和理论上的错误。  相似文献   

13.
河决     
系壁投河沉白马。从官以下塞瓠子。武皇恤民动歌诗。其鱼其鱼叹微禹。移民就宽论太高。排河著地毋争水。泰山金堤左右束。濬川之策稽往古。我昔浮槎客淮泗。版筑纷纷风兼雨。小堤岡陵大连山。增高培薄(?)郑州岁(?)塞东尽(?)  相似文献   

14.
一、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经济规律, 与平均主义毫无共同之点在让会主义历史阶段,对个人消费品必须实行按劳分配。这绝不是人们的主观臆造,而首先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决定的。马克思说:“消费资料的任何一种。分配,都不过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结果。”生产条件的分配主要指生产资料归谁所有。生产资料归资本家所有,决定了资本主义分配方式是剥削雇佣劳动的分配制度。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从而占有社会产品,并按照资本的大小瓜分剩余价值。而丧失生产资料的劳动者只能靠出卖劳动力维持生存,他所得到的只是劳动力的价格。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一直是奴隶主、地主和资产阶级占有生产资料,劳动者由于丧失生产资料过着饥寒交迫、牛马不如的悲惨生活。只是到了全国解放以  相似文献   

15.
我国分配领域里的平均主义从1958年开始盛行,在十年动乱期间则进一步恶性膨胀。三中全会以来,经过几年的拨乱反正,情况已有好转。然而,直到今天,平均主义的危害仍然很突出。例如,奖金本来是一种超额劳动的报酬,可是在很多工厂、商店等企事业单位里,只要不缺勤,不出什么  相似文献   

16.
苏联三十年代初期的平均主义思潮是相当严重的。在集体农庄运动中,有些“左派”搞起了“农业公社”,不仅把生产资料公有化,而且把社员的生活也“公共化”,不允许社员个人有家庭副业和宅旁园地。在工厂中也有类似的做法,搞“生产生活公社”,实行工资“社会化”。在公社中的全体职工,不分熟练工人和非熟练工人,大家都必须把工资全部交出来,吃“大锅饭”,实行平均消费。针对这种情况,斯大林严肃地指出:“‘左派’糊涂虫的这些平均主义的儿戏使我们的工业受到了多大的损害。……很明显,如果这些‘左派的’观点在党内获得了胜利,党就会不成其为马克思主义的党,而集体农庄运动就会完全瓦解。”(《斯大林全集》第13卷第316页)把反对平均主义的斗争提高到  相似文献   

17.
太平天国领袖们醉心描绘并曾经努力推行的平均主义,在那愚昧落后的时代,生活陷入绝境的农民以平均富人财富的美好愿望激发了他们斗争的热情,确实曾经起过积极的作用。然而,太平天国平均主义的政策纲领不但未能引导这场革命取得胜利,反而加速了它的败亡,和中国历史上凡主张平均主义的农民起义一样终将被封建地主阶级所镇压下去。这本来是惨痛的历史教训。可是,多少年来,我们对太平天国平均主义怀有特殊的好感,缺乏应有的分析批判。一谈到平均主义,对它积极的一面津津乐道,长篇大论,而谈到平均主义消极作用则轻描淡写,三言两语就了之。因而常常被人们所误解,以为平均主义是农民最先进最  相似文献   

18.
粉碎“四人帮”以来,我国理论界在关于异化问题的讨论中,有些同志宣扬一种所谓社会主义异化论,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经济上、政治上和思想上的全面异化,因此必须用关于异化的理论来分析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他们还把这种观点加到马克思主义的头上,说异化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基本范畴,社会主义异化论在马列著  相似文献   

19.
按劳分配是人类社会各种经济活动的一个普遍规律。其一、人类社会中永远存在的生产力范畴的劳动差别,普遍地决定和强制地界定着生产关系内容的收入分配差别;其二、劳动的谋生目的,使按劳分配成为人类劳动生产力发展内在需要的普遍分配规则和基本制度安排;其三、社会生产力难以根本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硬性地界定了按劳分配在未来的无限延伸;其四、迄今为止的人类分配制度史表明,按劳分配从人类产生的那一天起,就一直客观地存在着;其五、现有按劳分配理论在其“特有性”问题上具有三大误区,即用生产关系说明生产力,用未来证明现在,把一般误作特殊。  相似文献   

20.
商品经济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关系,理由如下:第一,从人类社会发展史的角度来看,商品生产从原始公社末期开始出现,到建立在社会化和机器大工业基础上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发展为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形式,它还没有在它所存在过的任何一个社会形态中构成为该社会的本质特征。为什么到了社会主义社会,就硬要把商品经济拔高为本质关系的地位呢?第二,马克思曾特别强调指出,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是极不相同的生产方式都具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