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1 毫秒
1.
作为公认的基督教新教在中国传播的开山始祖,马礼逊对19世纪美国基督教在华事业施加了重要影响。马礼逊与基督教界的密切交往及其在纽约、费城的一系列关于海外传教事业的演讲,极大刺激了美国基督教会对海外传教事务的关注和海外传教团体的接踵成立;美国传教士入华在很大程度上是响应马礼逊向中国派遣传教士之呼吁的结果;美国传教士在华事业是对马礼逊所倡导的在华事业的承继与光大。  相似文献   

2.
李传斌 《南都学坛》2005,25(4):27-30
医学传教是基督教在华诸多传教方式中的一种。在近代中国特殊的政治背景下,医学传教对近代中国外交产生了一定影响。一些医学传教士充任本国领事和外交官,有的以客卿身份参与外交,有的则积极对外交施加影响,他们在不同程度上对近代中国外交产生了直接或间接影响。民国时期,由于教会医疗事业的本土化、中国外交的近代化等原因,医学传教对民国对外交涉只有微弱的影响,仅表现为有限的个案。  相似文献   

3.
清代前期四川宗座代牧区发生的教域权之争,是四川教会史上值得关注的事件。教域权最后由巴黎外方传教会名正言顺获得,由此奠定了该会在四川长达百年的传教事业的基础。这场教域权之争的过程和结果,反映出当时中国传教形势的变化和天主教会对中国传教地盘的争夺。  相似文献   

4.
尽管早期赴远东传教的天主教耶稣会采取了灵活的适应性传教策略,但由于东西文化之间所存在的巨大差异还是导致其在远东的传教事业相继遭到失败。通过对康熙与丰臣秀吉禁教的个案分析,可以认为东来耶稣会的失败在中国主要是为中国文化所败,而在日本更大程度上是为日本统治者的个人权利所败。  相似文献   

5.
20世纪基督教在华医疗事业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传斌 《南都学坛》2006,26(4):33-38
19世纪中后期,基督教在华医疗事业的研究就已开始,但是研究主要局限在传教界,研究的目的也是为了传教的需要,学术性不强。20世纪前半期,传教界、医学界从传教史和医学史的角度对教会医疗事业做了研究。20世纪后半期,宗教史、医学史、历史学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教会医疗事业及其影响做了研究,研究的视角和方法也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人们对美国的海外传教事业毁誉参半.赛珍珠的一生与美国传教事业的关系错综复杂,她为了挣脱孩提时期宗教信仰的束缚进行了艰难的斗争.赛珍珠的经历代表了很多人对传教活动的醒悟,人们开始质疑"向非基督教文化传播基督教是否有道德可言"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从19世纪后期开始,基督教对华传教战略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以传教士为中心、建立传教机构管理和资助下的教会、雇佣本地助手从事传教活动的旧模式被否定,建立自立和本色化教会的新理论逐渐形成.这种由西方传教理论家和来华传教士发展起来的理论,主张中国教会应走向自养、自治、自传之路,建立与中国社会和文化相融合的本色教会.在20世纪中国民族主义运动日益高涨的背景下,来华传教士通过教会合一运动、向中国教会移交传教事业等行动,将新的传教理论付诸实践.  相似文献   

8.
近代以来,外国传教士在新疆传播基督教的过程中,创办了一些文化教育事业和医药事业,以此作为促进传教事业发展的助推剂。虽然传教士创办文教医药事业的目的是借以促进传教事业的发展.但在客观上也对新疆地区文教医药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陈可培 《东方论坛》2007,(6):12-15,21
以耶稣会士在华的传教策略为切入点,追溯耶稣会的历史和特性;以<道德经>的思想为参照,分析利玛窦的<畸人十篇>的主旨和意义,换一个角度深入探讨利玛窦之传教策略之所以独特而有效的因素.作者认为推动了耶稣会士在中国的传教事业的利玛窦之适应性传教策略恰与"无为而无不为"的精深睿智的道家思想相契合.  相似文献   

10.
在知味墨的西北之行中,他对西北传教士不仅是教导,更多地是与之进行双向的交流,他们对中国穆斯林传教事业进行了诸多的探讨。在传教士与穆斯林的眼中,知味墨西北之行的内涵有传教与对话两个方面,西北穆斯林之所以愿意与知味墨对话,与其自信及知味墨的温和举措有关。知味墨的西北之行提高了西北在基督教在华穆斯林宣教事业中的地位,促进了西北由边缘向中心的转化。  相似文献   

11.
大量史料证明,在晚明近百年间,经澳门葡萄牙商人之手输往日本即所谓澳(门)日(本)贸易中的中国丝织品,数量庞大,品种丰富,贸易价值亦相当可观。由于丝织品本身的特性,它不像生丝那样使用总括议价的一次性批发方式进行销售,而是采取更为市场化的方式逐一售买。作为晚明海上丝路文明的重要一环,相关细节的考证可为大航海时代的整体研究提供借鉴与帮助。  相似文献   

12.
自两汉以降,古代来华的各国使节不断,数目众多,在唐代跃上了一个新的平台。明清两代,迎来了华夷秩序的巅峰期。各国来华使节的疏密情况,与中华帝国的盛衰状况、中华帝国对外经略的重心、以及遣使来华各国的社会发展需求,有着直接的、密切的关系。来华使节一般都肩负着多重的综合使命,如政治上建立、维系及增强双方的友好、亲善关系;经济上增强贸易联系、互通有无;文化上则是吸收、学习高度发展的古代中华文明,等等。古代各国来华的使节,在中国一般都受到极为友好和优厚的待遇。他们既是中外文明交汇的桥梁,又是中外文化交流的载体。他们不畏艰辛,万里来华;他们赠送来与流播去文明成果;他们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付出了可贵劳动。  相似文献   

13.
近代苏州的教会医疗事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督教在近代苏州传播过程中,教会医疗事业也得到了相当程度的发展。监理会等差会不仅创办医院,而且进行医学、护理等教育活动,对近代苏州社会的变迁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大学作为一类组织与其他各类组织在功能和使命上存在着不同,因而具有不同的组织特征。我国大学所处的环境与欧美国家大学所处环境明显不同,与欧美国家大学在组织特征上也存在很大差异。中国大学具有以下四个特征:以使命为导向,以行政权力为尊,大学精神正在衰微,合法性机制占先。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重大命题,这对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结合中国现实和时代发展的新态势,我们认为,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主要有着四重使命,即解读时代、把握时代、顺应时代和引领时代。  相似文献   

16.
通过全面梳理文协在抗战时期积极促进和推动战地文艺工作的基本史实,可以看出文协对战地文艺工作的理论倡导,主要表现在及时关注和报道战地文艺工作者行踪及其活动、大量刊载来自前线的文艺通讯、总结战地文艺工作经验等三个方面。而组织作家战地访问团和参加南北慰劳团,则集中体现了文协深入前线以推动战地文艺工作的实践活动。这些活动,既促进了战地文艺,又推动了文协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人类追求政治文明历经了漫长的艰难岁月。在当代,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资本主义政治文明同处一个历史舞台。在中国,处于主导地位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如何应对资本主义政治文明成了一个重大的政治命题。中国肩负着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推进国内政治民主化和参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崇高使命。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担负着重要的时代使命:通过理论导航,强化理论宣传,回答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关切;通过价值引领,丰富精神世界,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的群众根基;通过环境保障,营造良好氛围,筑牢中国式现代化的坚实后盾。准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使命,形塑符合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思想道德观念,能够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群众基础和价值基础,促使人民在统一思想、意志和行动中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  相似文献   

19.
巴黎外方传教会的中国学研究具有明显的区域特色,它侧重于汉族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地方文化尤其是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文化的描述和研究。19世纪之后,巴黎外方传教会的中国学研究渐趋专业化。尽管这一研究深受传教会的传教立场影响,但是它客观上不仅推动过法国中国学的发展,而且对于我国西南少数民族语言和文化知识体系的重建具有重要的资料价值和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文学艺术在中国梦的建构中承担着严肃而特殊的使命,文艺家必须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丰厚的文化土壤,围绕“中国梦”和“正能量”这样的时代主题进行文学艺术创作,贴近生活,回应人民群众的关切,讲述中国好故事,抒写中国新精神,让通俗与高雅相辅相成、相生相济、相得益彰。株洲作家曾海民的小说《挺过两百天》将镜头聚焦于百姓民生,恪守“通而不俗”的创作原则,努力讲好“中国故事”,以中国美学的方式抒写出我们共同的经验,诠释和演绎着平凡而又伟大的中国梦主题,平易中体现出不俗的品味。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正能量文艺,正是需要有这样强烈的责任意识与使命担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