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参照群体的理论视角,研究校漂族角色期望中参照群体的转换和在此影响下社会认同的变化和困扰,力图揭示出"校漂"行为选择背后的个体成因和认同危机中的能动策略。选择"校漂"是因为在与隶属群体成员跨阶层比较中,他们习得的公平正义价值观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观陷入认同危机,他们以潜在的非隶属群体为参照取向,通过扮演学生角色实现预期社会化。"边际人"的身份在学校出现了认同的模糊化危机,此时他们转向寻求内群体的情感认同,并以理想认同来补偿情感认同的内卷化和疏离化困境。校漂族主体性的社会认同在校漂前后实质上经历了一个由断裂走向重构的过程,其中,参照群体的转换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中介机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关于"两会",会外的广大干部群众是如何看待的?他们最关注什么?他们想对"两会"说点什么?有些什么样的建议?关注话题一:稳定物价前不久,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8年社会蓝皮书显示,"物价"首次超过"就业和社保",成为社会头号热点问  相似文献   

3.
人们在利用网络聊天软件与别人聊天的时候,说的一句"在吗",从说话人的角度来看,他们的初衷是什么?其目的何在?对于所问的"在吗"有什么作用?而"在吗"?这句话本身有什么特点?对于听话人来说,他们在收到"在吗"这一信息时的想法是什么样的?对这些问题,本文欲从语音、词汇、语法、语用这些语言的要素阐释。  相似文献   

4.
“校漂”是指一部分大学生由于理想和现实的脱节而选择在学校“漂’’的状态,真正意义上的“校漂族”是在2002年出现的,到现在人数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作者试图从社会学的角度对这个特殊群体的现状、数量、类别、成因及其对社会、个人和高校产生的影响做出比较全面的分析,以期引起更多的关注,同时对如何解决这种问题做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5.
骆潇  刘艳霞 《职业》2007,(34):36-37
"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带着和朱自清一样对时光飞逝的慨叹,职场人又迎来了一年的尾声,他们收获了什么,失落了什么,又在期盼着什么呢?  相似文献   

6.
八十年代的大学生追求什么样的理想模式?这对他们的人生道路有着重要影响。为了更好地搞好理想教育,笔者曾对我校历史、物理、化学、生物、体育等系82级的386位学生进行了书面调查。调查的题目是“你心目中的理想是什么”,自由答卷,不记姓名、学号、性别和系科。这种调查形式受到了大学生们的欢迎。他们认为这是一种可敞开思想反映自己理想模式的“民意测验”。因此,这次书面调查比较真实可靠。  相似文献   

7.
五子 《当代老年》2011,(7):22-24
当前,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剧,社会竞争日趋激烈,许多年轻人不得不离乡工作。 于是乎,现在的城市中,子女在外闯明天,父母跟着“漂”余年。老人们之所以跟着子女来到城市,要么帮子女带孩子料理家务,要么是属于享清福类型的。面对这一个特定的老年群体,我们称之为“老年漂”、“老漂族”或“漂族老人”等。陌生,是老人们最初的感触,包括语言的陌生、人际关系的陌生、生活习惯的陌生等。孤独,是大部分老人的共同感触。现如今,“老年漂”所占比例越来越大,他们面临诸多的社会困扰,迫切期盼得到更多的社会关爱……  相似文献   

8.
张虎林  亚丽 《职业》2007,(25):42-44
这年头,基金火了,买基金的人赚了,而创造这种"奇迹"的人,正是鲜为外界所知的基金经理.有人说,他们大多是拥有博士学位的"空中飞人",年薪高达百万,手里掌控着数亿元乃至上百亿元资金,能够走到K线后面挖掘上市公司的价值,找到一座座投资金矿.那么,从事这一"钻石职业"的都是些什么人?他们的生活和常人有什么不同?日前,记者走进这个神秘群体进行了采访.  相似文献   

9.
这年头,基金火了,买基金的人赚了,而创造这种"奇迹"的人,正是鲜为外界所知的基金经理。有人说,他们大多是拥有博士学位的"空中飞人",年薪高达百万,手里掌控着数亿元乃至上百亿元资金,能够走到K线后面挖掘上市公司的价值,找到一座座投资金矿。那么,从事这一"钻石职业"的都是些什么人?他们的生活和常人有什么不同?日前,记者走进这个神秘群体进行了采访。  相似文献   

10.
不图什么,把他们养大成人 <中国扶贫>:昨天我们冒雨参观了少林慈幼院,看到了这里孩子的快乐生活,也看到了这一公益慈善机构的社会效应.据了解,慈幼院已开办了多年,当初成立它缘起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