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农户消费积累与国民收入1980年以来,农户消费积累与国民收入关系的变化具有以下特征:(一)农民收入、消费和积累同国民收入的增长大体是同步的。1987年,按当年价格计算,国民收入达到9321亿元,比1980年增加5633亿元,平均每年增长14.2%。国民收入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农民收入增长的推动下取得的。198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可使用额450.7元,比1980年增加268.3元,平均每年增长14.8%,略快于国民收入的增长。据估计,  相似文献   

2.
李晓超 《统计研究》1989,6(4):13-17
一、国民收入总量指标的选择 客观、准确地分析国民收入分配是以科学的国民收入总量指标测算国民经济为前提的。选择MPS国民收入总量指标,还是SNA国民收入总量指标,至少应考虑两方面的因素:第一,鉴于分配格局和机制直接调节着各经济体的收入,影响到各部门、各阶层的经济利益,因此研究国民收入分配问题必须突破物质生产部门创造价值的传统观念。第二,由于国民收入分配包括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两个阶段,以及国民收入支配体在两个阶段支配收入的内容、范围存在着差异,应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两个阶段采用两种不同的国民收入总量指标。从SNA国民收入与MPS国民收入的主要区别来看,MPS国民收入显然不能满足上述要求。首  相似文献   

3.
铁大章 《统计研究》1990,7(4):73-75
苏联现行的国民经济平衡表体系,反映着国民经济整个过程的最基本的几个方面: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的再生产,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的实物构成和价值构成(即综合物资平衡表、部门联系平衡表、综合财政平衡表、居民货币收支平衡表);劳动资源的再生产(劳动资源平衡表;国民财富和固定资产的再生产(国民财富和固定资产平衡表)。它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其基本原则是:(1)国民经济分为物质生产领域和非生产领域,物质生产领域分为生产资料生产和消费品生产两大部类;(2)社会总产品按价值形态分为转移价值和新创造的价值,新创造的价值分为必要产品和剩余产品,社会总产品按实物形态分为补偿基金(生产消费)、消费基金(非生产消费)和积累基金;(3)无论价值形态,还  相似文献   

4.
在计算以美元计价的国民总收入(GNI)和人均GNI时,世界银行使用了图表转换因子,其目的是为了在进行各国之间国民收入比较时降低汇率波动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国民生产总值的基础是国内生产总值.两者的区别主要是计算范围不同.国民生产总值是按国民原则(所属地区)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则按国土原则(所在地区)计算.有了国内生产总值,加上国外要素收入净额(就一个地区说,就是外地区要素收入净额),就是国民生产  相似文献   

6.
一、“可分配国民收入”指标的含义及其计算 “可分配国民收入”是指社会年生产,并在年内可转化为各种货市收入的部分国民收入。即社会当年所增加的生产资料和生活消费资料中,可以向市场提供,形成商品可供量,并能够通过商品交换实现其价值的那部分物质资料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美国国民收入和生产帐户中的企业存货变化(CBI)是美国国民生产总值(GNP)的组成部分,它是以现期价格估价的企业存货的实物量变化.存货估价调整(IVA)是企业存货变化与企业存货帐面价值变化的差额.它把按历史成本估价的存货转换为按重置成本估价的存货.前者是企业核算的估值概念;后者是美国国民收入和生产帐户的估值概念.存货估价调整计人企业利润和非农场业主的收入,以便使按生产法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同按支出法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相一致.  相似文献   

8.
黄永新 《统计研究》1986,3(3):22-22
一、计算原则 在SNA体系中,国民生产总值是按“国民原则”计算的。我国是否亦用“国民原则”计算,尚待探讨。国民生产总值是由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国外净要素收入两部分构成。就全国范围来说,采用“国民原则”是无疑的。但就一个地区来说,问题就比较复杂。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地区间的横向协作与联系越来越广泛,“本国(区)居民在外地的投资和劳务收入”出现了多种形式的交叉。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派出常驻机构,二是派出临时机构。若按“国民原则”计算,派出常驻机构及其人员属于“长期居住在本地但户口未迁入本地的外地居民”,应视为所在地的常住居民,常驻机构各生产要素所创造的增加值应计入所在地的国民生产总值中,但所在地对这类机构的收支情况并不了解;临时派出  相似文献   

9.
国民收入在货币形态上的分配,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国民收入生产额。二者如相差过大,对国民经济的协调运转将产生妨碍。因此,在统计上正确计算国民收入可供分配量,对于宏观控制具有重要意义。“能分配的只是生产的成果。”(《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第九八页)但当年生产的国民收入并不等于可供分配的国民收入。因为:  相似文献   

10.
战后初期 ,由英国经济学家斯通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基础上建立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SNA)。这一体系包括国民收入、生产帐户、投入产出表、资金流量及国民资产负债表、国民财富表、国际收支平衡表等几个相互联系的组成部分。其中 ,国民收入和生产帐户是整个核算体系的基础。其  相似文献   

11.
张晶 《统计研究》1990,7(4):22-25
根据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方案(1989年7月修订稿)中的《国内生产总值及其使用表》,辽宁省统计局试编了1988年辽宁省国内生产总值及其使用表。该表总体框架设计在理论上是科学的,在操作上是切实可行的。但是,在编制过程中,遇到了一些新问题,有必要从理论上进一步探讨。一、划分核算范围的原则生产活动和消费投资行为都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由一定的交易者进行的,进行国民经济核算,首先是确定核算范围与核算主体。通常划分核算范围的原则有两种:一是领土原则,二是国民原则。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体会到生产和使用双方都必须坚持以领土为主体的原则进行核算。特别是对地区核算来说,地域原则应贯穿于生产和使用核算的始终。  相似文献   

12.
一、问题的提出近几年来,由于我国经济运行过程中连续出现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投资和消费增长过猛以及通货膨胀等经济现象,引起了国内经济理论界和实际工作者的高度关注。在研究这些现象的成因过程中,提出了“国民收入超分配”的问题,认为这些现象主要是由于国民收入“超分配”所形成的。关于“超分配”问题,1984年以来,我国经济学界就已经展开了较长一段时间的讨论,主要观点包括:(1)“超分配”是指国民收入使用超过国民收入生产;(2)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民收入使用额超过按上年价格计算的国民收入生产额;(3)积累基金加消费基金超过国民收入生产额,即指分配使用的货币形态的国民收入超过实际生产  相似文献   

13.
以GDP为核心的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为衡量经济状况提供了一个较为综合的尺度,但是从国民幸福这一最终价值目标的角度来看,它却存在不可克服的缺陷。国民幸福总值可以弥补这些缺陷,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新价值向标。本文重点讨论了经济发展目标价值坐标的转变,探讨了国民幸福总值的指标构成,并提出了以GNH为核心的新价值模式。  相似文献   

14.
刘建龙 《统计研究》1993,10(5):43-44
一、主体原则的传统理解 经济活动及经济活动主体,在国民经济核算中分别被称为交易与交易者。任何一项经济活动都是由特定的交易者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完成的。交易的成果或以地域为统计主体,或以国民(一国或一地的常住居民)为统计主体,过去一般讲的主体原则即以地域为统计主体的地域原则或国土原则和以国民为统计主体的国民原则。以产值为例,过去或以地域为主体来统计,称之为“国内产值”,或以国民为主体来统计,称之为“国民产值”。即:  相似文献   

15.
徐兴良 《统计研究》1984,1(4):72-76
国民收入是一个综合性经济指标。按照美国著名资产阶级经济学家萨缪尔逊的说法,有其广义的概念和狭义的概念。所谓广义的国民收入,是指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个人收入和个人可支配收入这五个总量指标所构成的一个指标体系;所谓狭义的国民收入,则是指其中的国民收入。广义国民收入的五个总量指标,借助于复式会计帐户的形式,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表述出来,这就是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在美国,这个体系称作“国民收入和生产核算体系”(National Ineome and Product Accounts)。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00年,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由于目前公布的统计资料采用的是现价国民(内)生产总值和按可比价计算的国民(内)生产总值发展速度,人均国民(内)生产总值也是按现价进行计算的,但在按可比价计算人均国民(内)生产总值的发展速度时显得困难重重。笔者经过研究发现,如果用现行统计资料中的几个相对指标,即国民(内)生产总值和人口增长的发展速度,就可以很方便地计算出人均国民(内)生产总值的发展速度。如果我们把报告期可比价人均国民(内)生产总值用公式:M…  相似文献   

17.
当前物质生产部门企业会计核算的口径、范围都不能适应计算国民收入的需要。我国五大物质生产部门有多种经济成份,又分为不少归口系统(以工业为例,按行业分,有机械工业、纺织工  相似文献   

18.
一、国 民经济”主要比例关系·单位:%【1978年11979年【1980年11981年11982年注:第三项,1978一198口年按1970年不变价格计算,1981一1982年柳980年不变价格计算。其余各项均按当年价格计算。第六、七项是按国民经济部门分的。第八项是按不包括国外借款的财政收入计算的。二、经济增长速度与居民消费水平 三、财政收入占国民增长速度的比较 收入的比例(%)单位:%l社会卜、;。;。。。l社会劳动 I居 民消19 5 2年29.5B甘_二D 国民收入4 不一占“岩DZ 工 宋D总产值D———“-【生产率D费水平,n。,。—。。1—’——“”’1957年32.5年平…  相似文献   

19.
杨缅昆 《统计研究》1990,7(4):29-33
一、对建立社会总供需统计的基本认识为了满足有计划商品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的需要,经过统计学界多年的理论研究和论证,社会总供需统计终于作为一种核算模式被纳入《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方案》(1989年修订稿)。这是在国民核算体系改革实践中,立足于我国实际,在博采各国之长的基础上,勇于革新的一个创举。众所周知,无论MPS,还是SNA,都没有开展社会总供需统计的先例。虽然社会总供需作为一种理论概念渊源于西方宏观经济学,但西方国家在定义总供给和总需求概念时,将它们分别等同于按分配法和按支出法计算的国民收入,由此必然推导出在统计上社会总供给恒等于总需求的结论。事实上,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作为两种不同性质的经济现象,彼此不存在必然相等的条件。它们总会出现或大或小的数量缺口。显而易见,这种以国民收入统计代替社会总供需统计的做法,不仅在理论上难于自圆其说,而且在实践上无益于宏观经济调控。  相似文献   

20.
国民收入和国民产值一切经济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是国民收入,或者,更严密地说,是国民生产总值(GNP),它衡量整个社会经济的经济活动。国民收入这一概念,对于研究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一类重大问题,是必须具备的。但是,近来有人唯恐单纯的物质生产增长会损害生活质量和生态环境。因此,我们必须另辟新路,设法矫正GNP的概念,把它变成一个衡量纯粹经济福利(NEW)的更好的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