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万事万物都有它存在和持续有序发展的自然规律.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同一个大社会里,只是这个大社会又根据不同的特性细分为无数个小社会、小圈子.无论是大社会还是小圈子都是靠许多或隐形或显形的规律维系着,只有遵循这些规律才会让彼此协调和释然.我们时时事事都在追求改变、追求创新,但在某些事物面前我们的种种改变、创新的努力总是显得那么苍白和无效,我们其实无法改变它的任何"皮毛",因为那就是它的本性,我们无法改变事物与生俱来的本性.与其逆其道行之而痛苦,不如从合适的角度去看透并理解它的本性和发展规律.本篇文章从经济学的角度解释了我们身边最普通的一段感情经历,不能说完全合理,但也不乏让人哑然失笑和恍然一悟的地方,我们就把它看作是一篇从经济学角度解释男女拍拖的调侃之文吧!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批评话语分析的角度,运用费尔克劳的三维分析模式,从语篇描述,话语解释和社会文化三个层面对《经济学人》中关于中国报道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通过本项研究,引导读者对社会事件进行正确认知,提高其批判阅读和思考能力。  相似文献   

3.
福利经济学     
福利经济学(Welfare Economics)是从福利的观点来评价经济体系运行状况的经济学分支。其核心问题当然是社会成员的福利或幸福,但它把这一问题具体化为若干经济因素(如资源分配和收入分配)如何影响社会成员的福利以及如何从社会成员的福利状况来评价一个社会的经济运行状态的好坏。围绕这些  相似文献   

4.
有人说中国的贪污现象增加了。虽然没有统计数据,我的印象是如此。如果是的话,让我试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来解释它。先说明经济学是一门科学,可以用来解释经济行为。经济理论是客观的,不是用来评价行为好坏的,但是可以用来提供建议,改善行为。我试用经济学了解贪污,希望提出些想法,也许能够帮助减少贪污。  相似文献   

5.
渴求知识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我们想方设法地探求知识,而当理性不够用的时候,我们就借助于经验。经验是虚弱得多、档次低得多的手段,但真理是那么伟大,我们要追求它,就不该摈弃任何可以用于追求的手段。理性呈现出许多的形式,让人眼花缭乱不知谊如何选择,而经验的形式同样错综复杂。对事情进行比较得不出什么确定的结论,因为事情从来都没有什么相似可言。事物与事物之间更普遍存在的。是它们的差异性和多样性。相似性并不像差异性那么常见。大自然也不例外,差异性是其遵循的规律。  相似文献   

6.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经营者以贿赂为手段购销商品的现象并不少见,商业贿赂行为从根本上扭曲了公平竞争的本质,使价值规律和竞争规律无法发挥正常作用,阻碍了市场机制的运行,破坏了市场的交易秩序。商业贿赂行为已经成为滋生贪污、受贿等腐败犯罪的温床。笔者撰写本文的目的就是从犯罪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行为人在我们目前经济运行条件下.选择实施商业贿赂行为的原因。并以原因分析为基础,提出切实可靠地措施来遏制这种犯罪。  相似文献   

7.
本文的目的是建立理论定位,理解后工业化社会中服务业在创新中所扮演的角色。通过演化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的方法,理解创新中某些专业性服务业的角色并解析它们对英国和德国大都市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文章认为,可以从演化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的理论角度,理解知识密集型服务业(KIBS)在创新中所扮演的角色。从这个角度看,城市经济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独立成长起来的、路径依赖的交互式学习体系,其显著特征是网络化的生产体系,在该体系中,KIBS在城市内外的行动者之间进行定制知识的转换中扮演关键角色。因此笔者认为,KIBS对其所在城市的创新有特殊贡献,应该建立系统的理论方法来理解目前仍处于实践层面的服务业尤其是KIBS在创新中的角色,同时指出专业服务业的选址也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8.
这几年来,笔者一而再、再而三地看到了十分奇怪的事情:至少两种最时髦的自由市场经济学理论到了中国,都被其最狂热的迷信者用来证明中国现在的市场已经是超级自由了。这些迷信者连起码的社会见识都没有了,但对经济学逻辑的迷信却让他们安心地说出种种反常识的话,并因此而表现出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自豪。  相似文献   

9.
编者按:国土经济学是一门综合性的经济学科,是从经济角度来研究由人口系统、资源系统、环境系统复合而成的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国土经济系统结构及其运动规律的科学.目前,我们国家处于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新的形势、新的机遇,给国土经济学研究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列维特说《魔鬼经济学》的真正目的在于揭示现实生活的表层,探究其内部的运行机制。作者在引言中说到,如果说伦理道德代表了人们希望这个社会运行的方式,那么经济学就是在向我们描述这个社会到底是怎么运行的。经济学是研究人的动机的,这一点,作者一再强调。经济学是一门特别讲究分析的科学,它为人们提供一套强大而灵活的工具,可以让人们对大量的信息进行分析评估,从中找出每个因素可能对其他因素甚至是整体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城市经济学理论与发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王明浩  高薇 《城市》2003,(1):15-23
一、城市与城市经济(一)城市目前,国内外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城市下了各种定义,归纳起来大约有几十种,但迄今为止还没有定论。究其原因,城市的内涵丰富,是一个包含诸多内容的复杂有机体,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统计的、地理的等等,人们很难对它有一个共性的认识和理解。饶会林先生在他的《城市经济学》中,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城市的定义作了很好的概括:“城市是 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经济密集的社会有机体,是区域发展的中心”。这个定义从中国城市形成和城市发展的特点出发,突出城市与经济…  相似文献   

12.
灾害经济学从来就认为,现代社会由于危机态势及灾害事件的存在,绝不能把发展简单地等同于经济发展,发展更不能单纯地被理解为GDP的增长。SARS事件,让我们在灾害经济学上产生的冷静思考,就是一定要从经济战略上为下一次灾害的到来准备新招。我们有必要对SARS对整个中国经济的影响做一个大致的估计。我们利用投入产出方法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如果这场危机三个月能够控制住,那么对中国经济增长率将带来0.7或0.8个百分点的影响;如果要6个月或9个月才能控制住的话,将造成1.5甚至1.8个百分点的影响。我们的调查表明,受SARS影响的经济部门,主要…  相似文献   

13.
过度消费、畸形消费、情绪化消费、差距消费、炫耀消费、享乐主义消费等等的词语不断映入人们眼帘,在惊愕的同时,也提醒我们,大学生作为一个并未完全成熟的群体,很难以分辨这些非理性因素,迷失在其中也是难免,文中从经济学角度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作了深刻的解释。  相似文献   

14.
笔者对于经济学始终有一种很特别的感觉,它就像一种奇妙的魔术,可以使财富由少变多,虽然这种感觉让人觉得有些庸俗,但仅凭它能积累财富这一点就足以让古往今来那么多人为之乐此不疲.一、公平与效率的概念最早接触到的是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斯密用科学的方法对经济体制运行规律进行研究,发现了任何时代、任何社会运行的主要矛盾--公平与效率.  相似文献   

15.
自从上世纪60年代以来,以科斯和诺斯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异军突起。在人的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倾向的假设前提下,新制度经济学沿用了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逻辑和方法,考察除自然禀赋、技术和偏好以外的第四个经济理论基石——制度,研究包括法律、企业组织和社会政治文化等在内的制度结构问题,侧重于从微观层面和个人主义角度剖析制度的构成和运行,以及制度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从而把新古典经济学的研究领域从人与自然之间的生产活动,拓展到人与人之间的交易活动。回顾2004年经济理论的发展与应用,对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仍旧方兴未艾。在西方,新…  相似文献   

16.
新古典经济学“理性”概念之批判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一、经济学与社会学的关系尽管社会学与人类学、政治学、社会生物学有过或正发生着密切的互动关系 ,但是从历史到现今 ,同社会学保持着最密切的关系 ,对之发生着最深刻影响的是经济学。在历史上 ,经济学同社会学曾经有过同源的关系。斯密是近代经济学的开山鼻祖 ,但其一生中投入最长时间和最多精力写作的却是一部伦理学和社会学的著作《道德情操论》。马克思和帕累托一向被这两个学科的继承人共同奉为奠基人。韦伯是现代社会学的奠基人之一 ,但在他的一生中涉及经济学的著作不胜枚举 :《世界经济通史》、《经济与社会》等等。近代人类社会所…  相似文献   

17.
亚当·斯密的社会观:源于人性的自然秩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试图从社会理论的角度出发来分析亚当·斯密的社会观,揭示他用人性来说明社会的自然秩序的努力。斯密认为,人并非自爱的孤立个体,社会秩序并非人理性设计的产物,而是源于人的社会性的本性,这就是人的同情和交换的本能。同情和交换把人与人联系在一起,并产生出社会的道德准则和经济秩序。人对同情和赞许的渴望使人服从道德准则,追求财富和地位,从而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与繁荣。  相似文献   

18.
从古典经济理论到现在主流经济学,都肯定企业作为“经济人”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天性”。在古典经济学家看来,企业利益和社会利益不是矛盾的。在“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下,亚当·斯密认为,无数自私自利的“经济人”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也在促进整个社会利益的提高或实现。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的弗里德曼教授特别主张“企业的惟一责任就是在法律规章制度许可的范围内。利用它的资源从事增加它的利润的活动。”从100  相似文献   

19.
《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是马克思的经典著作,奠定了《资本论》的基本内容和理论框架,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其展开了研究,国内学者主要从权利思想、三大社会形态理论两方面进行了研究,国外学者针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资本思想展开了剖析。国内外学者对《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的内容远不止这些,其中法权、自由等思想也是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通过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系统剖析、对前资本主义社会的系统分析以及未来社会的深刻把握,形成了科学的唯物史观,实现了文明社会的伟大革命。  相似文献   

20.
钱学森先生走了,却留下一道发人深省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一问触及了中国高等教育的痛处,也让无数中国人感到困惑:国家投入了那么多的经费,为何高等教育离我们所期待的反而越来越远?其实,中国高校并不是没有改革。如果我们仅仅把改革理解为对原有事物与现象的改变的话,高校改革并不缺,而且其幅度之大、程度之猛烈,实乃“盛况”空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