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世界史:理解现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历史教育的角度, 论证了理解世界, 尤其是当今世界, 教材和课程安排必须包括世界史, 这需要对历史定位、历史思维及历史书写的方法论做出审慎的考虑。作者指出, 世界史有助于师生认识到世界并非远在天边, 而是浸透于我们的生活, 并且我们是其中的一部分; 有助于忍耐现代性的模棱两可性, 并有助于抵制原教旨主义的诱惑。在致力于当今的历史性时, 世界史有助于师生在现代社会把握方向, 在某种程度上制止弥漫世界的不平等性。  相似文献   

2.
2010年,《中国社会科学》(1980年1月创刊)迎来创刊30周年华诞。30年来,《中国社会科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努力成为深刻反映学术前沿、时代精神和中国经验的权威阵地,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高端平台,展示中华民族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当代智慧的重要窗口。30年来,《中国社会科学》不断推出新人新作,团结了一大批学界同仁,成为当代中国培养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带头人的摇篮。为纪念《中国社会科学》创刊30周年,本刊编辑部以《中国社会科学》与当代中国学术成长为主题,组织了这组专题文章。其中,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俞吾金教授结合自己的专业背景和治学经历,回顾并反思了《中国社会科学》在创造性地推进马克思哲学研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并希望这份中国学术界最有创造性的、顶尖的理论刊物,在当代中国学术的繁荣发展中做出更大的贡献。武汉大学校长顾海良教授探讨了现代社会开展跨学科研究的必要性及其路径,希望《中国社会科学》能在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跨学科研究方面做出新的探索。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公共行政系王绍光教授梳理了中国政治学发展的30年历程,认为中国政治学在经过取经、效仿、自觉三个阶段以后,应向本土化阶段跨一大步。希望《中国社会...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恩格斯关注与研究中国问题的时期,正是中国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时代。在马克思恩格斯眼中,正是侵华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甲午战争不断打破中国闭关自守的排外状况,促使中国顺应时代发展与历史潮流,从而使中国历史具有世界历史性。马克思恩格斯在历史唯物主义阐释过程中,把中国作为“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典型案例。中国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过程,就是摆脱民族和地域局限、纳入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实现大工业化生产、从而密切中国人民同世界人民相互联系的过程。中国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是完全物质的并且能够通过经验证明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是一部顺应世界潮流走向现代化的历史.所谓世界潮流,是从英国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开始的一个不可阻挡的全球性历史发展趋势,世界各地,自西向东,或早或晚,或快或慢,传统的农业文明社会纷纷向现代工业文明社会转型,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中国世界史研究50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旧中国的世界历史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学术界专门从事世界史研究的学者凤毛麟角,而且多以介绍国外一般的历史著作为主,研究性专著、论文并不多见。新中国成立后,一方面,世界史的教学和研究逐步普遍化和规范化,一些大学的历史系开始设立世界史专业,专门的研究机构也相应出现;另一方面,我国的世界史教学与研究受到原苏联史学体系和观点的严重影响,教科书从体例到内容几乎照搬原苏联模式,以后又受到左倾思潮的干扰,禁区多多,限制了世界史的深入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6.
北京大学罗荣渠教授曾在1990年代呼唤,"全中国正在进入史无前例的伟大变革的大潮之中.在这个新形势下,历史这门古老的学科应该怎么办?这是一个值得认真思索的问题.在世界历史上,伟大的时代需要有伟大的理论思维.  相似文献   

7.
本刊作者     
《黑龙江社会科学》2010,(4):F0002-F0002
张箭 1955年生。现任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暨博士后合作导师.兼任中国世界上古史研究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国世界中世纪史研究会理事。主要从事世界史、中国中古史研究。  相似文献   

8.
日本由前近代向近代转型的过程中,历史意识勃然兴起,一部部以“万国史”冠名的教科书和历史书籍鱼贯而出,载述着知识分子对世界历史的理解和认知。甲午战争后,日本已成为帝国主义国家这一政治观念支配了知识分子看待世界历史的眼光,他们亟需改写“万国史”,将日本史纳入世界历史,阐发日本在世界历史中的位置。与“帝国日本”的崛起相伴而生的,是日本人愈加汹涌澎湃的“世界史”意识。他们将“国家”的历史与“世界史”连接起来,通过解释“世界史”来争夺历史的主导权和文明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是世界历史的产物。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是从整体和过程相统一的角度来研究入与社会、人与世界关系的理论。早在19世纪,马克思就以其惊人的洞察力注意到了全球化这一历史趋势。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去分析和把握全球化的实质、特征,考察全球化背景下两种社会制度的历史际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
个人的世界史与人类的世界史是两种不同形态的世界史,个人的世界史属于第三种历史范畴。第三种历史鲜明地强调了世界史的个性风格和个人价值,是一种更追求个性化的世界史。历史使人获得了最高的的生存意识,个人历史则使人类获得了最大的可能性和意义空间。个人历史的可能性永远都是历史意义的总和形态和本质规定。第三种历史对历史学家提出了一个“新史德”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俞金尧 《学术研究》2023,(12):117-122+177
本文讨论世界历史学科与新兴交叉学科“区域国别研究”的关系。世界历史一直有“区域国别史”分支学科,世界史与区域国别的研究关系密切,在当今形势下,世界史与区域国别研究建立跨学科关系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世界史研究拥有多种时间和空间维度,可以为区域国别研究提供独特的视角和方法。世界史学科像是“大陆”,区域国别研究则像是它的“大陆架”,世界史学者关注现实问题具有一定的优势,很方便跨进区域国别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2.
周筱赟  葛剑雄 《学术界》2004,(3):131-138
当前的中国史学中存在将历史研究和应用混淆的弊端,片面强调"古为今用",给史学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历史研究和历史应用作为历史学两个不同层面,其要求和目的都是有区别的.  相似文献   

13.
东干历史传说在东干民间创作遗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对东干历史传说与中国历史故事的比较研究,我们发现:许多东干历史传说是中国历史故事的变体,其中许多传说的情节与中国历史故事不完全相同,东干人与中国人对传说中的主人公所持的观点也有所不同,其神话的成分也多于中国历史故事.  相似文献   

14.
在今日“历史研究”一统江山的时代,可增加“历史记录”。为了防止“历史记录”理解出偏差,又找到了“历史回顾”。为了说清楚历史记录与历史研究之分,提炼出了“历史文本初生产与再生产”一对概念。历史记录与历史编纂,是传统中国史学的主流分法。前代史领域只有历史研究,而当代史领域会有历史记录与历史研究两类。“历史记录”是“无中生有”的历史文本初生产活动,是一种文本建构机制。历史记录是增量研究,历史研究是存量研究,是“有中更优”。提升历史记录的位置,凸显“历史记录”的重要性,可以丰富历史学活动的想象空间,实现当代中国历史学工作重点的转移,实现人才培养重心的转移。加强历史记录研究最好的办法是建设一个历史记录学科,然后采取相应的有效步骤与技术。  相似文献   

15.
认同理论与世界区域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同 (identity)是对我是谁、我在哪里的反思性理解。文化认同是认同的核心内容。认同理论对世界区域化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世界区域化进程并非始于近代。伴随着人类走向文明的脚步 ,人类历史的横向发展就开始超越国家界限 ,从而形成了不同的区域世界。虽然这种区域世界的发展长期以来都是以某个主导的国家为中心而展开的 ,但它是人类走向整体的世界历史的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16.
"西域"作为文化交汇的空间主要是在中古。蒙元之后,"东海"似乎渐渐取代"西域",成为元明以后中外更重要的交流空间。"西域"之学的兴起,曾经给国际学界带来了若干变化:它把以王朝疆域为基础的中国史改变为东洋史或亚洲史;使宗教、语言、民族、文化的冲突与融合,成为重要的研究焦点;文献资料范围巨大扩张,使语言成为重要的研究工具,民俗调查和遗址考古,也成为发现新材料的必然途径。和"西域"研究相比,由于曾经共享文化传统,研究重心又在"近世",所以,在"东海"研究中似乎还有若干值得注意的问题:西域研究需要关注"合",而东海研究则需重视"分",研究者如何超越国家疆域,形成"东海"这个历史世界,如何面对历史记忆与感情纠葛,以及如何面对现实国家与政治立场的牵制,等等。  相似文献   

17.
严格来说,中国的世界史学科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才真正形成的.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的世界史研究处于奠基时期,出现了一些拓荒性的研究者和论著、译著.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世界史讲究取得了多方面进展,在世界史体系的探讨、外国史学史和史学理论引进、专题史研究、经济_社会史研究、国别史研究、世界史学科基础建设等方面收获了十分可观的研究成果.通过回顾总结,我们期盼进一步提高中国世界史学科的社会地位,加快建设中国本土的世界史研究学派,努力在更多的领域与国际学术界对话,同时为国民传递准确丰富的世界史知识,培养国民的世界眼光和开放心态.  相似文献   

18.
2006年4月17日,一场由刘平教授发起及其与包弼德教授共同主持的历史学与人类学的跨学科对话在哈佛燕京图书馆会议室举行。该对话围绕着当代中国历史学的发展、历史人类学的由来、中国历史人类学状况以及台湾的人类学研究等主题展开。而关于"什么是历史人类学"的问题,更是汇聚了来自多方的不同声音。这样的交流和交锋,对于中国当前以及今后的历史人类学研究,有着可以预期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9.
灵均 《西域研究》2014,(3):128-131
正新疆历史一直是中国历史、中国民族历史以及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的重要内容,而新疆的现实问题,近些年来持续受到国内外学界的关注,成为当下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为了认真总结、研究历史上各族人民开发建设大西北的经验和教训,认识、解决在西部大开发的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王欣教授将其二十多年来以新疆为中心的民族历史文化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进行总结,编辑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内容丰富、思想深刻,它的形成对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给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启示。在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重新梳理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阐述了这一理论的形成及其基本内容,阐明其对中国的经济、文化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