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论关羽崇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关羽崇拜王齐洲中国历史人物受到普遍崇拜者,莫过于孔丘和关羽。孔丘是儒家鼻祖,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思想长期处于统治地位,孔丘之被尊为“至圣先师”、“文宣王”等等,本是情理中事。关羽是三国名将,但三国时英雄辈出,名将如云,中国古代著...  相似文献   

2.
关羽在中国历史上并不重要,就是在三国时代也不很重要,他之所以被重视,是由人化身为神以后。他的生平行谊,《三国志·蜀书》本传及裴松之注记载不多,如果不是后世帝王利用他的忠义形象作为统治工具,因而尊崇鼓吹,加上戏曲小说的渲染附会,断断不会家传户晓、妇孺皆知的。  相似文献   

3.
刘传霞 《江淮论坛》2005,(4):114-118
在中国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历程中,女性历史人物在时代话语的召唤下走进现代文学的叙事领域,成为知识分子谱写国家民族以及个人想象的符码。在20年代,她们是西方科学民主、个性解放话语的派生物,承载着知识分子学习西方,推进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宏大目标;30、40年代,她们则是民族品格与民族气节的象征,担负着对抗西方,民族救亡的重任。此时,女性历史的重构主要由男性来完成,但是,少数女作家的参与,使女性历史获得了来自女性自我的表达,显示了性别差异对历史叙事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宋丽亚  高希中 《兰州学刊》2008,(7):148-151,202
历史人物评价的逻辑前提,一般不是直接从评价者的评价话语表现出来,但却构成了对历史人物评价的深层前提预设。历史人物评价问题之所以是史学研究中最具争议、最富挑战性内容之一,历史人物评价标准之所以人言人殊,莫衷一是,就与这种逻辑前提密切相关。这主要表现为:在本体层面,在如何看待人类历史?在史学本身层面,如何看待历史的主观性,科学性及史学是否能避免道德价值判断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最近,史苏苑教授所著的《历史人物评价论稿》已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一本对历史人物评价在理论上和方法上进行论述的著作,具有显著的特点和优点。首先,这本书系统地阐明了我国研究和评价历史人物的历史。研究历史离不开研究和评价历人物的活动。评价历史人物是历史研究的一个基本内容。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和研究,可以提高人们对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吸取历史上有益的经验教训,用以指导人们的实践。评价历史人物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可以说,自从有  相似文献   

6.
周力陈 《理论界》2012,(9):8-10
1848年欧洲革命中资产阶级的背叛给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造成了沉痛的历史记忆。从伤痛记忆中总结出来的历史人物评价标准在革命导师理论探索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其思维方式和叙述风格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7.
众多有影响的甘肃历史人物 ,为中国历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宋以前甘肃历史人物数量多 ,级别多 ,影响大 ,宋以后人物数量大为减少。元以来随着藏传佛教的兴盛和中国回族的形成 ,甘肃产生了一大批藏、回族民族宗教人物。人物集中于世家大族及武将多是甘肃历史人物的又一特点。  相似文献   

8.
三国时,魏、蜀、吴三国恶战连连。一次,关羽攻打曹兵时,右臂中了敌人的毒箭。众将请关羽班师回荆州调治,他不答应,说:“我不能因小小的伤,而误了军国大事。”  相似文献   

9.
素称《三国演义》三绝之一的关羽,是我国古典小说中塑造得相当成功、“妇孺皆称”的一个艺术典型,但他在我国历史上却产生了极端复杂的矛盾现象:人民群众固然喜爱、崇敬他,而封建统治阶级也尊崇他、神化他,甚至各民族的统治者都把他当作义勇的化身,奉为无上的神灵。人们因而对他也就有着不同的评价。特别是政治上的变化往往要波及对这位古人的评价。五十年代,人们认为他的一些优秀品质是“受到人民喜爱的精华”,而到了极左思潮泛滥的七十年代初,有的论者就把他划为“完全符合统治阶级理想的人物”,认为他的忠、义“是多么适合封建统治者的需要”。我们究竟应对这一艺术形象作什么分析评价呢?  相似文献   

10.
历史中的关羽是后代关羽形象符号化的载体。《三国演义》的广泛影响,则使关羽形象在文学领域逐步象征化、符号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代言人,最终,在关羽崇拜中,关羽形象演绎成至圣至神的宗教神灵,在中国社会中产生了丰富而又深刻的信仰力量。  相似文献   

11.
王骏光 《晋阳学刊》2021,(2):131-138
关羽死后在文化实践中确立神格,成为神话的主体。关羽神话是以历史为基石的神话。"义"作为一种历史书写原则,是关羽神话中重要的符号。当神话在历史中重演时,意味着过去与现在之间建立起联系,人们从神话中得到历史经验。佛道二家借助于感应思想与鬼神观,在关羽神话中赋予了死后存在的特质。儒家则为了消解佛道二教的影响,将关羽认定为"正直公忠"之凡人,赋予其伦理道德的意义。社会史、文化人类学和新史学的不同方法,为神话问题研究打开了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12.
中学历史课本中涉及到的历史人物有900余人,其中中国史660人(古代340人,近代190余人,现代130余人);世界史250人(古代70人,近代120人,现代60人)。这么多的历史人物,要让学生全部记住是相当困难的。若不讲究科学的记忆方法,就会出现张冠李戴,人事混淆等错误。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曾引导学生用几种方法加强记忆,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赵长江 《河北学刊》2006,26(6):235-237
随着对外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历史人物经常出现在文学作品或文章中,译不好则不仅影响作品的质量,还会影响交流,甚至铸成大错。总而言之,翻译历史人物姓名共有七种方法,即省略、增加信息、威妥玛—翟理斯拼音法、译意不译音、译熟不译生、复姓的译法、按排行起名的译法。  相似文献   

14.
注重为被歪曲了的历史人物翻案,是郭沫若研究历史人物的特点之一。郭沫若认为,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追求历史的真实性,须得替一切受到歪曲的历史人物翻案。他不仅在理论上加以阐述,而且在研究实践中身体力行。1926年4月发表的用唯物史观研究历史人物的论文《写在<三个叛逆的女性>后面》中已经表明,他研究卓文君、王昭君等历史人物,“完全是在做翻案文章”。以后,他曾为许多历史人物翻过案。殷纣王,历来被认为“暴虐无道”,“荒淫无耻”,坏事做绝,而郭沫若则一再指出:殷纣  相似文献   

15.
历史著作要求严肃的科学性,所写历史人物都是真有其人,实有其事,不允许虚构和夸张。文学作品则要求所塑造的人物具有典型性。这两者有很大的区别。但是,在司马迁笔下,历史人物却是一个个栩栩如生,形象鲜明,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因此,《史记》的人物传记被公认为  相似文献   

16.
关于评价历史人物宜用“阶段论”的答辩降大任《光明日报》1983年6月29日“史坛纵论”专栏发表了拙文《评价历史人物宜用“阶段论”》,颇有些影响,引起一阵讨论,该报当年先后发表了邓传淳、陈其泰、黄椿、舒泰、杨国宜五篇文章(分别见该报8月3日、8月17日...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历史上,汉武帝刘彻有什么地位?如果仅从汉朝历史地位及汉武帝所处历史时期之重要来加以说明,显然是不够的,那虽是宏观的研究,但却是一种带朦胧性的评价;这需要结合对他的历史贡献或基本贡献的深究,即微观的研究,才能作出具体的也是恰当的评价。  相似文献   

18.
<正> 将历史人物神化,是指赋予历史人物某种特定的色彩和超现实的能力。在认识论上,神化属于唯心主义范畴,它同人为宗教、迷信思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使用神化手段去神化历史人物,一般是人民群众。他们往往以迷信思想作为创作的基础和传播的媒介,把经过选  相似文献   

19.
1965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控制论专家查德发表《模糊集合》的论文,提出了模糊逻辑的控制理论,给出了描述事物模糊性的数学方法.随之而发展起来的模糊学理论与方法,成为人们认识事物的模糊性与精确性(或确定性)及其相互关系的重要方法.人类社会历史现象、尤其是历史人物呈现出极大的模糊性,用模糊学的理论和方法来分析研究历史人物将会有助于历史人物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20.
历史的比较研究,是指对历史上的事物或概念,包括事件、人物、思想和学派等等,通过多种方法进行比较、对照,判明其异同,分析其缘由,从而寻找其同规律和特殊规律的一种方法。虽然潜在的比较自古有之、但科学的、系统全面的历史比较研究在我国可以讲只是肇端伊始,它引起了我国史学工作者的浓厚兴趣,不少同志在理论上或实践上作了有益的探索,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目前,历史比较研究在理论上的探讨还是很不够的、不完全能适用于各类比较的历史客体。以历史比较的分类为例,论者以为一般常用的有三种比较法:一类为“历史类型性的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