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在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建成区规模逐步向外扩张,占用了大量农村土地,城中村现象普遍,而且将长期存在。本文以东莞市城中村发展总体情况为研究背景,选择一条有代表性、成熟的城中村进行调查研究,总结分析过去城中村的发展及改造的情况,以点带面,进而提出东莞市城中村新型改造模式。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在这个过程中,城中村成为最为普遍的一个问题。要想提高城市化质量,就必须加强对城中村的改造,合理安顿居民,解决土地产权和各方利益纠纷。本文针对当前我国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以期为提高城市化质量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快速城市化过程后,城中村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尤其是随着广东“三旧”改造实践的不断深入,城中村改造已逐渐成为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提高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能力的重要内容.科学合理规划时序已成为城中村改造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基于层次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探讨在“三旧”改造背景下城中村改造的时序安排,为制定城中村改造以及确定、实施改造项目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
城中村是指被城市所包围的村庄,也称都市里的村庄."城中有村.村里有城,村外现代化,村里脏乱差"是对许多城中村的真实写照.对城中村的改造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政府快速拓展城市空间的必然.要完成对城中村的改造无疑是政府.村民和开发商三方进行博弈的过程,要完成城中村的改造,无疑要突破城中村改造过程中的瓶颈,实现三方共赢.  相似文献   

5.
“城中村”作为城市化的一种特有现象,已逐渐演化为影响城市品质和居住品质的巨大障碍,同时制约着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水平的提高。在上海市城市化进程加速、人口日益膨胀、中心城区土地资源供应越来越少的背景下,“城中村”所贮存土地的战略重要性越加明显。上海可通过健全现有土地储备制度、完善土地出让办法、完善安置补偿政策、加大规划政策支持力度等举措,全面推进“城中村”改造。  相似文献   

6.
杨玲 《城市观察》2011,12(2):106-112
我国正处在城市快速发展阶段,城中村现象普遍存在,不少地方都开展了城中村的改造工作,不断探索改造方式和改造策略。重庆在城中村改造中还有不少问题,应树立新的指导思想,创新改造模式和改造方式以及征地补偿制度,促进城中村融入城市。  相似文献   

7.
城中村改造是随着社区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城市快速扩张而出现的一个棘手的城市问题。它不仅阻碍了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且已成为影响和制约社会加快发展、统筹发展、和谐发展的重要的因素。随着城市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城中村问题已经成为各级政府在城市化进程方面关注的大事之一。把城中村改造成为经济繁荣、生活富裕、环境优美、城乡协调、社会文明、管理科学的新兴城市社区,是提升城市品位和综合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更是改善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8.
张浩 《科学发展》2012,(1):103-110
通过对北京、广东两省市城中村改造的成效、模式及经验的调研,着重总结两地经验对上海城中村改造工作的有益启示。同时,对上海城中村改造工作提出思考和建议:解放思想,着力破解城中村改造难题;从实际出发,创新相关支持政策;开展试点,做好政策储备;动态地调整上海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相似文献   

9.
陈群元  喻定权 《城市》2011,(6):19-22
当前,中国城市化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受土地资源供给的制约,城市大发展与大转型并存:一方面是新城建设紧锣密鼓,另一方面是旧城改造,包括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如火如茶。当前,房地产开发已成为旧城改造的主要形式,在利益驱动下,  相似文献   

10.
《科学发展》2014,(3):30-36
改造"城中村",有利于改善居民居住生活质量,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有利于盘活存量用地,推进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有利于改善城乡形象、推进宜居城市建设。上海进一步推进"城中村"改造,须加强领导,推进"城中村"改造的体制机制建设;要均衡各方利益,调动政府、开发商和农民三方的积极性;要摸清底数,对纳入全市统一改造计划内的"城中村"实行目录管理;要因地制宜,针对各个"城中村"不同的情况进行分类指导;要突破创新,建立、健全支持"城中村"改造的政策体系;要营造氛围,形成有利于推进"城中村"改造的良好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1.
张浩 《科学发展》2010,(8):103-106
中国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以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来表示城市化率的方法,实践证明并不科学。目前农村与城市的"二元结构"依然很突出。上海作为国内城市化率最高的城市,也有"概念性市区"问题,需要走新型城市化道路,在完成"人口转移型"城市化前提下,加快向"结构转换型"城市化转变。  相似文献   

12.
进入后城市化时代的韩国在城市转型为知识城市中一直走在亚洲前列,充分分析韩国城市转型中的几个典型案例,有助于我国在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吸纳新经验,创新新模式,增加新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3.
温莉  姚苑平 《城市观察》2013,23(1):59-64
旧村城市化改造是我国当前城市化浪潮的热点。本文分析总结了旧村城市化改造中社区转型与再造相关研究文献的主要成果,评述目前研究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本议题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Today, the many innovations and the spread of new media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are bringing new realities to contemporary society. In Japanese sociology, this social transformation is called johoka , or information–oriented transformation. The present study examines two aspects of today's urban environment, concerning this social transformation. One is the phenomenon of "Disneylandization" of the urban environment and the other is the emergence of "cyberspace" or the "cybercity". The former is the proliferation of areas and buildings filled with signs and designs that are quoted from other historical or geographical contexts, and arranged under some "theme" or "concept", such as theme parks. The latter is the emergence of "virtual spaces" and the "virtual city" in computer networks, especially on the Internet. The former is a change in the physical urban environment and the latter is a phenomenon of the non–physical environment, inside computers. However, in spite of this contrast, these phenomena can be considered to result from the same social transformation—that is, the new relationship between space and society. The semantic emptiness, and expectations and desires for a sense of "placeness" in contemporary society are the preconditions of both phenomena. Often these elements are regarded as postmodern phenomena, yet it is of interest to explore Disneylandization and the emergence of the cybercity as the latest versions of the modern urban transformation and the modern urbanism.  相似文献   

15.
知识城市:中心城市发展与转型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文婧  李燕 《城市观察》2009,(2):155-162
在知识经济的兴起和城市危机发生的宏观背景下,知识城市的发展模式诞生并迅速在世界范围内推广。本文首先介绍知识城市的先进理念,引进知识城市的完整框架,在此基础上,以国外著名的中心城市墨尔本、伦敦、曼彻斯特等为案例介绍其向知识城市转型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大城市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阶段,讨论我国大城市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并提供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范式与特点:全球知识城市案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知识经济发展起来的知识城市,是21世纪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全新理念。作为西方后城市化时代对城市空间结构的一种新认识,知识城市很大程度上是全球城市、文化城市、技术城市及经济中心、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金融中心的高度统一。要使知识城市上升为一种理念和模式来指导今天的城市建设,就必须在全面了解知识城市的构成要素和模式的基础上,归纳出具有一般特性的指导原则和共同特征。本文分析了知识城市理念演绎城市空间结构的新变化,归纳出衡量知识城市的标准,总结了全球知名知识城市的典型范式及其特点,可供我国在城市化进程中借鉴这一全新的理念,拓宽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城市转型的紧迫性和可行性,指出重建微循环是城市生态化改造的必由之路。文章认为,我国已经从城镇化初期进入中后期的特殊阶段,应从前期注重GDP的数量型城镇化转向社会效应、生态效应和经济效应并存的质量型城镇化。在这个转型过程中,应推行“微降解、微能源、微冲击、微更生、微交通、微绿地、微调控”等新理念,重建城市的微循环。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面临着许多棘手的大问题,如中国弱势群体的民生问题、破解中国城乡二元结构问题、中国城市化和农村城镇化问题、中国农民组织化问题以及“国计”与“民生”关系问题等等。研究表明,集体经济尤其是新型集体经济都与这些重大问题的有效解决具有密切关系,这些重大问题的推进解决都离不开新型集体经济的深度参与,甚至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主导力量或生力军。说明新型集体经济具有极大的社会主义优越性和潜在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周国平  徐诤  王丹 《科学发展》2013,(11):39-43
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产生于计划经济和城乡二元结构背景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以及全国城市化、工业化的深入发展,这一制度已与城乡一体化、资源集约利用之间产生较大矛盾。进行农村宅基地流转,有利于农村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有利于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有利于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加快城市化进程;有利于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和解决“三农”问题。当前推进农村宅基地流转的关键在于减少农村宅基地数量、盘活土地资源存量、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在此基础上,兼顾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