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邓小平生产力思想中的“两论”探略翠林邓小平同志的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他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经济思想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他的生产力思想。邓小平的生产力思想内容非常丰富,但最主要、最能反映其生产力观的是生产力经济论和科技...  相似文献   

2.
火剑 《学术论坛》2002,(1):20-22
从邓小平大量有关效益问题的论述中发现 ,他著名的“猫论”、“摸论”、“发展论”、“台阶论”有着本质的必然联系。它客观展现了邓小平经济效益核心思想形成、发展、成熟的过程。在中国经济进入全面、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日趋小康的同时 ,晚年的邓小平觉察到 :抓机遇、抢速度、上规模固然重要 ,但最为重要的问题是经济效益问题 ,这是他最感兴趣、急待解决的问题 ,进而 ,邓小平在大力发展生产力这个中心之上界定并独创了经济效益核心思想 ,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宝库  相似文献   

3.
“以民为本”是邓小平价值观、人生观最鲜明的特征。邓小平的“以民为本”的价值理念是他相信人民、依靠人民,并始终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决策依据的爱民、利民、为民的思想表达。这一价值理念是邓小平在中国革命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形成的,体现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和人民群众的根本需要。邓小平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中所做出的一系列重大举措就是“以民为本”价值理念的实践与实现。新一届党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执政理念是对邓小平“以民为本”价值理念的深化、发展和具体落实。  相似文献   

4.
略论邓小平的人才思想□赵世均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对人才倾注了极大的爱心。他说:“改革经济体制,最重要的、我最关心的,是人才。改革科技体制,我最关心的,还是人才。”(《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08页。下引此书,只注明卷数和页数)邓小平同志为什么...  相似文献   

5.
柯利 《南方论刊》2009,(10):15-16,11
“要照辩证法办事”是邓小平同志哲学智慧的方法论特征,邓小平提出“三个有利于”的标准,他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以及他实践辩证法的风格,是我们这个古老民族之所以能复兴于当代的最根本秘密。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60华诞。在这一个甲子的历程里,湛江市委市政府领导全市人民,励精图治、奋发图强,各项事业迎来了大发展、大跨越。在湛江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过程中,邓小平辩证法给了非常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同志指出:“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最根本的是要使广大人民有共产主义的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28页。下引此书只标卷次、页码)也就是说,培育“四有”即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而在“四有”中,邓小平同志将“有理想”置于非常重要的位置。他说,在“四有”中,“我们最强调的,是有理想。”(三、190)邓小平同志在他的一系列有关论述中,深刻地阐述了为什么要这样强调使广大人民有共产主义理想,怎样使广大人民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以及如何脚踏实地为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等问题。认真地学习这些论述,对于我们当前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怪奇,峭险,气概阔大,是王令诗风最突出之处,也是他别于唐人又异于宋人之处,这使他在宋代诗坛上独领风骚,彪炳千古。他的狂放不羁的气质和昂头天外的气派是他诗风的一个重要成因。他所具有的一种性喜“幽僻”,自我封闭,自我压抑,经常苦闷、忧伤的古怪个性,也是形成他诗风怪奇的一个因素。“寒饥”的生活,“穷悲”的境遇,又激发了他的不平之气。他的诗学韩愈、孟郊,这种诗学承传与其诗风也有关系。他的诗风还与他的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有关。  相似文献   

8.
论邓小平的人民利益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的人民利益观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 ,人民至上 ,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是其总的原则和最基本的内容。他所提出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等一系列方针政策都是从人民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出发的。为了人民的长远利益 ,他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答应不答应”、“人民高兴不高兴”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最基本的原则。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邓小平利益观的又一重要内容 ,他十分重视新时期的党群关系 ,强调干部一定要以身作则 ,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 ,把群众的智慧 ,把符合群众利益的思想上升为党的方针政策 ,来指导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邓小平认为我们重视人民主观能动性和精神力量的作用是不错的 ,但决不能忽视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他反复强调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 ,人人都有追求正当物质利益的权利 ,强调要把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相结合 ,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的创造性与积极性 ,坚决反对“平均主义” ,鼓励先富帮后富 ,最终走向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近代史上,邹容并不是一位成就卓著的诗人或作家。但他以“革命军马前卒”自命,在短暂的一生中为革命大呼猛进,在戊戌维新失败之后、辛亥革命爆发之前中国沉闷的大地上,以不屈不挠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斗争实践和猛烈犀利的战斗诗文,吹奏起那个时代最嘹亮的“革命”号角,显示了二十世纪初觉醒了的中国新一代年轻知识分子的爱国热忱和为民主自由而献身的精神。他的诗文“载道”,正是用诗歌和文章进行最激进的、最富鼓动性的政治革命宣传。鲁迅说:“富有反抗性,蕴有力量的民族,因为叫苦没用,他便觉悟起来,由哀音而变为怒吼。怒吼的文学一出现,反抗就快到了;他们已经很愤怒,所以与革命爆发时代接近的文学每每带有愤怒之音”(《而已集·革命时代的文学》)。作为年轻的革命家的邹容所留下的为数不多的文字,正是这种“革命时代的文学”,是“由哀音而变为怒吼”的文学。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研究社会主义的方法论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了邓小平研究社会主义的方法论特征:一,注重总结经验,是邓小平实践观的重要内容和方法论原则。他特别注重从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失误中,从发生“文化大革命”那样全局性错误的“痛苦的经验中学习”。二,坚持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是邓小平研究社会主义的方法论基础。理论和实践相统一,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灵魂,因为它始终蕴涵着创新精神。邓小平就是一位最具创新精神的人。三,坚持真理和价值的统一,旗帜鲜明地把价值观和价值标准引入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和判断标准之中,是邓小平对社会主义认识作出的最具时代特色的贡献。四,坚持历史观和实践观的统一,才能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为什么最注重发展生产力的道理,因而才能够准确地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11.
本文集中而较系统地论述了邓小平思想中最突出的特点—坚持“务实”与“务虚”的辩证统一。一是明确“务实”、“务虚”的内涵界定;二是阐明国外学者在研究邓小平“务实”与“务虚”问题上的局限性和偏见;三是肯定国内学者对邓小平“务实”思想的研究成果;四是重点论述邓小平关于“务虚”的思想观点;五是论证了邓小平是“务实”与“务虚”的统一论者,从而说明,邓小平不仅在“务实”上功勋卓著,而且在“务虚”上有着丰富的思想和远见卓识。最后指出研究邓小平“务实”与“务虚”的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作为我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 ,开创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总结我国二十多年来的成功经验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最根本的一条。改革开放初期 ,我国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 :国民经济处在崩溃的边缘 ,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比 50年代时还要大 ,;人民群众在“文革”中受的伤害急需得到疗治和补偿 ,等等。面对这样的“实事” ,“是”在哪里 ?如何去“求” ?邓小平的答案就是在摸索中“求是”。邓小平的这种在摸索中“求是”的思想 ,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 ,它表现出邓小平谦虚谨慎的精神状态 ,同时也是他总结历史经验达到的一种理…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论私有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私有制及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思想理论是最严正、最科学的,至今仍是我们认识和对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私有制经济的指南。列宁提出“新经济政策”,是他对私有制认识的一个重大转折,是从拘泥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社会主义消灭私有制论,转到现实的社会主义存在私有制论。毛泽东曾过急地主张“让资本主义绝种”,但实践又使他清醒认识到,只要社会需要,搞一点资本主义也可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允许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构成了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邓小平结合中国实际,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私有制的思想和理论。  相似文献   

14.
关于《邓小平文选》中的“三分法”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在重读《邓小平文选》第一至三卷之后,发现邓小平同志不仅运用了“二分法”,而且运用了“三分法”,还运用“多分法”,其中“三分法”的运用更为普遍、科学和深刻。现在,对于他的“三分法”运用作一番阐述、分析和论证。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和十年前出版的第二卷,真实地记录了邓小平同志领导我党和我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这一全新事业的伟大历史进程,汇集了他在形成和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过程中的最主要、最富有独创性的著作。认真学习这些著作,我们深切地感受到,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立的前提和哲学基础,是贯穿这一科学理论体系的灵魂和精髓,同时也是推动全党和全国人民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前进的“思想的闪电”。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同志在《邓小平经济理论学习纲要》一书的“序言”中指出,学习邓小平经济理论,“最根本的是要认真学习邓小平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科学态度和创造精神”。邓小平经济理论是邓小平同志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创造新理论的科学成果。 ——方法论之一:从政治角度观察、处理经济问题 邓小平在设计、指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目光远大,胸襟开阔,高瞻远瞩,把基本的着眼点和立足点放在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和战略高度。他总是从当代世界政治、经济局势发展的大趋势、新特点出发,总是从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总是从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发展方  相似文献   

17.
来稿摘登     
孙金木(解放军运输工程学院)撰文浅析邓小平同志的人才思想。他认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是邓小平人才思想的核心,是邓小平始终如一坚持的原则。是否符合“两个尊重”是衡量人才政策、方针和人才发展战略正确与否的试金石。从时代格局和时代特点出发,提出“三个面向”,是邓小平人才思想的重要立足点。邓小平提出的“三个面向”,是我们发展教育事业,制定人才政策和人才发展战略的根本指导思想。坚持生产力标准和人民利益标准相统一,充分发挥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邓小平人才  相似文献   

18.
处于“文革”期间的1975年,邓小平在被打倒多年后又委以重任,当他狠抓整顿成效卓著的时候却又被打倒。这个大起大落原因何在?本文剖析了毛泽东晚年的矛盾心态与邓小平起落的关系———既不愿让大权落到“四人帮”手中而起用邓小平,又不能容忍邓小平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而再次把他打倒。同时以大量鲜为人知的史实,着重阐明了自“文革”初期邓小平遭到错误处理后,周恩来始终非常关心邓小平的安全,并努力寻找时机使他重新出来工作的高贵品质,特别是在把毛泽东重新起用邓小平的意愿尽快变成现实的过程中,周恩来的极力推荐和精心安排所起的极为重要的作用。周恩来和邓小平在特殊历史条件下为挽救党和国家命运所作的斗争,是值得永载史册的光辉篇章  相似文献   

19.
当代意识的确立,是邓小平认识、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关键。它既是邓小平认识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前提,也是他把握当今时代性质、特征和变化的前提,还是他对马克思主义产生许多新认识的基础。“与时俱进”是邓小平当代意识思想的最新概括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研讨邓小平哲学思想及其历史地位时,常能听到这样一种议论:邓小平同志无疑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战略家,可未必是一位理论家。因为他的理论“没有使用专门的哲学术语,”他的著作“没有专门的哲学著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