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福利国家表明国家承担起对公民的福利责任,凸显了国家的福利功能,并不是高福利的代名词,不同时期福利国家的福利程度都在发生变化,不同模式福利国家的福利水平也相差甚远,因此,福利国家首先是一种福利态度、福利理念,其次才是一种福利程度。我国应借鉴福利国家的经验和教训,积极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福利社会。  相似文献   

2.
在国家提出构建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体制的时候,我们需要从学理上理解"普遍性":知道"普遍主义"福利思想的根源、了解普遍主义福利模式的内涵和建构。普遍主义基于公民权的理念,体现了社会公正的原则。这个福利模式包含了全体公民都可以享用的国家设置的多项福利设施和各项福利项目,且这个模式需要国家税收的大力支持。当前,这个模式在西方遭遇了困境。在我们知道普遍主义福利根源,梳理社会政策学理思路的基础上,学习西方福利普遍主义,对于构建中国适度普惠的福利体制,将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依据国家在福利供给中的责任承担方式,西方福利模式可以分为三个历史阶段:前福利国家时期、福利国家时期和后福利国家时期。在不同的福利模式阶段,其社会经济背景和思想基础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4.
自福利国家遭遇危机以后,西方各国纷纷采取大规模的社会福利改革。尽管受多种原因的影响,各国改革措施的具体内容和基本模式有所不同,但由于面临共同的改革环境,经过二十多年的实践,仍然逐渐形成比较一致的政策特征和取向。从整体角度来看,可以发现,后福利国家时代的政策特点具有两个重要的面向,积极和多元的福利再生产。这对于我国的社会政策实践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东亚经济奇迹与社会政策领域亚裔学者的增多,以东亚福利体制、发展主义福利体制及生产主义福利体制等概念为核心的东亚社会政策研究从上个世纪末开始迎来了一个高潮。学术界关于东亚福利体制研究的缘起、东亚福利体制的核心特征及其产生的原因解释方面取得了丰富的成果。目前的研究当中存在着判断标准缺乏、东亚福利体制与福利国家之间的关系不明确及有关东亚福利体制的动力学研究不充分等三个方面的不足。  相似文献   

6.
采用国际社会调查项目(ISSP)2016年政府责任调查数据,以社会民主主义福利体制、保守主义福利体制、自由主义福利体制、东亚福利体制下九个国家和地区公众对政府福利责任的态度为研究对象,并提出福利责任态度影响因素的福利体制因素假设、个人因素假设,采用因子分析、方差分析、线性回归分析等定量方法展开研究。研究问题为:不同福利体制下公众对于政府福利责任态度的特征是什么;公众对政府福利责任态度的影响因素有哪些。研究发现:福利体制因素会对公众对政府福利责任的态度产生显著影响,社会民主主义体制下的社会性福利责任态度相对较高,东亚福利体制下的经济性福利责任态度相对较高;个人因素也会对福利责任态度产生显著影响,其中社会经济地位因素对福利责任态度的影响较为明显,表现为社会中相对弱势群体的福利责任态度相对较高。因此,中国福利发展应采取政府主导、需要取向、多元参与的政府福利责任定位。  相似文献   

7.
周幼平  唐兴霖 《学术研究》2012,(11):56-62,159
尽管与西方国家社会政策转向的起点和原因并不相同,但由于同样面临经济全球化、人口老龄化等全球性潮流的冲击,中国在建立适应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型福利体制时,借鉴福利多元理论这一当前西方主流理论是一条必由之路。然而,为避免理论应用中出现"情景错置"的问题,从中国情景出发,反思福利多元理论也必不可少。通过对这一问题的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不仅存在独特的人情福利制度,而且同样的福利结构,也存在不同的内涵。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亚福利体制成为学术界讨论的重点之一。有学者赞同东亚福利体制的存在,但是也有学者对东亚福利体制这一概念进行了质疑。由此,对东亚福利体制是否具有外在独立性进行研究就具有相当大的意义。本文在将东亚福利体制与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社会民主主义福利体制的典型国家进行对比后认为,东亚福利体制在福利进程、福利取向、福利文化、福利期待四个方面均具有外在独立性,是与传统三种福利体制并存的独立福利体制。  相似文献   

9.
周缘园 《理论界》2013,(6):59-62,105
20世纪70、80年代的福利国家危机之后,对福利国家传统理论的质疑和探索成为热潮。"福利多元主义"在危机中应运而生,并成为讨论者口中福利国家新的理论范式。本文分析了福利国家危机和表现,探讨了福利多元主义的理论基础和变革实践,对其未来发展可能出现的障碍作了分析,得出福利多元主义的理论启示。  相似文献   

10.
普遍主义是西方福利国家的思想原则。二战以后,根据这个原则西方国家创建了以北欧为代表的覆盖全体公民、综合各种福利项目的福利模式;同时西欧国家开创了如公民权、社会公正、社会进步的理念,其理念是普遍主义福利国家的形成的政治思想基础。几十年后,许多新福利思想已经创造了福利国家的新时代。这些理论是否拓展和促进了福利国家及其原则?事实是,在西方,普遍主义已经被逐渐丢掉其核心价值,代之以更实用的、折中的、妥协的福利理论,这些已经远离普遍主义的宗旨;即使依据这些新的理论,西方国家也难以走出困境的怪圈。  相似文献   

11.
通过阶层理念、阶层福利、转型中国、福利国家、社会保障的价值、社会保障的“阶层化重构”,六个角度切入社会结构,可以得到社会福利为核心的阶层分析新视角。从理论模型上,运用“阶层”与“社会福利”两个变量分析“阶层的社会福利”问题,并通过分析得出中国各阶层福利分配不合理的结论;为使社会福利的“天平”平衡,为社会保障的健康、有序、科学、成功的发展,须对社会保障进行“阶层化”调整,而阶层化调整的成功要素就在于“中间阶层”的扩大和其社会福利的加强,使之成为中国人口的主体和社会保障所保障的主要方面,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并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完成中国改革开放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12.
在全球化扩张和风险社会到来的背景下.参与式福利理念作为一种新型福利理念,主张构建积极福利与发展福利。以该理念为指导,中国福利制度建设应该加大人力资本的投资,变福利济贫为教育培训,解决弱势群体能力贫困,提高其发展能力,增强社会适应性,减少福利依赖;注重公民“心理利益”的培育,提高民众幸福感、成就感与满足感,变工作与生活负担、风险为机会与福利;提供机会提高民众在福利政策中的参与性,以提升中国的社会质量,共同促进福利改革;重视家庭、开发并扶持社区与社会组织的多元主体、多元福利内容的提供,加快感性实践与感性选择下的福利社会化发展,从而建设一种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满足公民多元福利需求的特色福利体系。  相似文献   

13.
政府作为整个社会组织中最具权威的公共机构,其存在就是为了管理公共事务,为社会提供福利服务.社会福利社会化的逻辑误差在于不加区分地片面社会化而违背了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中的人民共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最终目的,因此不可因为目前市场化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社会福利问题而强化社会福利社会化.政府道义责任是中国社会福利理念嬗变的价值底线,在市场化的深化改革中国家责任主体地位仍然必须加以确认.  相似文献   

14.
福利多元主义:福利提供从国家到多元部门的转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福利多元主义是继古典自由主义、凯恩斯-贝弗里奇范式之后为解决福利国家危机,于20世纪80年代新兴的理论范式。它主张社会福利来源的多元化,既不能完全依赖市场,也不能完全依赖国家,福利是全社会的产物。福利多元主义兴起的背景是福利国家演进中的危机以及理论界对福利国家的批判;福利多元主义的内涵有三分法及四分法之不同;对福利多元主义发展趋势存在着三种不同的观点;福利多元主义理论对中国社会政策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福利国家是指现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国家为了管理控制社会风险所建立起来的包括社会保险、社会保障在内的整个国家范围内的普遍福利政策.本文所侧重探讨的是福利国家的结构性根源,以及在不断加快的全球化进程中,福利国家的三个结构性根源--民族国家、劳资妥协、风险管理所面临的挑战与困境,同时以此为基础,对构筑起适应全球化进程的社会福利制度提出意见.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宏观制度结构和微观地位结构相结合为分析视角,在东亚福利体制的背景下考察居民的福利供给主体偏好及其影响因素,以弥补国内研究对居民社会福利意识研究的重视不足.基于对2006年“亚洲民主动态调查数据”的分析,本研究发现,家庭经济地位较高的居民更倾向于依赖以家庭成员为主的非制度性支持,而个体的阶层地位对居民的福利供给主体偏好并没有产生显著差异.最后,本文从“家本位”文化寻求对这一偏好的合理解释,并对精英主义的福利倾向提出了反思.  相似文献   

17.
当前理我国关于残疾儿童福利的研究和实践仍局限于儿童福利机构的残疾儿童.残疾儿童福利的对象主要是儿童福利机构中的残疾儿童,福利服务方式主要是通过机构救助实现对家庭功能的替代.传统的特殊儿童福利的框架不突破,就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残疾儿童问题.我国残疾儿童福利制度发展路径应以家庭为中心,针对不同的家庭类型分别采用替代性儿童福利、补充性福利和支持性福利来增强家庭对残疾儿童的养育功能.  相似文献   

18.
由于农地经济功能的弱化和社会功能的强化,以保障基本生活为目的的福利田产生,与之相对的是以获取最大经济效益为目的的效率田。通过对福利田的经济分析,我们可以明确看到,福利田导致了农地的低效利用,制约了农业效益的提高,同时影响到农民工的非农化进程,阻碍了我国产业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19.
评福利平等     
在当代关于平等主义的争论中,问题的焦点集中于“什么的平等”.对此有三种基本观点,即“福利平等”、“资源平等”和“能力平等”.从某种意义上说,福利平等是最流行的平等观念,而其他的平等观念都是在批评福利平等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从理论上看,福利平等的观念归根结底是功利主义的.因此,我们首先简要讨论功利主义平等的一般观念,然后具体分析和批评福利平等的两种模式(“总功利平等”和“边际功利平等”),最后对福利平等给予总体分析和批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