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论苏区邮政检查的执行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土地革命时期,苏维埃根据地出于获取情报、打击敌人、保卫苏维埃政权、加强对白区的政治宣传、扩大党和苏维埃的政治影响以及反制敌人邮电检查的需要,对敌人进行了邮政检查。邮电检查的执行者主要有红军、各级地方苏维埃政府及革命团体、各级政治保卫局和赤色邮政。在苏维埃根据地政权比较巩固的地方,其邮政检查权逐渐向政治保卫局集中,这合乎邮政检查发展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2.
在军事斗争取得胜利之后,要警惕和戒备敌人和平瓦解苏维埃政权。这是列宁在分析了国际帝国主义对苏维埃政权的态度和采取的方针之后得出的重要的结论。列宁指出,国际帝国主义和平瓦解苏维埃政权的方针主要是通过苏维埃俄国内部敌视、反对社会主义的力量和因素适应他们的需要、配合实现的。列宁提醒全党,对此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提高戒备,一定要使国际帝国主义的图谋不能得逞。  相似文献   

3.
十月革命胜利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苏俄(后苏联)处在帝国主义的包围之中.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乌云密布和风雨到来之时,苏联采取灵活的远东战略,使自己避免了东、西两线同时作战的局面,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贡献.那么,苏联远东战略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应如何评价?本文就此问题作些探讨.一、同国民党政府改善关系,遏止日本北进苏俄政府建立后,日本帝国主义不仅唆使俄国的反动势力进攻苏维埃政权,而且亲自出兵占领远东广大地区.因此,日本是苏俄在远东的主要敌人.经过苏俄国内战争和反对外国武装干涉的斗争,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但是,日本帝国主义并不甘心它的失败,仍在伺机进攻苏俄,企图推翻苏维埃政府,达到称霸远东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点燃了土地革命的烈火,创建了苏维埃政权,领导了中国苏维埃的人权建设,开始重视中国少数民族的人权问题。毛泽东提出少数民族享有民族区域自治权,有基本的生存权,有反抗压迫和剥削的武装自卫权,也有平等的参政议政权和经济权利。少数民族大都信仰宗教,享有信仰宗教的自由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 ,“新经济政策”是20年代初由列宁提出来的一项极其重要的经济政策。十月革命后 ,苏维埃政权遭到国内外敌人的猖狂进攻 ,以列宁为首的苏维埃政权不得不同敌人进行殊死的搏斗 ,战争延续达四年之久。战争使俄国革命新生政权无暇顾及经济建设 ,实行的是“战时共产主义”的政策 ,因而1921年全俄经济陷入了极大的困境 :饥荒遍及全国 ,到处都有成千上万的灾民 ;工业总产值早在1920年就已比战前减少近6/7 ;农业减少了近1/2。与此相伴的是严重的政治动乱和革命队伍内部的不稳定。在这种情况下 ,1920年3月 ,列宁在俄共…  相似文献   

6.
就国防和军队建设来说,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现代化建设为中心,推进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的全面建设,促进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整体发展和全面进步.国防和军队建设是一个整体,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军事、政治、后勤、装备等各个方面的工作只有相互配合、相互促进,才能保证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顺利进行,也只有各个方面共同进步,才有国防和军队建设总体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土地革命时期南方各苏维埃政权特别是中央苏区,面临着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的严重困境,而党内军内及其行政机关存在的腐败现象,又严重削弱了党的战斗力.中国共产党领导进行了一系列严格的廉政制度建设,一是,制定详细的党纪军纪政纪,使得廉洁从政蔚然成风;二是,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惩戒腐败行为;三是,完善民主监督制度,保证各项廉政制度的顺利执行.通过形成体系的廉政制度的建设,保证了土地革命时期党及其领导的军队和苏维埃政权的廉政自律,从而加强了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为土地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于化民 《东岳论丛》2001,22(3):12-17
建国初期 ,随着国内和平的基本实现 ,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及时提出了军队正规化、现代化建设的任务 ,使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实现由建军的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转变 ,此表现为 :1 .适时提出了军队正规化、现代化建设的总方针和总任务 ;2 .制定了保卫祖国的积极防御战略方针 ;3 .确立军事领导体制 ,建设合成化军队 ;4 .采取精简整编 ,实行三大制度 ,创办正规军事院校 ,加强教育培训等重大措施 ,全面展开军队的正规化、现代化建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建国初期人民解放军的正规化、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为军队履行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根本职能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相似文献   

9.
对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基本形成时期”的问题,学术界一直众说纷纭,意见不一。笔者认为,这一理论的基本形成时期应为1927年初至1930年1月毛泽东同志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问世的这一段时间。1.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基本内容①新民主主义革命首先要在敌人统治力量较薄弱的农村实行“工农武装割据”,把农村建成巩固的根据地,造成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强大阵地,借以反对占据城市的敌人,并在长期战斗中逐步锻炼、积累和发展革命力量,削弱敌人的力量,改变敌大我小、敌  相似文献   

10.
十月革命既是伟大的政治革命,同时也是深刻的"思想革命"以及更为艰巨的"文化革命".新经济政策时期既是苏维埃政权在经济领域的重大调整时期,同时也是文化政策和意识形态的重大变化时期,并且也是知识分子分化和形成时期.知识分子作为社会价值文化体系与意识形态的创新者与传播者,在转型中的苏维埃社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在精神上和肉体上经历着"政治革命"和"文化革命"的双重冲击,他们不仅是苏维埃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体,更是被社会主义文化改造的客体.  相似文献   

11.
新经济政策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在不同历史阶段、不同国家经济建设的具体表现形式。它们既体现着规律一般性,又有着各自具体的内容。一、新经济政策是苏联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策略从1918年到192o年,是苏维埃俄国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时期,是俄国工人阶级和贫苦农民在俄共(市)党的领导下,粉碎外国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分子武装叛乱,保卫新生苏维埃政权的时期,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制度的大胆尝试的时期。这一时期,俄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既取得了一些成绩,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列…  相似文献   

12.
1932年初,中央苏区发起了一场反贪污浪费斗争,这是我党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经济战线上的斗争。这场斗争始于1932年初,一直延续至红军长征以前,时间长达两年多。它对于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保障革命战争的供给和根据地各项建设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 在中央苏区的初创阶段,红军和各级政府的经济来源,主要是依靠红军筹款和夺取敌人粮饷以及没收地主豪绅、官僚军阀的财产物资来维持。为了解决必要的经费,各级苏维埃政府和地方武装及群众团体都经常自发地开展打土豪活动,所得物资,一部分分给贫苦群众,  相似文献   

13.
中国苏维埃政权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种过渡政权.它的兴起,是向南京国民政府挑战的产物,它的衰落,则是自身发育不全、敌强我弱的结果,都具有历史的必然性.探究苏维埃政权兴衰的客观规律及其经验教训,对我们深入研究20世纪的中国历史,推进当今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苏联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权从地主资产阶级旧政权手中继承下来的是经济破败不堪、技术文化十分落后的一份遗产。在国际资本主义的包围中,在外国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以及国内地主资产阶级企图复辟的形势下,列宁亲自领导苏联人民开始了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由于既无本身实践经验作为依托,又无国际经验可以借鉴,因此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不得不在实践中摸索着前进。列宁建设社  相似文献   

15.
朱德同志对中国人民军队的建设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人民军队的建设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和研究朱德同志的人民军队的建设思想,对我国的国防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一、讲政治1.无条件服从党的领导.是党领导军队,还是军队领导党,这是军队建设的首要问题.有人认为党是军队创造出来,政权是军队建立的.朱德同志认为这是完全错误的思想,而且是一种极端危险的思想;如果任其存在和发展下去,必然会破坏党的团结,损害党的事业,这是决不能允许的.他指出:“全军每一个党员、每一个干部都必须明确认识:军队是在党的领导之下建设和发展起来的,是在党的领导之下战胜了敌人的,党是军队的领导者,军队是党发展革命和巩固革命胜利的工具,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军队.”(《朱德选集》第328页.以下出自此书只注页码)所以,全军每一个指挥员和战斗员,都必须无条件服从党的领导.  相似文献   

16.
当目前革命战争急剧的发展中,苏维埃的中心任务,是领导与发展革命战争,一切工作应以战争为中心。一切牺牲在为争取战争全部的胜利。健全与巩固苏维埃的领导,是争取战争全部胜利的一个基本条件。地方苏维埃虽经过一次全部改造,在工作上虽有部份进步,但在领导与发展革命战争的中心任务中,发现地方苏维埃的领导薄弱和许多错误。首先是没有以战争为中心,因此扩大红军许多地方没有积极去进行,不积极动员群众到前线参加战争,有些对于地方武装领导没有坚决实行进攻敌人,如龙岩革命委员会,长汀县苏等,不但不坚决的领导群众去同敌人作坚决的斗争,反而畏缩逃跑,使苏区受到相当损  相似文献   

17.
中国苏维埃宪政建设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较为健全地建立了苏维埃政权的组织机构和领导体制,提出了处理党政关系的一些基本原则,初步探讨了民族区域自治,将民族资产阶级作为苏维埃政权的阶级构成之一;但也有沉痛的教训,机械地移植了苏联的苏维埃体制,“以党代政”“党政不分”的现象严重,倡导脱离中国实际的民族自决权和联邦制,民族资产阶级在很长时期被作为革命的对象。  相似文献   

18.
本文阐述了土地革命时期共产国际关于在中国建立苏维埃政权的一系列指示和中国苏维埃政权建立的历史过程,论述了中国苏维埃政权的历史作用,并对中国最早建立的红色政权问题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9.
黄秋迪 《北方论丛》2015,(4):108-112
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开始在全国“凯歌行进”,远东地区也汇入到波澜壮阔的革命洪流中。在苏(俄)中央委员会的领导下,远东各地至1918年5月,经过四个发展阶段,普遍建立苏维埃政权,确立了十月革命在苏(俄)的全面胜利。远东苏维埃政权是在严酷的国内外环境下建立起来的,有效的斗争策略保证了革命逐步推进,但是,苏维埃和地方自治管理局两个政权并存、苏维埃政权建设实行“一刀切”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远东地区苏维埃政权的稳固。  相似文献   

20.
1921年3月,在列宁领导下,苏俄制定和实施了新经济政策。这是苏俄在进入和平经济建设时期一个极为重要的政策转变。这个政策的实质是什么,在当时的苏俄和中国都有不同的认识。以至发生争论。我党早期领导人高君宇就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实行发表过自己的见解。本文拟对这一政策及其争论的历史背景和高君宇的理解作初步考察,以对高君宇的认识做出恰当的评价。1917年俄国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工农苏维埃政权。革命成功不久,为了挫败随之而来的十四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敌对势力叛乱,度过灾荒,饥馑,年轻的苏维埃政权曾制定和实行过“战时共产主义”的特殊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