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2.
西班牙的哈卡是比利牛斯山脚下的一座小城。初到哈卡,有一天,我准备开车出门。我刚发动了车子,邻居埃里斯太太站在了我的车头前。我下车问她:“有事吗,埃里斯太太?”她说:“我要告诉你的是,你的车有点脏了。” 相似文献
3.
西班牙斗牛是由古代的狩猎演变而成。每当国王加冕、结婚,王太子出生或凯旋等庆祝活动,王宫贵族以驾马刺牛助兴。十八世纪,有个勇士只身与牛搏斗,将牛刺死。从而把斗牛的技艺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4.
笑是最便宜的灵丹妙药,是一种万能药。在西班牙,有一群专门活跃在医院里的职业搞笑人,他们的工作就是用笑来减轻病人的痛苦。 相似文献
5.
构建生态文明与塑造生态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丽红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
生态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使我们意识到人类与自然和谐关系的重要性,留住绿色生态,保护环境与造福未来,是人类不可推卸的责任和构建生态文明的必然选择。生态失衡的根本原因是人的素质发展失衡,拥有大量高素质的生态人才能解决生态问题。构建生态文明、塑造生态人就要树立新的自然价值观、发展观和消费观。 相似文献
6.
莘庄镇位于上海市中心城区西南部,是一个人居环境优美,生活设施齐全的美丽家园,名列全国小城镇综合发展水平千强镇第四位、上海市第一位。2001年,莘庄镇创建成国家卫生镇,2003年创建成国家环境优美镇,2005年被评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 相似文献
7.
生态文明语境下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洪宝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2(2):59-62
环境危机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一大难题,人与自然是否应和谐相处,能否和谐相处,如何和谐相处,这是我们不得不认真思考和对待的大问题。人类担负着生态问题的巨大责任与义务,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超越工业文明、建设生态文明是人类目前面临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人的全面发展视野中的生态文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桥生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3):138-142
建设生态文明既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践要求。社会主义的本质核心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应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取向。在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过程中,应转变思想观念,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增强社会主义建设好生态文明的信心和决心,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理论支撑;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基础;进一步完善生态制度体系,建设和谐社会,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9.
刘建新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6(4):30-34
市场经济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基本特征。但是,如果物质利益冲动成为经济活动的惟一动因,就必然导致人的主体地位的失落,人就会异化为单纯的手段和工具,就不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价值目标的实现。在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中,应通过制度文明建设推进市场的理性化、民主化和法制化,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旅游业的发展及其为当地创造物质财富的能力,取决于从事旅游业的各种人力资源的情况,取决于对旅游业各方面资源的配置、管理和使用的情况.结合"塑造肇庆人文明形象"问题,本文提出看法,并对旅游业今后的发展给出对策. 相似文献
11.
余莉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2,55(2):158-161
马尔库塞的《爱欲与文明》一书中包含着深刻的人与自然观。依照弗洛伊德理论 ,人与自然的冲突起源于原始本能的“放荡不羁”,所以 ,要发展文明必须压抑性欲。但马尔库塞认为 ,对性欲的压抑不仅不能促进文明的进程 ,相反却隐藏着严重的人与自然的危机 ,对爱欲的约束最终将摧毁自然及人类自身。因此 ,要发展文明 ,只能通过对爱欲的解放 ,从而解放自然 ,最终达成人的解放 相似文献
12.
13.
包红梅 《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2003,12(2):25-27
文章从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维度出发 ,论述了生态文明观的确立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意义关系。通过生态文明观思想内涵的解读 ,分析了生态文明观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理论契合之处 ,并进一步提出生态文明观的确立将引起人们生态意识、生产方式及生活方式的变革 ,对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钟贞山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43(6):28-32
生态文明建设旨在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与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新型的人性承载对象,社会生态人人性假设能够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合理的人性范式,承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原则和行为实践,是生态文明建设条件下对人的素质品质的现实期待和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5.
文明转换与人的命运──《飘》重读随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红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6)
人的命运是文学最为关注的内容,而人的命运往往在文明转型时期,亦即社会动荡时期得以最充分的展示。从对《飘》的重读,从对斯嘉丽再生过程的分析,我们可以阐释文明转换与人的命运之间的关系,并重申文学是以人而不是以政治或其他什么东西为中心的命题。 相似文献
16.
17.
基于对四川省平昌县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现状的调研,分析农村生活垃圾对自然环境、农产品质量、居民身体健康的影响。调研结果显示,当前农村生活垃圾污染防治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农村居民环境保护意识差、农村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制度不健全、环境执法监管部门监督缺失、农村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等。为了有效防治农村生活垃圾污染,推进农村生态文明体系建设,需要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加强生态文明理念宣传教育,促使农村居民养成绿色消费的生活习惯,完善农村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发挥村委会对农村环境保护的监督作用,加快农村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经济等。 相似文献
18.
平日里,总会在公车、会场、餐馆、楼道等公共场所,听到突然响起的高分贝手机铃声,接打电话者甚至如喊叫一般,旁若无人。这种被别人的手机铃声、电话内容干扰生活、打断思绪的感觉着实不爽。而一次赴日旅行的经历,却让我领教了日本人生活中的手机文明。 相似文献
19.
吴趼人“文明专制”思想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强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4)
"文明专制"是吴趼人有感于社会危机而提出的救国方案。这一政体主张明确反对立宪制和共和制,同时也不赞成封建专制。它虽是吴趼人的智慧结晶,但明显地受到梁启超的影响,并间接地得力于陈天华。这一出现在《新石头记》中的主张,正式提出应在1907年3月以后。它的出现既是吴趼人思想转变的标志,也是吴趼人小说创作的转变标志。 相似文献
20.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15-20
从苏格拉底到黑格尔都在为如何界定人性而思索,但是,从对自我的肯定到康德的道德理性再到黑格尔天国中的完美人性,都是在形而上的层面追问世界本质和存在的意义等问题的过程中涉及人性的问题,而不是在现实的生活世界中探讨活生生的人的问题,从而无法真正认识人的本性和人的生活。杜威认为,人性是由冲动、欲望和理智三者互构的,人不仅具有自由本性,还有自然本性,所以,要改变人性就必须立足于日常经验生活。值得注意的是,生态本性是人性的重要部分,现代人为了追求物质利益的最大化,往往遮蔽了自己的生态本性,从而造成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不平衡。在杜威的实践哲学视域下,寓于生活之中的教育是实现生态本性复归的现实路径。因此,公民生态教育的落实必须立足于人的现实生活,最终实现人性的复归和生态问题的彻底解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