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奈达翻译理论评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翻译界长期以来信奉和遵循“信、达、雅”。改革开放引进了国外翻译理论界不少翻译理论和标准 ,其中最为国人称道的就是当代声名显赫的美国翻译理论之父尤金·奈达所提出的“动态对等”、“功能对等”、“翻译信息论”、“读者反映论”等翻译理论和原则。这些原则和理论不仅丰富了我国翻译理论 ,对翻译实践也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本文介绍和评述了奈达的上述理论。  相似文献   

2.
诗学因素对严复翻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翻译操控理论认为翻译是译者在一定权利人或机构设立的意识形态体系内完成本人诗学追求的过程。诗学是关于诗作和诗歌及其技巧研究的理论。严复有关翻译的标准如“达”、“雅”正体现了诗学因素对严复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歇后语是具有独特的结构形式和独特的汉民族文化特征的语言形式,已成为俗语翻译实践中的“瓶颈”。现讨论Sperber & Wilson关联理论和Gutt关联翻译理论的观点,并运用关联翻译理论中的两个重要翻译模式——直接翻译和间接翻译模式并通过对比分析来讨论汉语歇后语的翻译问题。关联理论对两个翻译模式都有着充分解释力。就歇后语的英译而言关联理论对间接翻译有着更充分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诗歌翻译理论起步很晚,至今尚属草创阶段,始终没有出现象文学翻译理论中严复所标的“信”、“达”、“雅”那样影响深远的理论。自1922年茅盾的第一篇讨论诗歌翻译的专文(《译诗的一些意见》)发表算起,我国的诗歌翻译理论也已经有着六十多年的历史了。但这六十多年来的进步堪称缓慢。诗歌翻译理论界讨论最多的无非是从文学翻译理论中借用来的术语,如“直译”、“意译”说,“传神”说等,诗歌翻译还缺乏自身的理论。只是到了七、八十年代,随着诗歌译本的大量涌现,又掀起了一股诗歌翻译理论的热潮。但这股热潮没有结出丰硕  相似文献   

5.
受西方线性发展史观的影响,新民主主义文学史观将中国文学现代性“五四起源”合法化,缺乏对晚清文学尤其是小说翻译进行多维度分析.基于对线性史观的解构性反思,深入考究晚清小说翻译文学体裁、文学主题、文学语言等方面,进而系统分析晚清小说翻译与五四新文学的关系,发现晚清小说翻译在“前现代”语境中已经具备了诸多现代性特征,对中国文学现代性进程意义匪浅.  相似文献   

6.
傅雷是中国著名的法国文学翻译家,同时也是一位造诣深厚的艺术家。傅雷的主要翻译理论深受艺术的影响。“重神似不重形似”理论无论是命名还是实质都与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理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翻译以艺术修养为根本”理论直接论述了翻译与艺术的紧密关系,傅雷高超的艺术鉴赏力、渊博的知识和高尚的艺术人格对其翻译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行文流畅、用字丰富、色彩变化”理论与艺术的行云流水、绘画的用笔丰富和色彩变化一一对应,把翻译与艺术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7.
互文性理论的提出,打破了传统翻译的意义观,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文中从语用认知的角度探讨了互文性理论对于翻译理论和实践的启示,提出为了确保原文和译文的互文连贯,译者应采用灵活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8.
性别差异是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产生和发展的基石。该理论认为性别差异贯穿于传统翻译的整个过程,主要体现在“翻译的性别”和“性别中的翻译”两个方面。翻译的性别被定义为女性,为女性进行翻译研究提供了隐喻性的思维框架;而性别中的翻译主要关于两性译者对于译文不同的贡献,尤其是“双性同体”翻译思想的提出可以纠正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过激之处。  相似文献   

9.
与穆雷教授就“翻译教学”与“教学翻译”一说提出不同意见,认为“翻译教学”与“教学翻译”虽概念不同,但在我国的翻译教学中有着密切的联系,因而既要重视“翻译教学”,也不能忽视“教学翻译”。如果将二者截然分开,不利于我国翻译教学的顺利进行,也不利于大批翻译人才的培养。因此,对国外翻译理论我们要深入研究,经验证对我们有用者可合理接受,对不符合我国国情者不可盲目搬用,对西方翻译理论术语的盲目搬用不利于我国翻译学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期待视野"与文学翻译中的"文化误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误读”是文学翻译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本文运用接受理论的核心观点 ,探讨了文学翻译中“期待视野”造成“文化误读”的理据 ;从译者的角度 ,分析了“期待视野”中文化意象、语言的文化内涵对文学翻译造成的影响 ;从译文读者的角度 ,分析了同一时代的读者和不同时代的读者不同的“期待视野”对文学翻译的影响 ;文章最后指出文学翻译中出现的“文化误读”有着消极的作用 ,但也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前,翻译理论研究及翻译理论本身在本体论前提方面的思想理论储备严重不足,突出地表现为在研究对象本体论方面的局限,导致了翻译理论本体论以及整个翻译理论建构上的局限。"艺术的"、"科学的"、"科学+艺术的"都不是翻译活动以及翻译理论研究的对象主体或对象主体全部。将翻译活动简单地定性为"科学"、"艺术"、"科学+艺术"都是错误的,"翻译学是艺术论"、"翻译学是科学论与艺术论的统一"也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2.
解构主义翻译观指出,翻译的目的不是为了“求同”,而是“存异”。因此,翻译应尽量反映语言之间的差异。解构主义翻译理论产生之前,多数翻译理论主张翻译应力求达到译文与原文“对等”。解构主义翻译观消解了传统译论中译作--原作二元对立关系,冲击了传统翻译观中“忠实”原则和“原文至上”的翻译原则,肯定了译者的主体性和创造性,重新定义了译者在翻译中的地位,对原文与译文关系的处理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同时为翻译研究的多元化发展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3.
作为第一个被引入中国, 继而在不同时期形成两个"言必称奈达"现象的西方译论, 奈达翻译理论有其自身魅力.本文介绍了奈达的翻译思想, 对其翻译理论进行了分析, 对奈达理论在翻译界的重要地位和对中国翻译研究的重大影响进行了简单的评述.  相似文献   

14.
当前译界或学术界存在一种误解,即谈到西方的翻译理论就直接等同于奈达的"等值"翻译理论。尽管人们对等效翻译论进行了多视角和全面的探析,但其仍然是一个富有争议的研究课题。文章对等效翻译论的渊源、内容、目标以及标准进行了全面的梳理与合理的释读,力图在把握等效翻译论的实质基础上,对等效翻译理论的贡献与缺陷进行合理的反思。  相似文献   

15.
严复提出的"信达雅"理论是中国翻译界长期关注和讨论的焦点之一,"信达雅"翻译理论的渊源和演进在近现代翻译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和影响,其作为翻译理论的标准化及合理性,在翻译实践中应加以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林语堂是20世纪中国集翻译理论与实践于一身的翻译家之一,他的翻译思想具有明显的独创与超前意识,为我国译学研究提供了许多值得挖掘的话题。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出发,以林语堂英译《浮生六记》为例,对林语堂先生的翻译思想进行解读,指出林语堂的翻译思想与实践都体现了翻译适应选择论中"和谐统一"、"译者中心"、"选择/适应"及"译有所为"的理念。  相似文献   

17.
"互文性"理论对传统翻译理论产生的冲击,是提醒从事翻译研究和翻译实践的学者去探究翻译与"互文性"的关系.这无疑会给翻译研究增加一个新的维度."互文性"理论将翻译视为文本间的互换,从而颠覆了传统翻译理论中原作者至高无上的地位并赋予译者三重身份,即:读者-阐释者-作者.文章详细论述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如何从不同层次把握住自己的身份来实现文本的互换.  相似文献   

18.
考察奈达一生的学术活动轨迹和他的翻译思想演进历程,可以看到:与其立说奈达是一位“ 翻译家”,不如说他是一位语言学家和翻译理论家;他的翻译思想始终处于不断调整和完善的过程中,在没有完全得到实践的验证之前,目前还没有发生“根本变化”;他对翻译理论所持的怀疑态度,不仅反映了翻译问题的复杂性和他的翻译理论的局限性,更说明了区分应用翻译理论和普通翻译理论的必要性以及建立翻译学的紧迫性。  相似文献   

19.
“案本而传冶“义理明析、文字允正冶的零度翻译是科技文献术语汉译的基本准则.以颇具代表性的农机具日源术语为例,通过分析其汉译适应化发展过程、特点及理据,提出“译者与文本对话冶的解释学对等翻译观、注重“整体性冶与“共时性冶规范之美的结构论对等翻译原则,尊重源语文化特征的“文化再现冶翻译观等零度翻译理据,阐明了农科术语汉译必须遵循零度翻译的原则.  相似文献   

20.
目的论是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的核心,强调翻译目的决定翻译策略。经历了3个时期的发展后,最终由诺德提出了"功能+忠诚"的"忠诚原则",其研究重点在于翻译者对原文作者和译文读者的忠诚。忠诚原则既纠正了激进功能主义的倾向,也进一步完善了"目的论",突破了对等理论的束缚,对传统的"忠实"标准进行了修正,扩大了可译性的范围。更重要的是,它增加了翻译策略要求翻译活动必须依据翻译目的,以文本目的为翻译过程的最高准则。这对翻译行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