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清初词论家们努力恢复词的雅正传统,因此他们着重强调词曲之辨。在强调辨体的同时,清代词论家们愈益强调推尊词体,由浙西派朱彝尊到常州派张惠言周济再到晚清诸词论家,他们的词学观经历着较明显的由辨体向尊体的理论批评转向过程。这一转向不仅促成了清代词学的成熟,它同时也是清代词创作繁盛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比兴寄托”是常州词派提出的一种总体的说词方式 ,其中蕴涵一些极为丰富、极有价值的文学接受思想。但这种说词方式在常州词派主要理论家那里却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与完善的过程。在张惠言那里 ,“比兴寄托”的说词方式尽管赋予了读者参与作品意义重建的权利 ,但由于其浓重的政治教化倾向而显得牵强附会。张惠言的后继者周济进一步承认了读者对作品进行自由解说的权利 ,并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张惠言以忠贞美刺之义硬性比附作品的弊病。常州词派的理论重镇谭献则完全跳出张惠言仅仅就词作本身进行笺释 ,把逐字逐句的牵强比附视为作品原意的窠臼 ,将解释词义的主动权交给了读者 ,从而使常州词派“比兴寄托”的说词方式显得更为圆润通达  相似文献   

3.
清代号称词的中兴时期,而词学研究尤盛。作为常州派的重要理论家,周济的词学理论主要见于他的《介存斋论词杂著》、《宋四家词选序》、《词辨序》等。周济论词,主要继承张惠言关于词应“意内言外”,以“比兴手法表现其温柔含蓄、低徊要眇”之情,有“风骚”之义的主张,并加以阐发,使之具体化。特别是他对于词必须有寄托并如何才能达到寄托的途径的论述,进一步完善了常州派的词学理论,给后来词家、词论家以很大影响。《宋四家词选序》云:“夫词,非寄托不入,专寄托不出。一物一事,引而伸之,触类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近年来大型古籍整理成果《清代诗文集汇编》为考察依据,梳理出常州词派主要作家左辅、恽敬、张惠言、陆继辂、李兆洛、董士锡、谭献7家所创作的72篇题画散文作品。常州词派作为有清一代具有重要影响的强调寄托的文人群体,题画散文作品成为他们抒发儒家理想、与论词依据"温柔敦厚"的"诗教"一脉相承的不二法门。  相似文献   

5.
清代词学久成扞格的浙西词派与常州词派在近代能走向合流,既是词学发展的必然,也与一二关键人物的倡导有关.端木埰即堪称清代词学向近代转型的一个相当重要的过渡人物.他在创作方面兼师王沂孙与姜夔,旁涉苏轼,理论上远承张惠言和周济学说,近接金伟君、祁( )藻、周之琦及其尊人的词学观念,以"浙"济"常",以自己的创作、批点和选本,有力拓展了常州词派的理论格局,对"晚清四大家"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并由此而奠定了晚清词学的基本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惠言作为常州词派的开山人物,其于治经上多得皖派学人的指导,从而成为乾嘉时期著名的经学家。而其词学也颇多经学色彩。从张惠言治词之目的以及经学施之于词学两方面来考察皖派学人对其词学观的影响,可以展示出清代江南一带的士风和词风。  相似文献   

7.
孟子"以意逆志"说对中国古典诗学阐释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并辐射到词学阐释学领域,清代常州词派的词学阐释理论就是导源于这一阐释传统的.通过考察常州词派的词学阐释理论,发现自其创始人张惠言至谭献等人之间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他们逐步完成了将"以意逆志"之"志"由"作者之意"向"读者之意"的转换,最后将阐释的主动权完全交给了读者,给读者理解文本以充分的自由,推动了中国古代文学阐释学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白雨斋词话》与张惠言论词主张的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词学中兴,倚声之业盛极一时,前后三百年间不仅作手如云,名家迭出,词作浩瀚,而且词学理论研究和批评专著亦洋洋可观,为自有长短句以来的历代所无法比拟。在清代各种词话著作中,陈廷焯所撰《白雨斋词话》成书于1892年,全书共计十卷七百余条(据《白雨斋词话足本校注》,齐鲁书社1983年版),不仅篇幅最为庞大,对历代词作、词论的论列也颇为详尽,是一部问世较晚但比较重要的词学专著。一般认为,《白雨斋词话》主要是承袭张惠言论词之余绪,发挥常州词派的词学理论。这当然是不错的,陈廷焯本人在谈到他论词的宗旨时,就曾  相似文献   

9.
周济的词学思想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出入说、词史说、南北融合说、浑厚说。前三说是对常州词派创始人张惠言词学思想继承基础上的提炼、发展和超越,后一说则是他自己的理论创新。周济建构了常州词派完整的理论体系,是该词派最主要的理论家。  相似文献   

10.
比兴寄托是中国古典诗学的一个相当古老的理论 ,常州词派的开创者张惠言注重政教 ,却又受经学的影响 ,限制了作者兴会与才情的发挥 ;董士锡偏重于艺术表现 ;周济则融会二家而包容之 ,既承认其上攀《风》《骚》 ,注重意格的一面 ,又强调了审美之特征 ,将寄兴的理论充分运用到其创作论中 ,提出了“从有寄托入 ,以无寄托出”的著名理论 ,从创作过程入手 ,对比兴寄托的实际运用作了进一步的发挥。  相似文献   

11.
谭献是晚清一位词学大家 ,在继承常州派张惠言、周济词学理论的基础上 ,根据自己创作和整理词集的经验和心得 ,提出了新的词学观点 ,进一步完善了常州派词论 ,对中国词学理论有杰出的贡献。谭献的词论主要有 :一、继承常州词派的观点 ,继续推尊词体。二、在词的创作方面 ,提倡比兴柔厚。三、在词的鉴赏批评上 ,提出“作者之用心未必然 ,读者之用心何必不然”的著名观点。  相似文献   

12.
周济作为常州词派的关键人物,其《介存斋论词杂著》中关于白石的一段点评,最早正面提出“寄意题外,包蕴无穷”的说法,具有一定的纲领意义。周济以“破”带“立”,对“今人”标举姜、张,讲究“磨盘雕琢”的创作风气进行了批评,提出了“寄”、“意”兼重而至“浑化”的词作审美理想。周济在张惠言词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演绎,其立论既有时代背景,也有理论高度,对常州词派的最终确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摘要]张惠言的词论成就在于提出了“意内言外”、“比兴寄托”说,并标举温庭筠词为典范。比兴寄托创作理论的提出与他援引诗教说词、他的治经方法和清初词论家的尊体途径有关。其创作论重视寄托之意、其鉴赏论重视阐释发挥,推尊词体,尤其是推崇温词,引起了争议。但从接受美学重文本意义角度看,他的鉴赏词论可备一说,其弊端是将阐释的多种可能性局限为一种;从知人论世角度看,温词也并非全然不具寄托品格,只是不能坐得太实。虽然词论偏颇,但适合了表达特定时代情感的需要,适合了既推尊词体又避免文字狱的需要,加上常州词派的内部继承和发展,使其终成清代最大词学流派。  相似文献   

14.
常州派的创始人张惠言以上溯风骚而尊词体,以比兴奇托而救渐派空疏之弊,其功不可谓不大。但一种新理论的兴起,一方面有扭转风气之功,一方面又不够完善,常常矫枉过正,于是后起诸生补苴罅漏,使其论益为公允精到。张氏既殁,周济步武其后,一则恢弘其  相似文献   

15.
前人论词,相当注重它的“阶段性”.在此基础上,便生出了重晚唐五代、北宋以及重南宋的两大派别.前者可以常州派中的张慧言和周济为代表(张惠言在词中最为推崇温庭筠,而周济则以周邦彦为词中之“集大成者”),后者可以浙西派中的朱彝尊为代表(他在《词综·发凡》中曾说:“世人言词,必称北宋.然词至南宋始极其工,至宋季而始极其变.姜尧章氏最为杰出”).持这两种意见的论者,由于各人的出发点和着眼点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6.
常州词派词论的经世精神徐枫词,作为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种抒情文体,面对衰世,其疗救方式自然不能等同于哲学等学科,其疗救内容主要是针对当时词学的固有弊端而发。如果对产生于嘉道年间的常州词派理论作一粗略整理,我们不难发现,它以独特的形式顺应潮流,始终着意于...  相似文献   

17.
陈廷焯(1853—1892)潜心于词学,“历数十寒暑”,“稿凡五易”,写成《白雨斋词话》8卷696条。这是历代词话中篇幅最大的一种,涉及面广。但最突出的内容,是提出和反复阐发了“沉郁”之说。此说大批发挥清代常州词派论词之旨,又有所创新,对词的  相似文献   

18.
晚清学者杨希闵所辑<词轨>是一部选论精当、颇具手眼的词选.从选本批评角度对其加以考论,有三端值得重视:这是一部在清代后期词学语境下出现的词论型词选,其选心近于常州词派词统,但又不囿于常州词派,其推尊唐五代北宋词,又承继云间词派余响;其分为正、附两大选阵,在选人方面特重诗词兼擅、一身二任的词人;其评词重自然浑成,有性情境界者颇得重视.  相似文献   

19.
清末民初常州词派的情感流向李慈健一清末民初常州词派,以谭献、王鹏运、朱祖谋、况周颐、陈廷焯、郑文烨等人为代表,主盟近代词坛。他们继承前期常州词派词学传统而有所发展,使常州词学理论日臻系统完整;在创作上依归前期遗风,伤时感世,托微兴寄,传达了封建末世文...  相似文献   

20.
某个文学流派在诞生之初的组织形态、存在面貌对该派文学风尚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在常州词派形成过程中,师徒传承是该派词学思想得以发扬和延续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将词人联结起来的重要纽带之一;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友朋之间的交往切磋,它从内部和外部共同影响着常州词派的形成和发展,甚至为常州词派的未来衍变埋下了具有预示性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