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世纪50年代初国共两党分别在台湾和大陆进行了农村的土地改革运动。台湾的土地改革使国民党在台湾站稳了脚跟,并促进了台湾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大陆的土地改革运动,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西北地区大规模土地改革过程中,习仲勋深刻领会中央土改政策精神、创造性执行了符合西北地域特点的具体政策,稳妥推进并顺利完成了西北土改任务。习仲勋善于将政策的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严格遵循依靠群众、教育群众的执行路线;高度重视干部教育,领导西北人民实现了西北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为西北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运作效率,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但我们在运作时,必须把握三个问题:一是政企分开是搞好股份制的必要前提,要求政府尽快转变职能;二是推行股份制不可“一刀切”,因国企情况各不相同,改革不应采取一种模式;三是正确认识股份制与公有制的关系,不能把两者对立起来。在我国的股份制,或基本属国有,或属公有,只有少量属非公有制企业。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改革"政策使党赢得了农民支持,从而使党发展壮大。该政策之所以能够推行开来,有着重要的现实背景作为支撑,这是党选择土地改革政策的依据所在,也是政策得以顺利实行的基础。对于土改背景的认识以往学界更多看中土地占有不均一点,而忽视了当时农民的人口比重、党的反叛角色及当时土地改革成为社会共识等因素。  相似文献   

5.
本文概述了 1979年以来国内关于解放战争时期土地改革研究的主要成果、研究的主要问题和主要分歧 ,指出研究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 :一是政策研究多 ,实践研究少 ;二是宏观研究多 ,微观研究少 ;三是政治、经济影响研究多 ,社会结构、文化心理影响研究少。提出研究视角必须下移、研究视域必须扩大、研究方法必须多样的克服土地改革研究危机的意见  相似文献   

6.
杨民  杨献东 《社会科学》2005,26(11):35-40
从工业化初期的英国、法国、前苏联、我国台湾省、印度等(重点是英国)的土地改革对工业化的作用和影响、经验和教训中总结出:不同的土地改革对工业化可能促进也可能促退;成功的土地改革和工业化是相互依赖的;土地产权是至关重要的;土地过于集中和过于分散都对生产不利;不同的改革方式的短期效应和长期效应是不同的。这些对我国具有现实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7.
李里峰 《江海学刊》2012,(1):161-168,239
抗战结束后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演变与执行,体现了政策运作中延续与变迁、表达与实践、温和与激进、上级与下级间的辩证逻辑。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演变的前后阶段往往呈现出相互交叠的特征,政策制定者也会根据不同情形而分别强调政策的"变"与"不变";政策执行可能偏离政策规定,政策目标与政策宣传可能背道而驰,政策制定者也可能有意利用政策执行之偏差;温和意味着团结和秩序,激进意味着斗争和活力,政策的温和与激进既是客观形势之后果,也与政策制定者的主观选择密切相关;政策执行者并非同质性的整体,上下级之间在政策演变和执行中不断互动,其间既有命令与服从,也有批评与抵制、推诿与抗拒。  相似文献   

8.
社会研究始于问题,然而社会科学对"什么是问题"和"从问题出发的社会研究"反而缺乏系统的反思。通常情况下,社会研究中的问题源自于已有知识积累对解释目标无法提供充分解释而产生的疑惑,完全不能解释的"新问题"是很少见的。问题具有时空延展性,可以附着在不同的现象中,社会研究需要从现象中分离出问题并进行解释,现象描述不等于解释问题。社会研究中的问题大致呈现为三种基本形态:(1)逻辑上的内在冲突;(2)认知上的"黑匣子";(3)实践上的不正常状态。那么,从"问题"出发的社会研究如何展开,不仅需要我们发现真正的"问题"作为研究起点,而且还要求把对"问题"的科学分析和认知上的推进作为研究的主线。概言之,一是对问题的解释应超越人类知识遗产已经提供的解释;二是对问题的理解和阐释需要情境性材料和分析性材料的系统支持;三是通过特定的机制分析呈现问题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9.
智力是人在认识过程中的综合能力,它是各种能力的总体。如何开发和培养智力呢?我们要从实际出发,找准方法和途径。一、努力创造条件,抓好智力开发智力是掌握知识的必然条件,人的智力是通过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并且表现于知识的掌握之中。一个人不掌握知识,就不可能有智力的发展,也无法表现智力水平。但一个人的学习成绩不等于智力,不能把智力与学习成绩划等号,有的学生学习成绩很好,但智力水平一般,有的学生学习成绩一般,但智力发展水平很高。著名的植物学家林奈、生物学家达尔文、哲学家黑格尔,他们在学校的学习成绩均不算佳;著名…  相似文献   

10.
孙中山之所以能在短短的十六年内便将一个庞大的清王朝根本推翻 ,主要是由于清王朝腐朽昏聩已达极至、统治根基彻底动摇以及世界现代化浪潮对中国的强大冲击这两种内外因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但同时 ,我们也要充分认识到孙中山实行的革命政策在其中也起了很大的积极作用。在长期的反清革命斗争中 ,孙中山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政策体系 ,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以武装斗争作为革命的主要方式 ;以武装割据和实行灵活多变的战略战术作为革命的主要战略战术 ;以反满、统战作为主要的革命策略。  相似文献   

11.
鲁迅和嵇康:越文化的同源同质同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与嵇康是不同时代的两位文化人物,但由于相同的文化传统--越文化的浸染,使他们在精神品格、思维方式、审美趣味和艺术追求等方面表现出许多趋同性;究其原因,乃区域环境中固有的文化思想精髓通过文化的传承和民间的积淀影响产生作用.鲁迅对先哲的有意追摹,使其得以承续先贤又超越先贤,成为现代中国最卓著的反封建反传统的思想革命的斗士.  相似文献   

12.
温锐 《文史哲》2004,1(1):45-53
20世纪上半叶赣闽粤三边地区基层政府的社会管理,在行政机构设置的专业化,民众组织和社会整合的社区化、社团化与行业化,对社会经济的管理重在引导与服务和重视社会公共设施建设等方面,均不同程度呈现了与传统政府管理职能的不同特点和逐步向现代社会缓慢转型的趋势。在中国自清末"新政"开始的自上而下推进改革和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历史进程中,它构成了该地区百年来社会转型历史进程中一个不应忽视的阶段。  相似文献   

13.
从魏晋南北朝史学发展看中华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炜民 《阴山学刊》2003,16(2):68-75
中华文明在数千年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一脉相传 ,没有任何中断 ,其重要原因之一 ,是中华民族有“治史”的传统。即使如魏晋南北朝分裂割据的“乱世” ,仍然保持着治史的传统 ,史学也取得了很大成就。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飞速发展的今天 ,大力倡导治史 ,弘扬中华文明 ,仍然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路成文 《阴山学刊》2003,16(4):36-41
莫砺锋教授是当代著名古代文学研究专家,在唐宋诗歌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莫砺锋教授的《唐宋诗论稿》立体地呈现了唐宋诗歌风格的转变,他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给予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荆州经学因《易》学成就,以及对魏晋玄学的影响而受到后人重视,故常被学者误以为仅是一个讲《易》地方学派,其实不然。《易》学成就之外,荆州学派对中国学术的推动还表现在:在经学整体衰微的情况下,刘表却五经并举,集合诸多儒生共同改定五经章句在经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开唐修纂《五经正义》之先河;其注经一改汉末经学繁琐之风,不重训诂而重义理阐发,以创新和注重经世致用为特点,体现出经学风气的一大新变;其习经多以古文为主,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古文经学的兴起和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