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毛泽东的伦理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组成部分.包括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道德思想意识、道德原则规范、道德实践活动三个部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道德理想、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的道德原则、以“五爱”为基本内容的道德规范、以实现共产主义理想为指针的道德教育、以做品德崇高的人为目标的道德修养,是构成毛泽东的伦理思想的基本内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是毛泽东的伦理思想的核心和灵魂.本文拟就毛泽东的伦理思想的总体予以概略述说.  相似文献   

2.
儒家伦理思想作为中国传统道德的主流,虽说不可避免地有着时代烙印和历史局限性,但其以"仁爱"为基础的道德规范体系,提倡"诚信"的社会公德,"贵和"的家庭美德以及"敬事而信"的职业道德,都是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挖掘、整理和研究其对现代社会有价值、有意义的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文化道德建设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3.
墨子的伦理思想以"兼相爱,交相利"为总纲,表现出"贵义"、"尚利"的功利主义特点,符合变动时代人们的利己心态和实际倾向。墨家坚持"志功合一"的道德评价原则,把能否"利天下"作为衡量人类行为是非善恶的标准,并且以切实行动坚持贯彻以社会为本位的崇高道德原则。当前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有必要重新研究和挖掘墨学所倡导的合理道德理想。  相似文献   

4.
公忠,是中国传统道德的重要规范.在中国封建社会伦理纲常中,公忠被看作"为国之本","天下大公之道",是社会的最高道德准则,"义理之归".究其原因,盖由公忠之德的兴废,直接关涉着社稷安危,天下兴亡.它要求人们"以公灭私"、"临患不忘国"、"天下为公"、"公而忘私"、"至公无私",特别是"忠先于孝"思想的提出,打破了忠孝难两全的局面,把忠拔高到无上的地位.虽有维护忠君道统之敝,但基本精神还是恤民安国.孙中山先生也倡导为民、为国、为天下的公忠精神,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弘扬公忠精神,对于发扬集体主义精神,维护祖国和人民的利益,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德治"思想是中国古代儒家政治思想和伦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在"性善论"的人性预设基础上的"德治"思想,把以"德"治天下作为一种理想化的统治手段和管理模式.分析这一古代传统,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当前的以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结合与互补.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全国人民智慧的结晶,集中阐释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新方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蕴涵的伦理思想极为丰富,其中最为鲜明的是"以人为本"的人本伦理观、于人于国的"重义"原则、知行合一的道德建设理念、天下为公的政治伦理观与和谐共生的生态伦理观。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众多学者对孔子的教育思想、伦理思想等研究颇多,对孔子的美育思想却很少涉及.而孔子的美育思想在他的整个教育思想体系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既有对"成于乐,游于艺"的艺术美感化的重视,又有对"智者乐山,仁者乐水"的自然美陶冶的倡导,更有对"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的社会教化美的强调,系统探讨了孔子的美育思想,并深刻揭示了其社会道德教化思想对加强我们中华民族的社会道德建设和塑造民族性格的真切意义.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军事伦理思想是毛泽东思想重要内容之一,学习、研究、运用毛绎东军事伦理思想,对于当前贯彻邓小平同志关于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树立正确的战争观,发扬我军优良传统,保持老红军本色,提高官兵思想道德水平,加强革命化建设,提高部队战斗力都有着重要意义。 一、毛译东军事伦理思想的形成和标志 什么是毛泽东军事伦理思想?毛泽东军事伦理思想是毛泽东关于军事与道德关系科学理论体系。它的研究对象是毛泽东关于军事道德问题的理论,即战争中的道理问题、军事活动中的道德问题、革命  相似文献   

9.
"为政以德"是孔子所提出的关于治理国政的基本方针,是儒家政治道德的基本原则,也是其政治伦理思想的鲜明标志.孔子及其儒家认为,"为政以德"是对为政者起码的道德要求,在处理政务、治理国家方面,为政者必须遵从一定的道德准则,并重视道德对人们行为的规范作用.从"为政以德"的基本原则出发,儒家倡导德治、仁政,反对暴政、苛政.在德治与刑罚的关系问题上,儒家主张德主刑辅,认为在治理国政中道德与刑罚虽然都是不可缺少的,但德治是根本,刑罚只能是"辅治之法".儒家在政治上不但倡导"德政",而且还主张"以德导民",要求为政者注意社会道德教化,并把道德教化视为治国之本.正确把握孔子及其儒家为政以德的思想,对于全面理解孔子及其儒家的政治思想、道德理论以及整个思想体系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青年毛泽东继承中国传统的道德文化,又接受了近代启蒙思想和西方伦理思想的影响,形成了以道德改造社会的思想.这一思想是以他的"大本大源"理论为基础,并以重视教育、组织团体、利用报刊进行文化宣传等为具体的方式.为达到通过道德改造社会的目的,他又提出了以"三达德"为主要内容的国民素质理想模式.青年毛泽东以道德改造社会的思想是他早期思想中最有光彩的部分之一,同时也体现了他早期思想中道德主义和唯意志论的倾向.  相似文献   

11.
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先秦道家,常以否定的形式表述其伦理思想。主要有:无为之为的道德原则和道德实践;无知之知的道德认识和道德修养;无我之我的道德境界和道德理想。道家以否定形式阐述的伦理思想实际上具有肯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的中国传统伦理思想是传统文化的核心。人类进入21世纪,由于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冲击,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道德危机,许多目光敏锐的思想家、政治家和伦理学家都深刻认识到,拯救危机的唯一途径就是学习、继承、弘扬和超越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以建立新的道德体系,提高全民族的道德境界,从道德层面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挑战,重塑新世纪的民族之魂。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形成了内涵丰富的执政伦理思想。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执政价值理念,以民主集中制、人民代表大会制以及多党合作制为主要内容的执政制度伦理,以才德兼备为总要求的执政主体德性,以整顿党的作风建设、树立先进道德典型、加强党员道德修养等为具体途径的执政伦理建设。这些精辟的思想在新时期无疑可以引发许多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辜鸿铭是中国近代史上极富个性的保守主义者,他以西方化的视角审视和接受中国文化,又以儒生式的高度社会责任感向西方宣扬儒家伦理道德,被西方社会奉为中国文化代言人。文章以辜鸿铭独特的思想构成为关注点,以此为基础解析辜氏保守主义思想的独特性,明确其西方化的思想本质和评定其人文关怀的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15.
简析黑格尔的伦理有机体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格尔没有一本伦理学专著,他常常把伦理和伦理学都称为伦理,有时又把道德学说也叫做伦理学,这就增加了研究其伦理思想的难度。实际上,黑格尔关于伦理的思想是前后一贯的。在他那里,伦理学是客观伦理、主观伦理和绝对伦理构成的“一个伦理有机体”。黑格尔的伦理学决定了他在西方伦理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6.
孔子和柏拉图的政治思想在理想国、哲学王或贤人政治、为政以德等方面有同有异。孔子的思想带有更多的现实性,是建立在以家庭本位基础上的、以人伦道德为统治手段的等级社会;柏拉图则是想建立以国家本位、以国家道德规范为统治工具的、毫无流动性的等级社会。他们的思想虽有闪光之处,但也对后世的专制和极权主义产生了难以磨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先秦儒家孝亲思想的特征有三:其一是孝亲方式的"养"和"敬"的二重性;其二是孝亲义务的绝对性和至上性;其三是孝亲功能的逻辑推演性。可以预见的是,旨在强调家庭伦理之"孝"的先秦儒家"孝"论,必将对传统"孝"文化的当代转换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8.
东林学派是明代末期一个颇有社会影响的学术团体,其学风以经世致用为鲜明特征。他们的伦理思想,既禀承传统儒家的宗旨,又富于时代特色。就本体而论,他们抨击无善无恶说,复兴性善说;在道德实践方面,而倡导主敬与慎独的道德修为工夫,反对虚玄。这种求实务本、知行并重的新型伦理观,为明清之际的实学开启了方向。  相似文献   

19.
法律运行的伦理追问作为从道德价值论的视角对于法之创制、司法和执法及守法诸环节的审视和评判,既有其必要性,又具有可能性,这两者构成了法律运行伦理追问的内在依据。从具体向度看,法律运行的伦理追问主要体现在审视立法活动是否符合道德之“应然”,司法活动是否依循应有的伦理路径,守法主体是否确立了良好的守法道德。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分析孟子的“窃负而逃”的主张入手 ,阐述了儒家建立在家族血缘关系和家庭人伦秩序之上的社会政治伦理秩序设计 ,指出儒家对这一秩序的维护是 ,对每一个具体的道德主体赋予判断“真礼”与“非礼之礼”、“真义”与“非义之义”的职责和权力 ,判断的依据是能否保证家国一体的伦理秩序设计的稳定。儒家的这一伦理秩序设计导致在中国传统社会中不可能产生规则至上、规则统治的法治主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