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学术信息     
《越水悲歌——明末清初越中文人及文学研究》简介《越水悲歌——明末清初越中文人及文学研究》(李灿朝著)2011年7月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对明末清初越中地区文学与文化进行系统考察和宏观把握,是一部关于明末清初越中文人与文学的整体性研究专著。全书分上、中、下三编,分别选取地域文化传统、政治环境、文学思潮三个视角切入,绪论之外,  相似文献   

2.
余三定 《云梦学刊》2011,32(6):14-14
《越水悲歌——明末清初越中文人及文学研究》(李灿朝著)2011年7月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对明末清初越中地区文学与文化进行系统考察和宏观把握,是一部关于明末清初越中文人与文学的整体性研究专著。全书分上、中、下三编,分别选取地域文化传统、政治环境、文学思潮三个视角切入,绪论之外,几十一章,三十万字。上编探寻越文化的生成环境与特征以及地域文化传统对越中文人、  相似文献   

3.
归庄文学思想述评陈洪明末清初的近一个世纪中,社会、政局虽经天崩地解之巨变,文学创作与文学思想却繁荣而多姿。其间颇有特立独行之士,在文学活动中表现出鲜明的个性,如李渔、金圣叹、顾炎武、钱谦益等,而归庄亦为其中之归庄,字玄恭,是归有光的曾孙,生于万历末,...  相似文献   

4.
灵心、学问、世运、性情——论钱谦益的诗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灵心、学问、世运、性情是明代诗学的重要范畴,也是钱谦益文学思想的主要内容.顺治、康熙年间,钱谦益将这些范畴有机整合,构建了自己独特的思想体系.这种整合,实际上就是复古思想与性灵思想的整合,是钱谦益对明末清初诗坛的贡献,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钱谦益与晚明宋诗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功谊 《江汉论坛》2006,(4):111-113
天启、崇祯年间,钱谦益在程嘉燧启发下,走上了转益多师,唐宋兼宗的创作道路。他在诗序中也多次主张转益多师、别裁伪体。这种观念的提出有其特殊意义,“别裁伪体”裁的是七子派和竟陵派,“转益多师”学的是三唐、两宋、金元乃至国初的诗人。钱谦益以其师法多家、兼采众长的诗歌创作,呼应着他的文学主张。清康熙年间,邹式金在《有学集序》中就高度评价钱谦益出入中晚唐、宋、元,集诗家之大成。本文着重分析钱谦益天启、崇祯年间的诗歌创作,考察他是如何以宋诗为取法对象,实现转益多师的文学主张,从而推动晚明宋诗风的兴起。  相似文献   

6.
刘祥元 《理论界》2009,(12):120-121
在前贤学者研究的基础上,以《(日知录)文渊阁本抽毁余稿》为依据,与文渊阁本、文津阁本《日知录》比勘,得知《日知录》因“违碍字词”、“引用钱谦益”、“谢在杭《五杂砌诸书”等原因遭删改,四库馆臣通过“改变相同字数”、“小字变大字”等方式改变版式,毁灭罪证,成为纂修《四库全书》过程中窜改书籍的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7.
明末清初,钱谦益三笺杜诗: <读杜小笺>以史证诗, <读杜二笺>以诗正史, <钱注杜诗>以诗利、史.三次笺注贯穿的诗史互证精神,对其晚年创作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六才子书     
明末清初杰出的思想家文学评论家金圣叹把屈原的《离骚》,庄子的《南华经》,司马迁的《史记》、杜甫的诗、施耐庵的《水浒传》、王实甫的《西厢记》,依次称为第一才子书、第二才  相似文献   

9.
对柳如是的研究历来多集中在其青楼出身和传奇人生,对其诗作风格与明朝经济政治文化状况之间联系的系统考察并不多见,本文着力于阐析明朝文学尤其是吴江女性文学、钱谦益文学观点对柳如是的影响以及柳如是诗作风格所体现的明末文化的个性意识特征。  相似文献   

10.
钱谦益晚年提出“香观说”诗论,通过通感形式,渗透佛教义理,品鉴诗歌优劣。他提倡性情优先,反对浮华的形式,体现了一种感性的文学体悟。蒲松龄作为清代小说家,则在《司文郎》中塑造了一位用嗅觉品鉴文章好坏的盲僧,使故事情节离奇,充满了辛辣的讽刺。蒲松龄小说中的故事情节与钱谦益的“香观说”不谋而合,通过对两位作家之间的渊源、文论思想的比较,可以看到“香观说”对《司文郎》的小说情节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1.
周游 《天府新论》2017,(6):138-150
关于苏轼文与《华严经》之间的关系,钱谦益提出的“苏文有得于《华严》”说关注到了一个前人未曾注意的问题,即苏轼《司马温公行状》《富郑公神道碑》这类看似与佛教绝无关涉的史体文在文章形式上与《华严经》的相似性。他因此十分推崇苏轼此类文字,其同乡后学也有不少人继承了这一观念,并认为此类文字乃苏轼“大文章”。但在传统评价中,苏轼长于策论而短于叙事。钱谦益的观点与苏文的传统评价产生了分歧,因而并未被时论所接受,他效法苏文而作的碑传文也颇受后人诟病。  相似文献   

12.
清代以来 ,研究杜甫和他的诗集的论著中往往要提到钱谦益及其《杜诗笺注》的影响。 1 940年洪业所写《杜诗引得序》中说 :“清代的杜诗之学者鲜不受钱谦益 (1 5 82 - 1 6 6 4 )《杜诗笺注》之影响。”〔1〕洪序中还引用了钱谦益的《读杜诗寄卢小笺》中批评黄庭坚和刘辰翁的话 ,这段话集中体现了钱谦益贬抑前人学杜评杜的一种批评态度 ,这段话也见于钱注杜诗的《略例》,文字略有不同 ,在《略例》中是这么说的 :“宋人之宗黄鲁直 ,元人及近时之宗刘辰翁 ,皆奉为律令 ,莫敢异议。余尝为之说曰 :自宋以来 ,学杜诗者莫不善于黄鲁直 ,评杜诗者莫不…  相似文献   

13.
《和梅花百咏诗》是王夫之康熙四年(1665)为悼念亡友而作的组诗。勾稽史实,通过对序言的解读,可见船山于隆武丙戌、庚寅、乙巳三个历史时刻特殊的人生经历,以及所历人事导致的心态转变。《和梅花百咏诗》为一组"追和"诗,此类诗歌在船山诗集中数量颇多,且情感浓烈,可视为船山以诗存人、以诗纪史的意图表达,是其对自我生命史的阐释和书写方式之一。对《和梅花百咏诗》进行文本细读,可见船山遗民大儒的焦虑、孤贞与深情。另外,从《和梅花百咏诗》亦可见船山追求"雅训"的诗学思想,并与钱谦益《书梅花百咏后》流露的诗学观念不谋而合,于此可对明末清初复兴诗教的诗歌思潮窥之一斑。  相似文献   

14.
钱谦益《牧斋初学集》中有三则与《水浒传》相关的资料,都透露出《水浒传》在明代中后期的传播与接受信息。这无论是对于《水浒传》传播与接受史的研究,还是对于《水浒传》成书时间的探讨,都具有一定的文献价值,值得《水浒传》与古代小说研究者重视。  相似文献   

15.
韩梅 《东岳论丛》2004,25(3):114-117
明末清初著名文学评论家金圣叹通过对《水浒传》、《西厢记》的评点 ,完善了小说、戏剧评点的内容和形式 ,将中国古代叙事文学批评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他的文学评点还在朝鲜半岛得到广泛传播 ,文章介绍了金圣叹文学评点在朝鲜半岛传播的具体情况并分析其原因 ,阐明了中韩两国古代文学的密切关系 ,揭示了中国文学对朝鲜半岛文学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王立先生推出颇富创辟意味的《中国古代文学十大主题──原型与流变》(1990年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之后,继续在主题学研究方向上勤奋求索,作为这种努力成果的,便是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文学主题学》的问世。这部长达百万字的著作分为四册,即《意象的主题史研究》、《江湖侠踪与侠文学》、《悼祭文学与丧悼文化》、《母题与心态史论丛》,它们各司其职而又密切联系,共同为“主题学”学科之建构效力尽责。书中将原始思维与艺术思维研究、文学与泛文学研究、雅文学与俗文学研究、文学与文化研究等几个方面融合沟通,联袂而行,表…  相似文献   

17.
袁进 《社会科学》2012,(2):179-184
钱谦益是明末清初的重要作家,也是重要的批评家。他在总结明代文学史的教训中提出一系列的主张,具有独到的系统性,开清代文坛风气之先,对后世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8.
明末清初流寓日本的陈元赟,是我国第一位将公安派文学传至日本的诗人。日僧元政是日本第一位经陈元赟介绍而接受并学习公安派文学的诗人。陈元赟与元政合著的《元元唱和集》是日本第一部公安派诗集。公安派文学不但对日本的诗文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还影响了日本的花道艺术。  相似文献   

19.
张永刚 《殷都学刊》2008,29(1):74-78
作为明末清初颇具争议的人物,钱谦益身兼东林党魁与文坛盟主于一身。与文坛上的自鸣得意相反,政坛上的钱谦益屡陷党争的漩涡,难以自拔,纵观其一生的政治生涯,大略可划分为:一、科场未第时;二、万历庚戌科场案;三、天启浙闱关节案;四、党魁之目始成;五、崇祯枚卜案;六、辛丑狱案;七、策划周延儒入阁;八、入清复明运动等八个阶段。  相似文献   

20.
朝鲜朝文人对钱谦益的接受,具体方式包括肯定钱氏文才、次韵作品、引用观点及编撰年谱等.朝鲜朝文人接受钱谦益的主要原因在于钱氏在文学和历史方面的成就与影响、对朝鲜古代作品的重视、为朝鲜朝文坛批判拟古派提供了依据以及钱谦益本身作为东林党人和性理学家的特点.朝鲜朝文人对钱谦益的接受促进了朝鲜朝文学的进一步发展,在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方面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