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蒙太奇是电影的构成方法,是电影艺术独特的表现手段和思维方法。然而,在艺术表现多元化的今天,小说中也能找到它的身影,这种“陌生化”的艺术表现手法在小说显现出了新的生命力,拓宽了小说审美表现的艺术空间。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解构与重构、小说艺术品位及其探索两方面,论述了近年来小说创作与发展所涉及的一些文艺学问题。小说创作中解构业已完成,但是解构的同时也要求重构。作品的艺术价值不取于解构而取决于重构。重构就是建立作家与读者心灵对话的机制。近年来小说艺术品位下降,具体表现在缺少丰富的艺术想象。艺术想象在小说形成丰富的底蕴和张力,在审美意象的升成方面是必不可少的。艺术品位下降还表现在缺少强有力的形式因素,探寻其原因有,作家们对待现实与对待文学的态度的同一,以及泡沫文化氛围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黄佩华的小说风格多样,其中尤以现代主义小说的成就最为突出。这类小说以颠覆现代性为主题,揭示了现代性遮蔽下的丰富人性、多彩的民间生活,以及现代人被扭曲的心理。在艺术手法上,他的小说中出现了非个性化的人物形象,使用了象征主义、意识流等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白话小说始于鲁迅之手,又在其手中成熟。作为现代白话小说的开创和奠基人,鲁迅对小说结构艺术的开掘自有其叙事学上的价值。鲁迅小说叙述层次的多维性,叙述角度的灵活性,叙述语言的含混性是其小说叙事艺术的显特征。这种灵活多样的叙事艺术也增加了其小说表达上丰富的审美含蕴。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艺术哲学的角度探索了小说与媚俗的关系。主要观点为:一,小说的诞生就是人类媚俗本性在艺术领域的一个表现,而对媚俗的逃离和拒绝同样是小说的本质,小说的发展就是与媚俗相抗衡的过程。二,媚俗:小说家和小说的蛀虫。它消蚀着小说家的心灵、独特的语言和小说所应具备的诗性超越意向。三,小说家应该坚强地保护自己的感情,充分发挥艺术想象力,向媚俗抗衡  相似文献   

6.
电影、戏剧、小说比较论王传斌世界上最早的电影评论家,出生在意大利的法国人卡努杜早在1910年就把电影称做第七艺术,它是继音乐、舞蹈,雕塑、建筑、绘画、戏剧之后的第七艺术。又是利用电影手段完成的第五文学,即诗歌文学、散文文学、小说文学、戏剧文学、电影文...  相似文献   

7.
上古神话是人类创造的最早的艺术形式,它孕育着文学思想与诸种文体的萌芽。我国古代各种文体的形成与发展,都或多或少地因袭着神话的影响,汉代小说也不例外。神话对小说的影响首先表现在题材内容上。神话的神异性特点主要表现在汉代神怪故事类小说中;而神话的历史意识性特点,在汉代学史故事类小说中则表现为对历史兴亡的形象化描述。神话对小说的影响还体现在艺术表现上,无论是叙述的基本模式、夸张的表现手法、虚幻的审美追求,都无一不对汉代小说的艺术形式产生重大影响。神话是汉代小说最古老的源头。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小说描写艺术管窥杨梅新时期小说在描写艺术出现了一些新的描写方式,这是现代主义小说描写艺术东渐,使传统现实主义得到新的滋养的结果。1.感觉化描写这种描写,大致是借鉴了意识流和新感觉派小说,代表作家莫言。李洁非说:“如果你把一件东西放在其他作家面前...  相似文献   

9.
吴组缃在小说创作中运用了丰富的艺术技巧,其中象征手法最富于现代主义色彩。具体而言,主题性象征、局部性象征、贯穿性象征三种方式贯穿于他整个的小说创作历程。象征艺术的运用增强了吴组缃小说的魅力。  相似文献   

10.
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是研究小说叙事艺术的不可多得的文本。在欧洲小说发展的历程中,陀思妥耶夫斯基对小说叙事艺术发展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是传统写实小说发展向现代发展和嬗变道路上的一个“路标”,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本文将探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与欧洲传统写实小说叙事的联系与张力,及这种创新在小说发展史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小说艺术的灵魂──小说韵味的审美意义探析蔡梅娟韵味通常是指某种艺术形式所包含的、可以被欣赏者体味到的独特的神韵和滋味。诗有诗味,戏有戏味,散文有散文味,同样,小说也有自己独特的“味”。小说的韵味就是小说家以独特的叙说目的、叙说方式和手段在建构他作品中...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诗词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楼梦》的诗词表现出人物的个性,成为小说塑造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红楼梦》诗词在表现艺术上着重于写实,与小说中散文描写的曲折隐晦的虚笔相交映,在诗歌写实的艺术上,小说吸取了前人的大量创作经验。  相似文献   

13.
菲茨杰拉德荒诞艺术初探邹颖萍,何群立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在中外评论界均不称其为荒诞派作家,其小说中的荒诞手法似乎不如美国“黑色幽默”作品那么显著,但如果我们综观其小说艺术,或者研究其小说创作发展过程,就会发现荒诞手法在其艺术成就中的价值,也可以说是...  相似文献   

14.
刘醒龙在对传统乡土小说继承与改革的艺术实践中,经过反叛、重构和整合,创造了新乡村小说的基本形态,成为当代最重要的新乡村小说代表。  相似文献   

15.
贾丽萍 《东方论坛》2008,4(2):50-55
在现实主义文学“真实性”原则的支配下,中国作家的虚构意识相对淡薄,小说的艺术品性未得到充分重视。在小说创作中,“虚构”与“真实”呈现为二元对立的悖论关系:不真实的被看作是虚构的,真实的则不是虚构的。小说由虚构抵达真实的美学特征并没有得到正确认识。从强调小说的反映功能到注重小说的虚构品性,是现代小说艺术自身发展的必然。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小说突显三大特征:虚构、叙事、真实的生命创造。  相似文献   

16.
作为“新写实小说”一员主将的池莉的小说创作,相对于传统的现实主义小说创作,无论从思想还是艺术上,都给文坛吹来了一股清新的气息;池莉的小说也必将带着这种思想和艺术的独特风格,在新时代的文学百花园中,展现着自己优雅的姿态。  相似文献   

17.
欧·亨利的小说叙事呈现情感与理性、真实与假定、喜剧与悲剧的三重错位,这种错位使小说与现实拉开距离形成艺术张力,从表面上看它是一种错位,而在审美维度上小说达到了智、情、意的统一,这正是“欧·亨利手法”的艺术奥妙之所在。  相似文献   

18.
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一向因其富有活力的创作而闻名于世。他在小说创作中极力追求一种开放型百科全书式小说,并在小说理念、叙事模式、创作手法等方面进行了成功的探索和革新,彻底解构了传统的小说观念,拓展了小说艺术的无限可能性,为小说世界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相似文献   

19.
超现实主义对我们了解20世纪现代艺术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为艺术家们推开了一扇通向潜意识和梦境的大门。超现实主义渗透于艺术的各个领域,并有丰硕成果。在小说领域最负盛名的便是安德烈·布勒东于1928年创作的《娜嘉》,小说从取材到结构安排都深刻体现了超现实主义的精神实质,即摒弃理性、追随梦境最终俘获生活中那些真实、隐秘而又奇美的意象。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审美特征陈克兰我们知道,情节叙事是中外古典小说艺术的重心之所在,是其主导的艺术功能,至于抒情,则为小说之欠缺而乃诗歌、散文之所长。但西方小说,至迟在启蒙主义或感伤主义思潮中,一些作品就已打上了比较浓重的抒情色彩,而自十九世纪浪漫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