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承载着文化交流与传承的重任。而翻译是通过一种语言转达另一种语言的文化信息。当今社会迅猛发展,国与国之间需要进行大量文化交流,以促进社会进步,在这个过程中翻译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然而在翻译的过程中由于国与国之间政治文化背景不同,翻译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其中人名和地名的翻译就是其中的难题之一。人名有其深厚的文化内涵,不同文化有不同的表达与接受方式。要想恰当而科学地翻译人名,必须领会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并遵循一定的原则,本文拟从人名的翻译来探讨人名的翻译原则。  相似文献   

2.
通过大量收藏的蒙古族文物来阐述保护和抢救蒙古族优秀文化遗产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其中将有代表性的藏传佛教文物进行分类和命名,对其中某些文物的背景、年代、艺术风格进行阐述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据贵州省地方志记载,贵州中部的苗族“有族无姓”,或“有名无姓”。(见田雯《黔书》卷三,(康熙)《贵州通志》花苗条)这里所说的“有族”,是指有确切的家族谱系而言;“无姓”是说黔中苗族迟至明朝末年,尚未使用汉族式的姓氏;所谓“有名”是说当时苗族使用一套与汉族完全不同的人名命名系统。如果这一记载属实,而我们又掌握了这种命名的规律,那我们就不仅能正确地区别文献中人名的族属,而且还能为识别文献中的苗族史料找到一个标记,这对于研究苗族将大有好处。为此,我们勾稽史籍,跋涉于黔中各苗寨,逐一查证了该地苗  相似文献   

4.
任何一门语言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一定的地理历史环境,本文试图通过对美国各州州名以及其他美国地名的命名进而从地名学和词源学阐释美式英语的来源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以寿龄为人名是明清河湟地区各民族中流行着一种非常独特的习俗。这种习俗来源于西域民族和当地的蒙古族,其中尤以蒙古族的影响更为强烈。在河湟地区,这个看似再平常不过的习俗却折射出丰富的历史,它不仅涉及到蒙古族、西域民族、女真族等众多民族的风俗,而且还展现了极为复杂的民族融合过程,它为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河湟地区的社会及风土人情提供了鲜活的社会档案。  相似文献   

6.
蒙古族的祝词、赞词祝词、赞词是蒙古族民间文学中的一种形式。其语言简洁、富于形象、比喻生动,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生活气息,在蒙古族文艺领域里占有一定地位。蒙古族的祝、赞词经历了年湮日渺的漫长历史,随着劳动生产和社会生活的演变不断增添内容,保持着旺盛的生...  相似文献   

7.
关于规范蒙古文异体字之管见贾晞儒蒙古族始用畏兀宁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在这样一个历史长河中,蒙古族的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语言也随之变化着。为了使语言与其文字更趋一致,使文字能较准确反映自己的民族语言,蒙古族人民曾经进行过多次的文字改革,并且...  相似文献   

8.
赤峰汉语方言中,大部分保留了晋、冀、鲁、豫、京及东北等地的方言词汇,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受少数民族、特别是蒙古族语言、满族语言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经过长期的融合渗透创新,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方言词汇;从赤峰汉语方言词汇的成因、来源我们不难看出,汉、蒙古、满等多民族在长期的交往过程中,相互之间语言在不断地渗透、融合,不仅丰富了赤峰汉语方言词汇,也使得赤峰汉语方言词汇呈现出了鲜明的地方特色,进而彰显出汉、蒙古、满等民族在长期交往过程中语言的不断融合.  相似文献   

9.
人物命名是以作者的作品效应与本身的独特韵味组成的。在英语文学作品的领域里,是一个符号,还是一种内涵的象征和文化的传承。人名的广泛传播己成为日常生活交流的常用词汇。本文首先探究了英语文学中人物命名的重要意义,接着从英语文学作品中人物命名的文化内涵角度的重要性来论述其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历史的角度,对蒙古文字的产生、特点与功能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蒙古文字不但是蒙古语言的辅助工具,而且是一种独辟蹊径的书法艺术品,它以其独特的结构、书写规则,体现了蒙古民族的民族性格,为蒙古族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是凝结蒙古族人民的精神纽带。  相似文献   

11.
人物命名是以作者的作品效应与本身的独特韵味组成的.在英语文学作品的领域里,是一个符号,还是一种内涵的象征和文化的传承.人名的广泛传播己成为日常生活交流的常用词汇.本文首先探究了英语文学中人物命名的重要意义,接着从英语文学作品中人物命名的文化内涵角度的重要性来论述其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2.
曾现江 《民族研究》2006,5(5):79-84
作为藏族的一个支系,康区北部的霍尔人与周围其他的藏族人群相比,在语言、体质、文化面貌等方面都有其独特之处。他们被普遍认为与蒙古族存在一定的族源关系。本文认为,康北的霍尔人的来源更有可能与元代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的黄头回鹘即撒里畏兀人有一定的关系。公元1331年,一批撒里畏兀军队迁徙至康区北部,经过与周围其他民族不断融合,逐渐发展成为藏族的一部分,但依然保留了一些撒里畏兀人的文化传统和体质特征,被其他藏族人群称为“霍尔人”。  相似文献   

13.
谈果洛地名     
地名是指一些地物或地域的名称。它是在人类发展的长河中形成的,地名的命名、更名与语言、地理环境、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都密不可分。在地名中蕴藏着社会各个历史阶段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语言、地理环境的某些内在规律,是我们进行社会历史和语言文化研究的宝贵资料。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其中有很多人名所见词缀使当代人不解,人名词缀相当于当代人的"小名",其中也包含着一定的含义。本文重点通过共时描写与历史比较的方式,对《红楼梦》人名所见词缀的语言特征、源流演变进行深入分析,同时挖掘其语用功能与其所反映的取名习俗等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5.
我国民族称谓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一、以地理自然条件命名的称谓。如蒙古族的「蒙古」一词是指在蒙古高原的蒙河。「蒙」字在蒙语中有「大」的含义,「古」是「河流」的意思。合起来就是「蒙河」、「大河」的意思。  相似文献   

16.
最近,我们到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以下简称西苏旗),对蒙古族人口发展情况作了初步调查。解放30多年来,西苏旗蒙古族人口有了较快增长,从1949年的6687人增长到1986年的1.97万人,增加了2.96倍,这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其中1973年到1986年蒙古族人口自然增长率达到20.31‰,是解放以来增长较快的一个时期。全旗蒙古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党的民族政策的正确贯彻,全旗政治安定,经济日益繁荣,人民生活逐步提高,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发展,使蒙古族人口迅速发展。纵观解放以来蒙古族人口的增长,是由低速增长发展为高速增长。建国初期,由于人民生活水平低下,文教卫生条件落后,人口再生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其中有很多人名所见词缀使当代人不解,人名词缀相当于当代人的"小名",其中也包含着一定的含义.本文重点通过共时描写与历史比较的方式,对《红楼梦》人名所见词缀的语言特征、源流演变进行深入分析,同时挖掘其语用功能与其所反映的取名习俗等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8.
蒙古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继承和发扬了古老的蒙古文化,并形成了具有地域特点的种种习俗。其中人名称谓习俗别据一格。下面就蒙古族人名称谓习俗做一探讨。 一、以飞禽走兽之名作人名称谓 蒙古人用野牲动物的名字作人名,是从游猎时期继传下来的。9世纪蒙兀室韦西迁到斡  相似文献   

19.
阿拉善草原信仰伊斯兰教的蒙古族穆斯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古族穆斯林,主要居住在内蒙古阿拉善左旗东北部的罕乌拉、巴彦浩特等苏木和镇,人口有两千多人。他们的生产方式基本同于蒙古族,以放牧为主,但信仰伊斯兰教。他们参加喇嘛教的各种庙会、经会及祭敖包活动,但他们只承认是穆斯林。本文着重对蒙古族穆斯林的历史来源、伊斯兰教在阿拉善左旗蒙古族穆斯林中的传播与发展、民族认同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蒙古族是善于吸收其他民族优秀文化而丰富、发展自己民族文化的一个自强不息、富于开拓精神的民族,她为祖国的文化宝库增添了许多光彩夺目、独有风格的文化珍宝。在这里,我们就藏、蒙两族人民的历史往来,看看藏族的优秀文化在历史上如何影响蒙古族的文化发展,而蒙古族又是怎样对待藏族文化的,从而也可以看出藏蒙关系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